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82|回复: 0

看傅雷跟张爱玲搯架有感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看傅雷跟张爱玲搯架有感ZT
是文人就要掐,以前崇拜鲁迅掐梁实秋,今天看到傅雷跟张爱铃六十年前的对掐,觉得很有意思。前辈就是前辈,掐起来针锋相对还是很热闹的,我不禁认真学习了一下,发现傅雷的认真追杀跟张爱铃的躲闪腾挪,都是各见功力的。

不过想说明的是,本人对张爱铃作品看的不多基本没啥兴趣,看她的小说不如让我去看场足球比赛,呵呵,所以说的缪误之处请大家理解,8要掐我哦。

言归正传吧,事情的发生是这样地。在张爱玲创作最热的43-44年,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对其作品进行了强烈的评论。我之所以用强烈这个词,是因为在我看来以傅雷的文品人望,在40年代对一位女性作家进行如此深刻的剖析是极其罕见的,这足以说明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流行之广,给他的触动之深。仔细阅读这篇评论,我发现傅雷给张爱玲作品正负两方面的评论,实在都当得起强烈两字,这使得喜欢或者讨厌张爱玲的人,都可以借傅雷之名,从中找到充分的证据。

傅雷在评论中首先给张爱玲戴了顶很高的帽子,在他看来《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当然老傅也没忘记顺手抬举自己一把,声称如果不是因为《金锁记》,张爱玲码的那些个字,还没有资格引起自己评论之兴趣,忽忽老前辈就是有一套么。随后老傅引文析字,对小说的结构,节奏,色彩大加赞扬,一方面证明自己看的仔细评的认真,另一方面对张爱玲的文字技巧,心理观察,想象力都是非常之肯定,甚至可以说是叹服。

不过傻子都看的出来,傅雷的评论决不是一封表扬信,他评论的真正立意,是在于对张爱玲小说人物的现实存在以及活动的合理性提出了置疑,而这样的置疑,是建立在对张爱玲有限的人生体验置疑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张爱玲两耳不闻窗外事,小资*产*阶*级情调浓郁的生活态度置疑之上的。

在傅雷看来,伟大的作品除了要有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之外,还必须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以及深刻的人生观。而张爱玲的小说,却沉沦于自己的写作技巧之中,不断重复着虚幻的故事与人物。傅雷希望张爱玲能将其高明的写作技巧与“有意义”的故事结合起来,这样才是真正好的小说。

我得承认,以我所受过的那点可怜的文学教育来看,傅雷的这篇评论怎么看都是很有道理,写的也很中肯,有点那什么无懈可击的味道。难道所谓的文学与小说,不就应该如此么?

但是张爱玲不是那种见人就叫老师的人,她显然更不是傻子,她看的很清楚,傅雷的这盆水泼过来,表面上虽有些赞扬欢呼的水花,其实却是盆冷水,是想扑灭当时席卷上海滩的“张热”,是寄希望于大家能够借以清醒头脑,认识到象张爱玲之流的脱离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小说,在根本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张爱玲的回应文章虽然文字委婉,却毫不含糊,对傅雷的评论来了个全盘否定,一点也没给老傅面子。

张爱玲的回应文章正如其题目《自己的文章》,在她看来,作者永远都是为着自己对世界的感性与感悟写作的,从来不会为着套应所谓的文学理论去写作。“我以为文学理论是出在文学作品之后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恐怕还是如此。”,张爱铃对傅雷的文学理论并不卖帐,“理论并非高高坐在上头,手执鞭子的御者”。而对于小说的所谓“意义”,张爱玲提出了自己的写作观念,她“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继而她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个参照写法的概念,“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其实这个概念更接近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按照今天的说法,也就是作家要写出真实的人性。

傅雷与张爱铃的这场掐架,正是体现了评论家与作家之间的互动,永远是相知与对立的矛盾结合。在小说到底应该如何写?什么样的小说才称的上是好小说这个层面上,傅雷是以一个理性的评论者的角度,用文学理论的标尺对张爱铃的小说进行丈量的,在他看来,深刻的人生观与真实的人生体验,是成为一个好作家的基础,是一部好作品的生命,他不能容忍一个不关心时政民生没有多少生活体验人生阅历的都市女子,凭着一支生花妙笔不断地捏造出脱离现实的风花雪月的故事与人物,来盅惑起读者狂热的追逐,甚至大有引领中国文学潮流之危险。

而在张爱玲看来,作家不过是有着写字冲动的感性的个体,作家的写作从来都是与所谓文学理论无关的,如果有理论的话,她更愿意从阅读别人的作品中而不是从别人的评论中学习,就如她所说“倘要提高作者的自觉,则从作品中汲取理论,而以之为作品的再生产的衡量。”。从这里,我可以体会到老傅的这篇评论之强烈,实在是给了张爱玲很大的刺激和反感,导致了她对所谓文学评论,也来了个不屑一顾的 POSE。值得注意的是,跟她的这个观点相呼应,张爱玲不仅反对理论陈规,而且还特别强调作家的独立性,她晚年去台*湾的时候就对台*湾作家经常聚会进行写作方面的学术讨论理论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作家应该减少彼此的往来保持写作的独立性,这一点,跟她作家是感性的个体的观念一脉相承。

让我奇怪的是,在比较傅雷的评论与张爱玲的回应文章之后,我发现,在如何写小说这个层面上,虽然两人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表述的方式不同,但内在观点却是相通的。张爱玲所谓参照手法写出真实的人性,不就是傅雷所提倡的深刻的人生观与真实的生活体验的文学表现么?而傅雷强调小说的“意义”,也决非善与恶模式化的斗争与脸谱化的人物这样的样板戏,他同样指的是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以及人物合理的性格塑造。所以,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写作观念与傅雷的文学理论其实是一致的,这不能不说张爱铃的躲闪功夫很厉害,她使得这场掐架居然看起来有点搞笑了。Sample Text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4 13:49 , Processed in 0.054499 second(s), 2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