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0|回复: 0

AI算力核心的隐形战场:载板进化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在AI算力蓬勃发展的今天,当我们谈论GPU的强劲性能和HBM(高带宽存储器)的高速存储时,往往忽略了这些芯片背后一个至关重要的组件——载板。



这块看似普通的板子,实则是芯片的“地基”,决定了整个系统性能的稳定与高度。

从传统PCB到支持Chiplet的高端载板,再到新兴的TGV玻璃载板,载板技术的每一次进化,都在悄然推动着AI算力向前迈进。

核心概念

PCB(印刷电路板)是所有电路板的总称。核心作用是提供机械支撑,并用内部的线路(铜箔)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如芯片、电阻、电容)之间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

它是基础,是所有更高级板卡技术的起点。

HDI(高密度互连板)是PCB的一种高级制造工艺和技术,而不是一种全新的板子类型。它指的是采用微孔、盲孔、埋孔等先进技术,使得线路分布密度大大高于传统PCB的电路板。

IC封装载板(IC Substrate),是连接芯片 和PCB 之间的关键中间载体。核心作用是承载和保护脆弱且微小的芯片。

○ 信号传输与电力分配:将芯片核心上极其微小的电路触点(非常密),通过载板内部的线路“翻译”和“放大”成PCB可以接受的、间距更大的电路。

○ 散热:帮助芯片散发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w2.jpg

传统PCB:AI算力起步的基石

在AI计算的早期阶段,传统PCB(印刷电路板)扮演着关键角色。PCB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起中继传输的作用。服务器PCB板上通常集成CPU、内存、硬盘、电源、网卡等硬件。

但随着AI服务器对算力需求的爆发,传统PCB遭遇了严峻挑战。AI服务器相对于传统服务器具有高传输速率、高内存带宽、硬件架构复杂等特征。

这要求PCB必须进行三方面革新:

● 面积增加:AI服务器中除了搭载CPU的主板外,每颗GPU需要分别封装在GPU模块板,并集成到一块主板上,相比传统服务器仅使用一块主板,PCB面积大幅增加。

● 层数增加:为适应更复杂的走线,需要增加PCB层数以加强阻抗控制等性能。

● 材料升级:AI服务器用PCB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高散热需求、更低损耗等特性,其核心材料覆铜板(Copper Clad Laminate, 简称CCL)需要具备高速高频低损耗等特质。

这一阶段,国内PCB厂商纷纷布局AI服务器相关产品,推动了传统PCB载板技术的快速迭代。

Chiplet革命:载板角色的根本性质变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放缓,芯片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Chiplet(小芯片)技术。这一变革让载板从简单的连接件升级为复杂的集成平台。

Chiplet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异构、异质集成以及3D堆叠的方式,提升芯片的集成度,从而在不改变制程的前提下提升算力,解决摩尔定律失效问题。

但这种变革也给载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互连密度大幅提升:Chiplet架构需要载板提供更高密度的互连,传统PCB技术已难以满足要求。

● 散热需求急剧增长:多芯片集成在狭小空间内,热量积聚成为严重问题。

● 信号完整性要求更严苛:高速信号传输对载板的介电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一领域,载板技术开始与封装技术深度融合,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先进封装技术如Fan-out、2.5D/3D封装、Chiplet小芯片等,在不断向PCB板的“功能”靠拢。

载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IC Substrate,而是演化为接近HDI工艺水平的高密度互连板。

2.5D/3D封装:HBM与GPU的桥梁

AI计算中,GPU与HBM(高带宽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直接影响整体性能。2.5D/3D封装技术正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而载板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在2.5D封装中,硅中介层成为GPU和HBM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它通过硅通孔(TSV)技术实现芯片间的垂直互连,大幅提升了带宽并降低了功耗。

但硅中介层也存在明显局限:硅材料本身半导体特性的导电性导致信号损耗较大;硅片的易碎性增加了制造难度和成本;尺寸受限难以支持更大的多芯片集成。

随着AI芯片规模持续扩大,这些限制促使行业寻找硅材料的替代品,推动了下一代载板技术的诞生。

TGV玻璃载板:下一代封装材料的希望

w3.jpg

当传统有机载板和硅中介层逐渐逼近物理极限时,玻璃基板凭借其独特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瞩目的下一代封装材料。

玻璃基板具有更低热膨胀系数、更高机械强度和更优高频传输性能,其在减小温差翘曲、增强抗形变能力和提供可靠结构支撑方面显著优于有机和陶瓷基板。

玻璃基板尤其适用于高功率、高互联密度的芯片,如AI加速卡、GPU、车载芯片等。其在散热、信号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材料难以比拟的。而且TGV技术无需制作绝缘层,因此降低了工艺复杂度和加工成本。

TGV(玻璃通孔)技术作为2.5D/3D先进封装的核心,正成为突破芯片性能瓶颈的关键。

最早研究这一技术路线的国际大厂是英特尔,下图是英特尔先进封装的技术路线。今年九月份英特尔官方表示,将按原计划推进其半导体玻璃基板的商业化方案。

w4.jpg

另外,三星也在加快玻璃基板技术的渗透。其中,三星电机位于韩国世宗的试制品产线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间实现量产。而三星电子则专注于“玻璃中介层”的研发,计划于2028年将其正式导入先进封装工艺。

不同载板材料的竞争与融合

在先进封装领域,载板材料已形成多元竞争格局。除了玻璃基板外,碳化硅等新材料也备受关注。

碳化硅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其生长和加工难度高,成本昂贵,目前量产的主流工艺为8inch。纯粹采用碳化硅做中介层,那芯片的尺寸限制将更小,价格更昂贵。

未来可能会走向混合封装方式,可以尝试玻璃基板与碳化硅组合,局部区域采用碳化硅。随着算力需求的提升,为了解决或提升现有材料的性能,行业在探索新的技术路径,而玻璃基板可以很好的实现上述载板性能的需求。

载板进化的未来展望

载板技术的创新远未结束。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载板正朝着更高密度、更优散热、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据市场调研机构Yole Development预测,2025年后玻璃基板封装市场将进入高速成长期,预计2029年封装基板市场规模将突破31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超10%,尤其在AI、HPC(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有望率先放量。

从全球格局看,中国企业在载板领域正奋力直追。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中国玻璃基板企业已在TGV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正在从“替代进口”迈向“定义标准”的新阶段。

结语

载板的进化史,是一部AI算力发展的隐形史诗。从传统PCB到Chiplet载板,再到TGV玻璃载板,每一次材料与工艺的革新,都在为AI算力的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在GPU和HBM的光环背后,这些不起眼的载板正默默地突破物理极限,连接起一个个计算单元,构筑起人工智能时代的算力基石。它们的进化之路,仍在继续。



(仅供行业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9 15:16 , Processed in 0.11456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