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125|回复: 14

宇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是象地球一样的圆形,还是象银河系一样的扁平?这同样是令人费解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不久之前一个由多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宇宙形成初期的景象,显示出当时的宇宙只相当于现代宇宙的千分之一,而且温度比较高。通过再现宇宙形成初期的景象,天文学家证实了这样一种观点:宇宙的形状是扁平的,而且自形成以来一直在不断扩展。但是这种说法也未必完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science上关于宇宙形状的近期报道:

  时空结构将宇宙微波背景(CMB)和宇宙的重要结构连在了一起。但是究竟时空结构是什么,而CMB的测量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被连接在一个有弹性的“簇拓扑空间”——一个数学对象中,这个拓扑空间的每个小片粗看象一个四维的橡胶片。光线沿拓扑空间的轮廓前进,这个轮廓被叫做测地线。在一个平坦的平面上,从一个远距离对象发出的平行光将保持和它们接近一个观测者时同样远近的分隔。但是在一个有正曲率的表面,如一个球,接近的光线将移动更远的间隔,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正常物体更大。在一个有负曲率的表面,如一个马鞍,平行光束将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物体看起来更小。

因为弯曲的簇拓扑空间对光的扭曲不同于扁平的簇拓扑空间,所以弯曲的簇拓扑空间也应该产生不同种类的CMB。用微波探测器(叫做BOOMERANG)观察到的1-degree-wide波正好是理论预言的扁平宇宙所应该有的,对于这个结论大部分物理学家至少希望用微波各向异性探针的(MAP'S)图象证实。一些研究者希望MAP将给出关于宇宙大小和形状的更多详细而精确的信息。“当我们看微波背景的时候,我们基本上留意到了球的表面,”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天体物理学家和MAP科学队的一个成员David Spergel解释道。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最后散射的表面”将不能给出关于它的形状的线索。但是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时空和安置在时空当中的散射表面必需使它们自身向后弯。一个足够巨大的球将会把自己相交贯穿至少形成一个圆周,正如一个围绕着销子搭接起来的圆盘一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际上,Spergel说,因为光能通过不止一个路径穿过弯曲的时空,所以天文学家将看到一个交叉点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与一对圆周在天空的不同部分描绘出冷点和热点的方式相同。在美国的Spergel组和在巴黎天文台由Jean-Pierre Luminet领导的组正在研制一些运算法则以搜索在MAP数据中的这种信号。其间,数学家Jeff Weeks,一个纽约州的自由记者已经写了一个把一对圆周转化为宇宙模式的计算机运算法则。Weeks说,对形象化最容易的是一个“曲面(toroidal)”宇宙比最后散射的表面小。他指出,在包围着一个圆环面的两维宇宙中,天文学家看起来将在假想出的空间的盒子的相对的两个壁上看到同样的点。相似的,在三维曲面(toroidal)宇宙中,天文学家将在相对的方向看到三对圆周。

  toroidality仅仅是对扁平的有限宇宙来说10个不同toroidality之中最简单的一个。如果宇宙被证实是弯曲的——这一点在当前还不是事实——那么对Weeks的运算法则来说将会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去尝试。“我们将开始尽可能快的关注任何可用的数据,”Weeks说。如果宇宙合作,他们可以不用等太长时间,Spergel说:“两年后,我们就能知道我们住在一个有限的宇宙中。”



 注解:CMB是从各个方向袭击地球的持续的电磁声波。这些遥远的声音是大爆炸之后的遗留辐射。CMB也叫做宇宙背景辐射和微波宇宙背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2


  宇宙诞生于何时?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个神秘难解的题目,多少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头脑。经过天文学家和天文物理学家们的多年辛勤探索和艰苦细心观测,近年来对宇宙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对宇宙的观察视野也大大拓宽和加深,目前已能窥视的宇宙深度达200亿光年之遥。这可是个不小的天文数字,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航行也要走上200亿年(但实际上不一定用200亿年),这是多么遥远的宇宙空间呀!然而,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即使地球人的科学技术达到如此先进程度,还有好多宇宙间的疑问和迷团没有解开,还需人们不断地努力和探讨。

  关于宇宙的诞生与起源,某些天文学家用大爆炸理论来加以解释。这个理论的实质内容是:在约200亿年前,原始宇宙是混沌不清的。这种混沌状态逐渐形成一块具有超密度的物质--密集在“宇宙原点”的极小空间内,后来在一种力的作用下便产生了激烈的大爆炸,使所有物质向四面八方飞散而去。这一爆炸发生在约200亿年前,但宇宙整体膨胀过程至今还未停止,宇宙在继续膨胀。根据天文学家们的观测,很多恒星目前仍在向外移动。在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银河系之外的河外星系普遍具有红移现象(星体向远方移去的现象)。此外,粒子物理学试验也支持了这种大爆炸理论。这种理论与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相符。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说和理论已有40多种,其说不一,但较有说服力的还首推大爆炸理论。3K0微波背景辐射,氢和氦二元素的丰度完全支持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时的原点,我们称其为宇宙的时间原点和空间原点。在最初爆炸的1秒之内爆炸产生各种粒子、射线、辐射光子,也就由此确定了现今宇宙的基本特性:宇宙各向同性,宇宙各向均匀。宇宙充满了正物质和反物质,但反物质较少。爆炸1秒钟之后,在1分钟-3分钟形成各种金属原子核;3分钟-10000年间,物质粒子取代光子而形成物质时代。空间充满原始物质团。10亿年后,宇宙物质尘埃云集而凝结成星系。因此说,宇宙星系是在190亿年前就开始形成的,再过20亿年,开始形成第一代恒星,恒星内部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重元素开始出现。这个过程达100亿年的时间。到50亿年前,太阳系星云开始收缩,开始形成地球等太阳的行星,整个太阳系结构也在此时形成。到3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现出现微观生命体;4亿年前,海洋中开始出现贝类,陆地上出现动物并繁衍后代。到2亿年前,开始出现哺乳动物;0.5亿年-0.6亿年前,最早的灵长目动物出现;数百年前,出现类人动物;后来原始人类诞生,过着茹毛饮血生活;数十万年前,人类开始会用“火”,并可制造简单石器工具,智力进步迅速,数万年前,人类开始学会画画,结绳记事,开始走上文明之途;一万年到数千年前,地球人顿开茅塞,智慧之窗大开,懂得了农业耕作,了解了天文地理,能观察天象(也有人提出此时是受天外生物启发和交配传下后代所至)。总之,这时的地球人十分聪明。直到今天,特别是到公元20世纪初,地球人开始经历了数次大革命(工业革命 ,电能和原子能革命),懂得使用无线电,发明了计算机,地球人文明社会开始向高级阶段进步。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宇宙探索飞行,实现了登月球并开始开发宇宙。这是地球人文明的写照。其它星球(行星)上的生物进化可能比我们还要早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当然有的星球上(行星)的生物有可能比我们落后或者某些星球根本无生物。宇宙中除行星外,还有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和其它各类星体(包括彗星、暗星、类星体及星云等 )。这就是至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及其起源经过。

  除大爆炸理论外,还有宇宙是恒定的和大旋转理论等,谁是谁非还待探索。

宇宙的结构与运动

  茫茫宇宙无边无垠,耿耿星辰变化万千。人们自然要问:宇宙到底有多大?他的结构和运动如何?这是有关宇宙的又一疑问。从广义上讲,宇宙是无穷大,没有边际。到目前为止,我们测知太阳系的直径约有120亿公里,而银河系的直径有8.15万光年。银河系中像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约有2000亿个。其中可能有生命的有100万个。太阳系中以太阳为中心,有九大行星绕其运行公转,而每个行星本身又在不停的自转 。推测其它类似太阳系的星系其运动也大同小异。银河系是由无数恒星系组成,整个银河系又像一块大铁饼,中间厚,边缘薄。从上鸟瞰,银河系呈螺旋状渐开线结构,而从测面看,银河系就象一个扁扁的大铁饼。太阳系则位于这个扁秩饼的外侧;边缘。这个铁饼厚就有0.6万光年。银河厚度最大的中心处称银核,较薄的边缘称银盘。太阳位于银盘中部,离银核有3有万光年。银河系以银核为中心不停地旋转,规律为里慢外快,在太阳处的旋速为250公里/秒。而银河系整体还围绕一个中心(不明何处)作公转运动,周期尚不清楚。而天文界估计银河公转周期这1.76亿年。

  人们新近还发现,银河系(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螺旋体)中约有1亿个暗星组织,每个相当于太阳的1/10,称弱互扰大质量粒子群。银河系边缘上还有约5万光年的扇形氢云,能发射无线电波。

  除银河系外,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巨大的恒星集团,现已观测到的就有上千亿个。星系形态丰富多彩,主要有四个类型:(1)不规则星系(形状无规律,无明显中心,无漩涡),如猎犬座中的NGC4631等星系。(2)洲涡星系(有漩臂从中心向外旋卷形状多姿丽,旋臂多为二条;其中又分为旋臂向外舒展的;旋臂向中心卷缩合拢的;介于前二者之间的)。银河属于漩涡星系。(3)棒状星系(有漩涡,但中心为棒状,两端延伸出长短不一的旋臂)。(4)椭圆星系和圆形星系(星系形状呈椭圆或圆 形)。如狮子座的NG3379就是圆形星系。星系的形成演变过程公认的有:不规则形-棒形-漩涡形-椭圆形-圆形。关于这些不同形状的星系结构形成原因,至今不明,尚在探索中。

  整个宇宙,就是由上述介绍的星云、星团、星系等结构组成,基本上多重旋转结构。恒星是从高密星云的自身引力收缩形成温度渐升的氢原子云、氢离子云,最终导至热核反应而成为发光发热的恒星。最早期的恒星闪蓝白光。渐渐变为橙光、红光乃至塌陷而成黑洞。

  总而言之,宇宙中现已充满着星云、星团、星系,总星系,总体呈多重旋转结构 ,处于不停的膨胀和运动,这就是现今宇宙的运动形式特点。

  宇宙究竟有多大?

  据多年探测得知,目前已观察到的星河(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仙女座银河就含有2000亿星球。如此下去,宇宙中的星球真有如河滩上的沙粒那么多。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说宇宙无边无沿。关于宇宙尺度之谜,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著名的“时空悖论”,强调人们关于宇宙有限和无限的理解必然存在矛盾。而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了有限宇宙模型,他提出:“应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在空间尺度方面是有限的闭合的连续区”。并从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在数学上建筑了一个“无界而有限”,“有限而闭合”的四维连续体。即宇宙是封闭的“宇宙球”。根据此观点,在宇宙上任意一点上发出的光线,将会沿着时空曲面在100亿年后返回到它的出发点。这样奇妙学说,至今人们还不甚完全理解。时空曲率是正还是负?还是零(爱氏本人趋于同意正曲率存在)?人们还无法确切回答。不过美国一位科学家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观察宇宙光时,确实看到了成光圈状的由某星系发出的光线,这无疑是对爱因斯坦“宇宙球 ”理论的支持和验证。最后,关于宇宙尺度等问题,还有待留出时间去探讨。但可以说,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如果找不到电宇宙的深度和找不到膨胀的极限,那么宇宙尺度问题可能永远是个谜(笔者研究认为,有形宇宙是有界的,无形能海宇宙是无限的。)

  近年来,在宇宙观测上有不少新发现。首先,用高性能的太空天文望远镜已能看到17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 世界,发现在银河系之外,有很多河外星系。已被观察到的河外星系已达上万个。在各河外星系之间具有广垠的空间,这就是说这些河处星系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这种宇宙结构有点像肥皂泡一般,在泡的中间是广垠的真空空间,而在泡的的壁上分布着各个星系。另一发现是在宇宙深处存在着“宇宙长城”。这种呈带状的星系如同长城一般,长约5亿光年,宽约2亿光年,厚约0.15亿光年。这是观测6000个星系后得到的结果。它离地球约有2亿至3亿光年之遥的距离。

  另外,由最近的宇宙观测还发现,宇宙中的看不见的暗物质占90/%左右,只有10/%左右的物质(如各个星系)为亮物质。暗物质对亮物质必然产生极大有影响。近年来在宇宙中发现的黑洞就是暗物质的一个很好例证。上述关于“宇宙泡”发现即“宇宙长城”的发现,以及非均匀分布的各种形状的星系的发现,都说明了宇宙实际上并非是均匀的。

  宇宙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比如行星有自转和公转,恒星亦有自转和公转,而星系也是在作快速的旋转。类推下去,茫茫宇宙也必然在作不停的运动和变化。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过去和现在的运动速度,轨道和形状是不同的,北斗七星几万年前的开头和现在也是不同,所有这些证据都说明了宇宙在运动和变化不止。大爆炸理论本身也揭示宇宙是在不停地膨胀着。我们人类是生话在地球上,更确切说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运动不止、噪声、干扰不断的行星上,并时时刻刻在作宇宙旅行,它随时“从宇宙时间观念出发”都有与其它小行星相撞的可能(据天文计算得知,与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相撞的概率是106年一次;与100公里直径小行星相撞的概率是107年一次),碰撞后必将产生爆炸,产生声、光、电效应。所有行星(如火星、金星、水星等 )及卫星(如月亮)都遭遇到上述来自宇宙炮弹--陨石、小行星的轰击,因此这些星星球上都有环形山的痕迹。此外,宇宙中还有无数的周期和非周期彗星在穿行。太空中充满各种光子流,粒子流,宇宙尘埃......我们所不知道的可能比我们所知道的还多得多。神秘的宇宙就是有如此奥妙的结构,有如此神奇地运动,如永动机般地运行,变化万千,运作不止。可以说,宇宙中几乎没有不运动的星体。让我们永不休止地去认识这博大而神秘的宇宙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科学最大突破:照亮黑暗的宇宙

宇宙3

0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发布了详细的全天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地图。证实宇宙大部分是由神秘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组成的,并且给出了宇宙的确定年龄和精确的膨胀速度。

  宇宙大爆炸发生后,早期宇宙是极高温度和极高密度的均匀气体,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的温度会降低,当温度降低到退耦温度(Td=0.26eV,相当于3000K)以下时,质子与电子会复合生成氢原子并放出光子。当大多数自由电子被质子俘获后,光子就可以自由地在宇宙中传播,即宇宙对光子变得透明了,这就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它携带了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信息。由于宇宙学红移,我们现在观察到大爆炸后遗留下来光子频率的极大值已经移动到了微波波段,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1992年,NASA曾发射过一颗宇宙背景探测者卫星(COBE)并观测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存在着微弱的温度涨落。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各向异性现象,今年NASA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第一次清晰地绘制了一张宇宙婴儿时期(大爆炸后不到38万年)的图像。这张清晰的早期宇宙图像标志着宇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0亿年,38万年寿命宇宙的图像相当于一个80岁的人在他出生当天拍下的照片。

  有了这一进展,以及今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其他进展,延续几十年关于“暗物质是否存在”的争论画上了句号。五年前,科学杂志的封面曾刊登了一张爱因斯坦的漫画:他看起来被1998年的科学发现“加速中的宇宙”惊呆了——两组天文学家在死亡阶段恒星发出的咔咔声中发现了一种可怕力量的蛛丝马迹。

  一些明亮的超新星使得宇宙学家可以用之确定宇宙在不同时期膨胀的速度。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宇宙正加速膨胀着,膨胀速度越来越快,而不是象先前认为的减速膨胀。减速膨胀理论是广义相对论的自然结果,曾得到天体物理学家的普遍相信。这就是神秘的“暗能量”的首次登场,一种未知的力量抵抗着引力并把星系相互分开。

  尽管来自超新星的数据是十分明确的,但许多宇宙学家仍然犹豫不决是否要支持“暗能量”这一古怪的概念。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迫不及待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这种不可避免的力是否存在。

  今年,关于“暗能量是否存在”的争论已告结束,今后不会再有科学家去怀疑暗能量的存在性。他们将试图去解决暗能量是由什么构成的,它能提供哪些关于宇宙诞生和演化的信息等新问题。

  残存的关于暗能量存在性的怀疑以及宇宙组成的问题已经在WMAP卫星描绘出迄今最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CMB,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辐射地图后而烟消云散。CMB是宇宙中最早的光, 是当新生宇宙还是一团炽热的等离子球体时所发出的光辐射。这种微弱的微波辐射弥漫在我们的周围,就像远处一堵火墙(wall of fire)发出的热辐射一样。记录在这面火墙上的信息就是微小的温度涨落(和其他一些性质),这提供了宇宙组成的信息。

  在恒星和星系形成之前,宇宙是一团炽热发光的等离子体,引力与光的效应在那里激烈地竞争。大爆炸让整个宇宙振动并象钟一样发出巨响,压力波在等离子体内传播,挤压并拉扯着等离子体内的物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暖色区域表示宇宙冷却过程中, 在背景辐射中被压缩的、稠密的等离子体,冷色区域则表示稀薄气体。

  正如钟的音调是由它的形状和材料决定,早期宇宙的“声音”(对应微波背景中冷暖区域的尺寸和分布)依赖于宇宙的组成和它的形状。WMAP是最终让科学家得以聆听天籁之音的手段,同时它也描绘出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是什么类型的。

  WMAP给出的答案既让我们觉得烦恼又让我们觉得高兴。WMAP的数据证实了其它已绘制出的关于早期宇宙似是而非的奇怪图像。普通物质(包括:星星,树还有人等)仅占宇宙组成的4%;23%是奇异物质:暗物质,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是由未知粒子组成的;剩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宇宙之钟的音调也揭示了宇宙的年龄和它膨胀的速度,WMAP对此有精确测定。一年前,一个宇宙学家可能还会说宇宙的年龄大约是在120亿到150亿年范围内。现在WMAP给出了最精确的结果:137亿年(正负几十万年)。

  同样,基于WMAP数据我们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是71公里每秒每百万秒差距(正负百分之一);宇宙的“形状”扁平(slate flat)。几十年来所有关于宇宙基本参数的争论:宇宙的年龄、膨胀速度、组成、密度——全都搞清楚了。

  尽管WMAP的发现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这并不是今年科学家在宇宙学方面的唯一重大进展。斯隆数字巡天(SDSS,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正在测绘数以百万计的星系。通过分析这些星系的分布及它们聚集和扩散的方式,科学家能推测出引起聚集和扩散的力——正是暗物质的引力或暗能量的反引力。今年十月,SDSS小组公布了他们对收集到的二十五万多个星系的分析结果。这一结果与WMAP卫星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宇宙中暗能量占了多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物理学家比较了SDSS数据和WMAP数据,并证明暗能量一定存在。这一证明依赖于所谓的ISW效应(integrated Sachs-Wolfe effect)。微波背景扮演了背景灯光的作用,照耀着SDSS标记出的由星系簇引起的引力涟漪。科学家观察到了微弱的坍塌——明显地有向更短波长的微小移 动。在未被扭曲的宇宙中(如我们现在的这个), 这仅当存在反引力时才能发生——暗能量——拉抻着时空结构并改变着星系簇所在的引力涟漪。

  宇宙学的部分工作是解释宇宙诞生的一瞬间,即解释在什么力的作用下使宇宙在不到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形成。宇宙从奇点诞生后,新生宇宙的结构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膨胀着。这是宇宙的暴涨(inflation)时期。这是一次爆发式的诞生——在不到10-30秒后嘎然而止——于是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宇宙。

  几十年来, 暴涨提供了极少可供检验的猜想。现在有了WMAP的精确数据,科学家最终可以直接验证暴涨。目前每个版本的暴涨理论都有对膨胀力本性微小的不同描述,每一种都可作出关于宇宙背景辐射(CMB)的具体预测,包括星系的分布,乃至后期气团的聚集。科学家们正在筛选出少数理论并设计相关的判决性(非对即错)实验。随着SDSS数据的增长——从中可获得的关于遥远类星体、气团以及星系分布的信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大胆地去挑战暴涨理论。

  暗能量的性质仍有待详细研究。WMAP, SDSS以及今年新发布的一些超新星观察报告正帮助科学家了解暗能量如何应付被被拉抻和压缩。物理学家已经不得不抛弃他们关于暗能量的一些猜想。现在他们得考虑一种暗能量的新形式,但这种形式可能会让宇宙在一定条件下突然死亡。即当暗能量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将发生“大撕裂”(Big rip),大撕裂会撕裂星系、太阳系、行星甚至原子。(不过不用担心,这仅仅是宇宙学家的一个模型,他们并不会因此而睡不着觉。)

  在过去5年里,“宇宙是由暗物质组成并因暗能量而彼此分开”这一难以理解而且违反常理的宇宙模型,已经逐渐得到了宇宙学家的验证。认识到暗能量可能正确后他们都松了口气。今年,由于WMAP, SDSS以及新的超新星数据,科学家们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一系列新问题了。或许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人类最终是能够理解宇宙起源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河系形状一点也不规则

美国康星大学天文学教授埃德华-丘吉维尔、物理学教授罗伯特-本杰明为首的科学家在“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对银河恒星进行大规模新观察基础上作出结论,我们的银河系是一点也不规则的旋涡星系,它属于与旧百科全书中叙述完全不同的旋涡星系亚门,即交叉旋涡星系。与标准旋涡星系不同,我们银河系中心还拥有某种附加特点——亮棒,其长度约为27000光年,从亮棒两端开始盘旋有旋臂,这一切看上去如同所示照片一样。在银河平面上分布有约3000万颗天体。

  维尔教授认为,即使是利用著名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它的“视线”能穿透遮蔽星系核心的尘埃团,研究人员面临的问题仍很难叙述位于最深处核心的边界。尽管如此,还是成功获得了最详细的银河系内部区域的图片。原来发现,星棒是由比较古老的红巨星组成,至少比原先认为的长度要长7000光年,并且具有某些意外的形状。现已查明,该星棒跟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连线成45°角。

  众所周知,不同银河系的形状可能是形形色色,但是早在20世纪上半叶(确切地说是在1925年)著名美国天文学家E?P?哈布尔根据形态学特征仔细研究了银河系形状的分类,我们研究的“星岛”约有1/4具有最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在某个时候可以将它们称之为椭圆星系(用E表示,根据可见扁率将它们分成8种亚门——从球形即E0至扁圆形即E7)。

  另外还有更常见类型的星系(约占50%,其中包括我们的银河系)是具有两个或更多数量簇状旋臂和中心扁球体“棒”(鼓起)以及较平坦圆盘的旋转星系(S),这些星系在其结构上与大多数星系不同,可分成大量亚门,但是主要被分成两类——标准和交叉旋涡星系(SB)。通常,旋臂拥有大量明亮气体星云,其周围有炽热的超巨恒星以及气尘团,而这些星系本身被由古老恒星组成的扁球体状稀薄星“环”包围。

  20%星系属于椭圆与透镜类型(S0)旋涡星系之间的“过渡”,而其余5%星系不能完全确定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它们常常缺乏某种对称形状,因此称它们为特异即非标准星系。

  哈布尔提出的星系分类法还被称之为音叉星系,因为在星系类型与亚门中分布的序列图很像音叉形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peak辛苦了,有无穷大,就有无穷小,说不定我们只是组成某一相对我们来说庞大物质的某一微小元素.人类此生也有限,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点认识,轰燃间又归于零.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6 14:36 , Processed in 0.0930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