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4|回复: 0

以AI破局,以数据赋能:“AI赋能的学术大数据计量与评价”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6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2025年11月8日下午,“AI赋能的学术大数据计量与评价”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A104会议室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余厚强副教授召集并主持,学院副院长唐琼教授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深度思考。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交流热烈,为探索人工智能同学术计量与评价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注入了青年智慧与活力。

w2.jpg

报告一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黄颖主讲,题为《动态演化视角下技术跃迁识别与路径预测》。在报告中,黄颖老师从技术本身的发展讲起,逐步延伸到技术演化的全过程,进而引出“技术跃迁”这一核心概念。他重点介绍了如何在动态演化视角下识别技术跃迁,并进一步探讨其预测路径。黄颖老师提出,基于历史跃迁技术的特征表现,利用自动化机器学习框架挖掘其中的客观规律,从而构建出可用于实际预测的技术跃迁模型,为理解技术演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w3.jpg

黄颖老师作专题报告

报告二由南方科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助理教授马一方主讲,题为《科学奖励与学术创新》。马一方老师在报告中梳理了科学奖项的激增现象,并深入探讨了奖项得主背后的连接网络以及奖励如何驱动学术创新。他的研究回应了两个问题:科学精英是否持续产出了创新性工作?以及他们在研究行为上与同行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引入新颖性、跨学科性等多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马一方老师的报告为理解科学奖励体系与创新动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w4.jpg

马一方老师作专题报告

报告三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讲师方志超主讲,题为《社交媒体评论能否预示论文撤稿风险?基于人工与大语言模型标注的验证》。方志超老师重点探讨社交媒体评论是否能够在论文正式撤稿前识别潜在问题论文,从而发挥撤稿风险预警作用。报告指出,社交媒体评论虽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潜力,但由于覆盖范围有限,尚难以作为普适性预警工具,而大语言模型在辅助内容判断方面仍需结合人工判断以提升准确性。

w5.jpg

方志超老师作专题报告

报告四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贺国秀主讲,题为《基于大模型的科学理解与创新生成》。报告阐释了大语言模型在知识、理解、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科研辅助、产业应用等多类智能体场景中的实践。贺国秀老师重点探讨了大模型如何助力科研流程中的选题生成、实验设计、论文撰写与评审建议等环节,并指出当前模型在创新逻辑等方面仍存在局限。他提出可通过优化模型结构、构建强化学习奖励机制等手段提升模型科研支持能力。

w6.jpg

贺国秀老师作专题报告

报告五由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研究中心讲师田文灿主讲,题为《中国多通讯作者现象的兴起与影响机制研究》。报告揭示了中国学术界多通讯作者现象的发展态势,并分析了其演变趋势及在不同学科间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拥有多个通讯作者通常会显著提升论文的引用次数,但在中国情境下这一效应呈现出不同模式。进一步分析显示,跨机构合作在提升论文影响力方面明显优于同一机构内部的合作模式。

w7.jpg

田文灿老师作专题报告

报告六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杨秀财主讲,题为《发明人团队知识成熟度对专利质量影响的研究》。他首先阐述了专利质量的概念与测度方式,并介绍了发明人团队知识成熟度的衡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知识成熟度对专利的技术质量、法定质量与经济质量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团队规模、科学家参与度以及跨机构合作规模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

w8.jpg

杨秀财博士后作专题报告

在“AI赋能学术大数据计量与评价”的前沿议题研讨中,与会专家围绕大语言模型如何重塑计量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认为,大语言模型在提升科研基础效率方面已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文献整合、论文写作和代码生成等环节,展现了强大的辅助能力。然而,讨论的焦点更多聚集在AI对科研“核心价值”的影响。有观点指出,随着技术门槛降低、重复性工作被自动化,学术评价标准可能会“水涨船高”,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知识增量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大语言模型应被定位为科研的“赋能者”而非“创造者”:它能够极大优化研究流程,但真正的知识创新与深层突破,仍依赖于人类研究者不可替代的智慧。

最后,论坛进入总结环节。主持人余厚强副教授首先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六场前沿报告勾勒出AI赋能下学术计量与评价的新图景,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启发。

w9.jpg

余厚强副教授总结致辞

随后,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唐琼教授作答谢致辞。她诚挚感谢了所有主讲嘉宾带来的思想盛宴,并强调,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希望青年学者们能依托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推动学术大数据计量与评价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热忱欢迎广大青年学者来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访问和交流!

w10.jpg

唐琼教授致辞

-- 中山大学InformationWorld ---

编辑:邱曼诗

责任编辑:陈熙颖

初审:郑凯耿

审核:唐琼

审核发布:林俊洪

欢迎投稿

iSchool_sysu@163.com

w11.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1 00:31 , Processed in 0.18457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