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0|回复: 0

AI革命能否引发全球经济爆发式增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经济学人杂志近期发布了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引领的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否会引发全球经济爆发式增长,并进一步导致劳动力、商品、服务和金融市场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

人类经济增长史:长期停滞 vs 工业时代后的加速

回顾漫长的人类文明史,其中大部分时间里世界经济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公元后直至1700年里,全球生产总值每年仅增长0.1%——按这个速度,生产总量翻一番需要近千年。同时,由于同期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速也为0.1%,所以人均产值其实没有任何增长。

直到18世纪后半叶,珍妮纺纱机转动和蒸汽机冒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自1700年到1820年间,全球经济年增长率跃升至0.5%(同期人口年均增长0.4%)。伴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浪潮,自1820年至1913年期间,全球经济年增长率再次跃升至1.5%(同期人口年均增长0.6%)。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带动下,自1913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经济年增长率达到了3.0%(同期人口年均增长1.4%),这意味着不到25年经济规模就能翻倍。总之,工业时代之后的世界经济增长不仅成为常态,还在不断加速。

w2.jpg

世界人均GDP及年均增速

近年来,AI引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并渗入各行各业。尽管从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转化尚需时日,但一些乐观主义者已开始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在大多数白领工作中将超越人类,并很快会将全球GDP增长率推高至每年20%-30%甚至更高。这听起来或许荒谬,但不要忘记,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会增长”这个想法本身也曾被视为天方夜谭。

当下,人们在谈及AI对经济的冲击时,更多想到的是可能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而对AI能让经济增长一飞冲天这个想法感到不可思议。一旦这个预测成为现实,将对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不仅是劳动力市场,包括商品、服务和金融等市场都将被彻底颠覆。经济学家正试图勾勒AI重塑世界的图景,而浮现的答案既违反直觉,又令人震撼。

经济增长的秘密:是创造力,而不是劳动力

早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人口积累——粮食增产养活更多人,更多农民又种出更多粮食。但这种“外延式”增长并未提升人类生活水平,饥荒常年如影随形。18世纪经济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曾断言,人口增长必然超过农业产出,从而导致贫困。但后来发生的事实正相反:更多人口不仅消耗更多粮食,也催生更多创意。只要社会制度允许和鼓励人们发挥创造力,这些创造力就会以一定的概率和速度转化为科技进步,并最终形成生产力。这种不依赖人口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式被称为“内涵式”增长。从理论上来说,如果AI可以在减少甚至完全不使用人力的情况下实现爆发式创新,那么将极大地促进“内涵式”增长和人均产出的提高。

w3.jpg

马尔萨斯陷阱

多数经济学家同意AI能提升生产率,但关于提高的幅度存在很大分歧。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等保守派预测,未来十年AI对全球GDP的累计提振不超过每年1%-2%。

激进的预测则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AGI实现,大部分经济活动终将实现完全自动化(即无人化)。届时生产只需充足能源和基础设施,而能源和基础设施通过持续投资即可持续增长。在传统认知里,投资驱动的增长会遭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增加机器不增加工人,多余的资本就会闲置。但智库Epoch AI的安森·何(Anson Ho)指出,若AI导致机器能完全替代人力,资本积累的唯一限制就是资本本身,毕竟增加AI算力可比等待人口增长快得多。

不过,牛津大学的菲利普·特拉梅尔(Philip Trammell)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安东·科里内克(Anton Korinek)的研究显示,即使生产完全自动化,若技术进步停滞,经济也仅会按储蓄转化为投资所决定的常规速度增长。真正的爆发式增长需要AI攻克最难的任务:让技术本身进步。未来,AGI能否在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甚至AI自身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机构AI Futures Project预测,到2027年底,近乎全自动的AI实验室将开展科研工作。OpenAI的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更预言,明年AI就能产出“全新洞见”(novel insights)。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若创意能以足够速度催生新创意,增长将无限加速。资本不仅积累,还会变得更高效——进步将是指数级的。人类从未跨过这一门槛,甚至有经济学家发现,随时间推移,创意的发掘反而变得更难(比如今天的研究者需掌握更多知识才能抵达前沿)。AGI可能打破这些束缚。Epoch的模型显示,当AI能自动化1/3的人类工作任务时,GDP年均增速将突破20%并持续攀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在2021年论文中描述了一种极致场景:经济变成“由信息资本生产信息,而信息又以逐年加速的速度生产更多信息”的过程。这将导致“奇点”——产出无限增长的临界点。或许奇点本身将被现实证伪,但即便只是迈向奇点的第一步(增长大幅加速)也足以改变世界。

劳动者的困境:从过剩到“彻底无用”?

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显示,人类首次增长爆发并未惠及劳动者。南丹麦大学的格雷格·克拉克(Greg Clark)发现,1800年英国建筑工人的实际工资与1230年持平——人口增长吞噬了全部产出增益。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随后50年里工人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AI革命带来的问题则是“劳动者可能彻底多余”。使用AGI的成本将为成为工资上限(雇主不会雇比AI更贵的人力),而这一上限会随技术改进不断下移。若AI足够廉价高效,人类唯一的收入只能来自其拥有的资本。诺德豪斯等人证明,当劳动与资本可完全替代且资本持续积累时,所有收入终将流向资本所有者。因此硅谷流行一句话:爆发来临前,你最好先变富。

w4.jpg

科技进步对产出和工资的影响(模拟值)

作为对AI持乐观态度的经济学家,乔治梅森大学的泰勒·考恩(Tyler Cowen)认为,变革会比技术潜力来得慢。生产要素的短板会拖后腿:能源短缺、认知短板、监管限制、数据约束或是制度惰性。此外,即使是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也有其自身局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中比喻:"AI能解决渔民的问题,但改变不了池塘里有什么。"

只要人类在某些领域保持优势,人机协作仍会存在,部分劳动者甚至能获得超高薪酬。诺德豪斯的研究显示,若AI爆发期劳动与资本不能完全替代,工资会大幅上升。但诡异的是,劳动收入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反而会缩水(因为经济增速更快以及部分劳动仍被替代)。关于这一规律,高科技公司已现端倪:少数顶尖人才收入惊人,但总体上来说资本分走的蛋糕还是越来越大。

w5.jpg

科技进步对资本占产出份额的影响(模拟值)

“鲍莫尔病”的救赎?非精英的有限繁荣

平均值常常会掩盖群体差异。科技精英的天价薪资难以慰藉普通白领——他们只能退守尚未被AI激活的经济角落。假设机器人技术停滞,水管工、体育教练等体力工作仍需要人力。这些领域可能患上“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即使生产率零增长,工资也会上涨。

经典鲍莫尔效应中,工资上涨是为阻止工人跳槽到高生产率行业。AI时代虽不适用,但新贵们对人力服务的挥霍可能产生类似效果(比如豪掷千金于餐饮、保姆等难自动化服务)。这算乐观愿景:非精英也能分一杯羹。

但普通人只能享受“选择性丰裕”:AI生产或改进的商品(工业品、数字娱乐、粮食)价格暴跌,而人力服务(育儿、外出就餐)价格随工资飙升。若将来知识工作者转行做体力活,反而可能发现自己的购买力不如今天。

有人担忧鲍莫尔效应会严重制约增长。当某类商品价格暴跌时,人们虽消费更多,但其支出占GDP比例比仍可能下降。例如1909年美国人日均消费3400卡路里(含浪费)食品,对应支出占收入43%;如今日均消费食品达3900卡路里,但对应支出仅占收入比仅为11%。若价格跌幅快于数量增速,经济增长将由最难提高生产效率的必需品主导。阿吉翁写道:“制约增长的或许不是我们的强项,而是那些关键却难改进的领域。”

w6.jpg

绝对食品支出与相对食品支出走势的背离

Meta的多米尼克·科伊(Dominic Coey)认为,应理性看待鲍莫尔效应。即使它限制经济规模,AGI仍将带来巨变。正如智能手机和免费互联网服务改变世界却未显著推高GDP,超级智能或终将突破瓶颈(如发现新能源技术或加速机器人进步)。

爆发前夕: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理论家给出的建议很简单:持有资本(因其回报率将飙升)。硅谷高薪工程师们已在未雨绸缪——默默囤积现金,预防其身价贬值的那天。但选择资产类型并不容易,毕竟超高增长意味着超高实际利率。

一旦增长爆发迹象显现,数据中心和能源领域的巨额投资将启动。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但Epoch AI模型认为,今年最优AI投资额应是其50倍——25万亿美元!更大经济体量还会催生对非科技资本(基建、工厂等)的需求,引发投资竞赛。

w7.jpg

全球企业在AI领域的投资活动

与此同时,储蓄意愿将下降。收入即将飙升时,人们何必节俭?20世纪初经济学家弗兰克·拉姆齐(Frank Ramsey)指出,增长越快,实际利率越高(“躺赚”心态会抑制储蓄)。

这对资产价格意味着拉锯战。一方面,利率飙升会抬高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打压股价;另一方面,高增长亦推高企业盈利。斯坦福的巴兹尔·哈尔彭(Basil Halperin)指出,市场尚未对爆炸式增长定价——MIT的论文发现,OpenAI等发布新模型时,债券收益率反而下降。

若觉得股市像赌场,存银行吃利息或许是一种投资选择。但若央行误判形势,采取低利率政策可能导致通胀蚕食存款实际收益。土地或房产等固定资产则是另一端选项(超级智能或许会争抢地块铺太阳能板),但若利率攀升,持有固定资产的成本压力和风险也不会小。

高利率还会让负债政府雪上加霜。增长虽缓解债务压力(政府税收上升),但偿息成本会激增(利率也上升)。当失业潮要求政府向民众撒钱时,它们却可能被迫向富裕债主支付巨额利息。考恩主张"专注把蛋糕做大",但依赖外资又无法释放AI增长潜力的国家(多数是不发达国家)将遭遇残酷挤压。

尾声:世界尚未相信,但历史总在意外处转弯

或许硅谷尚未说服世界。但过去十年,AI突破各种里程碑的速度始终快于预期。如今要想让人类相信科技进步的奇迹,不必穿越到工业革命以前,只需要给2015年的人展示一下DeepSeek就足以让他们目瞪口呆。如果人们对AI经济影响的共识像过去对AI能力的预测一样滞后,那么投资者乃至所有人都将迎来巨大惊喜。

正如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所言:“经济增长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如此深远,一旦开始思考它,就很难再思考其他问题。”

在AI革命彻底爆发的前夜,卢卡斯命题显得更加摄人心魄。

w8.jpg

立即咨询
国际在职“MBA/EMBA/DBA”

w9.jpg

w10.jpg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在职“MBA/EMBA/DBA”课程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2 22:07 , Processed in 0.16554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