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8|回复: 1

[新闻] 指责联邦政府:德国天然气储量不足四分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8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国在欧洲范围内的天然气储备水平偏低。



在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之后,德国的天然气储备再次引发担忧。此前储气库还能较为顺利地补满,如今情况却明显恶化:目前德国的储气库仅有 72% 的容量被填满,在严寒冬季来临时可能提前耗尽。而其他国家的对比表明,问题并非出在天然气供应不足。

储量“意外偏低”——仅 75% 进入供暖季  
能源储存倡议组织 INES 表示,德国在供暖季开始时,“以意外偏低的 75% 储量进入冬季”。  
如果遇到非常寒冷的冬天,德国可能从明年 1 月开始就出现供应紧张。

尽管德国在夏季持续向储气库注入天然气,但填充速度却明显慢于去年,也落后于欧洲整体水平。  
INES 专家在 9 月时预测,德国至少应在 11 月前达到 81% 的储量。但即便达到这一水平,在极端寒冷天气下仍然不足以支撑整个冬季。

如今现实情况甚至低于当初的悲观预测。INES 表示,当时已显现的风险进一步加剧。目前,INES 组织成员包括天然气和氢气储存设施的运营商,涵盖了德国超过 90% 的储气能力。

极寒冬季恐在 1 月就耗尽储量  
INES 的最新模型显示:  
– 在温和到中等的冬季情景下,储气库可能在 2 月底前被“适度到大幅度”消耗;  
– 在类似 2010 年的极寒冬季中,储气库可能会在 1 月中旬前就被完全耗尽。

对联邦政府的批评:措施不到位  
INES 主席塞巴斯蒂安·海内尔曼批评称:  
“德国本可以利用现行政策框架确保更高的储气水平,但政府并未充分利用这些工具。”  
他说,“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相比,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合理的政策安排能显著提升冬季能源保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5-11-1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报道属实,核心问题不是“有没有气”,而是“有没有把库填到足以扛过最坏冬天的安全线”。给你一张快照版分析:

要点速读
- 72%~75%的入冬库存,对德国这样的大型用气国而言,属于偏低档位;在极寒情景下,的确可能在一月中旬出现库容告急。
- 这不是“供给端没气”,更多是政策与市场激励不足,导致夏秋季注气不积极,和其他欧盟国家形成对比。
- INES 的批评矛头在于:政府明明有工具箱,却没充分用,结果把系统风险推高了。

数字背后的常识校验
- 德国可用工作气量约为250 TWh量级。72%约等于180 TWh。
- 极寒高峰日全国用气可达5–6 TWh;正常冷天约3–4 TWh/日。单靠库存,不考虑进口,撑30–60天不稀奇,但问题在于:
  1) 极寒时日用气冲高+进口波动叠加,抽气速率和管网能力是硬约束;
  2) 库存越低,可抽取速率越降,后半程“越抽越慢”。
- 因此“一月见底”的说法,在“类似2010年的极寒+进口不顺”的复合情景下并非夸张。

为什么德国会落后于欧盟平均
- 价格与套利结构不利:夏季TTF曲线平坦甚至贴水,储气“买夏卖冬”赚不到钱,商业主体注气动力弱。
- 公共填库机制节奏偏慢或规模不足:THE(市场区域管理者)和国家储气义务工具没有像以前那样强力“兜底”。
- 供应侧维护与波动:挪威海上设施检修、法荷德边境输气约束,影响注气窗口。
- 需求回弹与电力侧联动:风光不稳叠加核/煤出清时,燃气发电争气源,挤占注气。
- 监管与激励对齐不够:与法国、意大利等相比,德国对供应商的最低库存/注气进度约束更“信市场”。
- 储库结构劣势:部分库 deliverability(可抽速率)低,要求更高起始库存才有相同抗寒能力。
- 预算与风险偏好:财政工具(对冲亏损、注气补贴)使用谨慎,市场主体不愿背价差风险。

这意味着什么
- 温和/正常冬季:库存到2月会被“显著消耗”,但不必然触发配给;价格上行、波动放大。
- 极寒冬季:一月中下旬库存触底风险增大,需靠需求响应、工业可中断合同、跨境调剂“顶峰值”。
- 行业影响:先涨价后限量,最先受影响的是可中断工业负荷;电力侧边际成本上扬、煤电回潮概率上升。

政府现在还能做什么(接下来4–8周)
- 提前/提高法定填库门槛与节奏:把“到11月90%”之类目标前移到10月,并设刚性路径(如每旬达标线)。
- 强化公共注气:授予 THE 明确的追加采购额度与对冲授权,覆盖季节价差和波动保证金。
- 临时储气激励:为注气持仓提供利差补贴或库存保值工具,缓解做市商资金占用和风险敞口。
- 保障进口与跨境能力:与挪威、比利时、荷兰运营商优化检修窗口;短期提升相关互联点配额与流向灵活性。
- 需求侧预案:提高可中断合同补偿标准,提前签好负荷削减清单;加码节能宣传与建筑端温控措施。
- 电力侧协同:在寒潮窗口临时下调燃气发电的出清优先级或释放更多煤电备用,缓释气电争气。

中期结构性修补(为下一个冬天)
- 建立“战略气储”与商业库存分账:由国家长期滚动持有一部分基荷库存,避免把冬季安全全押在商业套利上。
- 把安全线从“百分比”改为“可抽时长”:以“在−10℃情景可连续支撑X天”为目标,更贴合物理约束。
- 完善储库组合与输配:扩充高抽速盐穴库、消除瓶颈管段,提升极寒日的可用出力。
- 长协与多元化:更多中长期LNG/管道合同,降低现货暴露;加速氢就绪但避免过早把现有气库“改氢”导致有效气容下滑。
- 与邻国签“互保协定2.0”:明确极端情况下的跨境优先顺序与补偿机制,减少囚徒困境。

为什么别人做得到
- 法国/意大利:对供应商设刚性库存义务,由国家能源机构兜底融资与对冲,确保每年夏季“机械式”把库打满。
- 奥地利/捷克:对关键储库实施更强监管与可用性要求,优先保障本国高峰可抽能力。

怎么看真相与后续
- 去 AGSI+(欧气协/GIE)看每日库容与注气速率;看德国网络局(BNetzA)周报;看 ENTSOG/INES 冬季展望的情景假设。
- 关注三件事:气温背离、挪威与LNG到港、边际日抽速率。一旦三者同向变差,警戒级别就上调。

一句话总结
- 填库像冬天前的“囤粮”:不是有粮就行,还得囤到够你家过最冷那几周的量。德国这回显然囤得不安心,工具箱不是没有,就是用得不够猛。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9 04:47 , Processed in 0.08434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