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2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女情结的历史渊源
处女情结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社会,男女之情发乎自然,率性而为,无所顾忌。后来,随着统治王朝一个一个地建立,统治者逐步加强了对于民众行为的控制,尤其是将所谓“贞超”的紧箍咒慢慢戴到了女子的头上。人们对于“处女”的观念便经历了从无视、放纵到自然、开放、宽容到禁锢、虚伪再到现在的比较自由、解放的时期。
第一节 自然性情的男女情爱: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代,人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处女观念,男女之间只要情投意合,即可随意进行交媾,尽情享受莫大的快乐。周代,在山林、河边往往建有社坛庙宇,内供象征男根的高谋石。每年阳春三月,万物勃发之时,无论已婚、未婚男女都要齐聚高谋石下,举行隆重的生殖祭祀,然后各择隐蔽处如桑台(社坛附近的桑林)自由性交。可以想象,正当春暖花开、采桑羞蚕时节,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携手步入郁郁葱葱的桑树丛中,将衣服尽除抛置竹篮内,然后纵情求欢。《周礼·地宫·媒氏》记载,仲春二月是男女相会,特别是未婚男女狂欢的节日。在这些日子里,要是有谁无缘无故地禁止别人的狂欢——野合,就会受到官方的处罚。《诗经·郑风·溱洧》描绘了这样一种情形:早春二月,绿野千里,两条清澈的河流交汇奔流。岸边,踏青的男女成群结队。其时,英俊少年,美貌女郎,身佩芳草,头戴花环,手捧花束,熙熙攘攘,聚会在两河之间。他们眉目传情,谈笑风生。姑娘赞道:“啊,这地方真是美极了。”小伙子接上:“是很美,不过咱们已经欣赏了好一会儿了。到河对岸去吧;那里不但景色优美,我还会使你快乐。”于是男女两两相携,步入花间草丛深处,陶醉在性欢乐之中。分手之时,小伙子赠给姑娘一束芍药花作为留念。这实际上是一首描述在河岸上举行村社庆典的诗,在此庆典上,青年男女可以合法地相互求爱,竞争角逐,然后进行性交。
《诗经》中有大量这样的男欢女爱及爱情内容的描写,对男女之间的接触与纵情狂欢毫无避讳,表明《诗经》对性的宣扬是直率的,有时甚至是夸耀的。人们对“野合”并没有丝毫的下流羞耻之感。《墨子.明鬼》上说:“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而观也”,郭沫若以为此与《周礼.媒氏》上记载的仲春通淫,都是男女野合的遗习。事实上,在《诗经》成书之时,民间性节日、性庆典与性狂欢仍是非常普遍的。
整个先秦时代,淫乱之风盛行。就从一部《左传》来看,都是怪状百出,不一而足。
第二节 淫佚之风的震荡: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是封建礼教开始发展的时期,从秦始皇起,就以封建集权的行政、法律等措施大肆推行男女之规与女子的贞节。然而,封建帝王和官僚、贵族的淫乱、奢侈却是惊人的。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把从六国掠来的上万名宫人、女乐据为己有,大修宫室以蓄女作乐。据记载,当时有“关中离宫三百所,关外四百所,皆有钟磬、帷帐、妇人倡优”,共达“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 汉朝帝王宫闱生活的秽乱也不亚于前代,几乎每个皇帝都在宫中蓄有大量的女子供其淫乐。少则几千人,多则逾万。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乱,不少人滋生出一种及时行乐的心理,加以道家宣扬房中术,认为“采阴补阳”可以延年益寿,有些人还提倡御女“多多益善”,甚至被夸张到可以“一夜御十女”,并要求尽量御“处女”,“处女”的观念此时才凸现出来,但在淫逸之风的盛行下又被冲淡了。
例如,被汉成帝立为皇后的赵飞燕,在进宫前就和邻居的一个羽林射鸟者私通,入宫后居然伪装处女瞒过了皇帝而得宠。后来又和她的妹妹合德同宫奴燕赤凤私通,以后越搞越不像话。她未生孩子,为了保持将来地位的巩固,以祷神为名,别开一室,除了左右侍妾以外,任何人不能进入,而用小牛车载少年男子,装扮成女子进宫通奸。“日以十数,无时休息,有疲怠者,辄代之”,即每天要和十个以上的年轻男子交欢。南北朝时刘宋有个山阴公主,有一次,她对前废帝刘子业说:“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刘子业听了这番话,只好答应她的要求,让她任意挑选了30名年轻英俊的男子养在后宫。
古人由于重视女子的贞节,也十分重视对方是否处女,探索一种检验处女的技术,从而出现了一种“守宫砂”。早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就有记载:“取守宫置新瓮中,而置丹瓮中,令守宫食之。须死,即治,画女子臂若身。即与男子戏,即不明。”晋代张华所作的《博物志》中的记载与《养生方》几乎完全一样:“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这就是说,把蜥蜴用丹砂喂养,然后把它捣烂,这就成为一种红色颜料,把它点在女子手臂上,就终年不褪。如果她与男人性交了,这红色就会褪掉,所以蜥蜴又名守宫。这样,只要看女子手臂上有无“守宫砂”,就可以断定她是否是处女了。当然,如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对这种做法是很值得怀疑的。
据《汉杂事秘辛》载记:东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未成婚前,桓帝派吴婀女官来到梁府。一进门先观察梁女莹的走路姿势。接着,便跟梁商大将军一家说:要请梁女莹进闺房,脱衣仔细检查女公子身体的各部位。出身豪门贵族的千金梁女莹死不依,吴婀无奈,只得出示“尚方宝剑”,吓唬说:这是皇上的圣旨,也是皇家选后的规矩。企望当皇后的梁女莹,才勉强走入闺房接受检查。吴婀女官先检查梁女莹的乳腺,看有没有肿瘤包块;同时又用鼻子嗅嗅有没有狐臭,有没有鼻炎气味。接下去检查的是:看看肚脐的形状深浅、肩膀的宽厚、腰围、臂的弹性、大小腿肤色、长度以及手掌厚、腰围、臂的弹性、大小腿肤色、长度以及手掌十指、脚板平凹与十脚趾的颜色,最后是妇科检查及病史询问,等等。全部未见异常,又重新检查五官与头发浓密及颜色,查耳朵、齿、鼻梁、眼、眉等, 最后让梁女莹三呼“万岁”,以检查声带发音如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守礼谨严处女也。”公元147年(桓帝建和元年)六月,梁女莹正式入宫;八月立为皇后。
[ 本帖最后由 ellenwx 于 2005-12-28 11: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