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66|回复: 0

沈厅·玉绣楼作者:朱千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沈厅·沈厅·玉绣楼
    
  作者:朱千华
    
  江南江北,风情各异。大户人家,都有钱造屋。他们精心构筑深宅大院。心机相似,许多设计,便不谋而合。昆山周庄沈厅,扬州片石山房玉绣楼,分属两地,都是富贵气象,豪门人家气魄。从外形看,两种风格,但内部的厅堂绣楼,全部采用的走马楼结构,则完全相似。盘桓周庄沈厅半日,我用心记下了这座优秀的江南水乡建筑。
    
  周庄之繁盛,由江南首富沈万三而起。知道沈万三,是在读《金瓶梅》之后。《金瓶梅》第33回中,潘金莲说过一句谚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沈氏富可敌国。《周庄镇志》记载:沈万三资巨万万,田产遍天下。沈氏曾资助朱元璋,修筑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墙。沈氏后裔在周庄盖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宅院,即现在的周庄沈厅。
    
  沈厅是周庄点睛之笔,没有沈厅,周庄实在单薄。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边市街,经250年的风雨,森然依旧。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深宅大院,前厅后堂,幽深叠进。整座宅院大致分三部分。临河建筑有水河埠,水墙门,是依靠船只和浣洗用的码头;中间部分,靠街楼宇及茶厅,正厅,为待客议事处;后宅堂楼是家人起居处。前后七进厅堂。楼上,两边道相连,前后左右皆可相通,俗称走马楼。整座建筑,坐东朝西,大小房屋百余间。其中沈万三的寝室,小姐的闺房,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扬州玉绣楼,在何园片石山房,曾是笔者15年前寓居的地方,整个何园建筑,最明显特征之一,即楼堂上下均有逶迤廊道相连,复道回廊曲折,故有串楼之说。这些曲折廊道,把何园串成了一座名园。复道回廊是何园主要特色,玉绣楼浓缩了这一风格。
    
  由何园往片石山房去,可见西南角楠木厅。东侧,是片开阔地带。紧靠楠木厅后山墙,有东西两幢二层楼老屋。两楼间有楼廊相连。楼廊下为一条极小的南北巷道。笔者当年寓居此处,每日皆由此小巷道进出。东又有前后三幢相连,南北排列的大宅,此为东绣楼,亦即民国王振世在《扬州览胜录·何园》中提及的:再南,大宅连云。
    
  从巷道进去,入东绣楼小门。我寓居的那座老屋,便是这东绣楼的中间一幢,我住楼下。这座老宅颇为奇特,结构近乎封闭,前后三幢,皆为二层楼房,结构相仿,两侧为楼廊,上下相通,前后亦相通。楼宇间两座小庭院。南面一座院落,是我当年生活的地方。院里东南角曾长有一棵枇杷树,长得很高,若在二楼,枇杷树最浓郁的一部分,正好映现在被推开的窗户间,那是一幅鲜活的风景,在这样封闭的庭院里,有一片绿色都令人欣喜。留传至今的一些老宅庭院里,都是花草遍地,古木参天。
    
  但是片石山房的玉绣楼,未能像周庄沈厅那样,恢复园主当日生活场景,成了一座空荡荡的老屋。周庄对沈厅主人当年种种生活细节,布置得很详细,让人感觉到主人刚刚下楼,小姐正在梳妆。窗外的一切,正是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光景。
    
  扬州玉绣楼的主人,他是什么模样,有何家眷,当时的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所有这些,都已无可查考。只剩下我们种种猜测和无尽悬想。来玉绣楼的游人,看见那些空寂的深宅大院,都不免生出些许惆怅。只有登临玉绣楼,流连于那些寂静的房间,才隐隐感到,主人并未远去,他正喝着清茶,静静地坐着,凭窗眺望。
    
  玉绣楼不远处,是我当年读书的地方:梅百枝,桂十余丛,竹林疏落一片。那几株花树都长得出奇地好。入秋之后,便有淡淡的花香四溢出来,一直漫延到来年开
春。玉绣楼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5 16:27 , Processed in 0.049172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