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79|回复: 1

梦里扬州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一)
   扬州………..
   扬州……….
   有谁说过:“十年一觉扬州梦”?那我已是二觉扬州梦了!
   大千世界,城市太多。我可以说到过某某城市,也可以说曾经生活在某某城市。只有扬州,我从来都想说:她就生活在我的心里,融化在我的灵魂里。我也从来不把扬州当成一个地方,总是当成生命中十分圣洁的精神家园。曾经有那么四年,我和扬州朝夕相处,那样的亲近和彼此交融;曾经有那么二十年,扬州与我是那样的遥远,但又总在梦里陪伴我这飘忽异乡寂寞的灵魂。
  最近,同学们在筹备毕业20年后的母校聚会,扬州就曾成了朝朝暮暮的思念即将圆梦的一份期盼。
   扬州曾经是我童年的憧憬。家乡有条大河,叫“通扬河”。家乡是里下河水乡,有太多的无名河。而这叫通扬河的大河,自然就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当农村娃乘轮船进城经过这条河时,长辈们都十分仰慕地说:“这条河是通到扬州的奥”。那时,扬州就成了我想象中最美、最大、最远的一座美丽城市。也许是命中有定,在参加高考顺利过关之后,我选择了扬州师院。我向来容易忘事,当初怎么进的扬州城已是记忆模糊,但第一晚,躺在朝思暮想的扬州的怀抱里的时候,好象怎么也没能入睡。这一晚上的兴奋一直伴随了我四年的大学时光。这种兴奋,也让我海绵似地汲取扬州的灵气、汲取知识、积蓄情感、形成思想。直到今日,扬州所赐予的一切仍然支撑着我。
  工作之后,逐渐见过了一些世面。但依然固执而不失偏爱地以为,扬州仍是我的最爱。与其他城市不同,扬州是最具风情的。母校扬州师院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瘦西湖畔。说是湖,其实就是扬州的古护城河,从城里一路延伸到蜀岗之下、平山堂边、大明寺畔。那湖面曲曲幽幽,如仙女飘逸的长袖,逶迤地遗落在柳绿桃红之中。湖水清秀明净,总有一种娇羞的神情。据说,这里曾经有着无比的繁荣,商贾如云、青楼林立。引得歌舞不绝,引得才情满溢,也让这湖水多了一层胭脂味。已说不清历来演绎了多少的才子佳人、万种风情。但唐代风流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仍能让人思绪飘忽,情愫回肠。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的扬州是天下最富有也最具风情的名都。所以,就是豪气冲天、傲骨铮铮的李白诗仙也不远万里“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来消遣这一份风情。由此,并有了扬州出美女的美誉。但是,繁华总如风云过,美人迟暮颜色凋。到了宋金对决的时候,姜夔途经扬州,也写出了让人心酸凄婉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而慕这一份风情终以悲愤结局的就要算隋炀帝了。这个也曾经有所建树的一代君主,就因为背负着好色善淫的恶名,从而成了从荣华富贵到身死异乡的典范。就连他开挖大运河贯通南北的举动,也成了劳命伤财到扬州看琼花的罪证。他登帝位前曾任9年扬州总管,在他做皇帝的14年中,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据说,炀帝听说扬州的琼花是天上飘落人间的花,万分的娇艳,便沿运河南下慕名来扬州。但琼花不买他的帐,在炀帝来到之后就是不肯开花,惹得炀帝下令砍伐根除。从此,琼花便花落成梦了。在扬州仍有一种琼花,那四瓣的小白花点缀在翠绿的宽叶中,仍显娇羞鲜嫩,如小家碧玉。但已不是那世上无双的琼花了。这也许只是传说,但炀帝贪恋扬州的风光风情确是事实。他在扬州营造了堪比阿房宫的迷楼,整日歌舞升平、淫乐不断。到后来,被部将杀死在扬州,失去了江山社稷,也失去了身家性命。如今也只剩下一丘荒冢半截残碑。后来有诗人用一首“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对一代帝王隋炀帝作了终身写照。不知他那飘逝的孤魂是否还在扬州弥漫的风情中哭泣?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扬州是一个梦一般的城市。这梦般的神秘,来自她的月、来自她的雾、来自她的淡。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份无赖是扬州。”能够独占天下三分之二月色的也只有扬州了。“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是杜郎的浪漫。这二十四桥不知在何处?但瘦西湖上有如莲花的五亭桥下,有十五个拱洞,据说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众月争辉。中秋十五赏月成了扬州的经典之景。在扬州四年,曾三次想一睹水月盛景,但都未能如愿,成了心中永远的憾。扬州的月也是与众不同的。那月明亮但不耀眼,那月色总如薄薄的雾,如轻缦的纱,透明中有一股朦胧与淡雅。月下看瘦西湖,总有一种灵魂悠荡的感觉。扬州师院的东南角,有一处透红亭,记忆中,那是校园里最富诗情浪漫之所。有月色的夜晚或是雾气朦胧的清晨,那透红亭也是梦一般的隐约。曾经相约同学好友,无数次的在亭中月色下举杯闲情,那一份自在与闲适成了人生遥远而清晰的梦景。有一次中秋,我们几个人去到蜀岗赏月,带了酒食,在那空旷荒野的桃林边,看一轮明月清高地悬浮着,洒落一地的淡淡的朦胧。突然就能体会苏老先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趣。在那样的月色中,人是很容易会迷醉的。等回到学校时已是深夜,为了逃避门卫的盘查,一伙人只好越墙而过,而我在被同学十分吃力地推过围墙后,还以为自己酒后沾有月色的飘逸,自己就能轻盈地飞过了高高的墙头。 
  扬州的风情并不是浓浓的胭脂妆点的,而是这淡淡的月色浸染的,是那淡淡的风情。苏大才子曾说杭州的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扬州的瘦西湖只能是淡妆轻抹的,亦如清秀的素女。扬州记得清代大学士纪晓岚随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描述过这种淡淡的风情:
  
  “淡蓝衫子淡着裙,淡扫娥眉淡点唇。
  可怜一身都是淡,偏偏嫁于卖盐人!”。
  
  扬州就正如纪大才子所描绘的女子。淡妆轻抹,尽显才情风流。说起这卖盐人,也是扬州富甲天下的缘由。因为漕运的发达,盐商曾经是扬州的富裕一族。瘦西湖里现存的白塔,也与这盐商有关。据说,乾隆这位风情万种、才气横溢的皇帝也是十分偏爱扬州的。他下江南时,总要在扬州逗留忘返。有一次他傍晚游瘦西湖,在五亭桥边感叹:要是这处佳境能有北京北海的白塔就好了。巴结的盐商大贾忙献媚说,这里就有一座白塔隐在绿荫之中的。乾隆老儿十分欣喜。那些盐商说了谎,怕乾隆第二天看不到白塔,获得欺君之罪,并连夜令人用白盐块硬是堆砌出一座白塔。如今,这白塔依然掩映在五亭桥边的绿树丛中,在那江南园林秀丽的画卷中显得淡然脱俗。
  扬州淡淡的风情也是那清碧的水孕育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在瘦西湖里荡舟,在夹岸的桃红柳绿中穿行,总能感觉那柔柔的波浪温情地呵护着你。那时,我们常常享受这一份淡淡的温情。那时我们班级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手写文学刊物,我为她就取名为“荡舟”。全班同学为她倾注了那时的青春激情,以至在准备毕业考试的时候,还通宵达旦地赶印了油印的精选本,留作毕业之后的纪念。那一汪温情的水,也曾吸引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元妃省亲等许多场戏就在瘦西湖那极富诗意的水面拍摄的。而我们也有幸做了一回群众演员,并在那一群美女如花的演员中得到了一种十分虚荣的眼光的满足。在平山堂下,至今还有一眼泉水,是号称“天下第五泉”的。想那清澈甘甜的泉水,使那欧阳修研墨而作的诗文有了一股清香;也成了马可波罗游历扬州品茗的佳液;或许还为鉴真大和尚传经悟佛洗涤了明镜般的心灵。我不清楚雪芹先生笔下的黛玉,是否也曾在这扬州的水上流连,也许正是这扬州的水滋养了黛玉的才情。
  ………… …………
  梦里扬州,总有说不尽的柔美。在我心里,在我笔下,总也跳不出那一股野性与旷达。那月、那水、那柳、那花,那弥漫的风情与淡泊与宁静,总是会激起人性中固有的柔情,哪怕你是七尺汉子。
  
  青春少年时走进扬州,不惑之年重回扬州…………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8 03:36 , Processed in 0.053470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