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27|回复: 1

[其它] 竹雕(图像放大请双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的民族之一。竹子外表油潤,色澤近琥珀,具有渾厚堅韌的特性,而且在中國廣大的地域都有栽種,因此用來制作日常用具十分合適。可能是保存的相對困難吧,我們現今能夠看到的明以前傳世的竹刻器物甚少。明中葉以後至清代是中國手工業大發展的時代,此時竹刻名家輩出,使竹刻藝術從實用轉變成為供人們鑒賞收藏的藝術品,也是傳世作品最多的兩個時代。明代竹刻藝術多集中在嘉定(今上海喜定縣)、金陵(今南京市)兩地,分為嘉寶派、金陵派。嘉定朱松鄰祖孫三代的深刻法(指浮雕和圓雕),金陵李耀、濮仲謙的淺刻法,清初張希黃的留青刻法,均為竹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三朱擅用深刻作浮雕和圓雕的手法。浮雕又分淺浮雕和高浮雕兩種,它與透雕均屬竹刻中的陽文刻法,可使器物增加立體效果。刻竹方法為鏟去較多竹地,使文飾凸起於上,並能分出層次,高浮雕可分五六層,使器物有圓渾之感,三朱竹刻用刀如運筆,生動有力,人物及動物神態自然。明代竹刻金陵派創始人濮仲謙,刻法與嘉寶派不同,不事精雕細琢,只就其天然形態,稍加鑿磨,時人稱之「大璞不斫」。其作品大都略施刀刻即生自然之趣,使器物古雅可愛。金陵派的主要技法為淺刻,即竹刻中的陰文刻法。這種刻法不僅有線也有面,刻出的景物可再現書畫的筆情墨趣。清中期竹刻工藝出現了留青刻法,也稱「貼簧」、「文竹」、「竹簧」,經煮、曬、壓,膠合或鑲嵌在木胎及竹胎器物上,然後磨光,再在上面雕刻書畫紋飾,由於簧色潔淨無瑕,嫩簧嬌潤,宛如象牙。使用這種技法的人物以張希黃為代表。進入清代以後,嘉定派第一名手吳之璠繼承了明代中葉以後的竹雕工藝傳統技法,他創造的以淺浮雕突出題材,留空四周作背景的雕法取北魏浮雕工藝,刻畫人物生動。以封錫爵、封錫祿為代表的練水竹刻世家,累代相傳多至五六代以上。封錫祿工圓雕,擅竹根人物。雍乾之間,嘉定派的刻竹名家可推周顥。他對書畫有一定造詣,擅以陰文刻山水、人物、樹石,將南京畫法運用到刻竹藝術上,用刀痕再顯筆墨意趣,刀法秀麗挺勁,對清後期竹刻藝術影響較大。竹刻至乾隆時期為鼎盛期。嘉道以後,就以貼簧取而代之,地區也不僅限嘉定、金陵兩地而擴大到東南諸省,以浙江省為主。

[ 本帖最后由 Immu 于 2007-8-25 20:5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9-1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10-25 18:31 , Processed in 0.08983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