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4|回复: 0

AI平权:科技是解放之光,还是新型枷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技术的发展无疑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福祉。

然而,技术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也逐渐显露。互联网巨头的财富急剧集中,技术红利分配不均,社会权力向平台转移。脸书母公司操控信息影响大选、加剧社会分裂,充分说明技术已不再中立,而成为权力与利益的工具。

技术进步,特别是AI的普及,可能加剧这种马太效应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约40%的就业机会将受到AI影响。

AI在替代重复性工作的同时,也为高技能岗位创造了新需求,但这种创造与替代之间存在严重的技能与时间错配,导致“就业破坏效应”可能短期内大于“创造效应”。其结果可能是,低技能劳动者被迫流向外卖、直播等新兴服务业,而这些领域的收入稳定性、职业发展路径和社会保障往往较弱。

怪不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欧洲首先做的事就是进行规范限制。欧洲的人工智能发展并不是很好。他已经没有技术了,只剩下一个走向收缩的市场。能打出来的牌,制度规则。欧洲人讨论规则的过程,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人类的贡献吧。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这个作者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就是,他分析了1.8亿个工作岗位,看看人工智能如今究竟取代了哪些工作。
观察结论是:AI正在杀死绝大多数的新人,也在杀死,学徒制。因为,市场上减少了很多入门型的岗位。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预测AI对我们的影响,不一定都预测对了。所谓的开发和客服,这个说被AI替代的最狠的职业,其实并没下降。

我们曾认为,技术的普及将带来一场“平权”运动,降低创新的门槛,让每个个体都拥有更强大的能力。然而,最新的就业市场数据与产业现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甚至有些残酷的图景: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非但没有弥合差距,反而可能正在固化甚至加剧一种新的、更隐蔽的阶层分化。

技术垄断必须有边界,当它损害公共利益时,制度干预必不可少,但是要干扰多深呢?也是未知。
平权之路充满风险与挑战。数据权力不对等,用户隐私可能成为商业数据养料;算法偏见与歧视可能加剧社会排斥;技术快速迭代可能催生新的 “技术弱势群体”;技术崇拜的蔓延则会消解个人主体性。


因此,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远非“如何学习AI技能”这么简单。当技术进化与固有的经济逻辑、资本诉求相结合时,它可能不再是普惠的“平权”工具,而是异化为巩固“技术特权”的壁垒。

对个人而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人机协作”,而是 “拥有决策权和管理能力的人+AI”与“被剥夺了实践机会的新人”之间的竞争。单纯的点亮技能树已不足以保证职业安全,构建难以被替代的决策、审美、整合与创新能力,以及争取实践机会变得至关重要。

对社会而言,这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命题:当技术加速抹去传统的上升阶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相应的社会缓冲与再分配机制?当“学徒制”逐渐失效,社会应该如何设计新的知识传承与技能培训体系?我们能否建立一种新的财富分配模式,让技术红利不至于被极少数顶层完全收割,从而避免“技术性失业”演变为“结构性社会危机”?

技术的进步不可逆转,但其最终是走向“平权”还是“分化”,也许就取决于我们如何塑造管理技术的社会规则与经济制度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3 04:36 , Processed in 0.0849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