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玻璃球解开大灭绝之谜 陨石撞击与恐龙灭绝无关 (ZT)
作者: 无为 R , Jun 17,2006,13:51 回贴 论坛
--------------------------------------------------------------------------------
--------------------------------------------------------------------------------
日前,科学家对从尤咯坦半岛的契克苏勒伯大陨石坑喷溅出来落在德克萨斯以及海地的熔化的玻璃球体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这场声明狼藉、以引发恐龙灭绝而闻名的陨石撞击事件事实上与恐龙灭绝并无关系。
这些小玻璃球体分布在墨西哥北部、危地马拉、贝利兹城、德克萨斯以及海地。其年份以及里面所携带的化学信号表明巨大的契克苏勒伯陨星撞击发生在30万年之前。这个时间对于6500万年前发生在地球上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而言太晚了点。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契克苏勒伯研究专家马库斯·哈汀说:“最原始的小玻璃球体层并非位于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分界上。”他所说的“最原始的”是指从不同地方的沉积物中所发现的小玻璃球体层代表着撞击发生后玻璃体从空中落下时所在的最初地点。
后来的“喷出物”小球体层也已经辨认了出来,不过哈汀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受到的磨损和风化更为严重,这表明它们是从最原始的层面上移动到现在的地方的。
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家格尔塔·凯勒说:“他有最完整的关于契克苏勒伯陨星撞击的数据库,从整个中美洲地区到现在的德克萨斯。”她曾对非常相似的岩石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出这些岩石所表现的环境。同时,她还指出契克苏勒伯陨星撞击发生时间太晚,不可能造成大灭绝的研究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岩石中所包含的著名的从宇宙中带来的铱元素层正好位于白垩纪和第三纪交界线上,即6500万年前。
铱元素层是用以反驳撞击造成大灭绝理论的最原始的证据。
凯勒说:“最重要的是,他的工作证实了最古老的喷出物层面是最原始的契克苏勒伯辐射微尘,而且原始的位于浅层面的小球体层随时间的流逝,被腐蚀、搬运以及重新沉积,最终形成了另一层小球体沉积物。”
仅仅由于这一系列原因要完全放弃陨星撞击造成大灭绝理论仍有些勉强。哈汀认为契克苏勒伯陨星大撞击从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菊石的灭绝。而菊石曾一度是常见的类似鹦鹉螺的海洋生物。
哈汀说:“菊石开始趋向灭绝,并且大部分死亡是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分界线出现之前发生的。”
另一方面,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分界线上保存完好的海龟和鳄鱼化石也无法支持契克苏勒伯撞击后发生了世界范围的沙尘暴,从而导致气温降低使大多数生物灭绝的“核冬天”场景。因为海龟和鳄鱼都是喜欢阳光的动物。哈汀说,至于造成著名的铱元素层的事件无疑是来自外太空的。并且有其他可能性。
其一是地球和整个太阳系在6500万年前都经过过一段被厚厚的星云包裹的时期。这一时期可能会有无害的陨石雨将铱元素带到了大气层,并很快被雨水冲刷下来,沉积在世界各地的湖泊和海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