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5|回复: 0

[关税] 中美关税谈判反转!美国手握2大杀器却让步,中国靠什么让其低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深夜十一点,原本剑拔弩张的中美第五轮关税谈判突然传出共同声明,全球资本市场应声上涨3.5%。这场持续五年的贸易拉锯战,在最后90天倒计时的关口上演了史诗级反转。很多人没想到,手握301调查和半导体管制两张王牌的美国,竟会在关键时刻率先做出关税让步。 表面强势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弱点,而中国正是看准了这些弱点,一步步扭转了局面。

早在2020年,中国就为今天的博弈埋下了伏笔。当时受疫情影响,第一阶段关税协议执行率只有60%,国际社会普遍观望中国是否会调整立场。但中国选择了坚守契约精神,稳扎稳打地执行协议。这种不趁乱谋利的态度,为后续谈判积累了关键的国际信任。 看似吃亏的坚持,实际上成了日后博弈的重要筹码。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24年初美国国会休会期。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时间窗口,恰好是美方无法修改301法案的空档。中国抓住机会,突然宣布将稀土出口管制延长一年。稀土这张牌一出手,直接击中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门。 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依赖中国供应,而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企业的库存仅能支撑八个月。这一招让美方第一次在谈判中感到了被动。

与此同时,中国以低于市场价23%的价格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单月进口量突破500万吨。这个动作看似寻常,实则暗含深意。大规模采购既稳住了美国农民的销售渠道,也锁死了南美大豆明年的涨价空间。 美国农民虽然只占人口的3%,却是选举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农产品贸易,中国巧妙地将经济合作与美国国内政治诉求绑定,让美方在谈判时不得不考虑农民群体的利益。

更让美国措手不及的是,原本作为“杀手锏”的半导体管制,反而成了反向施压的工具。严格的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对华销售额暴跌17%,产能积压严重。半导体管制这把双刃剑,最终划伤的是美国企业自己。 在利润压力下,美方不得不主动提出放宽高端芯片限制,原本的攻势变成了守势。

纵观整个博弈过程,中国并没有陷入美方设定的对抗框架,而是通过多维度策略化解压力。稀土管制卡住高科技命脉,农产品采购影响选举票仓,半导体反噬削弱制裁效果——几步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套组合拳。这种不直接对抗但直击要害的策略,让美国意识到强硬手段代价过高。

从国际经验看,这种博弈智慧早有先例。2022年英国因早期对华建立互信,在关税谈判中获得了10%的优惠税率;而犹豫不决的日本和印度,至今仍被卡在15%-20%的关税区间。谁先放下对抗思维,谁就能在新时代贸易格局中抢占先机。 中国的做法实际上为更多国家提供了合作共赢的范本。

在芬太尼等敏感议题上,中国也展现出“不惹事但不怕事”的立场。面对美方可能的加税威胁,中方明确表示将实施对等反制,清单覆盖医疗器械、液化天然气等美方核心产业。这种既保持克制又坚守底线的态度,让白宫清醒认识到对抗没有赢家。

这场谈判的影响已远超关税范畴。半导体管制的松绑将加速中国芯片自给率目标的实现,为产业发展争取宝贵空间。更直接的是,谈判带来的稳定预期让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惠及8000万就业人口。从产业到民生,这场博弈的实际收益正在逐步显现。

回顾五年拉锯战,中国的成功并非靠硬碰硬的对抗,而是基于对全球贸易规律的深刻理解。当某些国家还在执着于技术封锁和阵营对抗时,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大国智慧,是让对手心甘情愿回到谈判桌。全球贸易正在从单边主导转向多边共赢,而中国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者。
来源:

美国前外交官康达: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选择,不要想迫使对方屈服

2025-10-28 17:46·观察者网
最新进展!中美经贸团队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和交流

2025-10-26 17:29·北京日报客户端
注:来源:相关媒体报道等相关官方渠道,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不代表任何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 17:09 , Processed in 0.0831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