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0|回复: 0

AI+存储芯片股价狂飙:那些被PE指标戳中的“泡沫陷阱”,你看懂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w3.jpg
一、AI+存储芯片为什么能成“涨势发动机”?

最近打开股票软件,不少人都会被科技股里的“AI+存储芯片”板块惊到——兆易创新一天主力净流入6.54亿,深科技因为HBM3量产消息股价连涨3天,澜起科技的DDR5内存接口芯片订单排到了明年Q2。明明上半年还在说“半导体周期底部”,怎么突然就成了“涨势发动机”?

其实答案藏在“AI算力的底层需求”里。你想,AI大模型要算得快、记得多,靠的是什么?除了GPU,更要“能装下数据”的存储芯片——比如HBM(高带宽内存)要给AI芯片喂数据,DDR5要支撑服务器的多任务处理,甚至车规级存储要满足智能驾驶的实时计算。就像你用手机刷视频,要是内存不够,再快的处理器也得卡。

搜索数据里提到,本轮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和以往不一样:不是单纯的周期性涨价,而是**“AI需求激增+供给端产能收缩”**的双重推动——一方面,OpenAI、阿里云这些AI厂商疯狂采购存储芯片,全球HBM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同比涨40%;另一方面,三星、SK海力士的旧产能在淘汰,新产能要到2026年才释放。供需缺口一拉,股价自然往上冲。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兆易创新的“车规MCU+AI存储”双主线,主力资金用“超大单抢筹7.15亿”投了信任票——因为车规芯片是“长期饭票”,AI存储是“短期爆发力”,两者结合的公司,才敢在波动里扛住压力。
二、哪些公司在“AI+存储”赛道里抢跑?

既然“AI+存储”是块肥肉,哪些公司已经咬到了“第一口”?我们扒了搜出来的10家公司,挑几个“有真东西”的讲讲:

1. 澜起科技(688008):内存接口芯片的“全球龙头”现在市值1580亿,2025年动态PE大概35倍——对比AI芯片企业动辄上百倍的估值,这算“性价比选手”。它的王牌是DDR5内存接口芯片,2024年渗透率才30%,2025年直接跳到60%,业绩超预期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它在“运力芯片”(支撑数据传输的芯片)上的布局,已经成了第二增长曲线。

2. 深科技(000021):HBM量产的“隐形选手”很多人没注意到,深科技的HBM3已经批量导入客户,要是能切换到“AI核心供应商”的估值体系,PE(当前33.50)大概率要往上走。更关键的是,它的PE显著低于半导体行业均值(167.75),就算市场回调,抗跌性也更强。

3. 北京君正(300223):车规+AI的“存算一体化标杆”别以为存储芯片只在服务器里用——智能驾驶的车机系统,要处理摄像头、雷达的实时数据,更需要“存算一体”的芯片。北京君正的车载DRAM全球市占率19%,相当于每5辆智能车,就有1辆用它的存储芯片。现在它把AI算法揉进存储里,等于给车规芯片加了“大脑”,股价最近一个月涨了25%,不是没道理。

4. 兆易创新(603986):从“闪存”到“AI存储”的转型者它的老本行是闪存芯片和微控制器(MCU),但现在把重心转到了“AI存储”——比如用于AI服务器的高速闪存,还有支持AI算法的MCU。最近主力净流入6.54亿,量比高达5,说明资金在抢筹它的“AI转型”逻辑。
三、怎么用PE指标看穿“估值泡沫”?

讲了这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怎么别被“涨势”冲昏头,用PE指标看穿“估值泡沫”?

先科普个基础:PE(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简单说就是“你买这只股票,要多少年才能靠利润赚回本金”。常用的有两种:TTM(最近12个月的净利润)和动态PE(预测未来12个月的净利润)。

怎么用PE查“泡沫”?举几个例子:
1.对比“行业均值”看性价比:半导体行业PE均值是167.75,深科技PE33.50,澜起科技35倍,这两家明显“被低估”——因为它们的业绩增速(比如澜起的DDR5渗透率提升)能支撑当前股价。但有些AI芯片公司,PE超100倍,净利润增速却只有20%,这就是“泡沫”——你得等100年才能赚回本金,而利润增长根本赶不上股价涨速。2.看“业绩增速”和“PE增速”匹配度:比如某公司股价涨了50%,但净利润只涨了10%,PE就会从20倍变成28倍——这时候PE的上涨不是“价值提升”,是“情绪炒作”。反之,澜起科技股价涨了30%,但净利润因为DDR5渗透率提升要涨50%,PE反而会下降,这才是“健康的上涨”。3.区分“概念炒作”和“实质业绩”:有些公司说“布局AI存储”,但连“量产时间”都没公布,PE却炒到了80倍——这时候PE就是“空中楼阁”。比如深科技明确说了HBM3在2025年Q4量产,而且已经拿到客户订单,它的PE33.50才是“有支撑的”。四、买AI+存储芯片股,这些“坑”别踩!

最后给打算买“AI+存储”股的朋友提几个醒,这些“坑”别踩:

1. 别光看“概念”不看“业绩”:有些公司蹭“AI+存储”热点,发个公告说“与某AI公司合作”,但没有实质的订单、量产数据,股价却涨了20%——这时候冲进去,就是接“情绪盘”,等炒作结束,股价会暴跌。

2. 别忽略“周期性风险”:存储芯片本来就是“周期品”,比如2023年因为需求下滑,价格跌了30%。现在是AI驱动的“成长周期”,但要是未来AI需求增长放缓,或者供给端产能释放(比如三星的新厂投产),价格可能又会回调——到时候PE再低,也挡不住股价跌。

3. 警惕“地缘政治”黑天鹅:半导体行业最怕“出口管制”,比如美国限制高端存储芯片设备出口,要是某公司的供应链依赖进口设备,就算PE再低,也可能因为“产能跟不上”而业绩下滑。比如兆易创新的MCU生产,要是设备被卡,净利润增速会直接受影响。

4. PE不是“万能钥匙”:有些公司处于“转型期”,比如从传统存储转向AI存储,这时候净利润还没释放,PE会很高,但未来业绩可能爆发——比如深科技在HBM量产前,PE可能偏高,但量产之后,净利润会涨,PE会下降。这时候要看“转型进度”,而不是只看当前PE。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信息整理与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投资需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独立判断,谨慎决策。文中提到的公司与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不保证其准确性与完整性,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07:48 , Processed in 0.10984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