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做过一个试验,请所有参与者在身上携带一个隐形摄像机,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他的分析结果是,每10分钟的谈话中会出现3个谎言。他举例说,有一位女士接到男朋友的电话,对方说自己生病了,这位女士在电话中表示非常关切和同情,但事后她告诉费尔德曼,她心里的真实想法是:真是个孩子,还不会照顾自己。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查尔斯·戴克博士说:“我们都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每天清晨起床,就忍不住要编造一些故事。他们中有些人对此非常在行。”普利策奖得主、著名历史学家约瑟夫·埃利斯曾滔滔不绝地给学生和同事讲述自己在战争中的故事,但实际上他从未上过战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法官声称自己曾效力于中央情报局并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结果,2001年,他的这些谎言被揭穿,并因此脱下了法官服。看过电影《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电影中扮演的弗兰克·阿巴尼尔可是确有其人,他在效力于政府之前曾先后假扮医生、联邦特工、律师等,在26个国家开出了价值250万美元的假支票。
多数说谎者曾经是自信、热情的人,他们在儿时就曾通过说谎使自己摆脱麻烦。如果天生善于此道,并从中获益,他们就将一直这样做。刊登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病态说谎症的患者通常非常自信,有魅力,很受欢迎;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说谎的水平也就越高。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德布拉·卡什说:“一个人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越可能说谎。”卡什还强调:“尽管大多数谎言都是自私的,说谎者为了保护自己不会遭遇尴尬、反驳或者冲突才说谎,但是,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谎言是令他人受益的,这通常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感情。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女性的交谈中。一旦有异性加入谈话,自私的谎言就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