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1|回复: 0

[一带一路] 现场火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正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11月5日至9日,由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共同主办,泰山科技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研讨班在泰山科技学院进行学习之旅。本次研讨班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师生的社会情感学习”,汇聚亚非欧2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40余位教育行政官员与知名学者,共话教育创新与人文交流,为共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赋能。

经过2天紧锣密鼓的学习安排,大家体验如何?我们一起来揭秘!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w10.jpg

11月6日,学员参访泰山非遗展览馆、多所书院及新教育实验展览馆,并参与东岳书院非遗文化节。现场 22 个非遗工坊摊位与十余项互动体验,让嘉宾沉浸式感受泰山非遗魅力。东岳书院内同步开放布染、织花、糖画、漆扇、拓片、书法篆刻等十余项非遗互动体验。

w11.jpg

w12.jpg

午后,哥伦比亚大学Josef Sorett 教授主讲《HIP HOP 的历史足迹与文化魅力》,讲座聚焦从历史视角切入,深入剖析了嘻哈文化诞生初期与传统之间的微妙关联,系统梳理了二者从冲突对立到借鉴融合的发展脉络

w13.jpg

w14.jpg

w15.jpg

w16.jpg

“敢说・泰科 Talks” 以师生通过讲述真实鲜活故事展现中华文化活力,用轻松幽默的泰科故事让学员们感受中国语言中流淌的文化魅力。泰科学子不再是单向的文化传递者,而是双向理解的桥梁搭建者——用扎染的温度、陈醋的醇厚、煎饼的烟火气,搭配青春自信的表达,让世界看到了立体而鲜活的中国。

w17.jpg

w18.jpg

w19.jpg

对外经贸大学冯捷蕴教授则以《理解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融合》讲座,解析跨文化沟通的核心要素与融合路径,并与学员展开热烈互动,在对话中深化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

w20.jpg

w21.jpg

w22.jpg

当晚,师生原创音乐剧《笔尖・心跳》上演,剧情中蕴含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理念,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感染力——既让大家直观领略到中国校园艺术的高水准创作实力,更为不同国家教育工作者搭建起一座亲切易懂对的文化桥梁。来自马来西亚的Tee Bee Tin感慨道:“这部剧令我非常震撼,从编剧构思、舞台设计到演员的歌舞表现,处处可见用心,演出十分精彩!”

w23.jpg

w24.jpg

w25.jpg

11月7日,学员赴岱庙研学,学员们不时交流所见所感,在分享对古建筑工艺的惊叹、对碑刻文献的解读中,打破认知边界,增进了彼此对不同文化视角的包容与尊重。这场与历史的对话,既让学员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文化认同与共情,让地域文化的魅力转化为彼此联结的精神纽带。

w26.jpg

w27.jpg

下午,双语“泰山巨幕影谈”之《死亡诗社》鉴赏,以影片鉴赏为纽带,围绕剧作结构、视听语言、人物塑造与精神内核展开深度交流。经典作品的放映引发跨越语言的情感共鸣,使在场学员共同沉浸于电影艺术的感染力之中。

w28.jpg

行程过半,学术碰撞、非遗体验、篝火欢歌、剧场共鸣、岱庙研学,让跨国教育情谊在泰科这片土地扎根萌芽。期待学员后续收获更多,将这份记忆转化为教育实践的灵感与力量,共绘“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蓝图。

   嘉宾感受:

非常高兴能有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些天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今天的寺庙参观,让我更深入地接触并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志愿者们的全程陪同与细致讲解让我们备受感动。我也深深认同贵校践行的新型教育模式,这为我返回秘鲁后作为一名教师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灵感与能量。衷心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 Carmen Yolanda Concha Tenorio

(来自秘鲁)

志愿者们的陪伴方式让我倍感安心,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再担心迷路。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让整个旅程变得生动有趣。今天的电影也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意识到:人活着的意义不应仅仅局限于应试教育,更重要的是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这才是人生真是要追寻的意义。

——Tan Hur Thong(Tristan)

(来自马来西亚)

   志愿者感受:  

在这几天的志愿服务中,我近距离接触到不同国家文化的异同,收获颇丰。我们组的Mohammad Matar Mustafa老师来自巴勒斯坦,饮食习俗与我们差异很大。用餐时,他为我们讲解了他们国家的风俗,令我受益匪浅。来自俄罗斯的Mushkarina Veronika Sergeevna老师是一位英语教师。她非常开心能来中国,并结识了多国学者与热情周到的师生。她还向我展示了俄罗斯冬天的美景,并邀请我有机会前去旅游,让我倍感温暖。与我相处时间最长的是来自肯尼亚的Opere Olivia Achieng老师。她热心询问我的专业和就业规划,还向我介绍了她的家人、工作和她可爱的学生们。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她表示今后会与我分享在肯尼亚的生活。即将结束志愿服务,我心中充满不舍。这段经历虽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我很荣幸能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不仅学到了多元文化,更结识了众多优秀有趣的人。衷心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宝贵的机会。

——敢当书院/远景学院 张依琳

过去的这三天,于我而言,是一次无比珍贵的经历。作为主持人和志愿者,我有幸全程接待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们。记得初见时忐忑和不安一直萦绕着我,我担心自己做不好,也担心在沟通上和老师们有差错,但是这种担心随着活动的进行,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在篝火晚会现场进行同声传译时,我特别激动,感觉短暂的体验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翻译者。我不断感受到大家的关心,收到了很多赞扬,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感觉我们更像是朋友,语言是我们友谊的桥梁。而漫步在秋日的岱庙时,银杏叶缓缓飘落,Puventhrie Naidoo教授向我讲述了中国传统故事,我惊讶于她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深厚了解,这种感觉很奇妙。短短三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带一路”不只是宏大的蓝图,它更是由这样一次次真诚的握手、一个个会心的微笑编织而成的文化交流平台。能参与其中,我感到无比自豪。这份经历,我会永远珍藏。

——海右书院/远景学院 邹琪
-END-来源 | 海右书院编辑 | 泰山小满责编 | 金嘉乐(海右书院 / 远景学院)校审 | 王  芊(海右书院 / 远景学院)终审 | 孙俊瑶  许   冉  投稿 |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稿
w29.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8 17:47 , Processed in 0.19170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