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5|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

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9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教育国际交流》编辑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和内蒙古大学共同承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教育新视野:资源共享、多元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陈志敏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在会上发布《2024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处长、“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秘书长苏葵主持会议。

w1.jpg

会议现场

w2.jpg

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处长

“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秘书长苏葵主持会议

w3.jpg

焦扬在致辞中指出,教育交流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一环,承担着培养人才、增进互信、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她强调,各院校应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拓展合作新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她呼吁各院校携手共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w4.jpg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致辞

陈志敏指出,教育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的关键桥梁。他强调,各教育机构应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培养“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搭建资源共享与合作网络,推动全球教育治理朝着更公平、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w5.jpg

复旦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

陈志敏出席论坛并致辞

论坛期间,傅博发布《2024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报告指出,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际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师生国际流动更加频繁。中外合作办学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未来,协会将围绕夯实信息平台,加强权威引领;深化科研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创新院校服务,提供精准赋能三大方向上持续发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w6.jpg

傅博发布《2024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副馆长功布·布木策恩德,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达胡白乙拉,陕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磊,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田世立,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马磊,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陈光荣,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冯丽伟,南宁师范大学东盟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素萍,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w7.jpg

功布·布木策恩德在演讲中提到,中蒙两国教育合作不断深化,目前约6300名蒙古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800余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此外,蒙古国已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多项教育合作,包括教师培训和汉语教学项目。公使表示,未来希望在现有合作基础上,重点推进教育数字化和绿色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示范模式。

w8.jpg

功布·布木策恩德发表主旨演讲

陈兴强调教育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先手棋”。北师大以一带一路学院为平台,持续强化资源共享、拓展多元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和基础教育国际合作,积极构建覆盖广泛的全球教育合作网络,深化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教育动能。

w9.jpg

陈兴发表主旨演讲

达胡白乙拉分享了边疆高校“一带一路”合作实践和多领域对蒙交流丰硕成果,展现边疆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为。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边疆高校承担复合型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及文化互鉴使命。内蒙古大学凭借独特区位优势与深厚对蒙合作渊源,秉持长效合作原则,在多领域成果显著。学科上形成完善蒙古学学科群,培养超3200名蒙古国留学生,入选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获批220余项国家级项目,搭建多个学术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师生互访;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相关版本首发式筹备,培训蒙古国中小学教师。他从立足区位、完善机制等六方面,总结出边疆高校开展国际合作的启示,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w10.jpg

达胡白乙拉分享边疆高校“一带一路”合作实践

和多领域对蒙交流丰硕成果

王磊分享了陕西理工大学“从汉中到中亚”的国际化产教融合新模式。作为地处张骞故里的本科应用型高校,陕西理工大学依托区位优势,与中亚8所高校密切作,培养中亚学生近百名,建成20余个汉语海外实习基地,连续举办“汉语桥”项目推动文化互鉴。学校着力探索数智化教育,并在多领域开展绿色科技合作,参与构建中吉高等教育共同体,助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w11.jpg

王磊发表主旨演讲

田世立表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以产教融合助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在卢旺达建“中非电力丝路学院”、在尼泊尔设“中文工坊”与“中尼电力丝路学院”,为全球提供中国职教方案。

w12.jpg

田世立发表主旨演讲

马磊分享了西南交通大学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融的实践。针对高铁“出海”面临的人才短缺成果、语言障碍等问题,学校牵头成立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构建涵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海外办学等多维体系,已培养培训沿线50余国数千名技术人才,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及匈牙利等国共建海外“天佑铁道学院”。未来将通过政策协同、资源共享等优化方向,持续深化跨国教育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与高质量发展。

w13.jpg

马磊发表主旨演讲

陈光荣用具体数据与案例详细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大湾区已深度契合全球产业布局,通过合作办学、留学广东、教育出海等多元路径,共建湾区职教高地。此外,广东推出的职教出海品牌“岭南工匠学院”,正重点打造“职教标准共享站、国(境)外企业服务站、商贸交流展示站、人才合作联络站”,为大湾区  职教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支撑与平台保障。

w14.jpg

陈光荣发表主旨演讲

冯丽伟分享了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出海经验。学校构建“国际标准引进来—本土标准走出去”双环驱动路径。以“丝路学院”为载体,学校与吉尔吉斯斯坦开展“职业标准、岗位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四维互认,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跨国合作新范式;通过打造“数智化+实践化+复合型”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形成“人才-企业-产业”联动出海新链路,赋能跨境电商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嘉兴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职教智慧与力量。

w15.jpg

冯丽伟发表主旨演讲

杨素萍基于中国—东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12个典型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识别出“资源—人才双核集约型”和“多元协同发展型”两条高效路径,指出“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出三大建议: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共同体,为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w16.jpg

杨素萍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共吸引来自各级院校、各类教育机构和企业参会代表200余人,共商“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之路。

w17.jpg

w18.jpg

组稿 |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图片来源 | 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编辑 | 田晓丽 朱彦珺

审核 | 苏 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7 17:10 , Processed in 0.16691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