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3|回复: 0

AI会毁灭艺术创作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一个大家可能不在意,但我很关心的话题。浅浅聊聊,不必深究~

w1.jpg
(题图由AI生成,提示词:AI会毁灭艺术创作吗)1 AIGC盛世这两年,AIGC快速发展,用AI写文的、写诗的、写歌的、画画的、做视频的,产品层出不穷。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愁眉苦脸,很多人把它们当作还算好用的工具,还有很多人在问:什么是AIGC。工作中,我也接触过一些相关领域的创业项目。其中有一个AI做电影的产品,你只需输入一段话,AI自动帮你生成剧本、分镜、画面、剪辑,最后输出一段几分钟的短片,想做长片的话也可以拼接。我们现场输入了一句话,很快片子生成,故事流畅,光影分镜可圈可点,人物一致性也做得不错,结尾还突出了主角的独立人格。项目创始人是一位老牌电影制片人,看完后他自己很激动,说AI每天都在进步,今天竟然学会了升华主题,旧时代的电影工业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AI才是电影未来的新希望!当然,我有些不同的想法。技术细节上暂时的不足我可以忍受,但这个所谓的“AI升华”,我不喜欢。2 假设AIGC成熟假设AIGC初步成熟,产出质量能稳定超过专业人士的平均水平,这至少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涌现”确实存在,且Transformer及其后续架构仍能持续演化并突破当前性能瓶颈;其二,艺术创作依然被列为AIGC的重要攻克方向之一。在竞争趋于饱和后,产业重心将回归成本收益。AI最先替代的,应该是收益高且更容易标准化的领域(如编程、营销、教育辅导等);而艺术创作,则可能会因为回报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不高而被后置。这两个前提不一定会真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基于此,对AIGC时代的艺术创作领域做一些推想:首先是供给端,创作门槛大幅降低。这必然带来:内容供给上的爆炸;平均质量上升但差异性下降;原创优势削弱(普通原创不一定比得过AI,而且AI能快速模仿)。其次是需求端,注意力将更加稀缺。信息进一步过载,受众会更愿意关注偏向个性立场、情绪化的内容,而AI的低成本试错和高效产出,比人类创作者更有优势。每一个艺术创作者,可能都需要思考这个局面。3 艺术是挑选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艺术的始点和终点,始终是人。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真实感受,这是其价值所在。刘慈欣在《诗云》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外星文明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歌,穷尽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能量,列举出了所有可能的字词组合。最终,他们借助伟大的技术,写出了诗词的巅峰之作,却还是选择了认输,因为他们不可能把它们从诗云中检索出来。”创作,可以看作是是一种“挑选的艺术”:从脑海中挑出恰当的主题与情绪,从语言中挑出精准的词句,从音符中挑出能共鸣的旋律,从画面中挑出理想的构图、光影与色彩……在这个假设框架下,我们可以将创作过程简单类比理解为“挑选(主题方向)-生成(内容细节)-挑选(推敲打磨)”三段,AIGC的出现,让“生成”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同时也让“挑选”变得更加关键。也许未来的创作方式将因此改变——创作者不再像过去那样,从零开始“编剧”与“摄像”,而更像“导演”与“剪辑师”,在AI生成的素材之海中,挑选、取舍、重组,赋予素材新的秩序与意义。4 更好的工具在数据中心领域,有一个衡量能效的指标叫PUE(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其中,IT设备能耗代表真正创造价值的部分,而制冷、配电等则是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附属能耗”。我想借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内容创作的能效。对创作者而言,精力的消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于真正的创作本身(比如构思、写作、编曲、设计);二是那些为创作服务的必要但机械的工作(例如逐字调音、逐帧剪辑、素材管理、格式调整等)。现实中,创作者(特别是小规模、个体创作者)的“创作PUE”往往偏高,大量精力被消耗在这些非创造性的环节上。我希望AI的出现,帮助这些创作者降低创作PUE,让更多精力回归到“创作本身”。那才是我心中的AIGC盛世吧~之前用AI工具suno写过两首歌:欢迎大家来听我的新专辑写给爸妈的歌

萧玉门个人随笔号,旧友投稿,请私聊,征稿文:

三十多岁,正是写文章的好年纪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8 03:08 , Processed in 0.11064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