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5|回复: 0

[一带一路] 专家视点 | 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合作话语权格局转变创造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作者张弛

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的发展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顺应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国际公共产品,而且创新了国际合作发展模式,为改变国际合作话语权的“中心-外围”不平等格局创造了重要条件。

共建“一带一路”为创新国际合作成功范式提供实践场地
美西方国家在国际合作领域话语中心霸权之所以能够确立,与“欧盟模式”的成功息息相关,后来即使诸如东盟等“外围”国家希望依托“东盟模式”等来进行超越,但在影响力、一体化程度等方面尚难企及。与“东盟模式”不同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首倡,截至2023年,其范围已由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影响力巨大。此外,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建、共商、共享的原则,以建设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为目的,以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互联互通为特征,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成为当今世界构建互利共赢国际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探索。在落地生根的十多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强化了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互联互通、助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重构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打造了一个可靠的“一带一路”朋友圈等。这些成果使得认可“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日益增多,带动国际合作的“范式”效应凸显。一些拉美国家也对共建“一带一路”给予高度认同,如巴西学者罗尼·林斯坦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增进人民福祉的最佳选择。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推进,为提高广大“外围”国家的话语权奠定了现实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新型

国际合作理论供给养分

理论来源于实践,广大“外围”国家之所以难以建构起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肩的国际合作理论,原因之一是实践积累不足。西方的代表性国际合作理论,如联邦主义、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府间主义等的问世,均与欧洲合作的实践密切相关。可以说,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的成长是建立在对欧洲合作进程中现象的解释与反思之上的。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先期的理论成果。例如,傅梦孜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具有内生性动力的系统性工程,论证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持续性”合作的理论;吴泽林通过分析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促成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努力,初步构建了亚洲区域合作的互联互通理论。尽管目前基于共建“一带一路”而形成的合作理论仍不成熟,但与超过半个世纪的欧洲合作相比,共建“一带一路”为时尚短且充满活力,随着未来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以及学者们坚持不懈的总结升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理论将日益充实,这为改变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外围”对“中心”的理论依附状况注入强大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为包容性合作价值

的形成搭建了桥梁

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始终倡导包容性价值理念,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冷战思维”,不搞国家亲疏远近的“圈子文化”,不同制度、宗教、文明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并强调合作价值应“去中心化”,呼吁在尊重多样性、包容、平等的价值观引领下推动合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一方面,中国通过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方式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沟通,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探讨包容性合作价值的建设路径;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与欧亚经济联盟、“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等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使各国关于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与中国的融通性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价值观,是中国与各共建主体之间通过交流协商、政策互动、合作实践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参与共建各国合作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合作价值的形成是对西方“普世价值”强有力的批判,也将改变“外围”话语对“中心”话语的价值依附状态。

共建“一带一路”为改变不平等

的话语权格局注入了动能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以来,中国通过各种外交活动进行宣介、传播中国的合作倡议。例如,自2017年起,中国已经举办了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向世界传递了关于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主席声明之中,反映出与会各国对这一理念的接纳。除此之外,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活动,许多来自中方的合作建议和方案也得到了与会国家的认同,甚至对部分“中心”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如,欧盟在“一带一路”倡议出台数年后,先后推出《联通欧亚:欧盟互联互通战略要素》《全球联通欧洲》等文件。诚然,欧盟发表这些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对冲中国在互联互通领域的影响力,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话语权在数年中的跨越式增长。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传播平台的壮大和传播能力的增强使“外围”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综上所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中各种合作项目的落地生根和平稳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体系在范式实践、基础理论、价值导向和传播能力等方面都不断成长壮大。同时也需要看到,目前美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犹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话语传播、表达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的“中心-外围”不平等格局短期内尚难发生质变,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广大“外围”国家话语权的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往期推荐
w3.jpg

韬海论丛 | 2025年第12期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韬海论丛 | 2024年第15期 “一带一路”回顾与展望

韬海论丛 | 2024年第04期 “一带一路”回顾与展望

专家视点 | 共商共建共享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全过程合作实践

专家视点 | 深化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

专家视点 | 以深化经济走廊为抓手,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奠定微观基础

w4.jpg

文章来源:节选自《“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的提升》,原刊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张弛,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海洋高端智库、服务国家海洋事业。文章推送或内容整理创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此深表歉意。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协商处理。若原作者认为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w5.jpg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7 14:13 , Processed in 0.12813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