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微信文章
2025 年,AI Agent 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我们似乎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黎明,一个由无数自主 AI 构成的庞大经济体即将诞生。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新时代的面貌是模糊、混乱且令人困惑的。
“EigenAI 和 EigenCompute 是什么?” “s402 和 B402 方案哪个更好?” “Stakefy 的 AI Agent 市场是做什么的?” “EigenCloud 和 ERC-8004 的身份验证有何区别?”
这些问题,就像我们这次探索之旅的起点,代表了每一个试图理解这场变革的人最初的迷茫。这些层出不穷的技术名词,究竟是构建未来世界的坚固基石,还是转瞬即逝的投机泡沫?让我们一起,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拨开迷雾,探寻真相。
第一站:支付的“最后一公里”——BSC上的 x402 适配方案
一个经济体要运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钱”的问题。AI Agent 之间如何高效、可信地进行支付?x402 协议作为行业公认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统一的、跨链的答案。然而,将这个宏大的统一标准落地到具体的区块链生态(如 BNB Chain)时,却因为代币标准不兼容等现实问题遇到了障碍。于是,一场围绕“如何在 BNB Chain 上完美适配 x402”的“三国杀”就此上演。
方案
|
角色定位
|
核心策略
|
通俗类比
|
B402 (x402 BNB)
|
实用主义者
|
引入一个“中继层”(Relayer),像一个万能翻译官,包办所有脏活累活,兼容所有 BEP-20 代币。
|
万能充电宝:不管你是什么接口,我都有转接头,保证给你充上电。
|
s402 (Sora)
|
理想主义者
|
追求技术上的优雅和去信任化,要求代币支持 EIP-2612 permit 标准,实现更原生的链下授权。
|
苹果 MagSafe:体验极致优雅,但前提是你的手机必须是支持 MagSafe 的 iPhone。
|
Stakefy
|
平台建造者
|
不仅提供技术工具包(SDK),还亲自下场搭建了一个“应用商店”(AI Agent Market),既修路又开店。
|
微信:既提供了支付 SDK,又自己做了微信红包和支付生态。
|
它揭示了技术演进的普遍规律:在标准尚未统一的混沌期,务实的兼容方案(B402)往往能最快地抢占市场,而追求技术优雅的理想方案(s402)则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无论如何,支付问题,作为 AI Agent 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已经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从 0 到 1 的关键一步。
第二站:信任的“三座大山”—— AI Agent 到底能不能信?
解决了支付,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我们如何信任一个匿名的、由代码构成的 AI Agent?它会不会拿钱跑路?它给出的建议是否被篡改过?它到底是谁?
围绕这些问题,一个从“身份”到“行为”再到“思想”的多层次信任体系正在形成,宛如三座需要被征服的大山。
第一座山:“你是谁?”—— 身份信任 (ERC-8004)
这套标准旨在为每一个 AI Agent 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可验证的链上身份。它就像是 AI Agent 的“身份证 + 淘宝信誉分”。通过这个身份,我们可以查看它的历史行为、交易记录、信誉评分,从而解决匿名带来的信任缺失问题。
第二座山:“你守约吗?”—— 行为信任 (Virtual Protocol 的 ACP)
ACP(Agent Commerce Protocol)协议解决的是履约风险。它像一个 AI Agent 之间的“支付宝/淘宝担保交易”系统。当一个 Agent 雇佣另一个 Agent 时,资金会被锁定在智能合约中,直到服务被评估者确认为“已完成”,资金才会被释放。这套机制确保了交易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三座山:“你想啥呢?”—— 思想信任 (EigenCloud)
这是信任的最高层次,也是技术上最难的一环。EigenCloud 试图解决的是 AI“黑盒”问题,即如何验证 AI 的“思考过程”(推理)本身是真实、未被篡改的。它就像 AI Agent 的“测谎仪”或“防伪标签”。通过复杂的加密经济学设计(如确定性推理、重执行验证、ZK 证明),EigenCloud 旨在为高风险、高价值的 AI 决策提供可验证的保障。
这三座大山的构建,标志着 AI Agent 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正在从简单的支付结算,迈向一个复杂、精密的信任治理时代。这是从 1 到 10 的关键基础设施。
第三站:现实的“一盆冷水”—— 我们到底在哪个阶段?
愿景如此宏大,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当我们带着放大镜,深入挖掘一些热门项目的链上数据时,一盆冷水迎面泼来。
以我们之前调研的 Stakefy 为例,尽管它构建了“SDK + 应用商店”的宏大叙事,但其链上数据却揭示了残酷的真相:仅有 $1.6M 的极小市值、$152K 的枯竭流动性、以及 Top 10 地址持有 36.66% 的高度控盘。从数据上看,它与一个典型的 MEME 项目并无本质区别。
这并非个例。放眼整个赛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增长真实,但规模尚小:x402 协议的交易量确实在爆发式增长,但整个赛道的总交易额可能依然微不足道。
•AI 交互仍是“玩具”:绝大多数交易都是小额、测试或演示性质的,真正的“AI 经济”远未形成。
我们必须保持理性。AI Agent 经济体仍处于极度早期,泡沫巨大,风险极高。许多项目都是“披着技术外衣的 MEME”,其宏大的叙事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从混沌到秩序,黎明前的基石
回到我们最初的困惑:AI Agent 经济体是革命,还是炒作?
答案是:两者都是。
但更重要的是,透过喧嚣的炒作,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进步。正如我们这次探索之旅所揭示的:
相比去年年底的纯粹概念,2025 年的 AI Agent 经济体已经拥有了可以落地的基础设施。支付层 (x402) 和多层次信任层 (ERC-8004, ACP, EigenCloud) 的出现,标志着这个新兴领域从“玩具”阶段,正式迈向了“工具”阶段的门槛。
这意味着,一些“重复的、确定性的”任务,已经可以通过这个初生的经济体来完成。这虽然只是微小的一步,但其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早期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它验证了一个可能性,一个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自主、可信地进行经济协作的可能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奇妙的节点。泡沫会破裂,炒作会退潮,但真正的建设者会留下来,在这些坚实的基石之上,构建起未来的摩天大楼。
2025 年,我们见证的不是一场已经到来的革命,而是革命前夜,那些正在被悄然奠定的基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