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955|回复: 41

[世界纵横]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中东战争综述(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又是一篇转贴,希望没有让两位版主为难。。)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着一样的疑问,伊斯兰教,在三大宗教中是最晚产生的,但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在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也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力量。那么伊斯兰教是怎么产生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又是如何传教的?什么是圣战?什么是五课?同是伊斯兰教国家,为什么伊朗和伊拉克会兵戎相间?以色列又是为什么和巴勒斯坦人过不去……

内容多而杂,为了方便大家,我先做个目录:

传教经历:(2,3楼)
>伊斯兰教盛行以前的阿拉伯世界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传奇的传教历程
>哈里发统治初期的对外扩张
>一系列的派系斗争


四个时期
:(4楼)
>白衣大食
>黑衣大食
>伊儿汗国
>帖木儿帝国


几大派别
:(5楼)

伊朗革命:(6楼)

伊拉克 黎巴嫩 叙利亚等地区的民解运动
:(7楼)

近代阿拉伯世界的是是非非:(11~13楼)
>海湾战争(简述)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伊朗“伊斯兰革命”
>石油,改变阿拉伯世界的软黄金



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15楼)
[color=阿拉伯人的征服]阿拉伯人的征服
(16楼)
中东战争综述(17~23楼)
>第一次~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背景及过程


由于贴子是我不定时添加的,所以如果各个历史事件前后时间颠倒,还望见谅!:)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3-3 13:32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帝国综述

传教经历

伊斯兰教盛行以前的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北界叙利亚沙漠,南滨印度洋,东临波斯湾,西濒红海,西北角以苏伊士地峡与非洲大陆相接。半岛内陆的绝大部分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荒野地带,间或夹杂着一些小块绿洲。严重缺乏水源,气候干旱,植物稀少。只有西南部也门一带,因受季风的影响,雨水比较充足,土地肥沃,适于农业生产,向有“阿拉伯福地”之称。

阿拉伯居民大部分是游牧的贝杜因人,他们过着原始简陋的游牧生活,主要财产是牲畜:羊、骆驼和马。马主要用于作战,数量有限,比较珍贵。六世纪以来,为了争夺水草和牲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战争和掠夺成为男子的英雄事业。

(国人经常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现在伊拉克民族构成主要是阿拉伯人,而伊朗的是波斯人的后裔。后文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阿拉伯西南部,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东方的商品经海路运到也门,再由阿拉伯商人用骆驼转运到叙利亚或埃及,然后运往欧洲。因此,在这条商道附近,很早就出现了城市。但是,四世纪以来,东西方贸易的商道发生了变化:从阿拉伯半岛西部转移到埃及和红海一带或经波斯湾和幼发拉底河而抵达地中海东岸。由于受商路转移的影响,游牧生活普遍代替了农业和商业”。唯有麦加比较例外。

麦加城处于从也门到叙利亚、从埃塞俄比亚到美索不达米亚两条商路的交叉点上。城内有个长年流水的赛母桑泉,是过境商旅歇脚的好地方。麦加城的主要居民是古莱西部落,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城内有一座古老的克而伯神庙,供奉一块黑色陨石和一些部落神。阿拉伯人视黑陨石为天降神物,周围的游牧人都来朝圣。每年举行一次庙会,朝拜者来自四面八方,同时在神庙周围举行定期市集。古莱西贵族从庙会和市集中获取巨额收入。麦加贵族把持统治权力,拥有大量财富,平民则受人剥削和奴役,充当商人的驼夫、向导或镖。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麦加城周围的贝杜因人,时常劫掠城市、商队和农家。

伊斯兰教产生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盛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精灵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其中拉特(即太阳神)、乌扎(即万能神)和麦纳特(即命运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麦加城中心的克尔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各氏族部落神的偶像。

信奉一神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早已传入半岛。在也门地区及一些城镇和农业区流行,其一神观念对伊斯兰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犹太教和基督教不适应阿拉伯社会变革的需要,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在阿拉伯社会变革和一神教观念的影响下,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过渡,产生了一神倾向的哈尼夫派。他们承认独一神,反对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注重个人隐居修炼,过着禁欲的生活。哈尼夫思想成为伊斯兰教形成的思想先驱和中介。

由于阿拉伯具有经济和战略意义,自古以来就是强国争夺的重要目标。525年,埃塞俄比亚攻占也门,把住了阿拉伯商路的大门。它在也门统治40多年,使灌溉系统尽遭破坏,农业和商业严重衰落。后来,伊朗驱逐埃塞俄比亚,夺占了也门。但伊朗的统治也难以维持长久。埃、伊争夺阿拉伯商路的斗争,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兵连祸结,后果严重。也门也因战乱而土地荒芜,人口锐减,道路湮没,商旅不前,过境贸易几乎全部停止。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年〕出身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氏族的一个没落的商人贵族家庭,6岁丧亲,由祖父和叔父抚养长大。穆罕默德当过牧童,后来受雇于一个富商寡妇卡狄加,25岁时和这个女雇主结婚。穆罕默德在为卡狄加服务期间和结婚后的一个时期里,曾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许多地方,使他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物,看到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关于救世济民的宣传,从而启迪他致力于新宗教的研究。

610年,穆罕默德40岁,决定到深山和沙漠中去修行。相传,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时,安拉派天使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穆罕默德的新教,称为“伊斯兰教”。“伊斯兰”(Islam)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只崇拜真主安拉,否定多神信仰。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的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

伊斯兰教的经典称为“古兰经”,这是穆罕默德死后20年,由赛义德·撒比特根据他生前言行纪录而编成的。“古兰”一词,意为读本,古兰经就是穆斯林必读和必须信奉的经典。

伊斯兰教的基本原理包括宗教信仰和宗教义务。宗教信仰即;信仰真主、信仰天使、信仰圣经、信仰知识和信仰末日。宗教义务包括五个方面,称为“五功”。

一为念功,即背诵:“除唯一的安拉外,别无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二为拜功,穆斯林每天要朝麦加方向礼拜五次(破晓、中午、下午、日落、夜间各一次)。三为斋功,穆斯林每年九月(伊斯兰历)实行斋戒,整月白天禁食。

四为课功,一个穆斯林每年都要缴纳相当财产2.5%的捐税,称为天课。

五为朝功,每个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圣一次。

此外,圣战也是穆斯林的一个重要宗教义务。(圣战:是指穆斯林在安拉的旗帜下,为保护信仰而战)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3-1 22:12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教经历
传奇的传教历程
穆罕默德起初在麦加是秘密传教,一些至亲密友成为最早的信奉者。612年,穆罕默德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谴责多神信仰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安拉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到惩罚,堕入火狱,归顺安拉者将在后世得奖赏,进入天园。他还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消除血亲复仇,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下层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归信伊斯兰教。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触犯了麦加贵族和富商的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新教徒,直至要搜捕杀害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闻讯后,于622年9月的一天夜间,和阿布·伯克尔等六个忠实信徒逃出麦加城,率领一部分穆斯林迁往雅特里布。阿拉伯人称这一迁徙为“希吉拉”(汉译“徙志”)。17年后,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规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阿拉伯太阴年的岁首(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

穆罕默德迁到雅特里布以后,把来自麦加的穆斯林(称为迁士)和雅特里布的穆斯林(称为辅士)组织起来,建立统一的穆斯林公社,并把雅特里布改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及部分著名的圣门弟子组成上层领导集团。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下,将迁士和辅士团结在穆罕默德的周围。穆罕默德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完整地确立了以信奉独一安拉为核心的五大信仰纲领;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及仪则以及其他方面的法律制度。

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号召下,于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著名的白德尔之战、吴侯德之战和壕沟之战等三大战役,打击了麦加贵族的锐气,从此,穆斯林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628年,穆罕默德以朝勤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和约,双方休战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战时机,向邻国和半岛上的一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节,宣传伊斯兰教,以扩大影响;同时派出武装讨伐海巴尔等地聚居的犹太人,以扫除反对势力的侵扰。

630年,穆罕默德以麦加贵族违背协议为由,率领一万多人的穆斯林大军,进逼麦加城下,以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麦加全城居民宣布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铲去克而伯殿内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陨石,并改克尔白殿为清真寺。从此,麦加克而伯成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的中心。

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基本上实现了半岛的政治统一。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穆罕默德亲自确立了朝的一系列仪典,成为穆斯林朝觐所遵循的范例。他发表了辞朝演说,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伊斯兰教创传的胜利。同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业已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起来。


哈里发统治初期的对外扩张
穆罕默德死后,其最早的追随者阿布·伯克尔被推选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632—634年)称为哈里发——先知的继承者。伯克尔巩固了内部统治以后,立即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七世纪,阿拉伯半岛北方的两个帝国拜占廷和伊朗,因长期战争而衰落。为阿拉伯的扩张提供了客观条件。阿拉伯骑兵是由游牧的贝杜因人组成的,他们骠勇强悍,在伊斯兰“圣战”的旗帜下战斗力非常强。

到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634一644年)时期,阿拉伯开始对拜占廷帝国东部行省叙利亚展开了决定性的进攻。

635年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637年,卡迪西亚战役,力挫伊朗军队,占领了伊拉克。尔后,阿拉伯人深入伊朗本土。642年,在尼哈温彻底击溃了伊朗军队,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文明史的伊朗(波斯)帝国。

由阿穆尔将军率领的西路大军,自640年攻入埃及以来,也不断取得胜利。642年,攻占开罗。接着向西推进,占领柏柏尔人居住的马格里布地区。


一系列的派系斗争
征服战争给阿拉伯社会带来很大变化。阿拉伯人在战争中所获得的财产,除土地交给国家统一支配外,其余财产一律按照《古兰经》的规定进行分配:先知及其氏族得1/5,其余4/5分给战士,骑兵得3/5,步兵得1/5。各级将领自然要比普通战士分得多。这样,就在阿拉伯人中产生了新的分化。第三任哈里发鄂斯曼(646—656年),在长期战争中不仅掌握了军、政和宗教大权,并月获得了大量财富,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地占有很多土地,并把自己的同族和亲信派往地方担任总督。

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为代表的一派,反对鄂斯曼的autokratisch统洽,主张由阿里任哈里发,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教派别——什叶派。什叶派主要活动在伊拉克、伊朗等地(十六世纪被伊朗定为国教)。656年6月,什叶派刺杀了鄂斯曼,推举阿里为哈里发(656—661年)。但是,阿里统治不久,又引起什叶派内部的不满,一部分人脱离什叶派,另立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以后阿里派与军事民主派的矛盾激化,661年,军事民主派刺杀了阿里。

从此,伊斯兰教发生分裂,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日趋激烈,各种派别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的两大政治宗教派别:拥护阿里的一派称什叶派,穆斯林主体发展为逊尼派。

而阿里死后,哈里发的职位落到实力强大的摩阿维亚的手里。因摩阿维亚出身于倭马亚家族,从此开始倭马亚王朝的统治(661一750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时期

>白衣大食
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后,势力迅速扩张。在他发动几场“圣战”后,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就在伊斯兰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建立起来了。

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的内部逐渐分裂成多个派别,相互之间争斗不已。后来出身倭马亚家族的摩阿维亚取得了政权,当上了“哈里发”。从此以后,哈里发不再由选举产生,变成世袭制了。 这时的阿拉伯进入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时期。

倭马亚王朝的主要支持者是叙利亚和埃及的大贵族,因此他们把首都迁至大马士革。倭马亚主朝遵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正统派),崇尚白色,我国古代称之为“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了什叶派等不同派别的反抗,巩固了哈里发的统治。并且在“圣战”的号召下,不断向外扩张。

七世纪下半叶至八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全面出击。在东线,穿过伊朗高原,直抵帕米尔,甚至在中亚挫败唐代中国都护府的军队,不过东侵的势头毕终究还是被哥舒翰指挥的唐军所阻。但在另一路,阿拉伯的军队深入到了阿富汗和印度河流域。在西线,他们消灭了拜占廷在北非的驻军,攻占了迦太基,占领了突尼斯直到摩洛哥一带的北非地区,降服土著柏柏尔人(摩尔人),使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接着,阿拉伯人又以柏柏尔的骑兵为主力,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征服西哥特王国。尔后,又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兰克境内。732年,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打败,退回西班牙。

到了八世纪的中叶,倭马亚王朝已经膨胀为地跨欧亚欧非的阿拉伯大帝国,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伊斯兰教已由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倭马亚王朝在初期哈里发国家的基础上,承袭了东方君主autokratisch政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哈里发和从前一样,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另设宰相(维齐尔)一职,辅佐哈里发统掌全国军政大权。地方行政大体沿袭拜占廷和伊朗旧制,全国设九个行省,派总督(爱弥尔)统治,总督作为哈里发在地方的代理人,拥有很大的权力。帝国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法定语言;对非伊斯兰教徒准许保持原来的信仰,但必须缴纳人头税,并不能担任公职。

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大多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农业地区。为适应这种情况,阿拉伯人改变了传统的游牧封建制度,过渡到定居农业阶段。阿拉伯人把征服的土地交给国家,由哈里发重新分配:一部分是由哈里发直接掌握的王室所有地,称为“沙瓦非”;其余土地分给清真寺和阿拉伯贵族,清真寺的土地称为“瓦克夫,免征田赋;贵族的土地称为“伊克塔”(采邑),领有伊克塔的贵族,须为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战士。以上三种土地主要由被征服的当地农民耕种,缴纳封建地租,租率高达收获量的1/3到1/2。其中,非穆斯林成年男子还要交纳人头税。清真寺和贵族的土地,都不准自由转让或买卖。此外,还有一部分个人的私有地(“穆尔克”),可以自由支配,但必须交纳赋税。穆尔克主要是改信伊斯兰教。投附阿拉伯国家的原来拜占廷和伊朗贵族保有的土地。

阿拉伯帝国对居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所有的阿拉伯人穆斯林,他们是征服者和统治者,拥有很多土地和财产,是特权阶级;第二等是非阿拉伯人穆斯林,他们是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被迫或自动改奉伊斯兰教,免纳人头税,但没有特权。第三等是保持原来信仰的非穆斯林,他们必须交纳人头税和土地税,并且不能参与政治活动,生活上也受到许多限制。最后,第四等是奴隶,他们大多是战俘或从市场上买来的。阿拉伯贵族往往拥有上千的奴隶。他们主要从事家庭服役,也有从事生产的,特别是从事修建水利工程或采矿等繁重劳动。

倭马亚王朝的不断扩张和森严的等级统治逐渐激起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在今天的伊朗一带崛起了一个新的教派——阿拔斯派。他们利用东方各地人民起义的力量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750年,盛极一时的“白衣大食”灭亡了。

>黑衣大食
“白衣大食”统治的后期,新兴的阿拔斯派利用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扩大实力,到了750年,阿拔斯派推翻了“白衣大食”的统治,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库法,762年迁新都巴格达。这就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在承袭倭马亚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autokratisch主义的官僚机构。哈里发和从前一样,独揽军政和宗教大权。为了加强中央权力,缩小地方总督的统治范围,全国分为20几个行省。各省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各地设立驿站,传递信息,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哈里发拥有10万近卫军,随时可以开往任何地方镇压人民的反抗。

阿拔斯王朝初期,注重农业生产,改善和扩大水利灌溉系统。同时,调整剥削政策:把田赋的最高额,从收获量的1/2改为2/5,并且禁止向农民额外征税。因此,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叙利亚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和阿姆河流域,是阿拔斯时代的四大谷仓。

这一时期的“黑衣大食”手工业也很发达。大马士革的绸缎、叙利亚的玻璃、布哈拉的毛毯、埃及的纺织品等都闻名遐迩。其他手工业,如金属加工、制陶、造纸,特别是武器制造,也都有较大的发展。首都巴格达,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一。除首都外还有许多大城市,如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库法等。国际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等沿海城市,都是阿拉伯商人经常来往的地方;巴格达也有专卖中国货物的市场。由于阿拉伯商人穿梭各地,也就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使者的作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就是在这个时候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去的。

然而,阿拔斯王朝的繁荣是建立在对各族人民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之上的。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十分复杂,人民起义、教派斗争一直不断。深受剥削和压迫的群众,不断掀起反抗斗争。阿拔斯王朝在人民起义和各教派反抗的不断打击下,逐渐走向衰落。西班牙、马格里布、埃及、叙利亚等地先后独立。到十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已经是四分五裂。所谓帝国,已徒具虚名,实际上只保有巴格达四月伊拉克的一部分。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解除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只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1258年,蒙古西征,阿拔斯王朝湮没在强悍的蒙古铁骑之下。

>伊儿汗国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大汗蒙哥派旭烈兀率军远征西亚地区。1255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彻底消灭了阿拔斯王朝的残余势力。以后,旭烈兀进军叙利亚,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旭烈兀正准备继续西进,征服埃及时,收到了蒙哥大汗的死讯。蒙古诸王公为争夺汗位而内江。旭烈兀停止前进,回师阿塞拜疆。忽必烈继任大汗后,封旭烈兀为伊儿汗,统治其所征服的地区,伊儿汗国(1258—1388年)由此建立。 伊儿汗国以大不里士为首都,领土包括伊朗、两河流域、阿富汗和阿姆河迄南广阔地域。境内有蒙古人、突厥人、库尔德人、波斯人等。其中蒙古和突厥军事贵族是统治阶级,他们坚持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忽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农业居民实行掠夺性统治政策,租税往往高达收获量的80%以上。而且社会秩序紊乱,生产衰退,人民贫困,各地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威胁着蒙古贵族的统治。虽然伊儿汗国也出现了合赞汗这样注重文化的贤明统治者,但国内尖锐的斗争和长期的对外战争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到十四世纪末,为崛起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帖木儿帝国
帖本儿(1335—1405年)是西察合台汗国突厥化的蒙古贵族的后裔,青年时代曾当过地方总督。由于他机智勇敢,具有军事才能,权位不断提高,直到做了察合台汗的大臣。1369年,帖木儿联合其他军事贵族,一举推翻了早已衰弱不堪的西察合台汗的统治,自立为苏丹。他野心勃勃,誓要效法成吉思汗做天下的君主。因此,他竭力进行扩张战争。1380年,攻占呼罗珊。然后南下,1388年消灭伊儿汗国,把整个伊朗和阿富汗并入版图。1390年以后,帖木儿多次进攻北方的钦察汗国,他又挥师东侵印度,攻陷德里。自十五世纪起,开始西征亚细亚一带。1402年,帖木儿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在安哥拉附近展开决战,双方动员军队达百万之多。结果巴耶塞特全军覆灭,本人被俘,死在牢中。随着征服战争的胜利,帖本儿帝国迅速膨胀起来。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西到小亚细亚,北自里海,南达波斯湾,幅员辽阔,江山万里。但帖本儿尚嫌不足,妄图征服中国(明朝),不料他却死于戎马征途之中,梦想未曾实现。

但是,帖木儿帝国一方面不断发动残酷至极的侵略战争,一方面国内的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很多地区。由于破坏严重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恢复。帝国境内民族、宗教信仰相当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突出,各地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十四世纪后期,封建主混战,帝国分裂。1500年,被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所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大派别
>逊尼派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政治宗教派别之一。全称为"逊奈和大众派",自称正统派。它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主流派,世界穆斯林大多属逊尼派。该派早期作为穆斯林的主体派别,得到历代哈里发的支持和保护,于9-10世纪确立和完善了其教义学说体系,遂发展成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派别。

在政治上,该派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四大哈里发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同时也承认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历代哈里发的宗教政治领袖地位,并形成了以哈里发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在经典上,该派认为《古兰经》是安拉无始的语言,是穆斯林信仰和立法的最高原则,圣训是对《古兰经》的补充和阐述,也是穆斯林行教和言行的准则。它为世界大多数穆斯林所奉行,逊尼派约占全世界穆斯林总数的80%以上。

>什叶派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政治宗教派别之一。是与逊尼派相对立的派别。只承认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为穆罕默德合法继承人,反对倭马亚王朝。该派确立了与逊尼派哈里发学说相异的伊玛目教义。

什叶派把伊玛目作为穆斯林政教领袖和统帅,其地位和权力由安拉确立;伊玛目一贯正确,永不会犯错误,继承了穆罕默德的一切美德和学问;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只有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才有资格为伊玛目。主张《古兰经》有表义和隐义之分,只有伊玛目才能通晓和解释《古兰经》的隐义。允许在遇到危险和迫害时可隐瞒自己的信仰和某些宗教习俗。允许临时婚姻等。什叶派内部因对伊玛目继承人的世系发生意见分歧,又产生许多支派。主要的有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其中十二伊玛目支派为什叶派人数最多的主流派,从1502年起为伊朗的国教。9-12世纪,什叶派曾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建立过卡尔马特国、布韦希王朝、法蒂玛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等。现在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也门、黎巴嫩、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占全世界穆斯林15-20%。

>苏菲派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它产生于7世纪末至8世纪初。它是以《古兰经》的某些经文为依据,并吸收新柏拉图主义和外来的宗教思想而逐渐形成。早期的苏菲是一些虔诚的穆斯林奉行以苦行禁欲为特征的个人修行方式,直接认识并与安拉结合。

12世纪起,苏菲派在世界各地先后建立了互不隶属的教团组织,通过游方传教师将伊斯兰教传播于世界各地。苏菲派对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义思想起到了沟通作用。

>哈瓦利吉派
此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多由阿拉伯穆斯林军人组成。因提倡政治和经济平等的思想,故又称"军事民主派"。其基本主张是:哈里发应由穆斯林民主推选,平均分配战利品。

该派将"吉哈德"(即圣战)作为第6条宗教义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朗革命
19世纪下半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侵略和势力扩张,对当地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形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亚洲,这一时期成为“亚洲的觉醒”(都知道吧),中国在这一时期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伊斯兰世界也是风起云涌。

进入19世纪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伊朗成了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英国与法国,特别是与俄国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在1800-1841年,俄国先后4次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随后,其他列强也援例同伊朗签订类似条约,伊朗沦为半殖民地。1856年10月伊朗出兵占领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被称为通往印度的大门)。英国以保卫赫拉特不受俄国和伊朗的侵犯为口实,立即向伊朗开战。但由于不久印度局势紧张,同时又爆发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不得不暂时放弃进一步侵略伊朗的野心,1857年3月英伊双方缔结和约。

英俄两国在伊朗划分了势力范围之后,进一步加强了侵略活动。1862—1901年,英国强加给伊朗许多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与此同时,俄国也在北部获得许多特权。美国、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的势力也在向伊朗渗透。 社会矛盾非常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运动迅速高涨起来。20世纪初,革命终于爆发了。

1903—19O4年伊朗发生严重灾荒。在19O5年俄国爆发革命的影响下,当年12月由于在德黑兰等地接连发生政府逮捕和毒打革命群众的事件,首都和各大城市立即掀起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人们要求罢免首相艾思·多拉。而这次示威游行使军队发生动摇的情况,卡扎尔王朝国王被迫作了一些让步,罢免反动首相艾思·多拉,任命民族主义者纳斯罗拉汗为首相;宣布实行立宪,颁布选举法,召开议会;批准并颁布宪法。规定了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对王权作了很大限制,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1907年10月至1909年7月革命进入第二阶段。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封建王权不甘心失败。英俄两国为干涉伊朗革命在1907年8月签订了协定,正式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规定北部归俄国,东南部划给英国,中间为“中立区”。

1907年12月新即位的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在俄国支持下发动反革命政变,未能得逞。1908年6月在与俄国密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反革命政变。俄国军官指挥的王室禁卫军即哥萨克旅推翻立宪政府。伊朗革命者立即掀起了保卫革命成果。反动派于1909年初派重兵进行“围剿”,但久攻不克。俄国直接出兵,也造失败。反革命政权被推翻,国王穆罕默德·阿里逃亡俄国。

攻占德黑兰,使革命进入了第三阶段,直到1911年12月革命失败。革命者推翻王权后,新政府恢复了宪法,宣布废黜现国王,由14岁的王子亚赫麦特继位。但是新政府没把英俄赶走,却把美国人请来当国库总监,掌管财权,甚至用武力强行解散费达伊等革命武装,封闭进步报刊等。1911年7月,前国王阿里在俄国支持下,率领军队进入伊朗,向首都进攻。但很快被爱国军民击溃,阿里再次出逃。同年11月。俄国和英国军队分别侵入北部和南部。国内反动势力乘机于12月在首都发动政变。伊朗恢复了卡扎尔王朝的统治,革命最终以遭到失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拉克 黎巴嫩 叙利亚等地区的民解运动

>伊拉克

在伊拉克,1918年至1924年也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前后,伊拉克是英军在西亚地区的重要基地,也是英军向外高加索和中亚细亚进行反苏武装干涉的基地。但是,伊拉克的爱国力量对英军的控制和占领深为仇恨。一九一八年三至五月,在由伊斯兰教师和商人组成的爱国组织伊斯兰教复兴会的领导下,一些城市发动了抗击英军的起义,其中以封建主马赫穆德族长领导下的库尔德人在苏里曼尼亚爆发的起义最为突出,它提出了建立库尔德人民族国家的要求。最终起义虽然被镇压了。

1920年5月,在“独立捍翼者”领导下,巴格达举行了保卫独立的示威游行和群众大会,在其他地区发生了反英人民起义。

英国殖民者残酷镇压爱国者,在巴格达枪杀了六名起义者。十一月,起义领导人有的逃亡国外,有的投降,只有农民游击队,继续坚持斗争,直到一九二三年他们没有承认巴格达英国委任统治下的费萨尔·哈希米国王政权(一九二一年七月成立)。

1921年3月,由丘吉尔代表英国政府于开罗召开的会议上宣布,伊拉克为委任统治王国,费萨尔·哈希米为该国国王。在英军保护下,费萨尔举行加冕礼。巴格达又发生了两起大规模的反英抗议示威游行。

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四年伊拉克的民族解放斗争虽未能完全摆脱英国的统治,但它已使殖民制度受到削弱,并进一步唤起了伊拉克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

>叙利亚和黎巴嫩

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四年,民族解放运动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也高涨起来。一九一八年九至十月,德、土军队被英、法军队和阿拉伯部队赶出了叙利亚和黎巴嫩。但是,法英军队占领和瓜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九一八年十月,英军近东总司令把黎、叙划分成三个军管区:南区(巴勒斯坦和外约旦的大部分),直属英军;西区(黎巴嫩和拉塔基亚),由法军控制;东区(大马士革,阿勒颇、杰贝尔德鲁兹和外约旦的一部分),由阿拉伯部队司令希扎兹国王之于费萨尔控制。

阿拉伯人民坚决反对英法的占领和瓜分,叙利亚、黎巴嫩开始了游击战争。一九一九年二月,“东方军团”(一九一六年组成)中的阿拉伯士兵举行了起义。并对法军队进行反击。

但是,在1920年4月25日举行的圣勒摩会议上,仍然确定将叙利亚一黎巴嫩的托管权给予法国。这一决定再次引起人民的抗议运动,五月三日,在大马士革成立了以叙利亚全国大会主席哈希姆·阿里——阿达西为首的国防政府,并组织民族军,准备抗击法军。七月十四日,法军向叙政府发出最后通电。七月十七日,东区的费萨尔和右翼分子都投降了法军,但爱国军民继续战斗,一九二O年七月二十四日,在通往大马士革的麦塞隆隘口,爱国军民在民族英雄优素福·阿兹姆领导下,进行了激烈战斗,虽然力量悬殊,但却一度挡住了七千法军的猛烈进攻。后来,麦塞隆英雄牺牲之日,成为叙利亚全民每年哀悼的纪念日。

法军占领了大马士革,费萨尔也被逐出叙利亚而去伊拉克,法国高级专员主宰着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主权。

>伊朗

1920年至1921年,在伊朗西北部发生了反帝革命运动。但到了秋天,被英、伊反动派所绞杀。

与此同时,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在伊朗许多省爆发起来,并建立了伊朗KP,支持库切克汗成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但是库切克汗却在1921年9月29日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武装政变,杀害伊共领导人,致使革命力量遇到严重破坏(跟中国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差不多);而英、伊反动势力则利用了这一时机反攻,库切克汗逃入山中,不久遇害。吉兰的革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到一九二二年初,伊朗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基地被摧毁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等,什么时候加的精阿~~~~我咋都不知道呢
也没个系统消息!!哪个人加的,报上名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加油整理了
一棵松树等着看呢
不跟你们瞎8了
别给我捣乱啦~~~~噘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富汗的独立战争

对这个挺感兴趣,可惜网上的资料非常有限,我再好好找找。。。

[ 本帖最后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3-2 00:51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2 12:42 , Processed in 0.062198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