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4|回复: 0

AI助力“以读促写”课教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9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AI助力

“以读促写”课教学

w3.jpg

w4.jpg





w7.jpg



w9.jpg

w10.jpg

w11.jpg

w12.jpg

w13.jpg

有老师问Reading for writing的阅读,与平时我们阅读课的阅读上课方法有何区别。

读写课中的文章,一般作为写作的范文,为学生后续顺利写出一篇类似的文章做准备。

为实现这个目标,在阅读环节,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范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

我在中学听读写课时发现,一些教师在阅读环节的做法是通过几个问题梳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挑出几个难词难句来讲。

从以上教学过程中,看不出来这篇文章的学习是为学生的后续写作做准备的。

另一些教师做得较好一些,会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

通常以上操作后,教师会以为学生听懂了,就开始让学生写。但是后续的写作时,有些学生好像用不上前面课文所学,或者用的时候会出错。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这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缺了哪个环节,或者哪个环节做得不充分?

前几天,我在用AI分析Reading for writing中的阅读文本时,从它的回答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老师们分享一下。

我们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中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为例。

初中的老师也请耐心阅读这个课例,这里面的方法和思路也能用于初中以读促写教学。



一、案例



下面是这个单元Reading for writing中的阅读文本。这部分后面的写作任务是Describe a place that you like。

请阅读这篇文章,自己先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并思考你会在讲解时如何为学生的后续写作做准备。

w16.jpg

以上课文虽然只有这么一段内容,但感觉文字多,是不是第一反应是不想读?

学生是不是也是这种反应?这么多句子堆在一起,如果教师不带领的话,学生很难看出其中的结构、逻辑和文章的精彩之处。

如果我们教师也看不出以上方面,自己的语篇分析能力有限,可以借助AI来分析这个阅读文本。

如果你想让AI帮助你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你会用什么提示词?

提示词不同,效果不同。

给AI上传以上课文后,如果你用这个提示词“请帮我分析所上传文档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 可能它给出的结果,与平时阅读课的文本分析类似,不能充分起到促写的作用。

我把教材这个单元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的内容上传给 “豆包”后,用了以下提示词:

你是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专家,请分析所上传文档中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 一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以便为高一学生写一篇英语作文“描述你喜欢的地方”做结构、内容和语言上的准备。

以上提示词的结构是:角色+任务+目的。

给了AI角色,它就会按照设定的角色来实施任务。

提示词中,我明确了让AI分析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的目的。让它知道要为什么样的学生(高一)写什么作文(描述你喜欢的地方)做准备。

提示词中的“目的”很关键,这样AI就有促写的意识,它的每项分析就有目标——帮助学生写作。

下面是豆包的回答,我们看看它生成的内容是否体现了促写目的。

分析《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助力 “描述喜欢的地方” 英文写作

一、文本结构分析:清晰的 “总 - 分 - 总” 框架,适配高一写作逻辑

原文采用 “总起点题 — 主体分层 — 总结升华” 的结构,逻辑清晰且易于模仿,完全符合高一学生 “描述地方” 类作文的框架需求。

1. 开头(Introductory Sentences):开门见山,锚定核心

原文首句 “Irelan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has alway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its people and traditions.” 是典型的 “地方 + 核心魅力” 开篇法:

直接点明描述对象(Irelan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关联 “自然景观” 与 “人文传统”,为后文内容埋下伏笔,避免开头空洞(如只写 “Ireland is beautiful”)。

学生写作借鉴:开篇可模仿 “地方 + 核心特点” 结构,例如:

“My hometown’s quiet riverbank has always been the heart of our community’s happy memories.”

“The old bookstore on Xingfu Road feels like a warm hug for anyone who loves reading.”

2. 主体(Body):“自然景观(感官)+ 人文传统(体验)” 双线展开

主体部分分两大层次,每部分都有 “具体场景 + 细节支撑”,避免内容杂乱:

w17.jpg

学生写作借鉴:写自己喜欢的地方时,可按 “自然环境(感官细节)+ 人文活动(具体体验)” 分层,例如写 “家乡的公园”:

自然层(感官):视觉(red maple leaves covering the path in autumn)、听觉(children’s laughter from the playground)、嗅觉(fragrance of chrysanthemums by the lake);

人文层(体验):周末和爷爷在亭子里下 chess、秋天和同学捡 maple leaves 做书签、傍晚买 street food(like sweet potato)。

3. 结尾(Ending Sentences):给出行动建议,呼应主题

原文结尾 “And if you introduce yourself to a friendly face, you are more than likely to experience local culture and customs first-hand.” 不是简单重复 “爱尔兰很美”,而是:

以 “互动建议”(主动和当地人交流)收尾,让读者有 “代入感”;

呼应开头的 “traditions”,形成 “景观 — 传统 — 体验” 的闭环。

学生写作借鉴:结尾可写 “在这个地方的小行动 / 感受”,例如:

“If you sit on the old bench by the river at dusk, you’ll hear the wind whisper—and feel like all your worries have gone.”

“Every time I leave the bookstore, I hold a new book in my hand. It’s not just a book—it’s a little piece of the store’s warmth I take home.”

二、文本内容特点:“感官细节 + 具体场景”,拒绝空泛描述

高一学生写 “喜欢的地方” 常犯的错误是 “只说形容词,没有细节”(如 “公园很美”“书店很好”),而原文的内容设计恰好解决这一问题,核心特点是 “感官落地 + 场景具体”。

1. 感官描写:“每个感官都对应具体事物”

原文没有笼统说 “爱尔兰的乡村让人很舒服”,而是让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都有 “具体载体”:

视觉:不说 “绿色很多”,而说 “rolling green hills dotted with sheep and cattle”(“起伏的”“点缀牛羊” 让画面感更强);

听觉:不说 “海边有声音”,而说 “roar of the ocean waves and cries of the seabirds”(“roar” “cries” 让声音可 “听”);

嗅觉:不说 “有香味”,而说 “sweet scent of fresh flowers”(“sweet” 限定香味类型,更具体)。

学生写作借鉴:写感官时,用 “‘感官动词’+‘具体事物’” 的搭配,例如:

w18.jpg

2. 人文内容:“传统不抽象,而是可体验的场景”

原文写爱尔兰传统,没有罗列 “爱尔兰有音乐、舞蹈、美食”,而是给出 3 个 “可参与的小场景”:

去 village pub(不是 “去酒吧”,而是 “乡村酒吧”,更有地方特色);

吃 traditional Irish Beef Stew(不是 “吃传统食物”,而是具体菜名,真实可感);

偶遇 traditional music and dancing(不是 “看表演”,而是 “幸运时能遇到”,更自然)。

学生写作借鉴:写 “地方的人文” 时,用 “具体场景” 代替 “抽象概念”,例如写 “家乡的庙会”:

错误:The temple fair is fun.(空泛);

正确:At the temple fair, I wait in line for crispy sugar      figurines—my favorite vendor always makes a little rabbit for me. I also watch the lion dance: the “lions” jump over red gates, and everyone cheers.(具体场景:等糖人、看舞狮)。

三、文本语言特点:“基础词汇 + 生动表达”,高一学生可直接复用

原文语言不复杂,没有超纲词,但通过 “形容词搭配、固定短语、简单句式变化” 让文字生动,非常适合高一学生模仿。

1. 词汇选择:“用常见词,搭出画面感”

形容词 + 名词:用 “peaceful”(平和的)修饰 “landscape”,“rolling”(起伏的)修饰 “hills”,“sweet”(甜的)修饰 “scent”—— 这些都是高一核心词汇,但精准传递了细节;

比喻 / 固定短语:“Emerald Isle”(绿宝石岛,比喻爱尔兰)、“a true feast for the eyes”(视觉盛宴,固定搭配)——  这类表达能让作文 “加分”,且易记忆(可替换为 “a feast for the ears”(听觉盛宴)描述声音)。

学生写作借鉴:积累 “基础形容词 + 名词” 搭配,例如:

描述旧物:old wooden bench(旧木椅)、warm yellow      lights(暖黄灯光);

描述自然:clear blue sky(清澈蓝天)、soft wind(微风);

用固定短语:a feast for the ears(描述学校的合唱比赛)、like a      warm blanket(描述家里的沙发)。

2. 句式设计:“简单句为主,用衔接词让逻辑清晰”

原文以简单句和并列句为主,避免复杂从句,符合高一学生语法水平,同时用衔接词让内容有层次:

递进衔接:“Better yet”(“更棒的是”,用于引出比前一个场景更好的体验,如原文 “stop by a      village pub... Better yet, enjoy a delicious traditional Irish Beef Stew”);

条件衔接:“If you...”(“如果你……”,用于给出建议,如结尾 “If you introduce      yourself to a friendly face...”);

伴随衔接:“with...”(“伴随着……”,用于补充细节,如 “the peaceful landscape... with its rolling green hills...”)。

学生写作借鉴:用衔接词串联内容,例如写 “校园的花园”:

“In the morning, the garden is quiet with dewdrops on the grass. You can smell the roses near the gate. Better yet, if you sit on the stone chair, you’ll hear the sparrows singing in the oak tree.”

四、仿写框架:基于原文,为高一学生定制 “描述喜欢的地方” 模板

结合原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可整理出以下仿写框架,学生只需填充 “自己喜欢的地方” 细节即可:

w19.jpg

通过以上对原文 “结构、内容、语言” 的拆解,高一学生能掌握 “描述喜欢的地方” 的核心方法:用 “总 - 分 - 总” 定框架,用 “感官细节 + 具体场景” 填内容,用 “基础词汇 + 衔接词” 让语言生动,最终写出逻辑清晰、细节饱满的作文。



二、对AI生成结果的分析



从以上“豆包”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我们看到提示词中加了“促写”要求后,AI生成的内容里面确实有这方面的明显体现。

细读后,我发现里面处理文本和加强学生写作练习的思路,对我们教学非常有启发。

    对文章的结构分析



在AI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时,能够进行结构化+具体示例处理。

例如:文章开头的写法——“地方+核心魅力” 开篇法,这就是结构化处理,有利于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

在结构化之后,不只是分析这篇文章的开头如何体现以上开篇方法,而且立即提供了两个可借鉴的例子,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这种写作方法的具体认知。

我们在平时教学时,通常只是分析文章本身的结构和里面对应的句子,没有这样提炼出来可迁移的结构,更没有立即再多举几个例子来马上夯实,因此学生在写作时用不上或用不对。

    对文本的内容特点分析



AI对文本内容特点的分析,也是采取了结构化+具体示例处理。

例如,它提炼描述一个地方的方法,要“感官细节+具体场景”。这个公式易于让学生记住有效描述的方法。

在把方法结构化之后,AI不是像前面分析文章结构时,直接给几个句子作为可借鉴例子,而是采取表格的方式,给错误示例和正确示例。

那些错误示例,正是学生们平时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正确示例给出了具体化的对错误示例的修改版本。通过这样正反对比,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

这种阅读正反示例的过程也是一种体验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

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愿意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新方法,并且因为有具体的示例,他们也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就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笼统地告诉学生描写要生动,学生却不知如何写才能生动。

我们也经常告诉学生某个句子写得不太好,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写好。以上AI的结构化和正反示例的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对文本的语言特点分析



AI对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也是采取了结构化+具体示例处理。

例如,它把描述一个地方的语言特点提炼成:“基础词汇+生动表达”。让学生马上就能了解有效语言表达的基本途径。

在“词汇选择”和“句式设计”方面,AI不只是通过分析当前阅读文本的词汇和句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清晰了解词汇和句式选择,而且还给了学生写作可借鉴的词汇和句式。并且词汇都是分类提供的。

反观我们平时的教学,一方面词汇分析不到位。另一方面,给学生的词汇大部分情况下是零散的,学生不知如何使用。而且,我们没有在分析课文句子的基础上,紧接着给出类似句子,让学生马上进行消化吸收。

    对仿写框架的分析



AI最后还给出了一个仿写框架。这个框架不只是给学生文章的结构:开头、主体1(自然+感官)、主体2(自然+感官)、结尾,还提供了含有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写作模板,以及示例。

写作模板中既提供了一些给学生的句型支架,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他们需要在空白处填上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学生表达有困难时,还可以学习AI给出的示例。

我们平时教学中,有的老师也会给学生模板,但是模板经常是一整块给学生的,没有具体到每一块如何写。给的范文也是整个一起给学生,不方便学生对照每一部分进行模仿学习。



结语



有的老师或许会说,AI分析得确实不错,很细致。只是我们课时紧张,没有时间教那么细致。确实存在这种情况。那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选择处理。如何选择呢?根据学情。

请思考,你们班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如果是写得不生动,那你可能就不必分析文章如何有效开头结尾,也不让学生练开头和结尾,你只是让学生练习像上文AI分析文本时提到的用四种感官来描述,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如果你们班学生英语水平非常弱,那么你就选一种感官,如视觉。学生会用这一种的句型来描述就可以了。

平时教学中就这样训练学生,基于学情,学生缺什么补什么。经常基于学生短板教学,他们写作中的问题会一一得到改善。

阅读AI基于促写目的对文本的分析,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在“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中,要心中有“写”,一切为了学生后续写作。

在阅读环节,给学生梳理出结构化、可迁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正反示例,促进学生马上内化,最后给学生提供可仿照学习的写作模板。这样一系列操作后,我们学生的写作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如果你想具体了解在读和写的阶段,分别如何为学生写作赋能,请阅读下面书中的134-145页。

如果文章中的内容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在看”(下方

按键),有助于更多的读者看到这篇文章。谢谢!往期回顾:如何表扬一个学生,他和全班都受益?
w29.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9 15:17 , Processed in 0.19996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