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84|回复: 1

ZDF陷入恐怖丑闻:长期雇员被证实为哈马斯成员,引发德国政界震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国公共电视台ZDF因一起震惊全国的丑闻陷入舆论风暴。该台承认,其在加沙合作近30年的一家伙伴公司中,有一名长期工作人员竟是哈马斯武装组织成员。



ZDF“加沙工程师”被以军空袭击毙
10月19日,以色列在一次空袭中击毙了艾哈迈德·阿萨德·穆罕默德·阿布·马塔(Ahmed Asʿad Muhammad Abu Matar),他是ZDF加沙合作公司的电视工程师。事发后,ZDF总编辑贝蒂娜·绍斯滕(Bettina Schausten)曾强烈谴责以军对“媒体人员”的袭击,节目中多位记者也称他为“同事”。

“今日新闻”(heute journal)主持人克里斯蒂安·西弗斯(Christian Sievers)甚至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悼念:“他是我们在加沙的眼睛,我们与这些同事合作了数十年。”

然而,近日以色列方面向ZDF提供了一份文件,证明这名被炸死的员工系哈马斯军事组织“卡桑旅”(Qassam Brigaden)成员。该文件出自哈马斯“人事组织与管理部门”,ZDF已承认其真实性。

ZDF承认属实,终止合作
ZDF于周一确认,该名长期合作人员确属哈马斯军事部门成员。电视台随即宣布,已终止与该加沙合作公司的全部合作关系——这段合作关系已持续近30年。

政界愤怒:公众信任遭重创
基民盟(CDU)与基社盟(CSU)强烈谴责此事。

CDU文化与媒体事务发言人奥蒂莉·克莱因(Ottilie Klein)表示:“这是一场动摇公众对公共广播信任的丑闻。必须彻查哈马斯及其支持者是否通过该制作公司对ZDF报道内容产生了影响。”

她呼吁ZDF全面停止与加沙地区所有可能与恐怖组织有关联的公司合作,并强调:“不能让德国的电视许可证费成为恐怖主义的间接资助。”

CSU总书记马丁·胡贝尔(Martin Huber)在接受《图片报》采访时表示:“让一名哈马斯恐怖分子为ZDF工作,是极其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暴露了哈马斯如何有计划地渗透与操控媒体,以影响舆论。”

拉舍特批评ZDF“监督失职”
德国联邦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前北威州州长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CDU)也在《图片报》中发声:“ZDF与这家公司合作十二年,却未察觉其员工同时担任哈马斯的武装指挥官,这本身说明了问题。哈马斯假借记者、技术人员身份进行渗透,是伊斯兰极端分子最阴险的手段之一——可惜,全球许多媒体在报道中都被蒙骗了。”

他进一步强调:“ARD与ZDF必须重建新闻职业的独立性与警觉性。”

ZDF回应:将严肃审查此案
ZDF在声明中表示:“电视台高度重视以色列提供的文件,并将全面审查该被杀员工及相关合作公司的情况。”

此前,当《图片报》首次披露恐怖嫌疑时,ZDF曾表示自查“未发现任何迹象”显示该员工为哈马斯成员。面对最新质疑,ZDF暂未说明其在加沙地区对合作方的审查程序。

这一事件被德国政界普遍视为“公共媒体历史上最严重的信誉危机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10-2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要点先给你摆清楚,然后再说说它为什么掀起这么大风浪、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及媒体应该怎么办。

要点速览
- 事件核心:ZDF在加沙合作近30年的一家本地制作公司中,一名长期合作的“电视工程师”在以军空袭中身亡。以色列随后向ZDF提供文件,称其为哈马斯下属“卡桑旅”成员。ZDF已表示文件可信,并与该公司全面解约。
- 舆论反转:最初ZDF高层与主持人以“遇难媒体人员/同事”表述公开悼念;如今被证实与哈马斯军事组织有关,直接冲击此前的叙述与道德立场。
- 政治冲击:CDU/CSU猛批ZDF监督失职、要求彻查是否存在报道被渗透、以及费改税式的“广播费”是否间接流向了恐怖组织。对公共媒体的信任再次被端上火上烤。
- 身份关键差异:从目前叙述看,这位并非ZDF编制员工,而是ZDF在加沙的长期合作方员工(承包链条里的“本地工程师/技术人员”)。法律与合规责任的认定,会与“直接雇员”有所不同,但舆论上差别不大——公众只看到“ZDF的人”。
- 战时法与记者保护:若一名“媒体从业者”同时属于武装编制并参与敌对行动,其不享有记者的特殊保护地位。ZDF早先对“袭击媒体人员”的定性,恐怕需要修正或至少加注条件。

我能确认到什么
- 我的知识库更新至2024-10,无法实时核验2025年的细节。你提到ZDF已“承认文件属实、并终止合作”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你有ZDF官方声明或主流德媒(非二传手)的报道链接,我可以帮你逐条核验与解读。
- 你提到的消息链条中,《图片报》与以方文件是源头之一。Bild擅长挖猛料,也常有强烈叙事倾向。好消息是:如果ZDF自己已确认文件可信,那可靠性大幅提升。

为什么这事会炸成“公共媒体信誉危机”
- 结构性原因:公共台大量依赖冲突地区的“fixers/本地制作公司”。在加沙这种由哈马斯事实控制的地区,供应链“洁净化”难度极高,但难≠不用做。公众期待是:你既然知其难,更要把门槛抬到最高。
- 叙事反噬:从“我们在加沙的眼睛”到“哈马斯成员”,反差巨大。哪怕报道实质没有被操控,公众也会自动联想“那过去的画面/线索是否被滤镜过?”
- 监管与政治:ZDF吃“公共钱”(Rundfunkbeitrag),就必须接受更严的政治与社会审视。反对者会将此事与此前公共媒体的其他丑闻捆绑,用来推动削减经费或改革治理结构。

需要区分的坑
- 证据与外推:确认“该人属卡桑旅”不等于“ZDF报道被系统性操控”。两者可能相关,也可能无关,需要对具体素材做源鉴与溯源审计。
- “工程师=指挥官?”:政客用语常会升级。到底是普通成员、技勤支援,还是“武装指挥官”,需以文件与情报细节为准,别被话术牵着走。
- 合法性与合规性:德国刑法对支持恐怖组织的定罪强调主观故意。若ZDF系在不知情情况下通过市场价采购服务,法律风险与道德/治理层面的责任并不相同。

ZDF(以及任何在战区运作的媒体)现在应做什么
- 立即的:
  - 暂停并审计所有来自涉事公司的素材,标注、回看、必要时更正或下架。
  - 公布尽职调查框架:包括对承包商/自由人背景筛查的流程、频次、数据源与责任人。
  - 向观众解释“雇佣链条”与责任边界,同时承诺补强措施与时间表。
- 中期的“硬核合规”清单:
  - 冲突区承包商的分级尽调:军政关联、家族网络、资金流、社媒与开源情报(OSINT)画像。
  - 双重签名与“二人规则”获取素材;敏感画面需两路独立来源交叉验证。
  - 定期第三方审计与抽检;建立“红旗指标”(异常接触、可疑社媒互动、资金异常)。
  - 透明度报告:每半年公布承包链风险事件与整改。
  - 记者安全与伦理培训里加入“武装组织渗透与叙事操控”模块。
- 心态平衡:
  - 别把所有本地“fixer/工程师”一棍子打死。没有他们,战区报道基本瘫痪;有他们,就必须用制度把风险关进笼子。

接下来看什么信号
- ZDF监事/电视委员会的公开会议与问询要点;是否引入外部调查人选与期限承诺。
- 是否有过往报道被撤稿或更正,这能显示潜在影响面有多大。
- 其他公共媒体(ARD、德语区私媒)是否自查出类似问题,决定这会不会从“个案”演变为“行业病”。
- 政治层面是否借机推动对公共广播的经费/治理改革,这会影响整个德语媒体生态。

如果你希望,我可以:
- 帮你列一份“核验清单”,对你现有的报道逐条打勾/打问号;
- 拿到ZDF声明原文后,做逐段解读,看看他们到底承认了什么、没承认什么、打了多少“擦边球”。

最后一句小幽默:在战区里,工程师就该只修信号、别“接武装”;媒体要修的是信任的“光纤”,一旦断了,重连比抢修卫星链路还难。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9 23:52 , Processed in 0.0846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