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2|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12 | 米罗:欧洲经验在中国GGP猪场的管理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4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年8月14-1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暨猪健康创新峰会将在中国郑州盛大举行。本次峰会由河南农业大学、欧洲猪健康管理学院(ECPHM)及行业领袖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

大会聚焦生猪健康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创新实践,与会专家们将围绕PRRS净化、非洲猪瘟防控、人工智能在猪场的应用及精准繁殖技术等关键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共同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为将这份宝贵的行业智慧传递给更多同仁,冠牧精准诊断团队特将大会的精华内容梳理提炼。我们将通过“冠牧精准诊断”公众号,陆续与您分享本次大会的学习笔记,希望能与您共同学习,携手进步。敬请持续关注!

w2.jpg

会议笔记(一)

报告人:曲东帅,丹俄国际

报告主题:猪群圆环和肺炎支原体控制案例报告

会议笔记(二)

报告人:Heiko Nathues教授,苏黎世兽医学院

报告主题:欧洲PRRS净化的经验教训和关键技术

会议笔记(三)

报告人:于林洋,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主题:我国猪源盖塔病毒的首次发现与流行现状

会议笔记(四)

报告人:宋春城,环山集团

报告主题:轮状病毒反饲在仔猪腹泻防控中的应用

会议笔记(五)

报告人:孔苗苗,河南新航道

报告主题:非洲猪瘟弱毒株精准剔除的关键点

会议笔记(六)

报告人:素朴·瓦塔纳庞萨克,朱拉隆功大学

报告主题:泰国非洲猪瘟防控的得与失

会议笔记(七)

报告人:胡冬,牧原股份

报告主题:牧原数智化养殖实践与探索

会议笔记(八)

报告人:贺俊畅,银发牧业

报告主题:通过精准清除控制蓝耳阴性场感染

会议笔记(九)

报告人:魏战勇,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主题:做猪场需要的科研-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及传播规律研究

会议笔记(十)

报告人:李永涛,河南农业大学

报告主题:中亚地区畜禽养殖业概况与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会议笔记(十一)

报告人:佘志成,金宇生物

报告主题:基于返饲的PED整体防控方案实践及探讨

会议笔记(十二)

报告人:Myroslav,丹俄国际

报告主题:欧洲经验在中国GGP猪场的管理实践

近日,来自丹俄国际(DanAg International)的技术专家Myroslav先生,分享了将欧洲先进管理经验应用于中国GGP(曾祖代)核心种猪场的实践成果。本次分享聚焦于与四川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泥河种猪场)超过一年的深度合作,系统性地展示了该场在生产成绩提升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管理体系,旨在为行业提供一套融合“美式体系,欧式管理,中国方案”的落地策略。

w3.jpg

米罗先生,养猪专家,深耕养猪业生产管理多年,具有丹麦、冰岛、俄罗斯和中国的猪场管理经验。目前担任丹俄国际高级技术服务经理。教育背景涵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及农场经营组织技术。工作经历丰富:担任冰岛Minni-Vantslaysa农场经理9年,负责种猪选育与生产管理;此前曾任俄罗斯Neofarm农场副经理2年、APK-AGROEKO公司母猪场经理2年,主导流程组织、目标管控、员工培训及微气候调节;于丹麦Mikael og Lotte Hansen母猪场担任养殖部门主管(助理农场主)4年,统筹饲料准备、设备系统(通风/供水/供电)管理、生产流程优化及猪群健康问题处理。具备跨阶段、多维度的养猪业全流程管理经验。

猪场总体布局与核心群规模

讲者首先展示了猪场的整体布局图。该场区功能分区明确,包括独立的公猪站(Boar stud)、后备舍(Gilts development unit)、选育舍(Gilts & boar selection)、配怀舍(Breeding & Gestation)、分娩舍(Farrowing)以及保育舍(Nursery)。此外,猪场还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如环保站、隔离宿舍、员工宿舍、厨房以及多重淋浴消毒间,从硬件上构建了高标准的生物安全防线。

w4.jpg

在核心群的库存方面,该GGP猪场拥有1215头基础母猪,主要由761头加裕(Genesus)来源的YY母猪、54头美系DD母猪和400头美系LL母猪构成。公猪站现存栏180头公猪,品种涵盖了加裕和美系的YY、LL、DD,以支持场内的育种选育工作。讲者在发言中补充道,该场规模为1200头母猪,其核心种源主要来自加拿大Genesus和美国。

w5.jpg

高标准的生物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健康管理是种猪场的生命线。讲者强调,该猪场在非洲猪瘟(ASF)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认证的“无非洲猪瘟小区”资质。场内健康监测结果显示,猪群对非洲猪瘟(ASF)、蓝耳病(PRRS)和伪狂犬(PR)等关键病原均为阴性。为从源头降低疫病风险,猪场全面采用了正压空气过滤系统,有效阻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传入。

w6.jpg

为了将生物安全理念贯彻到生产的每个角落,猪场实施了严格的分区管理(The area management)。整个场区被清晰地划分为生产区(绿色区域)、隔离区(黄色区域)和场外区域(红色区域),并通过物理屏障和管理流程,严控人、车、物的跨区流动。

w7.jpg

作为分区管理的延伸,猪场引入了一套精细化的颜色管理体系,应用于鞋子、毛巾和衣物。例如,不同区域(公猪站、分娩区、隔离区、门卫室、生活区等)的人员必须使用特定颜色的鞋具。同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和门卫室的毛巾和工作服也分别使用蓝、粉/绿、黄、红四种颜色加以区分,从视觉上杜绝了因个人物品混用导致的交叉污染风险。

w8.jpg

猪场还建立了一套生物安全6S标识体系,将标准化操作流程(SOP)落实到具体设施。例如,物资消毒池明确标示了消毒液(卫可)的配比、水位线以及操作注意事项,要求浸泡消毒后必须检测pH值。门卫烘干箱则对不同物品(如电子产品)设定了精确的烘干温度与时间,并要求全程记录温度曲线,确保消毒效果。这些措施将复杂的生物安全要求转化为简单、可执行的标准化动作。

w9.jpg

为实现科学用药,猪场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抗生素药敏试验。分享的案例显示,针对副猪嗜血杆菌,试验结果明确了头孢噻呋、土霉素等为敏感药物,而氟苯尼考则表现为耐药。讲者指出,基于这样的药敏试验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能确保用药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并据此制定了全场的治疗计划。

w10.jpg

产房精细化管理:实现PSY 30.4的关键

产房管理是决定猪场生产效率的核心环节。数据显示,该场近6个月的窝均断奶仔猪数达到了12.73头,平均断奶日龄23.86天。基于此数据,讲者计算出PSY(每年每头母猪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高达30.4,这是一个行业领先的水平。

w11.jpg

为了激励员工创造更佳业绩,猪场设立了“实力战报”光荣榜,对在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进行公开表彰和现金奖励。

高效率的背后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流程。猪场为分娩舍制定了详细的日工作流程表,将主管与员工的工作内容按时间段(从早上6:00到晚上21:00)进行明确划分。每位员工各司其职,工作内容涵盖环境巡检、母猪饲喂、接产助产、仔猪护理、数据录入等,确保所有关键环节都得到有效覆盖,以此提升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w12.jpg

为确保所有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猪场将所有分娩舍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文件,如母猪上产、仔猪初乳管理、巡栏治疗、分娩舍洗消等,全部张贴上墙,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和遵循 。

w13.jpg

在母猪饲喂方面,猪场采用了“智能饲喂曲线+多餐饲喂”的精准饲喂模式。通过智能饲喂系统,根据母猪不同泌乳阶段定制饲喂曲线,自动增减料量。同时,将每日饲喂分为多餐,并根据季节调整每餐的饲喂比例,如夏季在较为凉爽的早晚增加饲喂量。这种精准饲喂方式是确保母猪维持高泌乳量的关键。

w14.jpg

为降低新生仔猪被压死的风险,猪场对分娩后3天内的仔猪实施保温箱训练。即在母猪饲喂前,将仔猪暂时放入保温箱内,待母猪采食完毕后再放出。此举不仅有效减少了压死率,也帮助仔猪尽早适应并学会使用躺卧区。

w15.jpg

此外,讲者还强调了分批哺乳和辅助吃初乳的重要性。通过人工辅助,确保所有仔猪,特别是体重低于700克的弱小仔猪,都能摄入足够的初乳。对于整窝仔猪,则采用分批哺乳的方式,将一窝仔猪分为2-3组,每小时轮换一次,确保每头仔猪都能获得均等的哺乳机会。这些措施对于提高大窝数仔猪的成活率至关重要。

w16.jpg

配怀与后备管理:确保超94%的稳定分娩率

在配怀和后备管理环节,猪场使用批次管理看板进行精细化追踪。看板清晰地记录了每个批次的配种目标、实际配种数、断奶母猪数、后备母猪数以及后续的返情与妊娠检查结果。数据显示,该场的平均分娩率稳定在94%以上。

w17.jpg

配怀舍同样制定了详尽的日工作流程,对主管、技术员和饲养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工作内容覆盖了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的所有环节,包括饲喂、查情、精液检测、配种、B超测孕、后备猪管理、数据录入和卫生消毒等。

w18.jpg

与产房一样,所有配怀舍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如人工授精、发情检查、妊娠检查等,也均张贴在墙上,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w19.jpg

为实现对母猪的精准饲喂,猪场实施了严格的体况与背膘管理。在怀孕的第0、30、60和110天,对母猪进行4次背膘测量,并根据测量值(分为1-5分)和膘厚范围,精确调整饲喂量。数据显示,该场接近80%的母猪在分娩前都能维持在15-20mm的理想背膘范围内。

w20.jpg

针对断奶母猪,猪场应用了AHA效应(“小别胜新婚”效应)来促进发情。在断奶后的前3天,使用公猪对母猪进行每天4-5小时的持续刺激;而在第4至第7天,则将公猪移走,仅进行发情检查。这种管理方式能获得最明显的发情表现和较高的催产素水平。

w21.jpg

后备猪的管理同样系统化。数据显示,后备猪的平均发情率超过94%,为猪场提供了充足的合格后备母猪。

w22.jpg

为达到如此高的发情率,猪场采取了“五步法”刺激法等一系列措施。从165日龄开始,保证每天至少一次公猪诱情,并确保猪舍光照达到200lux以上。对于发情跳过的后备猪,会进行集中并栏管理。

w23.jpg

当后备猪达到200日龄,所有有发情记录的猪只会被转入定位栏进行适应性训练。对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则进行每周一次的混栏刺激。同时,在配种前14天对所有后备母猪进行优饲,以提高排卵数和受胎率。

w24.jpg

保育与生选管理:成活率高达99%的秘诀

转入保育舍的仔猪同样表现出色。批次统计数据显示,保育舍的平均成活率超过99%。

w25.jpg

在后续的生长选育阶段,猪只的成活率也保持在98%以上,展示了全流程健康管理的卓越成效。

w26.jpg

从保育转入育肥阶段的数据来看,猪只在平均93.2日龄时,体重可达到53.5公斤。讲者在发言中提到,这意味着从断奶到转出,仔猪的日增重超过650克,生长速度非常理想。

w27.jpg

保育阶段的成功,离不开细致的SOP。例如,在接收断奶仔猪前,保育单元需提前24小时将温度升至26℃,清洗并预防水线,确保仔猪进入后能快速找到水源,减少脱水。分栏时则严格按照体型大小、性别和品种进行,并预留病猪栏。

w28.jpg

育种管理:科学选留,持续优化

作为GGP核心场,育种管理是重中之重。猪场制定了清晰的年度育种目标,明确了三大品种(大白、长白、杜洛克)在不同阶段(中期测定、结测)所需达到的最低和最高选留数量,以确保核心群的持续遗传改良。

w29.jpg

猪场拥有一整套完善的育种方案SOP,涵盖了从后裔登记、窝选、中期测定到最终选配和淘汰的全过程。

w30.jpg

选育流程贯穿猪只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初生开始,就对个体进行称重和遗传缺陷筛查。在断奶和中测(105日龄)阶段,持续关注体重和健康状况。到结测(155日龄)阶段,则进行包括个体称重、B超测定背膘和眼肌厚度等在内的全面性能测定。最终,结合体型外貌和性能指数(母系指数和父系指数),完成最终的选种工作。讲者透露,后备母猪的选留率约为30%,而公猪的选留率则更为严苛,仅为10%。

w31.jpg

性能测定数据显示,猪只在中期测定(平均106.6日龄)时,平均体重为65.1公斤;在结期测定(平均156.5日龄)时,平均体重可达115公斤,生长性能表现优异。

w32.jpg

数据管理:让生产过程可视化

讲者最后强调了数据管理的重要性。猪场在每个生产单元(分娩舍、配怀舍、保育舍、生选舍)的门口都悬挂了详尽的门表,用于实时记录单元内的猪只动态、温度等关键信息,使生产数据可视化、透明化。

w33.jpg

同时,猪场在中央位置设立了大型的批次管理看板,用于追踪各个生产批次的整体流转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w34.jpg

总结

Myroslav先生总结道,要在一个猪场实现PSY 30+的卓越生产性能,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五大支柱构成:高水平的生物安全体系、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高效的团队搭建与培养体系、精准的数据信息化体系,以及科学的精准营养与饲喂管理体系。这五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猪场的高繁殖性能与高健康水平。

w35.jpg

冠牧学习心得

· 生物安全是“防”出来的,不是“治”出来的:该猪场从硬件(正压通风)、管理(分区、颜色管理)到流程(6S、SOP)构建了立体化防御。特别是颜色管理,成本低廉但极其有效,通过视觉区隔强制执行生物安全规定,值得所有猪场借鉴,能显著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 PSY的突破点在产房,核心在“人”和“料”:PSY 30.4的背后是窝均断奶12.73头的硬指标。实现这一目标依赖于两点:一是通过详细的工作流和激励机制,让员工将“辅助初乳”、“分批哺乳”、“保温箱训练”等关键动作执行到位;二是通过智能饲喂系统实现精准营养,最大化母猪泌乳潜力。

·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系统性培育是关键:该场后备母猪发情率超过94%,得益于一套从165日龄开始的系统性培育方案,涵盖公猪诱情、光照管理、弱情猪并栏、定位栏适应和优饲等环节。稳定的后备母猪供应是维持猪场长期高产的基础。

· 数据管理不在于多,而在于“可视化”与“易用性”:猪场并未依赖复杂昂贵的电子系统,而是通过悬挂在每个单元门口的门表和中央看板,将关键生产数据(存栏、转入转出、温度等)实时、直观地展示给一线员工和管理者。这种低成本的数据管理方式,确保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快速响应。

知识的终点,是行动的开始

作为一场融合全球顶尖智慧的行业盛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暨猪健康创新峰会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向大会主办方河南农业大学、欧洲猪健康管理学院(ECPHM)、牧原食品、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等单位致以诚挚的感谢 。感谢他们强强联合,为行业同仁搭建了如此高规格、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让前沿科技与创新实践得以交融碰撞。

大会为猪只健康管理指明了创新的方向,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将这些宝贵的行业智慧,转化为猪场内触手可及的精准诊断工具与解决方案。为了能持续获取未来行业盛会的前沿资讯,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国际生猪产业大会”公众号。

同时,也请持续锁定“冠牧精准诊断”,让我们作为您身边的“兽医检测专家”,共同推动这些先进理念在一线落地生根,为中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往期文章推荐

1、湖南兽医论坛会议笔记(一)葛猛副教授: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评价与防控

2、湖南兽医论坛会议笔记(二)黄嘉璐博士:猪蓝耳病的病因、传播与系统化防控策略

3、蚊子为什么更爱咬感染动物?清华大学程功教授揭示蚊子传播病毒的底层逻辑

4、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一)闫之春:从病案处置,学习群体兽医临床诊断的工作方法

5、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二)姜平:猪蓝耳病(PRRS)防控与净化的最新思考与研究进展

6、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三)李向东:我国类NADC34蓝耳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研究新进展

7、南农猪业会议笔记(四)曹永长: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新动态与防控策略再思考

8、南农猪业会议笔记(五)冯志新:猪支原体肺炎净化与评估策略

9、警惕!新型猪轮状病毒可攻击肺脏,在无母源抗体保护的新生仔猪中致死率达100%

10、“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1 | 曲东帅:猪群圆环和肺炎支原体控制案例报告

11、“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2 | 海科·那修斯:欧洲PRRS净化的经验教训和关键技术

12、“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3 | 于林洋:我国猪源盖塔病毒的首次发现与流行现状

13、“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4 | 宋春城:轮状病毒反饲在仔猪腹泻防控中的应用应用

14、“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5 | 孔苗苗:非洲猪瘟弱毒株精准剔除的关键点

15、“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6 | 素朴:泰国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得与失

16、“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7 | 胡冬:牧原数智化养殖实践与探索

17、“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8 | 贺俊畅:通过精准清除控制蓝耳阴性场感染

18、“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9 | 魏战勇:做猪场需要的科研-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及传播规律研究

19、“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 10 | 李永涛 :中亚地区畜禽养殖业概况与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20、“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大会会议笔记11 | 佘志成:基于返饲的PED整体防控方案实践及探讨

21、兽医大会会议笔记一|闫之春:大群体蓝耳病控制和净化时的指标问题与改进

22、兽医大会会议笔记二|张振东:我国猪蓝耳病防与控的关键点及案例分享

23、兽医大会会议笔记三|谭臣:猪鼻支原体的致病性与防控新进展

产品推荐

w36.jpg

w37.jpg
本文为学习笔记,内容整理自公开讲座,所用图片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13:42 , Processed in 0.2504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