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8|回复: 0

AI给我们放射科技师带来了什么,而我们又该怎么去审视AI的利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3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洞穴之喻:假定从小被捆绑着不能转身的囚犯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面,洞口外面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来往木偶的影子,这些囚徒一直以为影子就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有一天一个囚徒解除束缚,转身看到木偶,走出山洞看到万物、看见太阳才终于明白这一切事物都是借着阳光而被看见,太阳才是最真实的东西。我在读书的时候,都会被告知在后期日常工作中每个部位的拍摄或者扫描都有相对应的参数,因此要最终得出一张满意的图像需要牢记各种参数并实时变动(当然现如今也是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已达到更好的检查效果),因此在实习初期的时候还是挺诚惶诚恐的,这么多参数完全记不过来(这可咋办),但结果却是与理论不完全切合,在真正的工作中已然不需要每个部位都改变参数:已然有了成熟的拍摄或者扫描参数,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或者接近的部位即可,至少内心的大部分担忧已经消除了,原来还是很简单的嘛。当时想想还是很庆幸的,还好处在了相对更好的时代(当然相比于现在的AI时代,也只能算是过去式了),我们也就此走上了被计算机牵着鼻子走的时代,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到更多的也就是鼠标左键和曝光按钮,亦能够保证顺利的度过一天,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我们手动更改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如果只是单纯的工作完全可以不用更改任何东西鼠标点点点就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惭愧的,感觉自己就如那个被捆绑着不能转身的囚犯,更甚者我们还不是被绑着不能转身,而是自己选择不去转身。     工作至今也有11年了,也算得上是老炮了,但是随着工作时间越久就越会觉得这样的模式是对的吗,就应该是这样吗?那答案肯定是是否定的!!还好我们医院设备更新没有那么及时,也还好刚工作的时候有台CT没有被调教的很好(需要手动操作的部分还是挺多的,其实他大部分也可以做到,只是当时大家都偷懒了),后来慢慢的引进别的CT设备后,大家便异口同声的说这台老CT太不好用了,还要手动打开重建选项,还要手动更改窗宽窗位,还要手动重建MPR,做CTA的时候还要用数学公式确定最终的扫描触发时间,频繁的被吐槽,当然像一些KV、mAs等扫描参数已经是高度的集成化了(不然大家吐槽的声音可能会更大一点)。因此当设备更新暂停的时候,我们也有了不同品牌的CT设备,对比就变得很鲜明了,在操作老设备的时候时不时会出现这个肺窗少了,那个薄层没有,状况百出,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从那个时间段开始的实习生(后期也参加工作了),操作老CT的时候简直是惨不忍睹,在别的新CT设备上明明已经用的非常非常熟悉了,但轮到操作老CT感觉跟新手一模一样,跟来到新大陆一样互相不认识了,甚至感觉连基本的摆位都不会了。      现如今设备又更新到了更高的高度,有了天眼技术(摆位都不用了),有了自适应定位技术(扫描框也不用自己人工确定了),增强扫描ROI也会自动识别了(这个我们医院没有只是有幸看到过可以自动识别主动脉,但肯定会有别的更好的功能);磁共振就跟更加了,其中头颅扫描是最典型的(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扫描),慢慢的膝关节也有了,肩关节也有了等等(后期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且肯定也已经有了);血管后处理那就更加了,没有现在的AI之前可都是要手动的加减血管,一天下来眼睛都要多近视几度,如果某天AI坏了,那绝对是噩梦的一天。所以现在这个时代这流水线上的每一环都已经有AI在辅助我们了,那总会有一天AI会全程介入,而整个社会环境也在或明示或暗示这种可能性(在不远的将来,AI会取代我们)。到那个时候是不是会出现放射科版本的洞穴理论:有一个叫小花的影像技师,一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你只需要点击开始扫描就好了,别的都可以不动,而他呢又全盘接受这个理论,当某一天点击开始扫描发现设备什么反应都没有,他呢由于长久没有操作别的步骤,就这么一直等着机器反应,很久很久都没有反应,直到一个旧时代的人过来发现这个情况,操作了一番,小花才反应过来,原来还有替代方案,而且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原来在开始扫描背后藏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这么深入想想还是挺恐怖的,而这个雏形感觉又慢慢显现了,就像上次听闻的一件趣事(作者个人观点无代表性自己也会有):老师问学生,既然你介绍了这个扫描序列的优势,那你们平时都会默认扫描吗?她回答的是我们基本不扫描,原因是没有单独设这个序列(但其实只需要手动加上这个扫描模式即可)。     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在我们日常工作中都会遵循着一个相对普遍的规则,患者检查的流程都挺固定的(登记-等待检查-进检查机房-核对信息-开始摆位-选择对应信息-定位像-最终扫描范围-浏览是否有伪影-确定无误后结束检查-告知患者后续信息),逻辑性还是很强的,一步步的往下走,内容乍看很多,但感觉这里面没有什么是AI不能干的,可能会干的更加出色(他不怕累啊),思细级恐啊。再写要emo😈了。     最后以斯宾诺莎的著作《伦理学》结尾吧,这是依据“几何秩序”,遵循严格逻辑顺序,从自然出发进入对人的讨论,探究他们的感觉,并试图回答人如何在此世中寻得幸福这一难题。那事实上《伦理学》是斯宾诺莎最有野心的一个尝试,他在这部著作中将世界看作单一且巨大的体系,并遵循严格的方法一步步构建这一体系“哲学”,罗伯特·穆齐尔如此评价道:“是没有军队的暴徒,他们通过将世界囚禁在一个体系中的方式征服世界。”
个人观点,无任何不良引导,哈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07:15 , Processed in 0.0927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