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28|回复: 0

[一带一路] 【国旗下讲话】一带一路,青春同行|记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南京大学苏州附属中学)11月3日升旗仪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w8.jpg

w9.jpg

一带一路

青春同行

w10.jpg

11月3日升旗仪式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十二年来,这一源自中国、惠及世界的宏伟倡议,已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展现了我国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11月3日,我校升旗仪式由来自高二(9)班的周默克同学以“一带一路,青春同行”为主题,进行了国旗下讲话。

w12.jpg

w13.jpg

高二(9)班  周默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一带一路青春同行”。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份时代的召唤,一个青年的使命。

十二年前,“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如同新时代的驼铃与帆影,连接起古老的文明,开辟了共同发展的崭新道路。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它从蓝图化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不仅是设施上的“硬联通”,更是规则、标准与人心之间的“软联通”与“心联通”。它深刻诠释了中国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同学们,我们这一代青年,是“一带一路”的见证者,更是其未来的建设者。这项伟大的事业,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世界级的舞台。那么,我们该如何与“一带一路”同行,展现青春风采呢?

第一,胸怀天下,做明辨方向的同行者。 我们要深刻理解,“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共赢,而非独享;是联结,而非隔阂。它承载着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要主动学习其内涵与成果,理解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原则。只有视野开阔,我们才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人类的进步事业。

第二,拥抱世界,做文明互鉴的交流者。 “一带一路”跨越山海,连接不同文明。青年最具活力,最易沟通。我们要勇于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与各国青年交朋友。在交流中,以开放包容之心,了解差异,欣赏彼此,消除偏见,播种友谊,让文明在互鉴中共同进步。

第三,自信担当,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世界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要用青春的视角和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发展故事,特别是“一带一路”上那些互利共赢、温暖人心的故事。讲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奋斗与我们的梦想,成为文化使者与友谊桥梁,增进理解,凝聚共识。

第四,脚踏实地,做走深走实的实干家。 伟大的事业需要扎实的本领。对我们而言,当下就是勤奋学习,积蓄力量。无论是精通外语、钻研科技,还是关注人文、拓展视野,我们都能找到与“一带一路”的连接点。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刻苦求知,明天我们就能在各行各业,用学识与才华,为这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同学们,时代的画卷已经铺展,奋斗的号角格外嘹亮。让我们将个人成长的涓涓细流,汇入国家发展的浩荡江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让我们的青春,与梦想一起,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广阔天地中,熠熠生辉!

谢谢大家!

“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正等待我们青年一代去描绘。让我们胸怀天下、勇于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练就扎实本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一审一校:吴昕怡

二审二校:陈一格

三审三校:帖步霞

编辑:办公室

核发:办公室

w14.jpg

w15.jpg

w1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6 09:22 , Processed in 0.15211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