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40|回复: 0

AI泡沫生存指南——如何在疯狂中保持清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是否是泡沫,在最近讨论异常激烈。在《不止AI》中,我从套壳公司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w1.jpg

七巨头股价变动情况(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

2022年11月底ChatGPT上线前夕,英伟达还只有4000多亿美元市值。之后近三年,美国资本市场与AI密切相关的公司价值增加了10多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A股的总市值。英伟达市值涨了11倍,OpenAI估值从200亿美元涨到5000亿美元,涨了24倍。

本文将直面泡沫,拒绝极端乐观主义式思考,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样一场你我皆知的泡沫里,该如何理性参与其中?

01

套壳、循环与债务

有三家公司拥有着超越许多国家GDP的估值:Figure AI估值390亿美元,Safe Superintelligence估值320亿美元,Thinking Machines Lab估值120亿美元。

w2.jpg

图灵机得主Pedro Domingos的吐槽

图灵奖得主Pedro Domingos直接点名,称SSI是最荒谬的案例。一个没有任何实质产品的公司,仅凭创始人Ilya Sutskever的名气就拿到320亿美元估值。投资人对未来的乐观程度已经接近"完美执行"的预期,任何技术风险、执行风险都没有在估值中体现。

w3.jpg

层层交织的利益网

最近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近期几大AI巨头“左脚踩右脚螺旋上升”。OpenAI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投资,再转手向这些供应商购买算力和芯片。英伟达向OpenAI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OpenAI随即用这笔资金购买数百万块英伟达GPU来建设数据中心。AMD允许OpenAI以0.01美元的价格购买最多1.6亿股AMD股份,约占10%股权,条件是OpenAI需要采购GPU。这实际上是让OpenAI用AMD自己的股票来支付巨额芯片账单。

2000年,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互相采购对方的广告位来创造收入,双方都把这些交易计入营收。当泡沫破裂时,这些收入瞬间蒸发,因为它们从未产生过真实的现金流。

AI交易网络的另一个交汇点是英伟达。英伟达投资OpenAI和云基础设施公司CoreWeave,让它们有更多钱买自己的芯片。CoreWeave最大的客户是微软,微软既是OpenAI的投资者,也自己从英伟达购买芯片。OpenAI也是CoreWeave的客户和股东,在该公司IPO前对其做了3.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

OpenAI和英伟达的目的清晰可见,得让大家同坐一条船,继续加大烧钱力度。如果不计入能源成本,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估算2025年至2028年全球新建数据中心累计投资额将达到2.9万亿美元。但现在AI企业每年从这项技术获得的总收入仅为500亿美元。

如今,数千亿美元已经被烧掉了。如果这一切最终失败,资本市场的损失可能超过10万亿美元。所有AI行业参与者只能期望这两个公司更进一步,并参与本轮由它们掀起的AI浪潮叙事。

债务的暗雷可能带来更广泛、更长期的危害。科技公司只用主业赚的钱已经不够烧,开始启动债务融资。Meta筹集了290亿美元,其中包括260亿美元的债务。甲骨文已通过债券市场筹集180亿美元,以帮助建设数据中心。埃隆·马斯克的xAI计划发行125亿美元债券筹集资金,成为其200亿美元融资计划的一部分。

债务融资很多来自私募信贷,可以不出现在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并与其他项目隔离。它的不透明、杠杆化和循环性引发了担忧。《金融时报》的社论称,当前AI的融资结构日益依赖债务,如果发行者未来信用评级较低,会使银行和高杠杆的非银行部门面临违约风险。相互勾结的双边融资协议,只会加剧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风险。

w4.jpg

CBS报道:今日与1929年的相似之处

索尔金在《1929:华尔街历史中最伟大的崩盘内幕——以及它如何摧毁一个国家》(原书名:1929: Inside the Greatest Crash in Wall Street History – and How It Shattered a Nation)中回顾历史,他认为当时所谓"金融民主化"浪潮催生了大萧条的崩盘。因为1919年前,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承担信贷或债务,觉得这在道德上是一种罪过。通用汽车率先提出,借给顾客钱,让他们买自己的汽车。银行家们紧随其后,借钱给投资者,让他们购买更多的股票。

历史正在重演,只是这次的主角,从汽车和股票换成了AI。

02

因果倒置

去年出版的《繁荣:泡沫与停滞的终结》(原书名:Boom: Bubbles and the End of Stagnation)研究了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开采页岩气的水力压裂技术、比特币等过去百年的重大技术突破,得出结论:金融泡沫实际上一直是过去突破的引擎,并将推动未来的进步。

但这个结论真的正确吗?

这套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于因果倒置。创新吸引泡沫,泡沫并不创造创新。好比一个贪腐的官员在任期内修了几条路,你不能因此论证贪腐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铁路、光纤都是在技术已经成熟、商业模式已经清晰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泡沫只是加速和放大了这个过程。

1840年代英国铁路投资占GDP的13%,确实为英国铁路网络奠定了基础。但这个过程同样伴随着1847年的金融危机,英国失业率随之翻倍。1990年代的光纤泡沫,铺下了全世界的网络电缆,也埋下了2000年互联网崩盘的导火索。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基础设施是否只能通过泡沫来建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泡沫可能加速了某些技术的落地,但它绝不是唯一路径,也远非最优路径。

此外,这套理论暗藏的幸存者偏差更为危险。我们看到了Google、Facebook从互联网泡沫中走出来,没看到倒闭的几千家公司。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说:"我们可以随便列100个互联网泡沫期间价值冲到500亿美元,然后倒闭的公司。"那些公司烧掉的钱、破产的投资者、失业的员工,在这套"泡沫有益论"中都被轻描淡写地略过了。

索尔金在《1929》中回到大萧条前的经济泡沫,呈现了与今天有诸多相似之处的环境:技术革命连环爆发,电网、家电、收音机、电视机、汽车、飞机一个接一个普及,与此同时股市连创历史新高。当时的人们同样相信,技术进步会带来永久繁荣。但随之到来的是全球经济萧条、动乱,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把梭哈包装成拯救人类的使命,不参与这场游戏的人定义为“狂妄”(彼得·蒂尔(Peter Thiel)说:“真正狂妄的是那些想要无限期推迟未来的人。”),不过是庄家为投机者提供的正当性的手段。

泡沫可以是创新的副作用,就像发烧是疾病的症状,但不能反过来说是发烧治好了疾病。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在发烧中不被烧死。

03

囚徒困境

本轮AI浪潮夹杂的泡沫,根源于FOMO心态(Fear Of Missing Out)。扎克伯格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投资AI最终白花了数千亿美元显然很不幸,但不投入的风险更大。如果AI实现大跨越,自己会错失先机,被对手甩开。"

所有人都被困在一个囚徒困境中。即便你知道集体投资可能带来巨大浪费,但只要有一方退出,另一方就能独占未来市场。结果就是大家同时选择海量投资甚至不惜亏本,但谁都不敢停下来。

七巨头平均资本开支占经营现金流的比例为46%。这个数字远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75%,经常被“乐观派”用来论证当前的AI投资比当年更加理性。

但这个对比忽略了一个事实,即绝对规模已经是当年的10倍以上。2025年VC向AI投入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而2000年风投只向互联网公司投资了105亿美元,通胀调整后约200亿美元。

这场军备竞赛已经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今年1月,特朗普在白宫宣布OpenAI、甲骨文和软银高达5000亿美元的AI基建计划"星际之门"。今年6月,OpenAI获得美国国防部一份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将为其开发AI,以应对作战和机构管理领域的国家安全挑战。

当AI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工具,当各国政府都把AI视为决胜未来的关键武器,个人和企业的选择空间就被极大压缩了。你不参与,不仅仅是错过一次投资机会,而可能是被整个时代抛弃。

04

泡沫时代的生存指南

第一条原则:承认梭哈的现实。

OpenAI估值5000亿美元,但上半年的营收只有43亿美元,净亏损达到13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年度亏损将达到470亿美元。这个估值建立在对未来的极度乐观预期之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估值都可能崩塌。

这就是一种梭哈,不要自欺欺人地说这是价值投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建立在对企业内在价值的理性评估之上,要求有稳定的现金流、可预测的盈利模式、合理的估值水平。AI领域的大部分投资都不符合这些标准。但你可以进行有纪律的赌博。

第二条原则:识别价值。

避开假大空、没有显著护城河的套壳公司。我不否认套壳的价值,但是对于没有垂类、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需要谨慎对待。打开Boss直聘,翻翻AI初创公司的业务,结合行业动态和实际,用不了多久就能判断出来哪些企业是拥有真价值,哪些不过是毫无竞争力的垃圾企业。

警惕循环融资的陷阱。当一家公司的主要客户同时也是它的投资人,当收入主要来自互相采购,这就是危险信号。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教训证明,这种模式在泡沫破裂时会瞬间崩塌。

第三条原则:严格控制杠杆。

绝对不要使用杠杆。2000年泡沫破裂时,最惨的就是满仓加杠杆的投资者。他们不仅失去了所有本金,还背上了巨额债务。AI配置应该控制在总资产的合理比例以内,这个比例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

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市场的波动可能远超预期,你需要有足够的现金应对突发情况。不要让自己陷入被迫在最低点卖出的境地。

长期价值投资的信念。Azure用了6年时间才实现正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如果没有持有5-10年的心理准备,就不应该参与这场游戏。短期的暴涨暴跌会让你在最糟糕的时机做出最错误的决策。

第四条原则:超越二级市场。

投资自己可能是泡沫中最安全的投资。目前国内外的AI工具一大把,从国内的豆包、DeepSeek,到国外的ChatGPT,把它们融入你的日常工作中。股票可能会上下波动,甚至在泡沫破裂时股价狂跌,但至少转型到AI相关的能力建设是不会随着股市上下波动。

如果你是企业家,建议思考AI如何改造你的行业。目前大家都在尝试找到合适的AI应用场景,对于拥有某个行业丰富经验的人而言,经验即是最大的财富。AI技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炒作,而在于它能否真正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05

在悖论中生存

泡沫确实存在,风险确实巨大,但我们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参与。

对于VC而言,这是机会。你的LP期待你捕捉下一个时代的机会,如果因为害怕泡沫而错过了整个AI时代,相当于宣告职业生涯提前结束。即便你知道95%的投资可能血本无归,也必须下注。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控制仓位,坚决不加杠杆,做好可能亏损的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赌什么,能承受多少损失。不要拿养老钱去赌,不要借钱炒股,不要把所有积蓄都押在AI上。

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AI工具的重要性可能远超买AI股票,这是你能掌控的确定性投资。当市场崩盘时,股票可能归零,但你学到的技能会跟随你一辈子。

对于企业家来说,思考AI如何改造你的行业,远比追逐股价更有意义。真正的机会在于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而不是参与估值游戏。

麻省理工学院的调研显示,95%的企业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为零。贝恩预测,到2030年AI企业可能面临8000亿美元的收入缺口。美国科技企业资产的平均寿命仅为9年,数据中心设备的折旧周期更接近3到5年。芯片占总资本约50%,它们的贬值速度可能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快。

但ChatGPT的普及速度远超互联网和PC。OpenEvidence的医生覆盖率、C.H.Robinson的效率提升、Rocket Mortgage的成本节约,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价值创造。问题在于,这些真实价值能否支撑起当前的估值水平,能否在泡沫破裂时保护投资者。

泡沫会破吗?几乎可以肯定会。什么时候破?没人知道。你能承受不参与的代价吗?这才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真问题。

在这场十万亿美元的豪赌中,保持清醒的艺术在于:知道自己在赌什么,清楚能承受多少损失,明白什么时候该离场。拒绝道德化的说教,拒绝为泡沫唱赞歌,也拒绝简单的唱衰。

承认风险,控制暴露,保持理性。

ps: 文章内图片源自网络,封面图由Nano Banana制作

pps:正文经Claude润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5 08:31 , Processed in 2.07971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