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815|回复: 18

[中医资讯] 中医学(送给有志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敢的人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贫穷是一笔财富,苦难也是一笔财富,就看你是否会利用。
光顾我们论坛的人,说疾病好痛苦,穷得没有钱,那么,你自救了吗,以其被疾病和贫穷压倒,不如好好学习中医,自己给自己看病。

请斑竹把这篇贴置顶,这样方便查找。

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总称,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宇宙观和认识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借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和类型, 从而作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在中医学中,应用阴阳的属性,将人体的部位、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等方面,分为阴阳两大类,如背为阳,腹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热症为阳,寒症为阴。
但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是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间还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的,是阴阳的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如夏季本应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以制约炎热之阳。“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胜负、失调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关的地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在阴阳不断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推动着人的生长壮老的变化。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阴在内,阳守之也,阳在外,阴使之也。”守是守于内,使是行于外。结合人体的生理而言,阴指物质,阳指功能,物质居于体内,功能表现于外。在外的阳是体内物质的表现,所以说阳为阴之使,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阴为阳之守。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相互关系的破坏,出现“孤阴”、“孤阳”,甚至出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情况。生化和滋长消失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三)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动态的平衡。
对人体来说,如果消长不能平衡,就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胜或者偏衰,在人体即是病理状态。。所以《素问。阴阳影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相对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阴阳应向大论》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在疾病过程中,由阳转阴、由阴转阳的变化是经常可见的。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等,由于热毒急重,大量耗伤肌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于由阳转阴之症。这种情况如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则可恢复。四肢渐转温,阳气渐生,病情又可以转危为安。前者是由阳转阴,后者是由阴转阳。此外,临床上也不乏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阴阳互相转化。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术理论的各个方面,以其说人体的组织结构,胜利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来加以概括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就体内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上部的心肺属阳,下部肝肾属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阳心阴;肾有肾阳肾阴等。
总之,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无不包含阴阳的对立统一,都可以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包含了人体的正气和病邪两个方面,病邪有阴阳,人体内部也有阴阳,所以阳邪致病,就会出现阳盛伤阴的热症。阴邪致病,就会出现阴盛阳伤的寒症。阳气虚则不治阴,而出现虚寒症,阴液不足则不治阳,而出现虚热症。所以“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此外,由于正邪的抗争,病情的衍变,机体阴阳双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因而常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甚至出现“阴阳两虚”。
如果某些慢性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的化生不足,或由于阴精的亏损而导致阳气的化生无源,都是临床常见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而阴阳则又是其中的总纲,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

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执简驭繁,抓住本质,例如望诊中色泽鲜明者属阳,霉暗者属阴,问诊中,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短续者属阴,切脉中,浮大,滑,数,实者属阳,沉,小,涩,迟,虚者属阴。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五)用于疾病的诊疗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节阴阳,补偏救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促使阴阳平衡,恢复阴阳的正常状态,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治法;如若因阴寒盛而损及阳气者,可损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治法。反之,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就须补其阴。

(六)用于指导预防疾病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如能保持与天地间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能够却病延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就是说:人们在春夏季节要善于保养阳气,以为秋冬之用,这是防病摄生的根本。在一年四季里,顺其四时,调其阴阳,可使人体健康,并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如果不能分别四时,把握阴阳,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素问。》说:“逆其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以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古代医家运用五行学说,对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系的自然界事物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与人体的五行分类简表:

自然界
1.五味:酸、苦、 甘、   辛、  咸
2.五色:青、赤、 黄、   白、  黑
3.五气:风、暑、 湿、   燥、  寒
4.五方:东、南、 中、   西、  北
5.五季:春、夏、 长夏、 秋、  冬
6.五行:木、火、 土、   金、  水
7.五脏:肝、心、 脾、   肺、  肾
8.六腑:胆、小肠、胃、  大肠、膀胱
9.五官:目、舌、 口、   鼻、  耳
10.形体:筋、脉、肉、   皮毛、骨
11.情志:怒、喜、思、   悲、  恐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演义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的出的五行属性。

如水性的特点是寒冷、下行,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水。火性的特点是阳热、上炎,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都称为火。金性是清肃、收敛,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都称为金。土性的特点是长养、变化,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都称为土。因次,医学上所沿用的五行,实际是五种不同特性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抽象概括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并非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间的相生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述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同时,还可以五行的 乘侮来探索和阐述事物间的协调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借以说明事物间的复杂变化。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次生的作用。
无行中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次孳生,如环无端,生化不息。

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的关系又叫做母子关系。以水为例,生我者金,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木,则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依次类推。


相克,就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相克的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五行的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我克“和”克我“两个方面。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因此五行的关系又称为:”所胜“和”所不胜“的关系。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土就是木之所胜,金就是木之所不胜。其他四行,依次类推。

制化,是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再一起而言的。如果五行只有相生没有相克,则不能维持正常的平衡。反之也然。所以生克不能截然分开。五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也就是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也制也化。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再中医中的运用,主要是以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方法和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具体地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直到诊断和治疗。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再将人体的内脏分属五行的同时,还以五行的关系来解释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蔬泻的功能,故肝属“木”,心阳有温熙之功能,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有肃降作用,金有清肃作用、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阴有滋养全身的作用,水有滋润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人体脏腑组织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五行学说还可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之谷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脾土之运化,可制止肾水泛滥;肾水之滋润,可防心火之亢烈;;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清肃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说明脏腑间的疾病影响
五行学说还可以说明病理情况下相互关系。不论一脏受病还是多脏受病,本脏的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有病,也可以影响本脏。如肝病可以传脾(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传肝(木侮土),肝脾也可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可以传心(母病传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病及母)。肝病如此,他脏也可类推。

(三)用于诊断和治疗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在体表,可以从人的面色、声音、口味、脉象等方面反映出来,借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难经。61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见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弱,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而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关脉象的变化,在五行分类归属上有一定联系。以及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联系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

如面色青、喜食酸、脉眩,就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就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病人,面色青黄,多为木来乘土;心病面见黑色,多为水来克火。

脏腑
(一)心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护卫于外。心的 主要功能,是心主血脉和主神。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1.主血脉
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是推动血脉的动力。心气充沛,侧血脉充盈,脉象和缓有力。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或血脉淤阻,脉象涩、促、结、代。
1.主血脉
2.主神
心主神,有称“心藏神”。
心主神的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功能密切相关。心的气血充盈,则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神智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心的气血不足,则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同时出现精神活动异常。如果心血不足,则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精神萎靡。血热扰心,则神志昏迷,谵语狂妄。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合脉,指全身血脉都归属心。华,是光彩的意思。
头面部,血管丰富,心气旺盛,则棉布红润光泽。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面色咣白无华,心脉淤阻,则面色青紫。


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神的功能。
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降瘦瘪,
心火上炎,则舌尖红,甚至生疮。心血淤阻,则舌质降红,或有淤斑,热入心包或者痰迷心窍,则舌卷、舌强、语塞,失语。

4.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喜为心之志,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的“喜”有关。
一般说来,喜是良性刺激,有益心的功能。过度可使心神损伤。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医良方十帖[台湾人写的]很不错

中医良方十帖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侵及头部则头痛,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覆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良方十帖介绍
(对号入座、安全有效)

(一) 对号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咳 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咳 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晕--------------------------------苓桂术甘汤
痛-----------------------------芍药甘草汤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感冒初起: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麻杏甘石汤: 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小青龙汤: 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麦门冬汤: 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
扁桃腺发炎。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
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注:到大陆等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
小柴胡汤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术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术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或苓桂术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2. 小青龙汤: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3. 麦门冬汤: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汤: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5. 苓桂术甘汤: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术(4钱)、甘草(2钱)。(水煎服)
6. 芍药甘草汤: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7. 平胃散:苍术(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8. 胃苓汤:苍术(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术(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9. 葛根芩连汤: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0. 小柴胡汤: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份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术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四、问答
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
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
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叠,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问二、可否请你举例?
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术甘汤也有重叠。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
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
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
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
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

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
答: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

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
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
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
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
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
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

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
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他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

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
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
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其次,日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

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
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若照坊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 “唬人”、“敛财”之目的也。
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
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

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
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
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

五、总结---感冒之治疗
1.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2. 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
3. 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
4. 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术甘汤或小柴胡汤);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
5. 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
6. 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注1即可解热,病愈。)
7.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8. 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
9. 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
10. 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
11. 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
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即可判断为脑膜炎;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
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

注2:原则上,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中医秘笈大公开----后记

中国时报73年2月28日第8版“医生不看病,病人不会死”:瑞士学者韩鲁士调查求证了以色列、哥伦比亚、英国、美国加州等地区,发现只要有医生罢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时的35%。

您知道吗?治妊娠呕吐的西药“白利麦豆”之副作用产生了几千个畸形儿,导致日本药厂破产;而第一代避孕药的剂量是现在的一百多倍!

您可否仔细想过?以前西医认为盲肠没作用是人体的累赘,割掉比较不会引起盲肠炎;现在却发现盲肠可以解类固醇。以前扁桃腺炎就鼓励割掉,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现在却发现割掉后,人体少了一道防线,将更糟糕。这要作何解释?
香港脚(民86、6)、青春痘(民87、2)这么小的毛病都治不好,吃了药不是会死人,就是会自杀;能够使用超过一百年的西药有几种?为何没几年就因副作用太大而淘汰;连广告都以不含阿斯匹灵为口号,来唾弃这个叫某些人吃了会胃出血的硕果仅存者。

天天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到处都是洗肾中心,治到死也治不好;反倒是活活地被整死,连蒋经国总统都难逃脚趾被一只只切掉的命运。
您知道吗?台湾的成年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一人尿失禁(某日某报记者盛竹玲报导);而有4分之1的成年女性没有子宫。

雷久南博士表示:美国最先进的癌症研究机构明知道化学及放射治疗无效,而且霸道,却不敢公布。(既得利益、谁愿放弃!)
孙起元医师表示:被国际医学标榜为白血病的最先进疗法之残酷与霸道,将会在国际医药史上留下最惨痛的一页。(为何媒体都只报导移植成功,而没人揭发移植后的死亡率与苟延残喘、生不如死呢?)
您知道吗?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谢贵雄教授表示:中医是我的最爱!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魏火曜先生早先打压中医不遗余力,年老后悔莫及?为何前省立桃园医院的姜淑惠医师甘愿放弃高薪,痛骂西医!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懂得生命的真谛、舍本逐末,不懂得生理学,而以唯物的病理解剖理论,将人的器官不断地切割,正突显出现代医学之捉襟见肘。

*再这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怀疑、诈欺的世界中,要您相信本文是很困难的;因此,本人郑重地告诉您:如果您发现本文有任何广告敛财之嫌疑,请您将本文丢到粪坑;如果没有,请您用最真诚的心相信它!

本人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只是不满中医被歪曲、误解、破坏;不满政府长期打压中医,叫中医自生自灭,以致医疗品质低落,令人以为中医不科学。故大胆地用最浅显的方式介绍家庭必备的十帖中药,希望每一个人都懂得自我保健,免受庸医之害。

*为何西药淘汰率那么高?---所谓科学,就是不断地淘汰毒药;用另一批毒药来替代罢了!正如郗磊峰先生译作“生物医学”一书上说:杀死了一批病毒,不久又来了另外一批病毒;杀菌是成功了,病人也死了!

*中医传承了两三千年,为何在美、日、大陆日受重视?---所谓不科学,实乃现代科技尚不足以证明其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斑.........激动得不行了。最近迷上中医,想好好学习。
如果有同样爱好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个地方,觉得很不错。
http://blog.sina.com.cn/hopeinstitute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2-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2-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2-1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0-1-1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15 06:16 , Processed in 0.066166 second(s), 2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