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670|回复: 31

近代以来的福州历史名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近代以来,福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名人,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他们中的一些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补充修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1. 林则徐

1.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深入人心。
自幼勤奋。13岁府试夺魁首,14岁考取秀才,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20岁乡试中举;曾受聘于厦门海防同知任书记,又被福建巡抚张师诚招为幕僚;27岁登进士而入翰林院,有机会熟悉和研究朝廷典章制度及有关文献,并结交一批有识的士大夫。
林则徐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自1810年起,林则徐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廷员、按察史、布政使、河督、巡抚、总督等职,历官于河南、江苏、湖南、两广、云贵等省。任职期间,整顿吏治,御敌外侵,兴修水利,赈灾救民,扶正经济,而且廉洁正直,有“林青天”这誉。
当时英殖民者向我国私贩鸦片,涂炭国民,攫取白银。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严厉禁止有误食鸦片,效果显著。他力促道光皇帝严禁鸦片输入,1833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查禁鸦片,大力整顿水师,组织民众武装,多次粉碎“船坚炮利”的英侵略者的军事挑衅。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的壮举,震惊中外。次年6月,英舰相继入侵广州海面,林则徐筹划反击,于磨刀洋火攻英舰获胜,同时将军情上奏朝廷,不飞咨沿海各省,要求加强防务。时广州严防,英军不得入侵,但是江浙守将对林则徐的飞咨置若罔闻,以致从广州沿海北上的英军攻入定海,继而北侵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在英侵略者的炮火面前,昏庸的道光帝吓得六神无主,在投降派的诬害下,竟然把英军入侵归罪于林则徐“办理不善”,并将林则徐革调往浙江军营,不久,又责令遣戍伊犁。
林则徐在新疆三年间,组织民众开垦农田37000余顷,并推广坎儿井,介绍关内纺车等。至今新疆民间仍流传着“林公井”、“林公井”的佳话。1846年,林则徐被赦回,先后为陕西巡抚、陕甘总督、云贵总督。1849年告病还乡。
1850年,林则徐奉旨赴广西“剿办”,行至广东潮州,病卒于普宁县,享年66岁,归葬于福州北门外马鞍山。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葆桢

2.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翰宇,号幼丹,林则徐女婿。晚清军政重臣,海军主要创始人之一。道光二十七年进士。1855年任江西九江知府,随曾国藩办理湘军营务,与太平军作战。旋署理广信知府,因坚守府城,擢道员,留管广信防务。1858年兼理湘军粮台,转解两湖、江西协饷、军火。1862年初,由曾国藩推荐,出任江西巡抚,兼办广信粮台。1866年10月,由闽浙总督左宗棠推荐,任福建船政大臣,总理福建船政局,具体规划和领导了船政局的建设。1870年,上奏清廷设立轮船统领,对促进近代海军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872年初,反驳顽固派反对自制轮船的主张,力主船政局继续造船,以增强海防实力。积极创办福建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奉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调集军舰和军队在台湾、澎湖及福州、厦门沿海设防,与日本交涉,最后迫使日军退出台湾。其间曾两次赴台,对进一步加强防务、开发台湾,提出许多建议。并力主建设以铁甲舰为主体的外海海军,着手设法向外国购买铁甲舰。1875年,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督办南洋海防。在吴淞口设立外海兵轮船统领,奏请各省兵轮定期前去合操训练。又主动提出优先发展北洋海军,在经费、装备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后来北洋海军成军做出了贡献。1879年病逝于任所,追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政绩在清史立传。1881年在原籍和江宁的专祠相继落成。
. 陈宝琛

3. 陈宝琛(1848—193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字伯潜。清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为晚清清流派主要人物之一,以直言敢谏知名。1879年沙俄侵占伊犁九城,他力主出兵收复。中法战争期间,疏请举义兵援越抗法,旋受命钦差会办南洋大臣。1891年被黜,回原籍创设新式学堂,倡办漳厦铁路。1909年始起用。1911年在毓庆宫行走,为宣统帝授读。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清帝逊位后,仍以“帝傅”身份留在清宫,并纂修《德宗本纪》、《德宗实录》。1917年张勋复辟,曾任“内阁议政大臣”。1931年底溥仪在日本策划下潜赴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他拒受伪职。后卒于北平。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等。  

  
4. 黄乃裳(1849—1924)。字绂丞,福建闽清人。1896年,在福州创办福建最早的报纸《福报》,鼓吹维新变法。1898年,参与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运动。1900年,到英属沙捞越诗巫,与沙捞越王二世查理斯•布律克爵士签订垦约,以“港主”身份承包土地垦殖权。乃裳把诗巫垦场称为“新福州”,在闽清、古田、闽县、侯官等县前后招垦农3批1600人左右,经3年多拓荒,“新福州”垦场由初期种植甘薯、杂粮、蔬菜等农作物,到后来大量引种橡胶获得成功,垦农生活日趋富足。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垦区拒绝贩卖鸦片、开设赌场,触怒沙捞越政府,被当局驱逐。1906年,赴新加坡谒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成为南洋华侨中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在福州创办简易师范学校,并担任福州英华、福音、培元三书院教务长。福州光复后,出任福建军政府交通司司长。民国9年,应孙中山邀请任中华民国政府高等顾问。民国12年,任福建省署高等顾问。后病逝于闽清县城。  


5. 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字琴南。林纾的古文论,以桐城派提倡的义法为核心,以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为“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同时林纾也看到了桐城派的种种弊病,反对墨守成规,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林纾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中年而后,“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后来他与朋友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6. 刘步蟾(1852—1895)。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字子香。自幼聪明豪爽。晚清北洋海军将领。1867年,年仅15岁即考入福建船政局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875年,赴欧洲考察海军兵器。1877—1879年,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派出的军事留学生之一,在英国海军深造,曾任英海军“马那多”旗舰见习大副,期满考试获英海军优等文凭。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任右翼总兵兼“定远”旗舰管带。治军严格,慷慨好义,不满外籍教官之骄横,积极维护中国海军之主权。鉴于日本大兴军备,觊觎中国,而清廷却停购军舰的情况,亲谒李鸿章,力陈中国应继续加紧扩建海军。9月17日,参加黄海海战,指挥“定远”舰官兵沉着应战,奋勇抗敌。战后返回旅顺(今属大连),奉命署理北洋海军提督,悉心督修战舰。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拒绝降敌,顽强拼战,弹尽援绝,自杀殉国。  


7. 严复(1854—1921), 离线福州人,字又陵。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1871年毕业。1877年选为第1届留学生赴英留学,课余精心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研究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比较“中学”、“西学”异同。1879年归国,任船政后学堂教官,次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官,曾先后4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1889年升任天津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翌年,升任总办(校长),前后任教达20年。1898年译成《天演论》正式出版问世,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唤起人民救亡图存,反对顽固保守,提倡新学,废除科举,实行变法革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等主张,震动整个思想界,影响极大。同年6月,光绪皇帝下诏变法,7月接见严复,访以新政大事。维新运动失败后,他主要精力用在翻译西方学术论著,陆续译成《原富》、《君群学肄言》、《群已权界论》、《穆勒名学》、《法意》、《名学浅说》等著作,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他的译书态度严谨,语言朴素简洁,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总纂。1906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担任校长。同年又任安徽师范学堂校长,1909年被赐予文科进土。1910年任资政院议员、海军部协都统(副部长)等职,翌年任海军部一等参谋官。1912年任京师大学堂校长,1913年任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同年参加发起“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思想倾向守旧。1914年,任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宪法起草委员。1915年列名“筹委会”。1918年回福州养病,1921年10月病逝,享年67岁。  

8. 萨镇冰(1859—1952)。闽县(今福州)人,字鼎铭,蒙古族。1869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2年上“扬武”号见习。1877年3月,萨镇冰赴英留学,在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学习,1880年回国。1882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1886年任“威远”号(后改为“康济”号)兵船管带,1888年晋升参将。北洋海军战败后,萨镇冰被革职,遂回乡任教,1899年复职,回北洋海军任管带。1903年任广东东澳镇总兵,1905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总理南、北洋海军。民国建立后,萨镇冰1916年任驻沪海军总司令,1917年任海军总长,1919年5月暂代理国务总理。1927年应聘出任国民政府海军高级顾问,1933年任福建省省长。1937年10月,萨镇冰前往南洋,在侨界中宣传抗日。1946年11月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并予除役。1949年通电拥护中国KP,拒绝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52年4月病逝。  


9.林旭(1875—1898)。福建侯官人。清末维新派。举人出身,曾经充任荣禄幕僚,又曾任内阁中书。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他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上书请拒和议。他仰慕康有为的学识,曾拜见康有为并与之讨论时政,观点一致,受业为康有为的弟子。1898年3月,在京组织蜀学会,为组织保国会奔走。“百日维新”中,光绪帝召见他,赏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同参新政。林旭在军机四卿中较激进,上书言事甚多,起草不少上谕。戊戌政变前,他两次为光绪帝给康有为传密诏。政变后被捕,就义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晚翠轩诗集》。  


10.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字意洞,号壮飞,又号天外生。少时厌恶科举,遵父命应考童生,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第一个交卷了事。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曾数次领导学生运动。1907年毕业,留学日本,进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并学英文,德语。不久参加同盟会。1911年初得黄兴,赵声自香港来信,归国约集福建同志响应广州起义。4月23日夜,由香港入广州。4月24日夜写《绝笔书》,感情诚挚,痛言为正义而死,“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27日下午5 时半,起义开始,随黄兴进攻督署,因受伤而被捕,从容就义。时年24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与妻书》感动了当时众多的革命志士。  


11. 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留学生预备学堂,3年后,以十门功课共1000分的特优成绩获公费留美。留学8年,他先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为建立民族制碱工业,1921年,侯德榜毅然决定回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在20年代指导建立了亚洲最大碱厂——天津塘沽碱厂,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1926年,“红三角”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本来,侯德榜可以出售专利,获取高额报酬,但他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制碱专著《纯碱制造》,把制碱技术的奥秘公之于世,让中外化工学者共享。1937年,侯德榜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开创了我国化肥工业的新纪元。1943年,他率先在实验室完成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中国制碱化学工业一跃而登上世界舞台。1955年,侯德榜被选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59 年,他被任命为化工部副部长。

[ 本帖最后由 Maus6167 于 2006-5-26 17:19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人。中国KP党员。1892年10月19日(农历八月廿九日)出生在今闽侯县尚干镇一个贫苦的农家。14岁时祥谦进马尾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武汉江岸机务厂当工人,1922年加入中国KP。先后担任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干事、江岸分工会委员长。1923年,在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林祥谦是京汉铁路总罢工委员会江岸罢工负责人,领导铁路工人,坚定地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斗争,不幸于2月7日被军阀吴佩孚逮捕,是夜12点,绑在江岸东站的站台灯柱上。敌人威迫他下复工令。他拒不答应,在被刽子手连砍两刀后,仍大义凛然毫不动摇地回答:“没有总工会的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决不下令复工!”林祥谦最后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2岁。  

13. 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14. 谢婉莹(1900—1999)。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笔名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5. 林徽因(1904—1955)。福州人。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感情生活很丰富而含蓄,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感情联系。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16. 高士其(1905—1988),生于福建福州市。中国著名科普作家、科普作家,他长期致力于科普创作,以极大的热情,克服身体残疾造成的困难,创作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故事和科学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20岁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幸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不幸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他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逐渐全身瘫痪。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他“被损害人类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子上”,但依然向人们奉献了数百万字精美的科普文艺作品。为纪念和表彰我校已故校友、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对科学与人类特别是科学普及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704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17.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KP。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姚文元对《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18. 吴孟超(1922—)。福建闽清县人。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吴孟超院士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下:(1)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2)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3)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为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19.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20. 黄春平(1938—)。福建闽侯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先后参加或主持9种型号28次飞行试验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总装备部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及两次航天奖等,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64年从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力学系弹头总体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组长、室主任、副所长、综合计划部部长、军品科研生产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多个型号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正副总指挥。1987年至1992年担任国家高技术计划中的“863- 409”首席科学家。担任过长征三号、长征二号戊火箭总指挥,现任长征二号己火箭总指挥。参加或主持了5种核弹头的研制、“两弹结合”定型、一种常规导弹研制定型以及3种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胡也频(1903~1931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民国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编辑《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民国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也频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民国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圣徒》。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中央日报社编辑《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剧集《别人的幸福》。民国18年,在上海办起红黑出版社,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同年秋,到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任教,组织文学研究会。民国19年5月间,因避山东国民党当局拘捕,回到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左联”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同年11月,加入中国KP,出席在上海召开的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被选为代表,准备往中央苏区开会。其间创作中篇小说《一幕悲剧的写实》、《到莫斯科去》和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短篇小说《故乡》。民国20年1月17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2月7日凌晨,与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等被秘密杀害于龙华塔下,称为“左联”五烈士。  


福州姓林的实在太多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金庸先生在创作《笑傲江湖》的时候,选择了开场主角为林平之,就是福州福威镖局的那位少东家,令狐冲的情敌,后来大炼辟邪剑谱而成为不男不女之人的帅小伙。不过,他却远不是最著名的林姓之人,要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林姓之人是谁,我想应该是林则徐,尽管有人说,林则徐先生居然也和周围那些无知朝臣一样,一直认为外国人的膝盖是不能打弯的,但是这个没有妨碍他的伟大,在福州有一条则徐大道,很是气派。牐
牐犘樟值幕褂兄名的才女文学家林徽因,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夫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前年上演的《人间四月天》就讲有她和徐志摩的事情;还有那位不懂英文的著名英语文学翻译家林纾,字琴南的那位,我看过他翻译的《块肉余生述》(就是《大卫-科波菲尔》),鲁迅先生曾经讽刺过他。尽管名人是才子佳人为主体,福建也并不缺少慷慨悲歌之士,如戊戍六君子的林旭、领导二七大罢工的林祥谦,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的林觉民和林文都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曾经被疯狂引用,信里的句子成为爱情名句。牐
牐牳=ㄋ赜小俺铝职胩煜隆敝称,所以我这个姓陈的到了福州真应该如鱼得水。最著名的陈姓人物应该是数学巨星陈景润了,一度在全国无人不知,我曾经参加了他的部分骨灰在万佛陵园的葬礼,其他不太知名的陈姓科学家还有的是,如天体物理学家陈彪、水利学家陈明致、天文学家陈建生、化学家—陈茹玉等等。牐  
牐犠匪婺┐皇帝的清内阁学士陈宝琛也是福州人,著名画家陈子奋、引种番薯第一人陈振龙、音韵家陈第都是我们老陈家的,虽然我知道自己和他们仅仅是3000年前是一家,但是还是在这里介绍一下吧。 牐  
牐牪⒉皇撬邓有的大名人都是林姓或者陈姓的,下面的人物也是全国人民都认识的,如民族英雄戚继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的方声洞、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冰心、科普事业的先驱高士其、全才型的文化巨匠郑振铎、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郑振铎、文学家庐隐、文学家邓拓、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侯德榜等等,太多,不一一列举。牐
牐牼菟蹈V莩龅淖丛很多,并不弱于江浙一带,福州人也深为骄傲,有一件逸事是关于纪晓岚的,据《纪晓岚全传》记载,在去福建做官的时期,作为河北人的他明白南方才子往往不把北方人看在眼里,谁让那么多的状元都出自南方呢?压服这些下属的办法之一就是表现自己的睿智,于是也写过“一爬爬上最高楼,十二栏杆撞斗牛,纪昀不愿留名姓,恐压八闽十二州”。牐
牐牽杉,福州人的傲气得一百年才出一个的纪晓岚这个级别的才子才压得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电子技术专家——许居衍 许居衍是我国著名的微电子及半导体技术专家。1934年7月生于福建闵侯。195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历任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四研究所、无锡微电子科研开发中心、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等单位总工程师、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顾问、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大学期间,由于受到“培养物理学家”和“向科学进军”教育的影响,一出校门,许居衍就带着强烈的愿望,急于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去体现个人的价值。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居衍长期从事半导体技术与微电子工业的开发工作,是我国集成电路IC工业技术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60年代初许居衍摸索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单片硅平面集成电路和第一代IC系列化产品,转移多家工厂生产,为开创我国集成电路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国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初创时期,主持并亲自参与建立了构成LSI技术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制板系统,许居衍相继提出并研制成功高速发射极分流限制饱和逻辑电路等创新结构。近年来许居衍探索科研与生产结合新模式,促成我国最大的无锡微电子科研生产联合企业的建立,为南方微电子基地的发展做出贡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学奖。


     通过实践摸索, 许居衍有一个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尽管这种生物钟是多种因素形成的,但毕竟是客观规律,在尽力适应并掌握它后,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在长期实践中,许居衍认识到:人生应该有目标,但是一定要在顺应客观规律前提下,顽强地一步一步去实现它。凡事都不好太勉强,一切顺其自然,总结经验,驾驭它就可以出奇创新,从而达到自己要求的目标。


    许居衍努力探索与实践我国微电子技术和工业发展道路,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报刊上发表有关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经济学等方面论文50余篇。

陈可冀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9月30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奉调来京;曾随名医冉雪峰、岳美中、赵锡武系统学习中医和临证多年,学而有成,融为一体;曾获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一等奖,为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

陈可冀院士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擅长心血管及老年病专业,1955年至1964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进修心脏内科专业,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专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及生物学部常委;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科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水利专家严恺

严恺(1912—2006 ),福建闽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5年赴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留学并取得土木工程师学位,1938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受命创办华东水利学院,历任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河海大学名誉校长;长期担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等;主持全国海岸带与海涂资源调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中国海岸工程》获得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我们的家乡福州,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伴随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拼搏和振兴,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尽管福州地处东南一隅,和北京关山险阻,挡不住我们乡贤们冲出本土,走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雄心壮志。从世纪初的“留美预备学校”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到后来的“工程师的摇篮”,一茬茬家乡父老乡亲跨入清华园,或求学,或任教,和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单是福州地区就从这里走出了20位两院院士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直至解放前的清华理学院院长、工学院院长、法学院院长乃至当今的书记、校长、教务长及诸多教授专家学者。
     1990年,国家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中国当代科学家》(二)。在这一共四张一套的“国家名片”中,乡亲们欣喜地发现,其中三个都是福建人,特别是侯德榜和张钰哲两位竟都是我们福州老乡。其实,他们只是中国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也是福州人的骄傲。这里简单介绍20位院士的生平业绩,和家乡父老乡亲共勉。  

邓叔群(1902——1970)1902年12月12日生。福州竹屿人。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微生物学家。1915年入清华学堂,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在康乃尔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和森林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历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32—37年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中央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后任中央研究院林业实验研究所副所长。解放后历任东北林学院教育长、副院长,沈阳农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等职。还是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保学会理事。1963年在广州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中南真菌研究室。长期从事真菌学研究,是我国粘菌和高等真菌分类的奠基人,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他亲自采集和鉴定的真菌标本数以万计,研究的真菌种类有3400余种,占全国已知真菌总数的45%,其中的2400种,已载入他的100余万字专著《中国的真菌》一书。发现真菌新种123个,新属5个,已为世界所公认。1970年5月10日在北京去世。
位于福州东门外的竹屿村地灵人杰。竹屿邓氏不及百户之族,仅现代就出了海军中将邓家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邓昌黎,台湾音乐大师、当代知名小提琴家及指挥家邓昌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诗人、文学家邓拓和邓叔群等名家。  



傅  鹰(1902——1979)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胶体化学家。闽侯人。1919年入燕京大学化学系,22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青岛大学,重庆大学等任教。1939年后任厦门大学教务长和理学院院长。1944年任重庆大学教授。1945年再度赴美。1950年回到新中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等校。1954年起执教于北京大学,1962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他学术造诣很深,对胶体和表面化学的研究尤为突出,提出一些经实验证明的新的创见。首创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热化学方法。发现溶液中多分子层吸附现象,并将BET多层吸附公式由气相中的吸附推广到固相中的吸附。


中国发掘天敌资源,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创始人之一

傅承义(1909——1999)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球物理学家。闽侯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作研究生,一年后从事教学工作,并进行热力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研究。抗战爆发后,任教西南联大。1939年考取英庚款留学,1940年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修,1941年获物理学硕士,转赴美深造。1942年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地球物理学大师古登堡教授攻读地震、地球物理学,1944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地震波理论的先驱性论文。1947年春毅然回国,就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名誉所长等职务。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名誉理事,《地球物理学报》主编。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是傅鹰院士的胞弟,兄弟两院士双璧联辉。他的好几位高足也跻身院士行列。
刘崇乐(1909——1969)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昆虫学家。福州市人。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34年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1946年任清华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发掘天敌资源,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沈  元(1916——    )1916年4月28日生。福州市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中国工程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1943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194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当时他靠手摇计算机就已经对圆柱体在高速气流中的运动规律取得理论上的突破。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他谢绝了英国方面待遇优厚的聘请,于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航空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他是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沈院士老家在福州双抛桥,曾在母校英华中学短期授课。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院士。

[ 本帖最后由 Maus6167 于 2006-5-26 17:37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祖国航天事业立足于世界奠定基础的人物

梁守磐(1916——〓〓)1916年4月13日生。福州郊区梁厝村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学部委员。火箭技术专家。1937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任西南联大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技术课长,1945年任浙大教授、系主任。1949年就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飞机发动机图纸。1952年任哈军工教授。1956年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分院副院长,七机部研究院副院长,航天部总工程师。先后主持了多种战术导弹的设计、试制、定型直至批量生产。他主张采用国产燃料,推动力更大并解决了剧毒问题,为祖国航天事业立足于世界奠定了基础。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还是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国核医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

王世真(1916——〓〓)1916年1月7日生。福州市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原子核医学家。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39—40年在中央大学研究合成药。1946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药理学。1947年起任美国衣阿华大学助教和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48—49年在该校分获化学硕士、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顶住了美方加薪、破格提拔等诱惑及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其夫人的威胁,经过努力,于1951年8月返回祖国。历任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研究所教授,防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核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他领导研究的核医学技术和临床核医学科的研究相结合,率先在国内开展肿瘤放射免疾的显像及导向治疗取得丰硕成果,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及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我国核医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



我国铁路路基土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卢兆钧(1917——〓〓)1991年当选为技术科学学部委员。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家。福州市人。他的老家在福州东街,很小就随父北上,在京城长大。1941年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毕业。曾任交通部桥梁工程处工程师,清华大学教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师从世界土力学泰斗太沙基。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研究院科学硕士。1950年回国后历任铁道部科研院研究员,岩土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理事。他一直从事土的基本性质和特殊土地区筑路技术研究,在我国最早阐明了硫酸盐渍土的松涨特性和铁路通过盐湖及流沙地区的稳定性问题。五十多年来,他跑遍了铁路各线,也曾来过福建工作。60年代鹰厦铁路修建时遇到多处山体塌方滑坡,铁道部派他回福建解决了这一问题。十多年前,福建盖房子遇到软土导致建筑物下陷问题,他也应邀回来商讨对策。他是我国铁路路基土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土力学学科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中国农药化学学会副理事长

陈茹玉(1919——〓〓)1919年9月生。女。闽侯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有机合成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家。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后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和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1948年考取美国加州大学研究生,后转入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1952年获博士学位。53—5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副研究员。1956年回国。历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国植保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农药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云南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

陈 彪(1923——〓〓)1923年11月30日生。原籍闽侯螺洲(今福州市仓山区)。早年就读于省福中(今福州一中)、英华中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天体物理学家。41—42年在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学习,194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成都)物理系。1947年后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理论天体物理、太阳物理、天体物理力学等方面研究,并参与早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太阳观测站的建设,为中国建立太阳色球和光谱实测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历任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理论天文研究室主任。1982年起兼任云南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是中国天文学会理事,还是国际天文学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太阳活动)委员。


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黄培云(1917——〓〓)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福州市人。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该院工作。1946年底回国,历任武汉大学教授、矿冶系主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南工业大学教授。还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协主席。他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金属材料和粉末冶金等领域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粉末冶金和材料学科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创立了粉末压型理论和烧结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国航天、航空、原子能等军工和民用材料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飞豹飞机之父

陈一坚(1930——〓〓)1999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福州市苍霞洲人。上中学时,日机狂轰滥炸,国民党没有飞机抵抗。这件事对他的刺激很大,他发誓“人家有飞机,我们也应该有”。中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考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1952年毕业后曾在航空部第一飞机设计室及601所从事国产飞机设计工作。1964年至今在603所从事“强五”、“运七”、“飞豹”等十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工作。曾被报刊誉为“飞豹飞机之父”。先后被评为航空部及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任中国航天总公司603研究所总设计师、研究员、并为南航、北航、西北工大兼职教授。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推为岩溶水文地质分会主席

卢耀如(1931——〓〓)1931年5月出生于福州市横街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国工程院院士。岩溶水文地质学家。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3年起一直在国家地质(矿产)部工作,对“喀斯特”——岩溶地质有精深的研究。在论证新安江地区不存在喀斯特渗漏与塌陷机理和长江三峡南津关碳酸岩坝区的勘测研究和巫山危岩的判断处理等方面都作出突出贡献。现为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推为岩溶水文地质分会主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汽车工程师联合会1994年学术年会技术委员会主任

郭孔辉(1935——〓〓)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工程专家。福州人。52—53年在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大。曾任长春汽车研究所总工程师兼技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工大教授。1993年任吉林工大副校长、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还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汽车工程师联合会1994年学术年会技术委员会主任等八个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60至70年代曾先后主持完成我国第一批8常傅雀咴揭捌车的研究开发工作,一汽、二汽的汽车底盘试验室的筹建和十多套试验设备的设计研究工作,80年代以来组织承担完成了国家、行业和一汽集团的新型汽车开发研制工作以及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中国汽车公司劳动模范及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学者 历任美国数学会应用数学委员会主席

林家翘(1916——〓〓)1916年7月7日生于福州。原籍福州市。美籍华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力学与应用数学家。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当助教。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次年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44年获博士学位。1947年至今历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教授。1987年被授予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及名誉教授。他在流体力学的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在应用数学研究方面,发展了解析特征线法与WKBJ方法,是当代应用学派的领路人。他还历任美国数学会应用数学委员会主席、工业和应用数学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学者。
蒋南翔校长生前多次说过“清华大学就应当培养更多象林家翘式人才”。  

林同炎——建筑土木结构专家 浦东开发的首倡者

林同炎(1911——〓〓)1911年11月14日生于福州。原籍福州市。美籍华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建筑土木结构专家。清华大学名誉教授。1925年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31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学习,1933年获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直接力学分配》被命名为“林氏法”而被广泛应用。1933年回国,在成渝、滇缅等铁路工程局任总工程师。1946年定居美国。46—76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教授。1953年创建林同炎设计事务所。1967年当选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1972年创建林同炎国际公司,任董事长。1976年退休时美国加州大学授予终身荣誉教授和最高克伯利奖。美国科学院和工程研究院颁给他“四分之一世纪贡献成就奖”。1986年获美国总统里根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
有趣的是,林同炎、林同骥两院士也是福州籍的另一对兄弟院士。  

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

陈岱孙(1900——199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闽侯螺洲(今福州市仓山区)人。1918年在上海应试考入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学习。1919年在清华学堂学习时即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以公费生考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两年后得学士学位。继而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四年,相继得硕士、博士学位。1926年底回国受母校聘,直至1952年任清华及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职。院系调整后,调任中央财经学院第一副院长。1953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1984年清华成立经济管理学院以来,受聘为经管学院名誉教授,直至1997年逝世。陈老一生爱祖国,爱人民,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谈薄名利,忘我工作,以其学术上的深厚素养、精湛水平和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被称为“中国近代经济学泰斗”。是全国政协常委。
1995年95岁寿辰时,朱鎔基总理亲笔写信祝贺曰:先生年高德勋,学贯中西,授业育人,六十八年如一日,一代宗师,堪称桃李满天下。我于1947年入清华,虽非入门弟子,而先生之风范文章,素所景仰。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之后,始得求教先生之机缘,得益良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使厦大得以保存至今的厦门大学校长

萨本栋(1902——1949)物理学家、教育家。福州市人。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2年赴美深造。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机械系、马萨诸塞大学吴斯得学院机械系攻读,获博士学位,创“萨氏定律”。192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院长。“七七”事变后任厦门大学校长。44—45年赴英、美讲学并参加联合国原子能研究。返国后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负责筹建数理化科学中心。1948年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工作并赝选为院士。1949年初病逝。  



  近代中国第一才女

林徽因(1904——1955)建筑学家、文学家。原籍福州市。1919年随父去英国,1921年回国。1923年赴美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林徽因是清著名学者林长民之女、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人。既是画家,又是建筑学家、装饰艺术家,还是散文家戏剧家。1930年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30年代从事诗歌创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为新月派成员之一。抗战后随校迁往昆明,1946年举家返回北京,住进清华园。后被清华大学建筑系聘为一级教授。和梁思成教授一起领导清华设计小组设计的国徽图案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称赞并被采纳通过。1952年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负责纪念碑须弥座装饰浮雕设计。1954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
   1955年4月1日在北京病逝。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伟长等社会名流组成。终生挚爱她的老友、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取典于林徽因诗作的挽联引人注目: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料编辑室主任 历史学家

邵循正(1909——1973)1909年11月20日生。福州市人。历史学家。
1930年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入清华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专攻中国近代史。1934年赴法留学,研究搜集蒙古族资料。193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讲师。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5年赴牛津大学为访问教授。1946年回国后在清华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料编辑室主任。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参加《元史》标点整理工作。著有《邵循正论文集》,与人合著《中国历史概要》,主持编校《盛宣怀专刊信稿》等。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建人

唐  钺(1891——1987)字蘖黄。1891年1月7日生。闽侯人。实验心理学家。
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心理学和哲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学系继续深造并从事哲学部心理学研究工作。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授兼中国心理学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  



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

吴  宪(1893——1959)字陶民。1893年11月24日生。福州市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早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赴美入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学化学。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录为研究生,1919年以“血液系统分析法”论文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助教,1924年升为主任,1926年升教授,为该院三人领导小组之一。1944年在重庆中央卫生实验院组建营养研究所。1946年任中央实验卫生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1947年被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及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1959年8月8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秘书长

方  纲(1913——1981)1913年9月20日生。闽侯人。抗生素学家。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先后在昆明、贵阳、重庆等地任教。1942年赴印度哈天金研究所进修鼠疫研究。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台湾回到大陆,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细菌室主任。抗美援朝时在防细菌战中做出突出贡献。获第二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模范奖章。1954年在短时间内找到了巴龙霉素和卡那霉素产生素,填补了中国抗生素生产的空白。
曾任国家科委抗菌素专业组成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委员。1981年1月7日逝世  


国际法学家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陈体强(1917——1983)1917年2月10日生。闽侯人。国际法学家。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45—4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国际法,获哲学博士。1948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1950年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兼研究部副主任及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956年起先后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担任和主持国际法研究工作。1981年担任外交学院教授并兼任北大教授、外交部顾问。198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所著《关于承认的国际法》一书,在国际法学界受到好评。曾撰写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台湾主权应属中国、中印边界问题、北部湾海域划分问题等方面文章。1984年出版所著《国际法论文集》。  


  严叔夏(〓〓——1962)幼名菩贤,字以行。闽侯阳岐(今福州市仓山区)人。青年时代就读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和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后又分别在福建学院和福建师专任教。1947年参加民盟地下活动。解放后当选为协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院校合并为福州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2年调任福州市民盟主委,同年又调任福州市副市长。1962年病逝。
     阳岐严氏家族名人辈出。近代不乏“海军世家”。两院院士严恺等均出自此门。他出身名门世家。其父是著名思想家严复,其妻是陈宝琛外甥女林慕兰,长女严倬云为台湾著名妇女运动领导人,是台湾著名实业家辜振甫之妻,二女严停云,笔名华严,为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  




陈  篪(1927——1978)1927年2月生。冶金学家。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任冶金部钢铁研究院金属物理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致力于断裂力学的研究,对开拓中国高温合金的研究和培养该领域的研究人才做出重要贡献,把中国的断裂力学研究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1976年带病完成9项研究工作。第二年忍着“甲状腺癌”扩散的巨大痛苦,苦战三个月,终于找到在断裂力学领域以解析法分析裂纹扩展规律并亲自写了两篇文章,整理出版《金属断裂研究文录》,被称为“科技战线上的钢铁战士”垂范于人世。
地处福州南台岛一隅的螺洲人文荟萃。历史上“螺江陈氏”中进士的竟达21人之多,且多为朝廷重臣如刑部尚书陈若霖,清帝老师陈宝琛等。现代又出了陆军中将陈长捷,海军中将陈庆甲,经济学家陈岱孙,交通建设学家陈体诚,天文学家陈彪和他的胞弟物理学家陈篪等名家。  




施嘉炀(1902——2001)著名水利专家。福州市人。
1915年离开福州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毕业。
解放前后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解放前曾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解放后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1992年九十高龄开始编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书,共6大篇,20章,55万字,可谓鸿篇大著,实为老而弥坚。施先生毕生从教,桃李满天下,高足遍地,其德高而望重,是当今清华元老中的领军人物。

[ 本帖最后由 Maus6167 于 2006-5-26 17:31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5-2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之恋 于 2006-5-26 20:16 发表
:mad::mad::mad:什么这么多呀

怎么那么伤心啊,是不是没找到你啊!:D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5-2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us6167 于 2006-5-26 21:59 发表

怎么那么伤心啊,是不是没找到你啊!:D



:D:D你再这么一说,他肯定哭的更大声~~~~~~~~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6 14:42 , Processed in 0.063479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