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4|回复: 0

AI次贷危机隐现!美国AI终局(下篇)资金空转!风暴来临!谁在制造AI虚假繁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关注

OpenAI已同意向甲骨文支付3000亿美元;

甲骨文正向英伟达支付数百亿美元购买芯片;

而英伟达已同意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

几个巨头在互相刷数据,制造繁荣假象,而真正的买单者,

将是最后接盘的普通投资者。

金钱永动机转不停,但是是空转!

如果说顶级资本的叛逃是嗅到了血腥味,

思科的悲剧是敲响了警钟,

那么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一场正在酝酿中的“AI次贷危机”。

这不再是某个公司会不会倒闭的问题,而是整个金融体系会不会被拖垮的生死局。

2008年,华尔街把高风险房贷打包成“金融衍生品”卖给全世界;

今天,同样的游戏正在AI领域疯狂重演,只不过这次打包的不是房贷,而是“数据中心租约”。

当所有人都沉迷于AI改变世界的狂欢时,却不知道一场堪比2008年的金融风暴,正在悄然逼近。这一次,连逃顶的巴菲特们,可能都找不到安全的避风港。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发出了严厉警告: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呈现出日益增强的"循环性"。

这是什么意思?让我给你们揭开这个惊天骗局:

钱只是在几个巨头之间空转——OpenAI已同意向甲骨文支付3000亿美元;甲骨文正向英伟达支付数百亿美元购买芯片;而英伟达已同意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

看懂了吗?这就是个"金钱永动机"的骗局!

一位软件工程师将其称为"时间尽头的技术资本超实体"。说人话就是:这几个巨头在互相刷数据,制造繁荣假象,而真正的买单者,将是最后接盘的普通投资者。

更可怕的是,这个循环正在加速。据摩根士丹利估算,私募股权公司为AI基础设施提供的资金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这些钱不是凭空产生的,最终都要有人来偿还。

2025年,最令人不安的数据来了:数据中心债务激增112%至250亿美元,自2022年以来增长了惊人的1854%!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8年,用于数据中心建设的债务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占这些设施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钱从哪里来?通过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金融操作:

科技公司不愿意正式举债,因为债务会影响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于是,私募股权公司登场了。

它们玩的是这样的把戏:由私募股权公司出资建设数据中心,科技公司则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逐步偿还。接着,私募股权公司将多个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租赁合同打包成一种证券,再次投入市场,供投资者买卖。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这跟2008年次贷危机的操作如出一辙!只不过当时打包的是"房贷",现在打包的是"数据中心的租约"。

最典型的例子:Meta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完成了约300亿美元的融资,仅投入20%股权就实现了"小股操盘",将300亿美元负债隔离在SPV体内。

现在问题来了:这些数据中心的租约真的那么可靠吗?

摩根士丹利给出了令人震惊的判断:预计到2028年,生成式AI的年销售额可能只有1万亿美元,而届时全球企业在数据中心上的支出可能已经达到2.9万亿美元。

投入远超产出!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五年后,科技公司认为AI无法带来巨额利润,它们会怎么做?答案很简单:要求减租甚至不再续租数据中心!

到那个时候,这些被打包成"优质债券"的数据中心租约,将瞬间变为"垃圾债券"。

更可怕的是,数据中心"老化"速度极快。当前大量建成的数据中心内,许多芯片会在几年内过时。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极高——更新芯片、升级电源系统、加强冷却设备……每一步都像往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里继续砸钱。

据估算,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的年度折旧额可能高达400亿美元,而其产生的收入仅为150亿至200亿美元。这种投入产出比,注定是一场必输的赌局。

就在金融市场疯狂炒作AI概念的同时,芯片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完美风暴"。

库存积压风险加剧。英伟达的库存结构存在严重隐患,不可取消、不可退货(NCNR)的部件比例约占库存的25%,这些多为定制化零部件,若市场需求变化可能导致巨额减值。

2025年4月,英伟达因H20产品库存积压计提了55亿美元费用。这还只是开始!

供应链失衡加剧。2025年Q1全球半导体库存周转天数攀升至160天,存储芯片巨头库存水位同比激增35%,中小设计企业为回笼资金,晶圆现货价跌破长期协议价25%,行业进入"以价换量"恶性循环。

在这场疯狂的资本游戏中,美国科技巨头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债务狂欢"。

截至9月底,科技公司在美国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已达15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仅在2025年9月和10月,Meta、甲骨文和Alphabet等公司就通过发行债券和贷款融资75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2015年至2024年间该行业年均发行量的两倍以上。

其中最危险的案例是甲骨文。巴克莱银行将其债务评级下调至"减持",警告其可能在2026年11月耗尽现金。甲骨文的资产负债率达到惊人的500%,而亚马逊和微软分别仅为50%和30%。

盈利能力无法覆盖债务成本。许多AI投资的回报期长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当债务到期时,企业可能面临"借新还旧"的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后,监管机构对传统银行体系加强了监管,但对快速发展的AI金融创新却反应迟缓。

数据中心相关的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存量总额已达到约490亿美元,这些产品的风险特征与2008年的次贷产品如出一辙。

英国央行在2025年10月的金融稳定评估中发出严厉警告,指出AI热潮正推动科技和半导体股价远超其真实经济价值,市场过度集中于少数高增长科技公司的风险尤其突出。

在这场全球性的疯狂中,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们不参与这场危险的金融游戏,而是专注于将AI技术实实在在地落地应用。

在工业领域,中国AI解决方案渗透率达68%(全球平均42%),成本仅为美国同类的15%。例如,工业质检设备从20万美元降至3万美元。

政策支持力度大。2025年中国多地政府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补贴,使边际电力成本趋近于零(低至0.056美元/千瓦时),远低于加州工业电价(约0.21美元/千瓦时)。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这让我们的AI发展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而非金融泡沫之上。

现在,我们正处在风暴前的最后宁静期。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还在高喊英伟达市值冲向8万亿美元,但聪明钱已经在悄然撤离。

散户投资者还在疯狂追捧AI概念股,但机构投资者已经在寻找退路。

当鼓声停止时,总有人要为此付出代价。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纳斯达克指数从5048点跌至1114点,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今天,同样的剧情正在上演,只是这次的赌注更大,涉及的资金更多,影响的范围更广。

唯一的问题是:当音乐停止时,你是在舞池中,还是在安全地带?

(下篇完)

#美国AI泡沫已现#
#金融风险#
#投资警示#

w1.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08:23 , Processed in 0.58965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