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4|回复: 0

AI的宏观悖论:科技革命能否逃过“利润率下行”的魔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文:九方皋

AI是否真的是一场革命?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资本市场热情高涨,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政府也将AI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然而,一个根本问题依然悬而未决:AI究竟是不是一场真正的科技革命?

从《资本论》的视角来看,任何技术都无法废除“利润率长期下行”的规律。它只能暂时掩盖、转移矛盾,或以更剧烈的方式回归。AI也不例外。

资本论的底层逻辑:利润率为何长期下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明确指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利润率下降。

通俗来说,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而进行技术创新,希望以更低的成本淘汰对手。但一旦技术扩散,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商品价格下降,利润率最终会收敛、下行。

这就是微观创新与宏观结果之间的悖论:企业为利润而创新,全社会却因创新而利润趋薄。

科技革命的三种效应:替代、恢复与增强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影响并非简单的“毁灭”或“创造”,而是三种效应的博弈结果:

· 替代效应:资本替代劳动力完成任务,如机器人替代工人,降低劳动力在增加值中的份额。

· 恢复效应:创造新的、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的任务,如新岗位的出现,提升劳动力需求。

· 增强效应:提升资本或劳动力的效率,但不改变任务分配方式。

历史上,美国在1985年前的技术进步实现了“毁灭与创造”的平衡,劳动力份额稳定,工资与生产率同步增长。但1985年后,自动化加速,新任务创造放缓,导致劳动力份额下降,工资增长停滞。

美国为何“例外”?全球化与金融化双轮驱动

既然利润率长期下行是规律,为何美国在1985年后仍能维持较高的利润率和薪资水平?

答案是:美国通过全球化和金融化,暂时绕开了这一规律。

· 全球化:通过《广场协议》等手段,美国将中低端制造业外迁至日本、四小龙、东盟和中国,自身专注于技术研发与品牌控制,将竞争压力转移出去。

· 金融化:通过资本市场扶持高利润行业(如信息技术、金融),并依靠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保、医疗补助)支撑居民收入。

这两大手段使得美国在技术替代效应增强的背景下,依然维持了表面上的繁荣。

AI是否是科技革命?数据与历史的对照

从全要素生产率(TFP)来看,美国在1943年达到高点后持续下行,2008年后基本停滞。互联网革命期间(1990–2000年)虽有小幅回升,但整体趋势未改。

而当前AI投资增速虽接近互联网巅峰,但劳动力份额在服务业中持续收缩,尤其是高薪的信息行业。这意味着AI的替代效应强于恢复效应。

此外,美国政府杠杆率已处于历史高位,远超互联网革命时期。若AI被证伪,美股泡沫破裂将引发连锁反应;若AI是真革命,则长期通缩难以避免。

AI的两种未来:泡沫破裂还是长期通缩?

情形一:AI不是科技革命

· 美股AI泡沫破裂,资本大幅回流;

· 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全球流动性受冲击;

· 短期危机集中爆发。

情形二:AI是科技革命

· 替代效应强,恢复效应滞后;

· 新岗位(如AI伦理师、训练师)数量有限,技能门槛高;

· 劳动力需求持续承压,劳资对立加剧;

· 长期走向通缩,利润率下行规律终将回归。

结论:AI逃不脱的“资本论魔咒”

无论AI是否是真正的科技革命,在美国当前的资本主义框架下,它都难以避免以下结局:

· 若不是革命,则泡沫破裂;

· 若是革命,则长期通缩

美国通过全球化暂时推迟了利润率的回归,但并未真正解决问题。一旦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利润率下行的规律将再次显现。

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但改变不了资本的基本逻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1 05:29 , Processed in 0.1129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