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48|回复: 6

[似血残阳] [顾剑]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3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
顾剑




对美国空军来说,柯蒂斯-李梅上将(Curtis LeMay)作为军人尚武精神的象征,和对美国战略空军建设所作的贡献,相当于哈尔西之对於美国海军,和巴顿之对於美国陆军。李梅是美国陆军(美国空军战 后才独立,战时还叫做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晋升最快的军官之一,1940年是中尉,1943年9月就晋升为准将,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6个月以后,37 岁的李梅成为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战后41岁是最年轻的中将,1951年又成为整个美军历史上第二年轻的上将,时年45岁。(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 上将是内战时期北军总司令44岁的格兰特) 。
    李梅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仅仅是少将,但是他指挥整个B-29轰炸机部队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火烧东京,核击日本,使得他比很多上将军官更著名。战后他主持过 柏林空运,长期掌管美国战略空军,并最终晋升到空军总参谋长。李梅是战略轰炸的坚定信奉者,即使不熟悉李梅的人,大多数也听说过他的那句名言“把他们炸回 到石器时代” 。

1. 从俄亥俄到欧洲战场

    尽管李梅后来在冷战期间,以狂热的鹰派而著称,不过如果按照出身成分论的说法,他还是地地道道的出身于“无产阶级” 的工人家庭。李梅1906年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家里可以说赤贫,父亲是个铁路工人,而且生性从不喜欢在一个地方长呆,从俄亥俄迁移到密西根,再搬家到 西海岸的加州,最后再搬回俄亥俄。这样不停的折腾,自然积攒不起什么家当。
    李梅幼年的时候,正好也是人类航空的起步阶段,据他自己说,最早对航空产生向往,是5岁的时候,在后院玩,看见天空飞过一架飞机,那是他看到的最早的一架 飞机,於是在地上追着飞机跑。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1903年,他们俩就是俄亥俄州人,住在代顿市,离哥仑布市仅100公里。莱特兄弟在代顿公司,制造飞 机,并开设一个飞行训练学校。莱特兄弟的第一批学生不到10个人,其中有一个叫阿诺德,就是后来二战中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五星上将。李梅当时还小, 那时候整个俄亥俄州只有莱特兄弟学校一个地方会有飞机,而代顿和哥仑布两个地方又那么近。如果李梅的回忆没错,他5岁时看到的,的确是一架飞机而不是鸟的 话,那架飞机颇有些可能就是莱特兄弟之一,甚至可能是李梅未来的上司阿诺德驾驶的。
    李梅不是西点毕业生,也没有上过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1924年16岁的时候,李梅上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专业。他家里穷,学费完全要靠自己打工挣 出来,每周6天从下午5点打工到夜里3点,睡上4个小时,白天再去上课。靠打工挣的钱,李梅生活得还不错,甚至跟同学凑钱买了一辆当时还很稀罕的旧汽车。 那辆车已经不能开了,但是难不倒学工的李梅。修修补补鼓捣一番之后,那辆车后来又开了很多年。李梅在大学里加入美国陆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ROTC。美国大 学里的ROTC比我们国内的大学军训可是正规多了,那是真正的军事训练,还要定期集训的。李梅从ROTC报名参加陆军航空队训练,暂时中断学业,去加州 March Field学习飞行。1928年成为少尉军官,分配到密西根州的第1驱逐机大队第27中队当战斗机飞行员。1931年他回到大学完成最后一学期的课程,拿 到学位。1935年李梅晋升中尉,并申请改行调到轰炸机部队,他当时已经看出苗头,轰炸机才是航空队里最有前途的兵种,因为它是进攻武器,而战斗机是防御 武器。
    战前的李梅在轰炸机部队里很有名,公认是最好的导航军官之一,曾参加过多次试验性的长程海上会合,攻击演练,比较著名的一次是跟海军合练,陆军航空队想证 明轰炸机编队可以在没有地标的茫茫大海上,仅凭经纬度找到敌方军舰。海军作战部故意拆台,给航空队提供错误的坐标,而导航军官李梅居然领着轰炸机编队在加 州外海找到了演习目标,犹他号战列舰。1937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开始装备4引擎战略轰炸机B-17空中堡垒,1938年阿诺德出任陆航司令,到1939年 欧洲战争爆发前后,陆航已经大规模装备了B-17。1940年3月李梅晋升上尉。和平时期军官晋升缓慢,人人如此,李梅从少尉到上尉花了12年,而此后的 3年半时间里,他将晋升到将军。
    李梅于1941年3月从第49轰炸机大队的助理作战参谋,调到34大队任中队长,两个月以后又当大队的主任作战参谋,1942年3月晋升少校。这份战前履 历,丝毫看不出李梅会在日后的战争中成为明星的迹象,反而有几处明显的先天不足:首先他没上过西点军校,也没有经过利文沃思的高级指挥参谋培训,是从大学 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转正的半路出家者;其次可能是因为李梅作为导航专家的名声在外,一直担任参谋军官,只当过两个月的中队长;第三,李梅不是阿诺德参谋部小 圈子里的人物。第三点相当重要: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和整个陆军一样,可以说都有一点“任人唯亲” 的作风。陆军里是参谋长马歇尔,他所重用的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等人,都是战前跟马歇尔共过事的好友。陆航的阿诺德也是一样,在阿诺德身边当过参谋 的军官,后来的晋升都特别快。不过无论马歇尔还是阿诺德,他们都是有眼光的人,从来没有因为任人唯亲而让无能之辈占据要职。私交方面,李梅完全没有优势, 直到他在欧洲战场青云直上以后,一共只和阿诺德单独见过三次面。李梅之所以获得阿诺德的青睐,完全是在欧洲战场实干的结果。
    1941年和1942年初是美国陆军大规模扩军的时期,很多部队都只有番号和人,却没有来得及配备武器,1941年李梅所在的轰炸机第34大队,只有4架 B-17。这年李梅还秘密地去加拿大,将美国刚刚生产还没来得及装备军队的另一型四引擎战略轰炸机,B-24解放者式,飞赴英国交给英国人与德国作战。 1942年1月,李梅晋升中校,去犹他州第2航空队担任新成立的306轰炸机大队副大队长,这个大队也是只有4架B-17。仅过了5个月,他又升为加州的 第305大队大队长。这是李梅第一个高级指挥职务,可是他手下4个轰炸机中队(365,365,366,422中队),应该有35架B-17,却还是只有 4架。李梅就让这4架飞机不停地飞,轮流训练手下那些新兵。原来他们都以为自己会被派去太平洋战场,可是大队的飞机补齐之后,305大队受命转场东海岸的 马里兰州。1942年10月23日,全大队飞越大西洋,进驻英国Prestwick基地,加入第8航空队序列。
    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强大的航空队,1942年1月在佐治亚州海边的萨凡纳正式成军(至今在萨凡纳还有第8航空队纪念博物馆) ,很快派往英国,它的主要作战力量是伊拉-埃克尔准将Ira Eaker的第8轰炸机司令部,和弗兰克-亨特准将Frank Hunter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第8航空队名义上的司令是斯帕茨少将Spaatz,但是斯帕茨少将同时还有好几顶帽子,包括欧洲所有美国陆航部队的总司 令,后来又去北非任12航空队司令,去意大利担任15航空队司令,所以直到1944年1月之前,第8航空队实际上是埃克尔将军在指挥。1942年第8航空 队的力量还很单薄,而且作战经验不足,一切都在摸索阶段,作战区域也仅限於西欧的德国占领区,达不到德国本土。7月4日,第15轻型轰炸机大队的6架美军 轰炸机和皇家空军的6架轰炸机一起,进行了第8航空队的第一次出击,目标是荷兰的德国机场,美国飞机被击落两架。这次行动的象征意义远大於军事意义。8月 17日,97大队的12架B-17进行了空中堡垒对德军的首次出击,目标是法国境内的火车调车场,埃克尔将军亲自升空,而飞领航机的,是蒂贝茨少校,就是 后来在广岛仍下原子弹的指挥官。这次行动取得了成功。
    10月底李梅的305大队加入第8航空队的时候,第8轰炸机司令部总共有5个轰炸机大队,李梅在第8航空队里面很快就以战术革新家而闻名。后来许多行之有 效的轰炸机编队和战术,都是在那个阶段由第8航空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明权不能归于某一个人,但其中李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2年11月23日, 第305,306,91三个大队轰炸法国圣纳泽尔港的德军潜艇基地,李梅飞领头的第一架轰炸机,305大队起飞20架B-17,16架到达目标上空投弹, 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306大队起飞8架到达4架,91大队出动10架到达5架,被击落5架。这次出击,李梅下令不准B-17作出机动动作规避高射炮和敌 机,而他的大队战损率却是最小的,这证明B-17确实有能力独自对付德军战斗机和忍受地面炮火,后来,“不规避” 成了美军战略轰炸机编队的标准战术。到1942年年底,李梅的305大队总共出击6次,他本人带队2次,总共只损失了2架空中堡垒。
    1943年1月27日,第8航空队首次出动64架轰炸机轰炸德国本土。1942年底到1943年初,北非战事越来越重要,第8航空队得到的新飞机渐少,其 司令官斯帕茨也调到北非指挥第12航空队,第8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埃克尔少将正式升任第8航空队司令,安德森将军接掌第8轰炸机司令部。埃克尔将军在整个 1942年都因为坚持美军的“白日精确轰炸” 思想,而跟皇家空军的“夜间面积轰炸” 派争论,他在战役思想方面的贡献很大。而在战术层面上,李梅战术改革家的名声越来越响,那段时间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飞机模型,只要作战形势允许,李梅就在 办公室里着魔似的摆弄不同的作战队形,B-17机群由四机编队到六机九机编队,最后发展到12机“箱形” 密集编队,集中的自卫火力越来越强,不依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对付来袭的德军战斗机也越来越有效,李梅的手下常常是尝试新编队的第一支部队。
    李梅就是这段时间开始出名的:1943年5月18日,李梅中校升任新成立的第102轰炸机联队司令,6月中旬又调任第4轰炸机联队司令,这次晋升非常关 键,因为第4联队司令部已经内定要扩编为第3轰炸机师。其实第3轰炸机师原订的师长不是李梅,而是内森-佛雷斯特Nathan Forrest准将,但是佛雷斯特刚到英国就在带队执行第一次出击任务的时候阵亡了。
    李梅上校就任第3轰炸机师师长的时候,第8轰炸机司令部整编成2个轰炸机师,1师师长是威廉姆斯准将,(第2轰炸机师要到1944年1月才正式成立) ,统归第8轰炸机司令部安德森将军指挥。1师和第3师的竞争关系就相当明显。与第8轰炸机司令部平行的第8战斗机司令部,司令由亨特准将换成了 Kepner少将。
    李梅在欧洲战场期间,第8航空队最重大的空中战役,是轰炸德国施魏因富特-累根斯堡的行动。随着北非作战结束,第8航空队的实力也逐渐增强,作战规模越来 越大,但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1943年7月25日,第8航空队搞了一个“闪电周”Blitz Week,一连7天6次大规模出动,到30日为止,总共损失100架空中堡垒和1千名机组成员,第8航空队轰炸机司令安德森将军明确命令李梅不得亲自升空 参战,他要李梅集中精力准备拟议中8月份最大的一次空中行动:第8航空队的两个轰炸机师将倾巢出动,与意大利战场斯帕茨将军第15航空队的B-24轰炸机 群配合,进行穿梭轰炸。(斯帕茨在北非作战结束以后又调到意大利担任15航空队司令) 。届时,15航空队出动轰炸奥地利诺依施塔特Neustadt的FW190战斗机工厂,第8航空队轰炸累根斯堡的BF109战斗机工厂,然后双方飞到对方 基地降落,补充油料弹药,回程再次轰炸德国目标。结果到预定的时间,英国天气状况不佳第8航空队的行动被迫延误,第15航空队独自轰炸了诺依施塔特。於是 埃克尔将军又把计划改为第8航空队用李梅的第3师轰炸累根斯堡BF109战斗机工厂,威廉姆斯的第1师轰炸施魏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厂,这仍是当时规模最大的 轰炸行动。
    1943年8月17日,李梅乘坐先头第96大队的导航机第一个出发,跟在他后面的是3师的3个轰炸机联队,总共146架空中堡垒成功起飞。本来计划1个小 时以后1师起飞230架B-17,但是天气转坏,1师出动被延误,3师的机群在空中盘旋了1个小时之久,但李梅故意关掉座机上的无线电,他求战心切,怕上 级命令机群返回,所以装聋作哑。1个小时以后机群的油料可能不够飞到目的地,因此3师不等1师就首先出发了。1师又耽误了3个小时才出动,这样,先头轰炸 机群惊动了德军战斗机,不但让德军预有准备,而且可以各个击破,越是后面的美军轰炸机,所受的攻击也就越猛烈。李梅所在的先头部队飞越海峡之后17分钟, 在比利时上空开始遭到德军FW190战斗机群拦截,德军利用想得出来的一切手段从各个方向攻击美军编队,不但用上了空对空火箭,而且用炸弹从高空向B17 机群投掷,利用近炸弹片杀伤美军飞机。先头第96大队的损失不大,但是殿后的第100大队,几乎以为自己要被全歼了。总共15架B-17被德军击落,其他 飞机大多带伤,加上其他原因坠毁的飞机,李梅的第3师146架空中堡垒,损失24架,但是他们顺利地将303吨炸弹投到目标,然后经过意大利上空,飞到北 非降落。另一路,第1师的230架B-17,损失了36架。这次行动总损失60架飞机,这个损失率之高,是骇人听闻的。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将军亲自驾机 飞来北非了解情况,看到平安降落的大部分飞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地零配件不足,无法全部修复,但是李梅的战意依旧旺盛,他坚持按照原计划,带领还能 出动的57架飞机编队经法国上空,再次轰炸德军,然后返回英国基地。其他损伤严重的飞机在北非修复,然后单独飞回英国归队。大致上,这次施魏因富特-累根 斯堡作战虽然达成了作战目的,但是代价极为惨重,战役以后一周,第8航空队还能正常出动的飞机只占原先实力的一半。这样的战损率,是美军承受不起的。
    1943年9月6日,第8航空队又出动到338架B-17轰炸斯图加特,这些飞机大部分刚从美国本土到达,机组经验不足,结果又损失了45架,而且没对轰 炸目标造成任何值得一提的伤害。再过一天,出动185架B-17轰炸法国和比利时境内的目标,这一次有P47雷霆式战斗机全程护航,结果没有一架损失。这 充分证明美军目前的问题不在轰炸战术本身,而在於迫切需要有一种能伴随轰炸机群深入德国境内的,航程足够远的战斗机。9月28日,已经当了两个月师长的李 梅上校晋升准将。10月14日,291架B-17再次出动轰炸施魏因富特,这次又损失60架飞机,其中1师的149架飞机被击落45架,李梅3师的142 架飞机只掉了15架。
    1944年1月到2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欧洲的指挥机构大调整:艾森豪威尔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以后,提出希望把自己在地中海战区的指挥班子带去,而很可能因 为在1943年的高昂损失使得阿诺德对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的信心有所动摇,所以他同意了艾森豪威尔的建议。因此,原第8航空队司令部,升格为战略空军总 司令部,统一指挥驻英国的第8,和意大利的第15航空队,斯帕茨中将出任总司令。原来的第8轰炸机司令部升格为新的第8航空队司令部,由原先意大利的15 航空队司令,当年首次轰炸东京的英雄,杜利特尔少将任新第8航空队司令,杜利特尔原先的15航空队司令一职,由从南太平洋13航空队调来的内森-特文宁少 将Nathan Twining接任。原第8航空队司令埃克尔中将,转任地中海战场空军司令,统一指挥美国陆航的第12航空队和英国沙漠空军,巴尔干空军(后来还包括15 航空队)。李梅也在3月3日晋升少将,仍然指挥第8航空队的两个主力轰炸机师之一。现在李梅只有37岁,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两星将军。他的第3师已 经壮大到4个B-17联队15个大队,不过他在欧洲战场的日子也到头了。李梅的新职务虽然没有那么多部队,但却将指挥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




2. 从中国出击

    太平洋战场幅圆广阔,日本帝国的核心部分,与最近的美国空军基地之间,都远隔数千英里的距离,虽然1942年美军曾经以航空母舰大黄蜂号搭载陆航的B25 中型轰炸机奇袭东京,但那毕竟只是偶尔骚扰性质,只有重型战略轰炸机的持续攻击,才能对日本本土造成实质性伤害。但是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武库中,没有一 种轰炸机的航程足够远,无论B-17空中堡垒还是B-24解放者,都无法飞越中国大陆或浩瀚的中太平洋来打击日本列岛。但是,阿诺德手中已经有了一件秘密 武器,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这是象阿诺德这样的战略轰炸理论信徒梦寐以求的终极武器。
    1944年4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专门成立第20航空队,指挥全球所有的B-29轰炸机单位,阿诺德以陆航总司令之尊,亲自兼任20航空队司令,保证不让任 何战区司令官挪用这支力量作战术支援。B-29是阿诺德心爱的玩具,绝对不许别人染指。欧洲的战事用B-17已经够了,B-29将专门用来对付日本人。计 划当中,20航空队的B-29将从两个方向轰炸日本:东面从中太平洋的岛屿基地出发,西面则从中国大西南的机场出发。指挥东路的是第21轰炸机司令部,指 挥从中国出击的,是第20轰炸机司令部。在1944年大部分时间里,美军在中太平洋还没有占领足够近的岛屿基地让B-29出击。於是,中国成了首先大规模 轰炸日本本土的唯一选择。这,就是马特霍恩计划。
    B-29当时生产数量既少,质量也还不过关,阿诺德的第20航空队在1944年成立的时候,基本是个架子部队,只有驻印度的第20轰炸机司令部,首任司令 是Wolfe准将,主要基地在加尔各答附近,作战部队只有一个第58联队,联队长桑德斯准将Sanders,包括第40,462,444,468四个大 队。6月4日,B-29第一次出击,从印度出发轰炸泰国曼谷,98架B-29起飞,14架因机械故障返航,1架坠毁,77架成功投弹,回程又坠毁了4架, 日本只有9架战斗机升空抵抗,没有能击落美军飞机。事实证明,B-29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自身不稳定的质量,日军的空防根本不能构成威胁。6月份,B-29 从中国成都附近专门新建的特长跑道起飞,首次空袭日本本土的钢铁厂。这些跑道是动员了四川成千上万老百姓,在缺乏现代机械的情况下,用人力碾出来的。这次 袭击由联队长桑德斯准将亲自带队,出动75架飞机,损失了7架B-29,但投弹的成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阿诺德心急如火,早在B-29研制生产阶段,阿 诺德就因为不断催促,而发了心脏病。战斗开始以后令人失望的成果,让阿诺德失去耐心。6月份诺曼底登陆后不久,阿诺德特地挑选心目中最有能力的轰炸机指挥 官李梅离开欧洲,来指挥马特霍恩行动。
    李梅整个7月份在美国听取情况汇报,同时自己也在学习驾驶这种新型飞机,8月29日到任。心急的阿诺德早在7月4日已经撤了沃尔夫第20轰炸机指挥部司令 的职务,让58联队长桑德斯暂代。李梅到达印度的时候,第20轰炸机司令部共有8个大队,4个大队B-29组成第58联队,是他的打击力量,另外4个大队 是由B-24轰炸机改装成的C109运输机,专门负责把油料从印度运到中国。当时中国是个贫油国,即便玉门油田有一些石油,也没有能力提炼高品质的航空燃 料,B-29出击所需的所有燃料都必须从印度运去,而偏偏这些B-29都是吃油老虎。这是马特霍恩行动最主要的客观条件限制。
    李梅到任以后全面评估了形势,并向阿诺德坦率报告了自己的意见。整个从中国出击轰炸日本的“马特霍恩行动” 面临三个障碍,一是飞行员缺乏训练,士气不高,这李梅自己可以解决,实际上这就是阿诺德把他从欧洲调来的原因。李梅一到就开设导航学校,轰炸学校,拿出自 己标志性的魔鬼训练,直到把机组人员都训练到将日常训练作为苦事,而把战斗出动当作休息的程度。第二个问题是B-29的故障率太高,很少被日军击落,却大 部分都是自己往下掉,B-29初期型号质量不过关,引擎常常空中熄火,要么自己着火。这种问题,李梅自己解决不了,只能催促研究和生产部门改进设计和制造 工艺,期待慢慢的情况会好转。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的油料供应。所有的航空燃料必须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运到成都,所以李梅的主要基地必须留在印度,成都只能 作为前进作战基地。李梅不仅让运输机运油,而且发动所有B-29轰炸机也飞越驼峰运油。整个联队飞越7次驼峰航线,才能攒够一次出击日本所需要的燃料。后 勤问题是绝杀无解的死结,就算假以时日也不可能缓解。因此,李梅从一开始就明白,从中国出击轰炸日本,是没有其他办法攻击日本之时的权宜之计,一旦美军在 中太平洋占领足够近的岛屿,B-29的作战就要移到东路去。这一点上,中国战区第14航空队的陈纳德倒是跟李梅意见一致。陈纳德有他自己的考虑:李梅只向 阿诺德本人负责,既不属於蒋介石和魏德迈的中国战区,也不属於蒙巴顿的东南亚战区。驼峰航线补给中国战区的能力本来有限,陈纳德也不愿意李梅这支“外来 户” 部队来加重后勤负担。所以李梅和陈纳德的默契,就是一旦情况许可,第20轰炸机司令部将从中国战场撤出。
    但是至少1944年下半年,还不存在李梅撤出的问题。他必须尽油料许可的限度,从四川出发打击日本大后方的战略目标。
    1944年9月8日,李梅首次从成都出击,目标是中国东北的鞍山昭和钢厂,这是日本人建立的主要钢铁供应基地,也是今天鞍钢的前身。这是B-29第二次轰 炸鞍钢。李梅征得阿诺德批准,亲自带领114架B-29组成的机群出击。英国空军和美国陆航都有很多将领喜欢亲自升空带队作战,最初军方对此没有什么限 制,结果在不列颠之战和以后的英德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为此牺牲了不少高级军官,后来这个教训被吸取,美军和英军都明文规定,一般情况下禁止将领亲自升空 作战,除非当事人能够向上级提出明确的理由并获得批准。本来阿诺德也明确禁止李梅上天,但李梅申辩,这是他第一次与日本人作战,他想亲自观察日本战斗机的 战术和地面炮火的有效性,跟德军的战术作对比,获得第一手经验来制定未来的战术。这对将来作战是绝对必要的。阿诺德批准了他的请求。
    9月8日从成都出发的115架B-29当中,7架未能起飞,还有几架中途掉队,95架到达鞍山投下200吨炸弹,只有4架被日军战斗机或高炮击落。李梅亲 自驾驶第一架飞机,他发现日军战斗机的作战技巧大大逊色于德国同行,没有多少对付B-29的办法。日军战斗机中队事先已经抢占了截击的有利位置,但是错误 估计了B-29编队的速度,结果第一次出击一下子冲过了头,等兜一圈再回来的时候,又赶不上B-29了。而且日军习惯在1万7千英尺左右高度作战,在B- 29的2万5千英尺高空基本追不上美国飞机。9月26日李梅再次出动轰炸鞍山,73架飞机投弹,自身毫无损失,但也没有对目标造成什么伤害。日军飞机只有 两种方式能够对B-29构成威胁:一是凭借飞行员的个人勇敢去撞击美军飞机,二是主动攻击四川的空军基地。还在李梅上任之前,8月20日美军轰炸日本 Yawada钢铁厂,日军飞机第一次撞击B-29,一架美军B-29被日军飞机撞得空中解体,洒落的残骸又打下了另一架B-29。至於基地的危险,9月 28日(第3次袭击鞍钢以后两天) 日军轰炸成都机场。美军战斗机对机场的保护只在白天有效,夜间战斗能力不足。这一点后来很快得到加强。
    对日本人的能力心中有数之后,李梅把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花在严格训练上。10月14日,为配合海军哈尔西第3舰队扫荡台湾菲律宾日军航空力量,李梅的 104架B-29轰炸台湾的日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取得很大成功。10月底到11月中,李梅数次大规模出击日本冈山县(Okayama) 和九州大村(Omura)的飞机制造厂,另外还在11月5日轰炸仰光和新加坡的港口,12月初轰炸沈阳。在沈阳行动中,日军战斗机飞行员三次奋不顾身地用 自己的飞机撞击B-29,三次日本战斗机都坠毁,两架B-29被击落,但是第3架被撞的B-29安全飞回了基地。以上是李梅在中国期间所进行的主要轰炸作 战,总体来说,对中国东北,台湾和东南亚目标的轰炸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远程导航困难以外,日本列岛上空经常覆 盖很厚的云层,而且B-29所飞行的高度,是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平流层,强劲的高空气流和云层一起,使得精确瞄准轰炸根本不可能。
    第20轰炸机司令部当时还和延安的共产党政权发生过联系。因为华北和华东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控制大片敌后根据地,为了取得这些轰炸路线上的气象情报,并争取 中共合作,营救沿线坠落的B-29机组成员,李梅曾经派联络官去延安,还送了中共一飞机药品。这点药品对美军没有什么,可是对处在敌后一切物资匮乏的八路 军,却是雪中送炭。礼尚往来,中共以毛泽东的名义,回赠了李梅一把缴获的日本指挥刀。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的敌后武装,无论国共,都全力营救过坠毁的美军 轰炸机上幸存的官兵。
    李梅在印度和中国的半年,可能最有意义的一次作战行动,是12月18日用燃烧弹轰炸汉口。这次作战由14航空队陈纳德提出要求,使用燃烧弹也是陈纳德建议 的,目的是炸毁日军在汉口长江码头和仓库的补给中心,毁掉那里囤积的作战物资。李梅最初不愿意参与,不仅因为他认为这属於战役战术性质的地面支援作战,不 符合B-29战略轰炸的任务宗旨,而且他觉得这个任务陈纳德自己的空军就可以做到。不过后来魏德迈也来催促,阿诺德本人点了头,李梅出动94架B-29, 装上燃烧弹,袭击了汉口,头三个编队投弹之后,地面大火升腾起的烟雾遮蔽了目标,结果后来许多燃烧弹误投进中国居民区,当地的中国居民付出了惨重代价,不 过从轰炸的有效性看,汉口行动是军事上的成功,将日军的大批军用物资完全付之一炬。认真的说,燃烧弹攻击并非这次李梅或是陈纳德的首创,在美军的假想作战 计划里,很早就写着了,但是大规模运用燃烧弹轰炸成功的作战非常少,在欧洲战场曾经有过战略轰炸引起城市大火的战例,但那是一次出动千架战略轰炸机的超大 规模作战。象汉口这样,用很少的飞机(94架中84架实际投弹) ,完全依靠燃烧弹而取得巨大成功,在李梅来说是第一次,这次的收获和飞机损失根本不成比例,因为欧洲大城市都是砖石建筑,着火不易,而亚洲尤其是日本本土 那些竹木结构纸糊的房子,简直就是一点就着的灯笼。汉口作战,实际启发了后来李梅火烧所有日本大城市的想法。
    1944年11月,随着美国海空军占领塞班,提尼安和关岛,并把那里的机场跑道扩建得可以起降B-29轰炸机,阿诺德终於拥有了后勤保障可靠,又可以打击 日本列岛的基地。从这里起飞轰炸日本,可以依赖美国海军源源不断地跨越太平洋输送燃料和弹药,比从四川出发的基地作战效率高得多。按照预先同意的方案,第 20轰炸机司令部从中国出发袭击日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1945年1月美军正式命令第20轰炸机司令部的作战部队撤出中国,回到印度的主要基地。李梅本 人则另有大用:阿诺德把他调到太平洋接手指挥第21轰炸机司令部,主持轰炸日本的全盘作战。来第20轰炸机司令部接替李梅的,是Roger Ramey准将,这个司令部从阿诺德亲领的第20航空队,划归蒙巴顿的东南亚战区指挥,作战目标仅限於东南亚。这里的战事,对美国陆军航空队那些满脑子战 略轰炸的高级将领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李梅在印度和中国指挥第20航空队的半年,有重大战果的轰炸行动很少,其意义是练兵,演练B-29的战术,改进并完善飞机性能,还有汉口的火攻启发了日后李梅革新作战思想。现在,李梅可以从太平洋上的基地出发,大干一番了。

3。日本火地狱

    在李梅调来太平洋之前,20航空队的第21轰炸机司令部已经进驻提尼安岛,司令是阿诺德的参谋部宠臣汉塞尔准将Hansell。最初21司令部只有一个奥 唐纳准将的第73联队,下辖4个B-29大队,因此汉塞尔将军直接指挥各大队。(奥唐纳O’Donnell也是阿诺德参谋部出来的人,后来在朝鲜战争中指 挥远东轰炸机司令部) 。1944年11月24日,联队长奥唐纳率领111架B-29从塞班岛起飞,首次袭击东京,有17架B-29因故障中途返航,6架因各种原因无法投弹,1 架在海上迫降,1架被日本飞机撞毁。但是战果非常小。27日再袭东京又无战果。日军从硫磺岛起飞反过来两次袭击美军B-29基地,两次总共击毁4架B- 29,重伤6架,轻伤22架。此后美军引起重视,一举摧毁了硫磺岛上的日本航空战斗力。在1945年李梅到任之前,汉塞尔多次出击中,只有两次比较成功: 一次是12月13日71架B-29空袭名古屋的三菱飞机制造厂,损失4架受伤31架,另一次是45年1月9日62架飞机轰炸神户附近的川崎飞机制造厂,没 有飞机损失。除了这两次有效打击了作战目标以外,其他各次出击的效果可以忽略。另外,11月19日夜间和12月22日,汉塞尔还两次用过燃烧弹攻击战术, 其中第一次比李梅的汉口行动还早,但两次都不成功。
    第21轰炸机司令部战果很小的原因,客观的说并不在於指挥官的能力,跟从中国出击的20轰炸机司令部一样:日本上空经常云层密布,3万英尺以上的气流过 强。而主观原因,则是美军指挥层始终坚持白昼精确轰炸的作战思想,而且汉塞尔每次出动的机群不够集中,尤其是两次火攻规模太小,形不成集中的成片大火。
    1945年1月20日,李梅正式到任,就能力而言,他在印度和塞班岛的两位前任并不是无能之辈,很多事情即使换了李梅,也不一定能做得更好。但李梅的运气 好:他到任的时候,塞班和提尼安的B-29已经扩展到了4个联队:73,313,315,316联队,而且印度的老部队58联队也正在调来。从2月份开 始,313联队已经可以和73联队一起出动,其他2个联队很快可以准备就绪。来自硫磺岛日军飞机袭击的威胁也已经不复存在。B-29飞机本身的很多机械问 题正在逐渐解决。李梅本人比其他空军指挥官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参谋部出身,能够给部队带来欧洲战场上行之有效的作战经验,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战术革新 家。
    在塞班和在中国两次,李梅到任都带来了他的“李梅改革” :取消每架飞机双机组制度,提高人员利用率;从每个大队撤编一个中队补充其他中队,让剩下的3个中队都至少有10架飞机;开设领航学校,让各个飞行中队的 领航机组集中训练;改4机钻石型编队为欧洲战场上通行的12机箱式编队。还有他那令部下神经紧张的饱和训练日程。
    象海军的哈尔西和陆军的巴顿一样,李梅所到之处也会流传一些半真半假的故事,而且越传越神。其中一个故事是说,李梅叼着他那永远不离嘴的雪茄烟去视察机场上装满油料的机群,卫兵提醒他不要抽烟,否则飞机会有起火爆炸的危险,李梅咆哮着:“我看它敢” 。
    但是李梅解决不了天气和高空气流的问题,只要他坚持白昼精确轰炸的作战方针,战果就不可能好起来。李梅来的头一个多月,第21轰炸机司令部16次大规模出 击,没有一次战果令人满意,阿诺德催促的语气益愈急躁,又犯了一次心脏病。李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也可能被解职。必须狠狠地改变点什么。李梅在准 备进行一场从战术到轰炸思想的彻底革命。
    以燃烧弹火攻的计划,本身不是个新的主意,李梅本人在汉口就成功过,21轰炸机司令部也试验过两次,尽管不成功。但李梅要大规模火烧整个日本,在当时的确是个革命性的想法,显示李梅作为一个战术革新家的能力和魄力。如果从军事角度分析,李梅战略的革命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白昼精确轰炸” 是每个陆航战略轰炸派将领的信条,而且在欧洲战场证明行之有效。你偶尔搞一次火攻可以,那是战术问题,可是要整个航空队装上燃烧弹,搞多次夜间突击,那是离经叛道,如果结果还不成功,肯定要丢乌纱帽。变革需要魄力。
    其次,李梅搞夜间火攻,是面积轰炸,不讲精确性,这就改变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他的优先目标名单。名单上明确规定第一位的重要目标是日本的飞机制造和其他重工业企业。改变作战目标,不是李梅这个层级可以决定的。
    第三,还有一个战争道德的问题:就传统而言,美国人在战争道德上有所顾忌。有几个先例可以说明:战前美国破译德国和日本密码的努力,曾经因为陆军部长史汀 生一句书生气的“绅士不拆看别人的信件” 而停顿下来。伏击山本五十六之前,海军部长诺克斯也专门向法律专家咨询“战时刺杀敌方领袖,是否合法” 的问题,得到肯定答复以后才批准行动。美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狙击手的培训一直得不到重视,狙击战术比苏军和德军有很大差距,这种忽视狙击的思想,跟美 军认为“战争应该怎么打” 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当然,以上的这些事,美军到底还是都做了,在一场总体战当中,“军事需要” 永远是最强的逻辑,所有书生气的道德考虑都要让路。笔者举这些例子是要说明,起码美军的作战行动并非毫无限制,李梅当时必须要向上级打报告,说明大规模烧 死日本平民,这样做在军事上的必要性。批准的权限既不在李梅,也不在阿诺德,而是美国最高军事当局和政府。李梅举出的理由是,日本军工生产能力依赖小型家 庭作坊,不但轻工业品如此,就连重工业的零件粗加工也是分包到千万个家庭企业,然后再集中到大工厂组合。所以日本的城市平民区蕴藏着日本的工业潜力。
    以上是改变战法在宏观战略思想上必须克服的障碍。在战术上,李梅也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的改进,保证火攻成功。这是李梅作为战术家的拿手好戏。
    燃烧弹攻击本身不能保证目标城市燃起大火。到处扔燃烧弹,处处点火是没有用的,成功的关键,在於划定一个有限的面积,集中大批燃烧弹投放在这个狭小区域里 面,让各处小火汇集成一个火焰的风暴,消耗掉风暴中心的氧气,而从风暴边缘吹进火区的空气会自动形成强劲气流,使火势蔓延。因此李梅对轰炸精确度的要求, 不能降低太多。而且他要集中一切可用的飞机,装载尽可能多的燃烧弹。
    为此,李梅命令B-29机群编队把轰炸高度从3万5千英尺降低到5千英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投弹精度,而且可以节省燃料,腾出装燃料的宝贵吨位装载燃烧 弹。这是个很冒险的计划,如果在德国,李梅非常清楚在这样的高度进攻,机群会立即被德国人高低配备完善的防空火网撕成碎片。而日本人以前一直对付B-29 高空轰炸,强调用大口径高炮打高空,在低空的小口径高炮火力反而薄弱。李梅赌的就是日本无法适应美军战术突然改变。为了训练飞行员低空投弹,李梅使用了他 惯用的夸张训练方法:有一次他命令一个大队的B-29以“离海面50米高度” 轰炸附近日军占领的岛屿作为训练,几分钟以后,下级联队指挥部发回电报“司令部上次命令电文有误,50后面少了2个零” 。李梅立即回电“没错就是50米” 。要知道,B-29是4引擎的庞然大物,不是轻巧的战斗机,在这个高度投弹闻所未闻。
    李梅的另一项冒险,是命令所有出击的B-29拆除自卫机枪,空出装载枪炮,弹药,机枪手的吨位,多装燃烧弹。这使得整个机群没有任何自卫火力来对付日本夜 间战斗机。李梅对日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尤其是夜间的战斗力嗤之以鼻,愿意冒这个险。在他看来,日本夜间战斗机对B-29造成的威胁,还不如其他B- 29友机自卫机枪误击所造成的威胁大。
    1945年2月24日,李梅用常规战术进行了一次火攻试验,231架飞机每架装载3吨燃烧弹和1枚500磅高爆炸弹从高空袭击东京,172架飞机找到目 标,在1平方英里的小区面积内仍下453吨燃烧弹,夷平了2万8千栋建筑。行动成功,而这仅是个小小的试验而已。日本的末日,已经临近。
    3月9日夜,李梅的大赌博开始了。他尽最大限度让每架飞机满载6吨燃烧弹,所有三个作战联队倾巢出动,戴维斯的313联队从提尼安,鲍尔斯的314联队从 关岛,奥唐纳的73联队从塞班岛出发,而且以后一周的时间,李梅要做到每天全力出击,完全不留休息时间。李梅本人原来要亲自带队,但是他已经知道了美国的 原子弹计划,任何知道原子弹计划的人都被严禁飞越日本上空,因此李梅挑选最信任的第314联队长鲍尔斯准将驾驶领头飞机,并在整个空袭过程中在东京上空盘 旋,把观察所得向李梅汇报。
    这一夜,注定是东京城命中的劫难。
324架B-29超级空中堡垒组成的机群,以2万5千英尺高度巡航,接近目标上空突然把高度降到5千英尺。也是天绝日本,那个夜晚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的 掩护,而且风力强劲,绝对是火攻的最佳天候。空中几乎没有日本战斗机迎战,高炮火力与李梅预料的一样稀疏,不过后来渐渐增强,整个过程有14架飞机被击 落,42架受伤。


鲍尔斯准将的领头飞机投弹之后,盘旋上升,在东京上空观察到最后一架B-29投弹完毕才离开。他亲眼目睹了全过程。没有人能期待比这次更为彻底的毁灭了: 所有燃烧弹都集中投掷在16。8平方英里的限定地区,从空中望去,起初是成千上万处小火苗,然后渐渐连成片,最后汇集成一个巨大的火炉,火风暴形成了。风 暴中心炽热的上升气流如此强劲,将数千英尺高的B-29庞然大物垂直再抛上几千英尺,就象一叶小舟,航行在汹涌咆哮的怒海惊涛。居然有一架B-29被上升 气流吹得翻了个儿,挣扎着转了个圈才升到高空。有的飞行员控制不住飞机,机身下沉冲进火葬堆,掠过火焰,出来的时候飞机里充满了血肉烧焦的恶臭气味,挡风 玻璃上一片血雾。
    空中的轰炸机群尚且如此惊心动魄,地面呢?只能用炼狱来形容。玻璃烧熔了,河流煮沸了,大火消耗掉所有的氧气,火区中心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存,大批走投无路 的日本平民跳进河里,以为水能避火,却被沸腾的河水活活煮死。大火造成的高温气体本身就可以致人于死地,地面气温有摄氏上千度,金属和玻璃被融化,人体和 很多木建筑在热空气中自发地起火。一位幸存者这样回忆:“大火之风带着燃烧的颗粒火星沿街上蔓延着。我看着大人,儿童奔跑逃命,象老鼠似的四处疯狂冲撞。 火焰象活物一样追赶着他们,把他们击倒,他们就在我的面前成百上千的死去“。
    据李梅本人的回忆,他整晚都在司令部守候,为了这次行动,李梅赌上了成千陆航官兵的性命,和自己的前程。从首批返航的机组成员的情绪来看,他知道自己成功 了。李梅还在等候鲍尔斯回来报告详细情况。等他看见鲍尔斯准将从最后一架飞机出来,李梅知道自己什么也不必问了:联队长鲍尔斯准将,一个率领成千上万官兵 的将军,一个职业军人,由於过度的激动和震撼,他的身体在发抖。几天以后侦察机拍的东京地面照片送到李梅手里的时候,李梅和鲍尔斯两人对望,久久无言。
    3月9日夜火烧东京,四分之一市区被完全毁灭,下町区已不复存在,日本平民死83793人,其效果远远超出了所有将领事先的估计。李梅马不停蹄连续出击, 11日夷平名古屋2平方英里, 13日夷平大阪8平方英里,仅损失两架飞机,16日火攻神户,3百架日军战斗机起飞拦截,未能击落一架轰炸机,仅3架B-29毁于高射炮火,而神户烧毁了 3平方英里。3月19日再次袭击名古屋,这次烧掉了3平方英里。一轮重拳出击下来,美军官兵士气高涨,就连轰炸机上的机枪手也强烈要求随队出击,尽管飞机 上的自卫机枪已经拆除,他们无事可做,也要去日本上空亲眼看看壮观的空袭景象。3月19日以后,李梅的燃烧弹攻势暂时顿挫,因为他把所有的燃烧弹都扔完 了。
    经过10天连续出击,李梅终於为对日本战略轰炸找到了胜利的公式。之后一个月,他不得不耐心等待重建燃烧弹储备,同时以常规轰炸打发时日。从4月1日起, 为配合海军的冲绳战役,李梅暂时归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尼米兹将军指挥,於是他不得不反复轰炸冲绳的日军机场,执行这些在他来看“毫无意义” 的任务,直到5月为止。另一项海军强加给李梅的任务则有意义得多:李梅把戴维斯准将的313联队用于向日本列岛周围水域布雷,重点在对马海峡,津轻海峡这 些狭窄的交通要道。B-29的载弹量巨大,远非海军飞机可比,出动速度和频繁度,又比潜艇高,3月27日,B-29总共投放了1千颗音响和磁性水雷,每颗 重1吨,整个战争期间,李梅的轰炸机总共布雷1万2千颗,水雷所击沉的日本商船,从5月起超过了潜艇击沉的吨位,4个半月里水雷炸沉日本二战总损失吨位数 的9%,布雷的B-29自身仅损失16架。水雷再加上海军潜艇的封锁,日本周围航运减少到原先的十分之一,套在日本脖颈上的饥饿绞索,已经抽紧了。
    从4月13日夜间,李梅重新开始火烧日本城市的行动。海军运输舰保证燃烧弹供应,地面装卸人员则干劲冲天,日夜不停地工作。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飞机出动率, 弹药根本不入库,一运到就堆放在机位上,随时装机。如果有日军轰炸或者特工破坏的话,这本来是非常危险的作业方式,跟南云舰队在中途岛战役的做法一样。可 是为了提高作战效率顾不上这些了。而且当时日军袭击空军基地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
    4月13日夜间重开火攻之后,第一次出击又指向东京,327架飞机投放2139吨燃烧弹,又摧毁了皇宫以北11。4平方英里,15日,第303联队再回东 京,用1930吨燃烧弹平掉6平方英里东京市区,外加1。5平方英里的横滨。5月,驻印度的原20轰炸机司令部的第58联队也加入李梅麾下,5月14日 529架B-29白天出动攻击名古屋,472架成功投放2525吨燃烧弹,彻底摧毁三菱飞机引擎厂。16日457架飞机再次出击,又烧了近4平方公里名古 屋。5月23日和25日,连续两次火烧东京,总共平掉22平方英里,自此,东京已经没有可炸的工业目标,不具有攻击的价值了。5月29日烧横滨,6月1日 烧大阪,5日烧神户,7日大阪,15日又是大阪。
    在这个阶段,李梅有一个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轰炸目标清单,首批的日本5大城市: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现在全都已经从名单上划掉,被认为已经 没有任何袭击的价值了。从6月中旬起,李梅有系统地一个一个烧毁第二批58座日本中小城市。现在强大的第21轰炸机司令部拥有一千架B-29,没有集中出 击的必要,这58座城市中,先拿前4个人口规模10万到20万之间的城市开刀:Omura大田,Hamamatsu滨松,Yokkaichi四日, Kagoshima鹿儿岛,每个城指定一个联队进攻,白天用高爆炸弹,夜晚用燃烧弹轰炸。后来,李梅的轰炸机每周固定出动两次,每次烧4个城市,再后来, 李梅看到日本空防火力微弱,索性事先给予警告,让日本平民疏散,然后再烧,这样既可以毁掉日本工业,又适当减少平民伤亡,当然,保密还是要的,一般的做法 是点12个城市的名字,实际轰炸6个。
    到7月初,这58个日本中小城市,又全都被B-29的燃烧弹光顾过一遍。当然,轰炸目标也有限制,比如京都是不炸的,东京的皇宫也不炸。目标名单来自军方最高层,李梅只负责执行,照方抓药。
    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陆军航空队从欧洲战场调来大批增援的B17,B24飞机,也调来了欧洲战场上得胜而归的将军们。指挥系统再次变更:7月10日, 欧洲美国战略航空兵的总司令斯帕茨上将前来指挥太平洋战场所有战略空军,手下有第20和第8两个航空队。阿诺德自然不再亲自兼任20航空队司令,欧洲的特 文宁中将出任此职,第20和21两个轰炸机指挥部也撤销,20航空队直接指挥各个联队。欧洲战场强大的第8航空队整体调来太平洋,司令仍是杜利特尔中将。 在新的指挥系统里,李梅的位置是斯帕茨总司令的参谋长。本来,这个安排好像是把李梅从独立的指挥位置调开,又是在胜利前夕,看来不太公平,但实际影响没有 那么大:第8航空队直到战争结束还没有到位,而7月20日飞到塞班的斯帕茨将军是一个很知趣的人,他放手让李梅以参谋长的名义,继续实际指挥所有B-29 轰炸机部队。而李梅也并不在意:他很有把握,在新指挥系统能正式运作之前,战争肯定已经结束了。其实,这个安排反而对李梅战后的前程有利:李梅1944年 中调离欧洲战场之前,跟斯帕茨打的交道不多,这次斯帕茨坐在司令部旁观李梅的工作,觉得印象非常深刻。而斯帕茨将来是美国空军独立以后的首任空军参谋长。
    李梅对战争结束时间的估计,来自他自己的战略轰炸进程,在李梅看来,B-29完全摧毁日本所有城市港口和一切有价值的军事目标以后,看日本拿什么抵抗?根 据他自己的日程安排,他将在1945年10月之前按部就班地完成这项工作。所以当阿诺德问他,估计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的时候,李梅脱口而出“9月1日” 。阿诺德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这跟他自己的估计一致,而比马歇尔等陆军将领的估计乐观得多。所以,阿诺德派李梅回华盛顿向马歇尔汇报,想从一个战场指挥官的 角度,说服陆军:拟议中的日本登陆战不必要,让苏联出兵满洲也不必要。仅凭战略轰炸和封锁,战争可以在10月份结束。
    李梅从塞班岛亲自驾驶飞机直飞华盛顿,中间只在夏威夷加油停顿,他自己和几个参谋轮班驾驶,连续飞行36小时到达华盛顿。马歇尔对李梅和陆军航空队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但是陆军参谋长明显听不进战争可以轻易结束的观点。李梅回忆说,在他汇报的时候,马歇尔当场睡着了。
    於是,李梅用不着对自己的说服力存在任何幻想。很明显,登陆战是一定要打的,苏联也是一定要拉的,原子弹,更是非投不可。
    核击日本,这是李梅在二战中的最后一件大事。尽管这次作战名义上是由他直接指挥下的空军大队执行,但实际上,从战略决策到实际的飞行计划,李梅并没有任何 指挥权。李梅很早就知道这件事,因此始终没能亲自飞到日本上空指挥作战。可能很多军事爱好者都知道,原子弹袭击的目标是4个挑两个:广岛,长崎,小仓,新 泻。其实,美军最初的目标是这4个:京都,广岛,静冈,和小仓,都是中型城市,因为东京大阪神户这些大城市都已经被李梅摧毁殆尽,再用原子弹轰炸东京,美 国人认为是浪费。同样道理,以上4个城市,阿诺德严禁李梅去碰。它们是留给原子弹的。
    后来,是李梅提出把长崎加入目标,因为他的燃烧弹攻势对长崎效果不佳。而陆军部长又强烈反对毁掉日本的文化古城京都,所以名单才变成后来的样子。在投放原 子弹的方式上,美军参谋长们主张用成千架战斗机护航的堂堂之阵,上上下下把原子弹载机保护得万无一失。李梅觉得用1千架战斗机保护一架飞机的阵势,未免太 夸张了,在华盛顿的时候,他首次建议不用护航,让毫无武装的B29单机投弹。他对冒这个险很有把握:战争的这个阶段,日本人只会对大机群入侵的B-29作 出反应,平日里那些单机侦察照相,或者掉队东游西荡的B-29太多了,日本人根本懒得理会。
    李梅的建议被采纳,他这一把又赌对了。在广岛和长崎两次出动的B-29,既没有自卫能力,也没有任何护航,在日本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投下了毁灭之雨。它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李梅参加了9月2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仪式之后,李梅和杜利特尔两个人亲自驾驶飞机,到几个日本城市上空检查自己的战果。不用说,他们两人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根据统计,第20航空队总共进行过380次战斗出击,投下14万7千吨炸弹和燃烧弹,占盟国在日本所投常规炸弹吨位的91%。第20航空队总共战损飞机512架。

4.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的时候,李梅还不到40岁,少将军衔,注定会在战后的美国军界大有作为。李梅战后第一个职务是陆军航空队负责装备研究发展的副参谋长,在这个职务 上,李梅观察了1946年在太平洋比基尼岛由海军主持的核爆炸实验。46年1月阿诺德退休,斯帕茨任陆军航空队参谋长,建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 (Strategic Air Command,简称SAC) 。第一任战略空军总司令是乔治-肯尼上将,二战期间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军航空队司令。
    1947年7月美国空军正式独立成一个军种,10月李梅晋升中将,是空军/陆军航空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将,并出任驻欧洲美国空军总司令一职,住在法兰克福 以西15公里的威斯巴登,曾属於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丈人的宅邸里。李梅在欧洲正好赶上1948年4月苏军封锁西柏林的陆上通道,李梅作为驻欧空军司 令,指挥了柏林空运的前半段,柏林空运后期由专门成立的的空运指挥部负责。1948年10月,斯帕茨将军退休,前第9航空队司令和中央情报局局长 (1946年) 霍伊特-范登堡上将成为第二任空军参谋长。同月,李梅接替肯尼出任战略空军总司令。这是个最适合他的职务,而他也在这个职务上一呆8年,给这个空军最重要 的作战部门打下了深深的个人烙印。SAC将总部建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决定,就是他在任初期做出的。现在在奥马哈西郊还有战略空军博物馆,尽管SAC 本身已经在1992年撤销。
    作为SAC总司令,李梅统一指挥第8,第15航空队(后来又加上第2和第20航空队) ,包括所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空中核打击力量。上任之初,李梅命令手下所有联队出动,进行一次从各个方向奔袭俄亥俄州莱特-帕特森基地的演习。他预料这种 远程奔袭的效果不会太好,可实际的结果更糟:竟然没有一架轰炸机找到这个著名的大型基地。李梅大发雷霆,又一次拿出战时的地狱训练尽头,让他的部下好好地 吃了一阵苦头。李梅的前任肯尼也许在战争时期是一员不错的战将,但是和平时期的部队管理和训练,他比李梅还差很远。SAC正是在李梅手里变成一支令人生畏 的精锐打击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空军是初期唯一能大规模投入作战的军种,李梅从各地抽调兵力,交给战时他手下的联队长之一,奥唐纳将军,组成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 最初以一个联队(第19) 应急支援地面作战,1950年7月开始执行战略轰炸任务,4个月以后炸毁朝鲜所有的工业中心,之后一直以“绞杀”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后勤交通线的方式,支持前线作战。
    1951年10月,李梅晋升上将,是美军历史上仅次于南北战争时期北军总司令,第18任总统格兰特的第二年轻的四星将军。
    1957年,李梅离开SAC,任空军常务副参谋长。50和60年代是美苏两国战略实力对比和国家军事思想调整的巨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出现火箭至上,轰炸 机已经过时的思想。李梅一直是战略轰炸最坚定的信奉者,既要洲际导弹,也要轰炸机,尤其是轰炸机不可放弃。他强调战略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比其他军兵种 的地位都重要,为争有限的预算,经常跟其他军种将领和国防部官员发生冲突。1955年,SAC开始装备B-52战略轰炸机。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巨型飞机, 美军一直使用到今天,计划中B-52要到2040年以后才会完全退役,它肯定将成为航空史上服现役时间最长的飞机。1956年,美国在比基尼岛试验场爆炸 了第一颗千万吨级当量的氢弹。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美国朝野。
    在冷战越来越趋热的形势下,李梅于1961年接任空军参谋长,当时总统是肯尼迪,国防部长是麦克纳马拉。麦克纳马拉是坚定的导弹派,一直想要大规模削减战 略轰炸机的预算,因此跟李梅矛盾很大。当时美军计划用来代替B-52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70的试验型,XB-70,就是麦克纳马拉-李梅时期被砍掉 的,结果直到1980年代里根时期,才出现B-52的替代型B1b战略轰炸机。XB-70是李梅最关注的项目,砍掉它自然令李梅和麦克纳马拉关系紧张。还 有一个矛盾是战斗机:麦克纳马拉主张海空军联合开发下一代战斗轰炸机TFX,这样可以节约预算,而海军空军都想要自己的飞机。结果TFX计划搞出了一个四 不象产品,既不能满足海军也不能满足空军的性能需要。这就是后来的F111战斗轰炸机。
    李梅当了两任4年空军参谋长,在他任期内,1962年美国开始大规模援助南越,后来发展成越战。李梅那句名言“把他们炸回到石器时代” ,就是那时候说的。同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李梅是个绝不妥协的主战派,他甚至不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将军(二战时的101师长) 封锁古巴的提议,而主张轰炸古巴的苏联导弹基地。幸亏肯尼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李梅是个不折不扣的铁杆鹰派,说是战争狂人也不为过。他退役以后曾公开宣 称,从不反对首先发动核打击,而且50年代苏联刚开始发展核武的时候,李梅确实主张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李梅退役前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1964年他居然被日本授予勋章“旭日大绶章”。当然,不是表彰他烧平所有日本城市,而是“表彰李梅对日本重建作出的贡献” 。其实李梅战后从没有长时间在日本呆过。我很难理解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1965年李梅退役,其实还不到60岁,退役以后写了三本书,不仅是个人回忆录,也阐述自己的鹰派思想。1990年李梅病逝,终年84岁。

参考资料:

Thomas Coffey所作李梅的传记 Iron Eagle,1986年英文版

李梅写的3本书,Superfortress: the story of the B-29 and American sir power in World War II (与Bill Yenne合著), 1988年英文版;America is in danger(与Dale Smith合著) ,1968年英文版;Mission with LeMay(与MacKinlay Kantor合著) ,1965年英文版

Steve Birdsall, Saga of the Superfortress: The dramatic story of the B-29 and the Twentieth Air Force, 1980年英文版

Wilbur Morrison, Hellbirds: the story of the B-29’s in combat,1960年英文版

Wilbur Morrison, Point of no return: the story of the Twentieth Air Force,1979年英文版

Chester Marshall,The Global Twentieth: an anthology of the 20th AF in WWII,1985年英文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5-23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梅(Curtis LeMay),美国空军上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5-2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鬼畜李梅”和“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冰冷雨天

  顾剑老师在《铁杆鹰派李梅与对日本战略轰炸》里面提到了一个史实并提出了疑问:“李梅退役前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1964年他居然被日本授予勋章‘旭日大绶章’。当然,不是表彰他烧平所有日本城市,而是‘表彰李梅对日本重建作出的贡献’ 。其实李梅战后从没有长时间在日本呆过。我很难理解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老冰就知道的一些日本人的看法来侃一下这件事。

李梅(Curtis LeMay),美国空军上将,曾任美国战略空军司令(Strategic Air Command)和美国空军总参谋长(USAF Chief of Staff)。李梅生平最得意的杰作,尤其在亚太地区,就是在太平洋战争任第21轰炸机集团司令(XXI Bomber Command)时期指挥的对日“战略轰炸”。那是现在还能让日本人做恶梦的,在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各大城市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个纪念碑,说明这地方某月某日遭到几架什么型号的美军飞机的轰炸,财产损失多少,死了多少人什么的。下面就是老冰常去的兵库县图书馆边上的轰炸纪念碑的照片。

其中最有名的是“东京大空袭”。所谓东京大空袭一般是指1945年3月10日和5月25日的轰炸。李梅将军可不是撞日子去轰炸东京的,怎么说将军也是文化人,人家会翻皇历。3月10日是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在所谓“奉天会战”中获胜的纪念日,以后被奉为“陆军纪念日”,就是陆军节的意思。李梅将军是专门挑了这个日子来练这个活计的。轰炸的效果如何?光3月10日的轰炸就炸死8万人以上,烧毁房屋27万8千栋,东京的三分之一变为焦土。从3月到5月,全东京的一半,没了。除了东京的日本其他大中城市也一样,老冰就在什么帖子里举过战败回家的士兵下了船不认识路,找不到家门的例子,因为路本身就没了,日本全国就成了一个破烂垃圾场。

李梅将军有个绰号叫“炸光光”( Bombs Away LeMay),这不仅是李梅将军真的把日本给炸得光光的了,而且还因为此将军顽劣本性不改动不动就要把人“炸回石器时代”,原话是在1964年在一本书里建议对北越进行“战略轰炸”时说的:“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坦率地告诉他们放老实点,停止侵略,要不然我们会把他们炸回石器时代去”(My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would be to tell them frankly that they’ve got to draw in their horns and stop their aggression, or we’re going to bomb them back into the Stone Age.)

但在日本李梅将军的绰号可不是这样一半带调侃的“炸光光”,而是十分直接了当:“鬼畜李梅”(鬼畜ルメイ)——那个畜牲绝对是从地狱里跑出来的魔鬼。但怎么还会给这个“鬼畜”授勋呢?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普通勋章,是勋一等旭日大绶章,几乎是日本的最高荣誉。你看那山下奉文在上法庭受审时还在肚子上挂着那玩意儿,说明即使对山下奉文这样的皇军陆军大将这玩意儿也来之不易,就更不要说外国人了。

是不是能简单地归结到“日本人贱,你打疼了他,他就来巴结你了”这么一种观点呢?不能,其实对李梅将军的授勋,牵涉到很多问题,除了对战争犯罪的定义这种简单的道义问题之外,还有不少政治力学的驱动问题在里面。

无须讳言,李梅将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确实牵涉到一个对战争犯罪的说法问题。如顾老师所说:“有一个战争道德的问题:就传统而言,美国人在战争道德上有所顾忌。”;顾老师又说:“在一场总体战当中,“军事需要” 永远是最强的逻辑,所有书生气的道德考虑都要让路。。。。。。。美军的作战行动并非毫无限制,李梅当时必须要向上级打报告,说明大规模烧死日本平民,这样做在军事上的必要性。批准的权限既不在李梅,也不在阿诺德,而是美国最高军事当局和政府。”

其实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真的超过了底线,不管责任在哪一级,战后结束60多年了,肯定会有人出来说话的。为什么到现在指责李梅将军的所作所为是战争犯罪的声音还是几乎没有呢(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有还是有的)?会不会有人这么想,美国人是作案的,当然美国人不会说。日本人是苦主,但因为打败了仗不敢说,所以就没有人说?


[ 本帖最后由 百城客 于 2007-5-23 14:30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5-2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这么一回事,比如对广岛长崎的核攻击就有人认为是战争犯罪行为。而且最早提出来的还不是身为苦主的日本人,而是美国人。在马尼拉盟军军事法庭审判本间雅晴中将的“巴丹死亡行军”一案时就有现役军人的美国律师这样咆哮公堂:“巴丹真正的罪犯是麦克阿瑟将军”,“如果巴丹行军是战争犯罪,那广岛长崎呢?”,要知道马尼拉盟军军事法庭把山下奉文大将和本间雅晴中将送上绞架以后东京国际军事法庭才开的庭!

由于美国是征兵制,加上当时又是全国总动员期间,因此美国律师们大多是现役军人,但同时又都有律师资格。在他们看来这场审判除了是使他们出名的一个大好机会以外没有别的。战争要结束了,律师们就要退役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在媒体上能够尽多地表现一下对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所以美国律师们在法庭上没有任何顾忌,因此才有大量的胡说八道出来。但好像就是在那种胡说八道里面也没有人抱怨李梅将军的战略轰炸是“战争犯罪”。

因为真要打道德官司的话,日本人在道德法庭上还是被告!老冰在《冰眼看日本》里面说过老冰曾经点过一个日本反核老头的死穴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在现在所谓“战略轰炸”还包括了对敌方重要战略目标的定点打击,如美军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中对伊拉克重要目标用巡航导弹进行的pin point打击也有人划到“战略轰炸”一类去。但在伊拉克战争以前,提起“战略轰炸”,那几乎就是“无差别轰炸”或者“地毯式轰炸”的同位语。真要给个定义的话:“所谓战略轰炸,并非对敌方作战部队,而是对敌方战略要地,要线进行航空攻击的作战方式,具体说来就是对有平民居住的城市和工业地区进行轰炸,破坏敌方的产业基础,杀伤敌方人口,从而达到削弱敌方经济能力和战斗意志,减少敌方继续作战能力的目的”。

从人道主义来说,这种作战方式可能确实是有点问题,但是倒霉的日本人却没有资格提问。因为首先这个“战略轰炸”就来自日语的“战略爆击”!后来才有英语的Strategic Bombing,而且用轰炸机袭击平民的知识产权还得归于据说是没多少创造能力的日本人。

因为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全世界人都知道了德国空军于1937年4月26日对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进行的轰炸。会不会有人糊里糊涂地就以为那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那不是,第一次是在5年前的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人叫“第一次上海事变”)时,从加贺,凤翔这两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日本海军军机就对闸北一带平民区进行了轰炸。

那也是航空母舰第一次被用于实战。

从此以后才有了用轰炸机肆无忌惮地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轰炸。从1938年开始日本又首创了“战略爆击”这个名词,向重庆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纳粹德国也在欧洲战场上用轰炸机对大中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

所以,李梅将军的所作所为,并不带有多少想象力。只不过是有样学样,照着皇军的葫芦画了个山姆大叔的瓢罢了。老大嘛,那个瓢当然得大点了,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哼哼,连本带利。

原来有部中国电影叫《黑炮事件》,里面有个德国专家自称是德累斯顿人,就因为被盟军炸过而发誓不说英语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所以日本人知道他们自己干的这些破事,不敢大声嚷嚷什么战争犯罪。当然偶尔有人会小声嘀咕几句,但也成不了气候。所以就来个闷声发大财,不提这件事。你看每年原子弹爆炸的纪念日都有一大拨人在叽里呱啦大喊,而东京大空袭的纪念日没什么大动静。用老冰的话来说就是:“有牢骚?80年前干吗去了?现在晚了点。”

也就是说日本人当然决不会喜欢李梅将军,但也恨不出来。(不是“恨不起来”,而是“恨不出来”)

就算恨不出来,那也犯不着骨头那么贱,还巴巴地给人家一块勋章对不对?不是那样,要说起来,日本人给李梅将军授勋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不管李梅战后为日本人干过些什么,好像放到秤盘子来称一称似乎还是不够分量。要知道连李梅将军自己也十分清楚如果战争的结果是反过来的话,日本人会怎样对待他:“如果美国输掉了战争,我充分相信我会因为战争犯罪而受到审判,只要看看日本人是怎样对待那些参加1942年杜立特空袭的身穿军服的美国飞行员就知道了”(Had the U.S. lost the war, I fully expected to be tried for war crimes, especially in view of Japanese executions of uniformed American flight crews during the 1942 Doolittle raid)。

所以应该说几乎是不可能有这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日本人因为这点事为炸光光将军去请勋的。但世界上的事怪就怪在一个说不准上,到了1964年就跑出来了一个日本人为“炸光光”鬼畜李梅来请勋。谁?这个人大大的有名,日本的“炸光光”——源田实。

这个世界上哪怕就知道一点太平洋战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大本营军令部作战参谋,海军大佐源田实,或者是Colonel Genda,这个极其响亮的名字,奇袭珍珠港的计划就是这个人作成的。并且作为第一舰队航空参谋在航空母舰“赤城号”上亲眼看到他的计划成为了现实,把个珍珠港也“炸光光”了,他还参加过中途岛海战,当然那次没有光光成。终战时源田是第343航空队司令官。

战后美国人抓战犯,因为总捕头麦克阿瑟大帅爷是陆军出身,就记得和他打过架的日本陆军,对日本海军有点闹不明白,所以就采取了一个“大部不抓,一个不杀”的政策。当然所有人都看好要上绞架的开战时任大本营军令总长的元帅永野修身海军大将如果不病死在巢鸭监狱会不会上绞架那就说不清楚了。所以“日本炸光光”源田大佐战后什么事没有,当然本来也不该有事,源田只不过就是单纯军事作战的参谋军官而已,谈不上战犯二字。

这位源田大佐1954年进了防卫厅,历任航空自卫队装备部长,航空总队司令官,最后爬到了航空自卫队的最高位置:航空幕僚长,空将衔。

顺便解释一下“空将”这个倒霉军衔。日本自卫队的军衔现在怪里怪气的不好懂,将军根据陆自,海自,空自分为陆将,海将和空将,这好理解;但是比如这位源田实是“空”的什么“将”呢?没有的,就光是“空将”。那个“将”的下面还有个军衔叫“将补”,相当于少将,但是肩章却是两颗黄豆。那么“将”是不是相当于中将呢?也不全这样,一般的“将”是三颗黄豆,但是有三个人是四颗黄豆:陆自幕僚长,海自幕僚长和空自幕僚长。现在不是又有了一个“统合幕僚长”吗?这就有四个人了,就是说这四个“将”是大将,其余的“将”才是中将。那一颗黄豆的呢?,嘿嘿,没有一颗黄豆的,黄豆膨胀。估计哪年丰收,黄豆生产多了,每人多给一颗,饿了好当干粮。

老冰是不是太絮叨,怎么跑这儿来数黄豆玩?不是,这黄豆数不清楚会出事,后果很严重。这位源田空将以“空自幕僚长”的身份去老大家拜码头的时候就出了事。老大见来了穿军服的,就准备了个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要放炮,可这位“空将”放完炮以后愣没动弹地方,说别人炮放的不对,他数着在呢,才放了15下,他得等到放完剩下的两下以后才能动弹。

老大不干了,说你不就是个“空将(Air General)”吗?究竟是哪个“将”老大我哪知道。老大我是照着不大不小取个“中”给你放的,错哪儿了?有能耐你把那名字改了,老大我给你补放,要不然你就在那位置上凉快去吧,感冒了老大我可不管。

这位也不含糊,不依不饶,想当年本将也是个“炸光光”嘛:“弄不清楚你不会掐指头算数,我这明明是四颗黄豆嘛,有四颗黄豆的中将吗?”,这就是有名的“礼炮事件”。正好那时又在闹《日美安全条约》,美国人那时不想搞坏美日关系,特别是在这种敏感的防卫问题上,就想了个弥补的办法,在源田实退役的时候授给了他一枚“将领级军团殊勋章” (US Legion of Merit degree of Commander)。那种勋章分四等:统帅,将领,军官和军人(Chief Commander,Commander,Officer,Legionnaire)。国府总统蒋公和苏联元帅朱可夫拿过统帅级的,菲律宾的拉莫斯拿过将领级的。

那些都是反法西斯的英雄,源田实是个什么玩意?也有资格拿?唉,政治力学的道理就是这样讲不清。

可能源田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把美国炸光光李梅给想了起来。俗话说“光光想光光,两眼泪汪汪,你光光,我光光,咱们一起挂勋章”。就这样,源田实就在1964年推荐授予“炸光光”李梅将军以“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源田实那时十分牛,他退役以后代表自民党参加1962年7月的参议院全国区选举,得票数位居第5位,比那个有名的豺狼参谋辻政信还要高。在以后的24年里接连连任四届参议员,长期担任自民党国防部会长。所以他的提案马上就通过了。

看起来是源田在报恩,其实里面有更深的意思。当时由于“安保反对运动”,加上开始扩大了的越战。美国担心日美关系会不稳定,所以双方都要做些姿态来表示“战争已经过去了”。才有这一幕互相给“炸光光”们授勋的闹剧:“我们都已经忘记了”。

真的大家都忘记了吗?起码有一个人没忘记,就是那位昭和天皇裕仁。“勋一等旭日大绶章”的授章仪式按惯例是天皇亲自向受勋人颁发的。可这天皇没忘记这件事,破天荒和政府议会叫上了板:寡人不干!谁愿发谁发,反正寡人不发——那枚勋章没有天皇授勋仪式。

没了天皇授勋,李梅也没了劲,连记者招待会都没开,蔫儿巴了就算有了个勋章,所以好像也没见他挂过。

这就是“鬼畜李梅”和“勋一等旭日大绶章”的狗肉账。


[ 本帖最后由 百城客 于 2007-5-23 14:3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5-24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5-24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d20238 于 2007-5-23 14:59 发表
还是老百想的周到。$高$

呵呵,正好前两天刚看到这篇文章,贴这儿正合适。$ok$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4-28 11:46 , Processed in 0.08418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