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6|回复: 0

AI 启智教育路:为教学减负,为成长搭梯——鹰潭七中省级课题组成员参加“中西部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3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AI启智教育路

为教学减负,为成长搭梯

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

w3.jpg

w4.jpg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同时也是《分管信息化领导研究策略》课题组的研究成员,近日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中西部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此次培训以“AI 与教育深度融合” 为核心,既拆解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实操路径,也剖析了其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内在逻辑,让我对 “技术如何服务于教育本质” 有了更真切的认知。以下,我将围绕 “辅助教师教学” 与 “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两大维度,分享我的学习体悟。

w5.jpg

w6.jpg

人工智能:为教师教学 “减

负增效”,释放创新空间

w7.jpg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常被大量重复性工作占据精力 —— 反复批改基础作业、逐一分析学生学情、耗时搜集备课资源,这些工作虽必要,却挤压了教学设计创新与个性化辅导的时间。而此次培训让我看到,人工智能能成为教师的 “高效助手”,从根源上优化教学流程,让教师更专注于 “育人” 的核心职责。

(一)智能备课:从“从零开始” 到 “精准优化”

以往备课时,仅为设计《岳阳楼记》一课的教学框架,我就需花费数小时查阅文献、筛选课件素材、构思互动环节。但培训中接触的 AI 备课平台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输入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系统能快速生成包含 “背景导入 — 文本精读 — 意境赏析 — 拓展迁移” 的完整框架,还同步推送名家教学微课、岳阳楼实景影像、古人写景手法对比资料等资源。更重要的是,平台支持根据班级学情调整内容 —— 若班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系统会自动增加 “重点实词虚词解析” 模块;若学生擅长思辨,则推荐“《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忧乐观对比” 的探究任务。这让备课从 “从零开始的创作” 变成 “基于学情的优化”,不仅节省了备课时间,更让教学设计更贴合学生需求。

w8.jpg
(二)学情诊断:从“模糊判断” 到 “精准画像”

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有的学生擅长情感解读,却在文言文语法上薄弱;有的学生能精准分析写作手法,却难以提炼文本主旨。以往我只能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模糊判断” 学情,难以做到精准辅导。而培训中学习的 AI 学情分析系统,让 “精准教学” 有了落地路径。以单元测试为例,上传学生《古诗文默写与鉴赏》试卷后,系统不仅能统计正确率,还能生成 “个人学情报告”。基于数据,我们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辅导方案,彻底告别“凭经验教学” 的盲目性。
(三)作业批改:从“机械重复” 到 “聚焦成长”

初中语文作业中,字词默写、病句修改等基础题型的批改的工作量大且重复性高,往往占用我大量课后时间。培训中体验的 AI 作业批改工具,能自动完成字词纠错、病句标注等基础批改任务,还能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分层反馈 —— 不仅标注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还能从 “主题明确度”“结构完整性”“语言生动性” 三个维度评分,并提供具体修改建议。这让我从机械批改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分析学生的写作思维误区、指导个性化表达,真正实现“批改为成长服务”。

w9.jpg



人工智能:为学生自主成长

“搭梯铺路”,激活内在动力



教育的本质是 “点燃” 而非 “灌输”,人工智能的价值不仅在于辅助教师教学,更在于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 “脚手架”,让学生从 “被动接受知识” 转变为 “主动探索成长”。此次培训中,多个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让我深刻感受到,AI 能通过个性化支持、沉浸式体验、过程性激励,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个性化学习路径:让每个学生 “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因材施教” 的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培训中了解到的 AI 个性化学习平台,能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生成专属学习路径。例如,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平台会先推送 “短篇记叙文精读 + 段意概括练习”,逐步过渡到 “散文赏析 + 观点提炼”;针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 “时事评论写作指导”“创意散文创作” 等拓展任务。我曾在培训实操中模拟学生使用该平台:输入 “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系统立即生成 “两周学习计划”—— 第一天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微课 + 基础练习”,第三天 “短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精读 + 翻译训练”,第七天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这种 “循序渐进、适配能力” 的路径,让学生不再因 “任务太难而放弃” 或 “任务太简单而懈怠”,真正激发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沉浸式学习体验:让语文学习 “看得见、摸得着”

语文学习常需理解抽象的情感与意境,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雄浑壮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的孤寂萧瑟,仅靠文字讲解难以让学生真切感知。培训中展示的 AI 沉浸式学习工具,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案:通过 AI 古诗词可视化技术,将诗句转化为动态场景 —— 学生点击 “大漠孤烟直”,屏幕上会呈现黄沙漫天、孤烟垂直升起的壮阔画面,还能搭配古风音乐与诗词朗诵;借助 AI 语音互动工具,学生可录制自己的古诗文朗诵,系统会从 “字音准确度”“节奏停顿”“情感表达” 三个维度打分,并对比名家朗诵音频,帮助学生调整朗诵技巧。这种 “视觉 + 听觉 + 互动” 的体验,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象可感,学生不再是 “被动听讲解”,而是 “主动沉浸式探索”,学习兴趣与自主感知能力显著提升。
(三)过程性激励反馈:让自主学习 “有成就感、有动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往往源于 “及时反馈” 与 “成就感获得”。传统语文学习中,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读完一本书后,常需等待教师批改或课堂分享才能获得反馈,反馈的滞后性易削弱学习热情。而 AI 学习工具能提供 “即时反馈 + 过程性激励”:例如,学生在 AI 写作平台完成一篇《我的校园》短文后,系统会立即给出评分与修改建议,还能生成 “写作成长曲线”,直观展示学生 “语言生动性”“结构完整性” 等维度的进步;在 AI 阅读平台完成《朝花夕拾》章节阅读后,系统会根据阅读时长、笔记质量、答题正确率颁发 “阅读小达人”“笔记之星” 等电子勋章,并解锁相关拓展阅读资源。这种 “即时反馈 + 正向激励” 的模式,让学生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更持久。



结合实践与课题:让 AI

真正服务于教育本质



此次培训不仅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也为《分管信息化领导研究策略》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作为课题组成员,我深刻认识到:推进 AI 与教育的融合,不能只关注 “技术应用”,更要聚焦 “教育本质”—— 无论是辅助教师教学,还是促进学生自主成长,AI 都应是 “工具” 而非 “主角”。

w14.jpg

在后续初中语文教学中,我计划将 AI 工具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结合:用 AI 学情分析系统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用 AI 沉浸式工具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意境,用 AI 写作平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 AI 真正为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服务;在课题研究中,我将重点探索 “中西部中小学 AI 教育推进路径”,结合培训中了解的教师 AI 素养现状,提出 “分层培训 + 资源共享 + 校本实践” 的推进策略,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w15.jpg





w18.jpg
      
w19.jpg
   

此次培训虽短,但对我的教学与研究启发深远。未来,我将继续探索 AI 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路径,既用好 AI 为教学 “减负增效”,也借助 AI 为学生自主成长 “搭梯铺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 “育人” 的初心,助力学生在智能时代成长为有温度、会思考、能创造的个体。

w20.jpg

END

w21.jpg

如鱼得水

自在剔透

w2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24 07:39 , Processed in 0.20113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