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维:从 “事后维修” 转向 “预测性维护”,GE Vernova 系统通过 AI 预测设备异常,使某冶金厂设备故障率下降 10%。
同时,SaaS 化 AI 工具的普及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制造领域已出现大量 “即开即用” 的 AI 产品:如零代码 AI 视觉检测工具、设备运维 SaaS 系统,中小制造企业无需自建技术团队,仅需按月订阅(单月成本多在 3000-8000 元),即可快速接入 AI 能力。
3. 生态协同深化:中小制造企业 “不融入则淘汰”
当前制造生态正加速向 “AI 原生” 演进,链主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 AI 系统实现对上下游的动态协同。例如,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青岛啤酒厂成为行业首家 “灯塔工厂”,通过 AI 协同优化供应链,生产效率提升 20%;广域铭岛 Geega 平台为百矿集团构建铝行业 AI 管理系统,实现能耗与物耗双降。若无法响应这些 AI 驱动的协同需求,中小制造企业将面临 “被边缘出产业链” 的风险。
此外,AI 开发者生态的成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 “借力” 可能。卡奥斯等企业开放了制造垂域 AI 接口(如工艺优化 API、缺陷检测工具),中小制造企业可通过低代码平台快速集成。例如,某电子元件厂通过调用格创东智的 AI 视觉接口,仅用 1 周就搭建了 “贴片缺陷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从人工的 85% 提升至 99%,漏检率降至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