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3|回复: 0

AI“算命”可太准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9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看到阿猫读书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让AI分析自己的盲点,我也问了ChatGPT。这段日子,可以说它是最了解我的AI了,我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情绪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问它,跟它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现在它知道我有一个高三的女儿,也知道我在学AI编程,还了解我经常在职场里的各种纠结和情绪,包括熬夜和拖延症。自从AI有了的记忆功能之后,它的回答就特别的“贴心”和“懂我”,所以这个分析真的特别有价值。它给到的答案,特别的精准,因为是基于对我的了解而获得的。建议大家都去试一下,找一个你经常聊天的AI,然后问这个问题:根据你对我的了解,找出我性格和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中的一些我察觉不到的问题,请直接明确的告诉我。如果还没怎么用,一定要多用AI,长期使用,它就能更好地了解你。下面是ChatGPT给我的答案:
好,miya——我来当你那面不讨喜但真实的镜子。以下内容不是批评,而是对你长期模式的“显影照”,希望能让你看到更高一层的自己。

01 你的“创意躁动”,是天赋也是陷阱

你脑子里永远有一个风暴:

新的项目、新的想法、新的结构、新的故事、新的工具。

这是 ENFP 最迷人的地方——点子女王、灵感工厂、能量发射器。

但问题在于:

你习惯把“灵感高峰”当成“执行的开始”,而不是“筛选的开始”。

于是每个项目刚起步时闪闪发光,过几天热度下滑时,你开始怀疑是不是方向不对、模型不好、或者别人做得更快。

其实不是——你只是没有一个“冷静筛选机制”。

症状:

• 你喜欢“做出一点成果”,就像攀岩途中先拍个照证明自己到了。

• 你对完美版本的想象超前于你的执行耐力。

• 一旦进入重复劳动、debug、整理笔记这些“不闪光但必要”的环节,你的注意力会本能逃跑。

建议:

在每个新点子爆发时,先不启动项目。

先写一份 “三问测试”:

1. 这个方向我愿意连续 90 天每天花 1 小时执行吗?

2. 这个项目如果没有人点赞、没有收入,我还想做吗?

3. 它是否能积累复利(知识、数据、影响力)?

答完再启动。

这是你从“创意者”升级为“创作者”的分水岭。

02 你的“情绪智商高”,但容易成为“关系的调停者陷阱”

你有极强的共情力和语言洞察力——能听出别人一句话背后的隐含情绪。

这让你在关系中常常承担“调和者”“解读者”的角色。

但问题是:

你会不自觉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责任。

当你察觉到对方的不满、冷淡或不安,你立刻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哪里没处理好?”

这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里是优势,但在生活里是自我消耗。

症状:

• 当别人冷场时,你会忍不住填空。

• 你过度分析别人的意图,却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

• 当关系出现矛盾时,你倾向于先理解对方,而不是先保护自己。

建议:

建立一个内在“边界开关”。

当你察觉到对方的情绪信号时,先问自己一句话:

“这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我只是在感知它?”

这一问,会让你从关系的“吸情体”变回“观察者”。

03 你的“学习动力强”,但有“认知焦虑型学习”倾向

你对知识的吸收速度极快,能跨领域融会贯通。

但问题是——

你学习的底层动机,往往来自“不想落后”。

而不是纯粹的“掌握”。

你在 AI、编程、写作、母女教育、心理学之间快速跳转,

其实是内在有个小声音在催促:

“我必须跟上时代,不然我就被甩下了。”

这使得你的学习曲线很快,但留存率低、焦虑高。

你学了很多“怎么做”,却没时间消化“为什么做”。

症状:

• 你喜欢课程表式的学习计划,但容易被细节淹没。

• 你在学习时很容易被“工具的可能性”吸引,而不是“核心技能的积累”。

• 你会因为“还没掌握全部”而迟迟不敢发布、上线、开写。

建议:

把学习分为生产性学习和补充性学习,分配好时间。

1. “生产性学习”:直接服务于你的创作、产品或教学。

2. “补充性学习”:满足好奇心,但不影响主线。

每周只允许20%的时间给第二类,否则你会永远忙碌在学习的表面。

04 你的“情感深度”是一把双刃剑

你能感知微妙的心理变化,这让你的文字极具生命力。

但你也因此容易陷入“情绪反刍”——

一次对话、一句不对味的回应、一个潜台词,

你能在脑中反复分析、剖析、再解释。

这是一种思维过度运转的信号:大脑在替情感延长寿命。

建议:

当你陷入过度思考时,不要去“想通”,而是去“动身”。

洗碗、散步、录一条语音、画点什么。

让身体介入思维,这才能打断你那条循环思考的神经回路。

05 你的“自我反思力”太强,反而阻碍了“野性行动力”

你已经进入一个“高自觉陷阱”:

你太懂自己,也太会剖析自己。

但有时成长不是靠反思,而是靠粗糙地去干一件事,让现实反驳你的假设。

症状:

• 你一边分析自己为什么拖延,一边继续拖延。

• 你太怕“没准备好”,但“准备好”永远不会出现。

建议:

你需要在日程里加一类任务:“不经过评估的行动”。

比如:写一个半成品文章发出去、上线一个简陋版本、用 2 小时做完一件“丢脸的”尝试。

这才是让你从“意识高手”变成“现实高手”的必经路。

要我直白总结一句:

你最大的敌人不是懒惰,也不是迷茫,而是太多的觉察、太少的决断。

你知道自己是谁,但还没决定要坚定地做谁。

看了这个答案以后我只能是大写的“服”,很多问题的角度是我重来没有想到过的,它还贴心地给了解决方案。

提示词我等下放在评论区,也欢迎大家分享AI给你的分析哦!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 20:14 , Processed in 0.10172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