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5|回复: 0

AI将存储业推入“超级周期”:一场从硅片到资本市场的全球性重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90后能源博士,分享科技与产业洞察👇一起用理性看热闹,用思考看趋势。如果要给2025年的半导体行业选一个关键词,我会选择“补课”。GPU是第一节课,光模块是第二节课,而闪存——准确地说,是NAND——正在成为这轮AI浪潮中最紧急、最硬核的第三节课。过去的半年里,存储行业出现了过去十年未见的剧烈变化:闪迪一口气把NAND合约价提升了50%;美光、三星跟着提价;模组厂因价格失控而暂停报价;而在深圳华强北,每天都能听到一句简单粗暴的行情总结:“今天比昨天更贵,明天恐怕更贵。”
w1.jpg
这种景象在上一轮周期中从未出现。那时的涨价更多是存储厂商主动减产,而这一轮涨价,则是上下游链条被AI服务器的需求“推着跑”,供应端不敢扩、下游又等不起,最终形成一种“结构性缺货”。为了理解这一轮周期的深度,我们得从最源头的技术逻辑讲起。过去十年,NAND的主要需求来自智能手机、PC、消费存储、企业级存储等传统板块,但这些领域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NAND行业长期处于“成本下降、价格下降”的循环。直到AI大模型的崛起,让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AI服务器的存储胃口远超传统服务器传统服务器通常只需几TB高速盘用于系统数据,冷数据则通过HDD存放。但AI服务器完全不同,它需要持续不断地向GPU喂数据,这对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单台AI服务器常配备8–32TB NVMe SSD

    NVMe SSD顺序读取速度可达4000–14000MB/s

    电源、散热、吞吐需求都远超普通服务器
更关键的是,AI服务器是“训练-部署-再训练”的模式,GPU的算力越强,存储吞吐的瓶颈越明显。这意味着:GPU的增长会直接拉动NAND的爆发式增长。TrendForce预计,2026年AI服务器出货同比增长20%以上;而根据各CSP的投资规划,2025–2027年AI集群规模将持续翻倍。即便NAND厂商维持产能不变,仅算力扩张就足以撑起一个完整的高景气周期。
w2.jpg
企业级SSD的利润结构重写了整个行业过去NAND价格一跌,厂商利润立刻蒸发;而AI带来的企业级SSD,却打破了这一模式。
    企业级SSD利润率比消费级高30%–50%

    认证周期长(6–12个月),客户粘性极强

    大容量SSD需求集中且高可预测性

    不易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美银、瑞穗等投行集体上调闪迪的目标价,认为企业级SSD将成为未来三年最强劲的利润引擎。NAND是一个极端典型的寡头行业,全球六家公司掌握着绝大多数产能:
w3.jpg
这一轮涨价的核心逻辑,并不是像2017年、2021年那样“周期性的减产”,而是更深层次的产能结构变化。三星“产能够用,但不扩产”三星具备全球最强产能体系,但连续两年表示“不急于扩产”,原因很简单:
    扩产需要巨额资本开支

    AI时代NAND需求刚刚启动,利润更重要

    韩国国内在推进更保守的产业政策
三星的策略用一句话总结:“控制产量,优先利润。”
w4.jpg
铠侠+西数:涨价的主导力量2025年以来,闪迪连续三次涨价,直接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原因很直白:
    两家公司前几年亏损严重

    日本和美国都在推动半导体战略调整

    企业级SSD需求暴涨,议价能力反转
当一家市场占比接近30%的供应商主动提价,全行业都会被迫跟进。SK海力士、美光:谨慎增产两家在AI时代主要押注HBM,而HBM与NAND的产线并不完全重叠,但资源是互相竞争的。在HBM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它们没有太多余力去加码NAND。美光此前甚至直接表示:“短期内不会新增NAND产能。”这意味着:未来2–3年内,全球NAND已经基本锁定“不扩产”的格局。而需求端,却正进入大模型驱动的指数级增长阶段。供需结构第一次形成如此长期的错配。
w5.jpg
中国长期在NAND领域落后十年,但2025年以来,行业格局出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存储正在加速进入企业级SSD、加码产能,而国内产业链正在整体向上迁移。
w6.jpg
长江存储:首次站在全球周期的上升端① 产能扩张确定性强
    武汉基地产能从10万片→15万片

    三期建设目标:再扩10万片

    长期目标:30万片/月

    市占率未来有望从9%→15%
这意味着长江存储有机会在3年内成为全球第四大供应商。② 企业级SSD:真正的价值突破2025年起,长存正式进入企业级SSD市场,产品包括:
    PCIe5.0企业级SSD

    16TB/32TB大容量规格

    Xtacking4.0架构

    支持4DWPD(高耐久写入)
企业级盘是最能受益AI的板块,一旦进入供应链,收入与利润将大幅提升。
w7.jpg
③ 长存的突破将带动整个国产链条升级国产化并非“单点突破”,而是“一链上移”:
    封测: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

    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

    材料:江丰电子、雅克科技、安集科技
它们的进步让国产NAND的成本结构与良率快速改善,形成了与国际竞争对手对抗的能力。这一轮NAND涨价潮,让A股的存储板块变成最亮眼的风口之一。2025年内已有10只股票翻倍,其中:
    香农新创涨幅超500%,德明利涨近330%

    东芯股份、江波龙等涨超200%

    聚辰股份等多股涨超100%
但这些公司处在产业链不同位置,受益程度差距极大。① 存储模组:受益最快、弹性最大包括:德明利、江波龙、佰维、普冉等模组厂的特点很鲜明:靠近终端,下游涨价传导最快;自带库存,在涨价周期利润弹性极大;但同时对市场波动最敏感,风险也最大。例如江波龙三季报归母净利同比增长 1994%,就是典型的“周期型爆发”。② 控制器和自研主控:结构性成长如:澜起科技、东芯股份、兆易创新(间接相关),以及更偏向企业级存储控制领域的香农芯创这一类公司并不直接生产 NAND,它们的价值在于扮演“存储大脑”,承担高速互连、信号处理、FTL 算法、固件优化等关键环节。AI 服务器对高性能 SSD 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控制器从配角变成决定读写性能、耐久性与稳定性的核心组件,因此这一类的成长不是周期性的,而是被 AI 长期需求推着走。
其中,香农芯创的定位更偏向企业级SSD生态,属于更少见的深技术供应商。它不靠囤货,而靠控制器架构、固件堆栈、数据中心级稳定性等核心能力,在 AI 训练场景下的重要性持续上升,属于这一板块里“更具确定性的那类”。
③ NAND原厂供应链:国产化深度受益如:江丰电子、雅克科技、安集科技、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这些企业与涨价周期关系不大,主要受益于国产替代链条整体成熟。它们在材料、设备、靶材、刻蚀与清洗等环节稳步提升,业绩不会像模组厂一样暴涨暴跌,但长期趋势比周期更可预测。
w8.jpg
但是我们要明白超级周期不是线性的,而是脉冲式的,最近两天的盘面其实给行业泼了点“冷水”。14号A股存储板块集体回调,佰维存储、德明利、江波龙、香农芯创等多只个股盘中一度跌超10%,并不是国内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海外链条先“踩了急刹车”。铠侠公布的二季报利润大幅下滑,其ADR随后在美股暴跌,拖着西数、希捷、美光集体走弱,情绪像是顺着产业链一口气传到了国内。
w9.jpg

但这类波动更像是强趋势下的必选环节,而不是反转信号。行业虽热,但有三处风险依旧不能忽略:

第一,涨价节奏不能太猛。
NAND涨价有基本面支撑,但涨太快会卡住下游服务器厂商的扩容节奏,该要的算力他们还是要,只是会延后下单。

第二,全球宏观情绪说变就变。
AI 基建是大趋势没错,但云厂商的资本开支永远与宏观同步。如果外部环境偏弱,扩产从“季度节奏”变成“年度节奏”并不稀奇。

第三,国产厂商通往企业级市场还要时间。
长江存储、佰维、香农这些公司技术没问题,但企业级SSD的认证流程本身就长:兼容性测试 6–12个月,大规模部署验证还要1–2 年,这无法被趋势加速。

w10.jpg

这一轮存储超级周期,与过去的所有周期本质不同:
    不是补库存,也不是减产推动

    而是AI重塑了存储的需求结构

    是算力革命推动的全产业链价值再分配

    是企业级SSD和高带宽存储的时代跃迁
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次,中国厂商正站在同一张牌桌上。长江存储持续扩产、进入企业级SSD只是开始;国产设备、材料、封测集体上量,说明这条产业链正在从依赖进口向自我补全转变。未来三年,AI产业链最值得观察的,不是GPU,而是GPU背后那条悄无声息、但正在高速扩张的“存储地基”。AI浪潮会更长,而NAND,刚刚开始它的新黄金时代。📘声明互动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与作者独立分析,仅供行业观察与思考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若有所启发,欢迎点赞、转发、留言交流。📘推荐文章
香农芯创 | 存储周期的起点,还是泡沫的高点?

2025-11-10

w11.jpg

这场AI风暴,让“存储”重新定义算力!(附名单)

2025-11-10

w12.jpg

存储芯片大揭秘:这10家公司凭什么 “鲨疯了”?

2025-10-01

w13.jpg

长江存储1600亿估值爆发!20家核心产业链企业

2025-09-26

w14.jpg

比CPO更猛的“光革命”:OCS正在改写算力版图!(附名单)

2025-11-08

w15.jpg

谷歌崛起,英伟达退潮:AI赛道的主角,换人了?(附名单)

2025-11-08

w16.jpg

Kimi赢了GPT-5,中国AI打响开源反击战!(附名单)

2025-11-09

w17.jpg

周末科技风向|AI落地、6G领跑、芯片复苏,这些板块要火!(附名单)

2025-11-09

w18.jpg

英伟达CEO黄仁勋:中国将在AI竞赛中超越美国!

2025-11-07

w19.jpg

中美供应链博弈:谁在重新改写全球底盘?

2025-11-06

w20.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2 22:07 , Processed in 0.17392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