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8|回复: 0

AI时代,基础教育的“定盘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上方“ 郑世勇工作室”关注我们
        当ChatGPT能瞬间生成完整教案,当智能题库能精准推送错题,我们突然发现:基础教育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一边是AI带来的效率革命,一边是教育本质的永恒追问。技术可以计算知识的权重,却算不出人性的温度;算法能优化学习路径,却替代不了人格的成长。AI时代的基础教育,更需要守住那些不能被代码替代的“定盘星”。


一、坚守德育为先:让“算法”懂规则,更要让人懂“为什么守规则”

      AI能精准识别学生的行为数据,却读不懂一个孩子偷偷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时,眼里闪过的犹豫与坚定。基础教育的德育,从来不是“不能做什么”的禁令,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价值认同。

     在五年级的“AI与诚信”主题班会上,老师让学生用智能手环记录“每日助人次数”,却发现有孩子为了“刷数据”,故意在走廊上“制造”帮助机会。这时老师没有批评,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快递员冒雨送餐时滑倒,路过的初中生默默帮他捡起散落的包裹,没有任何人记录,却被监控拍下了那个弯腰的背影。“AI能记次数,却记不住弯腰时的心疼。”老师的话让孩子们沉默——德育要教的,不是让AI满意的“行为数据”,而是让良心安宁的“价值选择”。

       就像算法需要“底层逻辑”,人的行为需要“道德坐标”。当AI能模拟“礼貌用语”,教育更要教会孩子:说“谢谢”时,要带着真诚的暖意;当智能系统能自动过滤“脏话”,教育更要让孩子明白:语言的文明,源于对他人的尊重。德育为先,是在技术定义“规范”的时代,守住人对“意义”的追问。

w2.jpg

二、坚守人文精神:AI能分析诗的韵律,却读不懂“举头望明月”的乡愁

      AI可以在0.1秒内解析《静夜思》的修辞手法,却永远体会不到一个游子在异乡抬头望月时,心头涌上的千般滋味。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让孩子在数字洪流中,依然能触摸到文字背后的心跳、历史深处的温度。

        在初中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用AI生成“边塞诗”,机器写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仿句,却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这时老师带学生读《史记》里“李广难封”的故事,看敦煌壁画里戍卒的家书,甚至让他们试着用毛笔写下“故乡”二字——当笔尖在纸上晕开墨痕,孩子们突然懂了:文字不只是符号的组合,更是一代代人情感的接力。

     人文精神不是背诵“名人名言”,而是让孩子在《背影》里读懂父爱的笨拙,在《最后一课》里感受母语的重量,在计算“圆周率”时,也会好奇祖冲之在油灯下演算的执着。AI能储存人类的知识,却不能传承人类的情感;能生成“完美答案”,却不能教会孩子在“不完美”中看见美。坚守人文精神,是在技术解构一切的时代,为孩子保留一片“心灵的自留地”。



三、坚守基础核心知识:AI是“拐杖”,但不能替代“自己走路的能力”

      有学生问:“既然AI能算出二次函数的最值,为什么还要学配方?”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试着用AI解一道“用篱笆围矩形菜园”的应用题——机器给出了答案,却没告诉他“为什么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基础核心知识的价值,正在于让孩子掌握“思维的密码”,而不是沦为“AI的操作员”。

w4.jpg

        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先用算盘算“123×45”,再用计算器验证。当孩子们发现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时,眼里闪着光:“原来计算器也是按这个道理算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体验,正是基础学习的核心。AI可以成为学习的“脚手架”,但基础教育必须让孩子先学会“搭脚手架”的原理——就像学游泳不能只靠救生圈,掌握核心知识,才能在AI“失效”时,依然有能力泅渡知识的海洋。

       这些基础,是语文的“识字写字”,让孩子能亲手写下“我想你”;是数学的“逻辑推理”,让孩子能独立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更划算”;是科学的“观察实验”,让孩子能亲眼看种子破土,而不是只看AI生成的生长动画。坚守基础,是在技术提供“捷径”的时代,守住人“独立思考”的底气。


终极坚守:教育的终点,永远是“完整的人”

     AI能模拟“共情”,却不会真的为一朵花的凋谢而叹息;能生成“人生规划”,却替代不了孩子在岔路口的犹豫与抉择。基础教育的所有坚守,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他们懂得规则,也拥有善良;掌握知识,也心怀诗意;善用技术,也不失自我。

w6.jpg

     就像老农不会因为有了播种机,就放弃观察土壤的湿度;教师也不会因为有了AI,就丢掉对每个孩子眼神的关注。AI时代的教育,需要我们既拥抱技术的便利,更守住教育的初心:让每个孩子在成为“会解题的人”之前,先成为“会思考、有温度、懂坚守”的人。这,才是基础教育在变革时代里,最该握紧的“定盘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22:16 , Processed in 0.12185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