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总有小白写小说时,涉及到老虎吃人.但小白真的了解老虎为什么吃人,怎么样吃人么...
一些特殊的行为特征体现在“食人虎(man—eating tigers)”上。它们主要在白天出动捕猎,这一点与食人豹(man—eating leopards)主要在夜晚行动正好相反。这表明食人虎能够根据它们猎物的情况改变自己的习性(Corbett,1957,1961;Locke,1954)。它们表现出对人类行为的非凡理解力,这恰好暗示了它们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因。这一特点在一头被五位欧洲人猎获的马来虎所证实,它在使用了各种策略和欺骗手段后,在被猎杀前的白天几个小时内继续它的行动。有证据显示,一些食人虎能分辨出有武器得的人和无助的牺牲品(Corbett,1957,1961)。猎食人类的攻击技巧与它们潜行攻击普通猎物的方式相同。一头食人虎一般会成功地从侧面或背后惊吓并咬住猎物的喉或颈背至其死亡。被一头食人虎杀死的牺牲品可能达到几百个。著名的Champawat雌性食人虎杀了430多人,其中234人都是在4年内遇害的。食人虎的一个行为特征是它们活动范围巨大,通常覆盖数千平方公里。尽管食人虎有时出现在阿穆尔——乌苏里地区、满洲和朝鲜,但它们更多地经常出现在南方国家,主要是印度和马来亚。由于不能捕杀正常的猎物,虎类可能成为食人虎。这可能是因为被人类射伤、豪猪刺破的伤口化脓、年老或者正常的猎物越来越少。
上面是老虎论文里的,下面是在CHINAZONE先生那里看到的.
吃人虎的分布
那样的恐怖似乎以印度为最严重。(据印度政府的公布数字,1902年被虎咬死的人数为1046人。)其它国家,其它地区也不是没有,但时间如此之长,害人如此之多,确实无可比拟。不但地广人稀,野牲较多的地区(如西伯利亚、东北、中亚细亚)根本不会有这类事,即使在地域较小、虎较多,人口亦较稠密的地区,也决不会如此严重。例如在马来亚,洛克说吃人虎大多数在吃不到10个人之前就被打死了,顶多也过不去20个人。他仅听说战前有过一只吃过36个人的虎,但此说没有得到证实。据洛克分析其理由说:(1)马来人的斗争性较强,对虎不是怕得束手无策,而是要斗个你死我活。(2)马来西亚拥有较多的狩猎专家。(3)更重要的是,马来半岛的吃人虎,活动范围较小,容易破获。例如:丁加奴州有一只“克玛斯克吃人兽”,从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共吃12人,其活动范围总共约390平方公里,而前述的印度“朝戈尔吃人兽”,其活动范围竟达3900平方公里左右,二者相差竟达10倍。
阿布拉莫夫(1962)说:自1917年以来,苏联远东地区还未曾有过虎吃人的报告。
比较一下我国产的几个亚种,华南虎比东北虎伤人较多,也确实有过“吃人兽”。西双版纳的虎(孟加拉虎)似乎更厉害。如靠近缅甸边界的打洛地区,据1953年7月1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国境线上的售货员》)“老虎曾在这里吃过很多的人”。但究竟吃过多少人,虎有没有被打死,却缺乏具体说明。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报道。例如说湖北南漳长坪区,1954-1955年曾有10人“被咬伤后夺出虎口”。贵州桐梓三区,1955-1956年闹虎灾,“死伤十七,八人”。
上述情况证明,国内确实有吃人虎。
至于为什么唯独印度的吃人虎那样多和那样猖狂,国际间有下述解释:印度西北边区和内地从前常闹严重的传染病,一下子可能死许多人,来不及火葬便弃尸荒野,结果被虎豹豺狼所食,这也是造成印度吃人虎、吃人豹较多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迷信的原因,土人们明明知道吃人虎藏在那里,也不敢去报告,因为他们迷信虎身上附有冤鬼,谁要是报告,下一次就轮到吃他了。
那样的恐怖似乎以印度为最严重。(据印度政府的公布数字,1902年被虎咬死的人数为1046人。)其它国家,其它地区也不是没有,但时间如此之长,害人如此之多,确实无可比拟。不但地广人稀,野牲较多的地区(如西伯利亚、东北、中亚细亚)根本不会有这类事,即使在地域较小、虎较多,人口亦较稠密的地区,也决不会如此严重。例如在马来亚,洛克说吃人虎大多数在吃不到10个人之前就被打死了,顶多也过不去20个人。他仅听说战前有过一只吃过36个人的虎,但此说没有得到证实。据洛克分析其理由说:(1)马来人的斗争性较强,对虎不是怕得束手无策,而是要斗个你死我活。(2)马来西亚拥有较多的狩猎专家。(3)更重要的是,马来半岛的吃人虎,活动范围较小,容易破获。例如:丁加奴州有一只“克玛斯克吃人兽”,从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共吃12人,其活动范围总共约390平方公里,而前述的印度“朝戈尔吃人兽”,其活动范围竟达3900平方公里左右,二者相差竟达10倍。
阿布拉莫夫(1962)说:自1917年以来,苏联远东地区还未曾有过虎吃人的报告。
比较一下我国产的几个亚种,华南虎比东北虎伤人较多,也确实有过“吃人兽”。西双版纳的虎(孟加拉虎)似乎更厉害。如靠近缅甸边界的打洛地区,据1953年7月1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国境线上的售货员》)“老虎曾在这里吃过很多的人”。但究竟吃过多少人,虎有没有被打死,却缺乏具体说明。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报道。例如说湖北南漳长坪区,1954-1955年曾有10人“被咬伤后夺出虎口”。贵州桐梓三区,1955-1956年闹虎灾,“死伤十七,八人”。
上述情况证明,国内确实有吃人虎。
至于为什么唯独印度的吃人虎那样多和那样猖狂,国际间有下述解释:印度西北边区和内地从前常闹严重的传染病,一下子可能死许多人,来不及火葬便弃尸荒野,结果被虎豹豺狼所食,这也是造成印度吃人虎、吃人豹较多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迷信的原因,土人们明明知道吃人虎藏在那里,也不敢去报告,因为他们迷信虎身上附有冤鬼,谁要是报告,下一次就轮到吃他了。
虎吃人的原因
虎怎样会变成“吃人兽”的呢?一些著名的狩猎家一语破的地说:“虎一旦失去怕人的天性,便开始吃人。”也就是说,虎同其它一切大小野兽一样,天性是怕人的。如果失去这个天性,它就敢于袭击人并吃人了。
虎是怎样失去这个怕人的天性的呢?总括起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受伤,二是年老。专门捕猎印度吃人虎的美国狩猎家柯尔贝特(印度的柯尔贝特国家公园便以他的名为名,是虎的保护区之一)进一步分析说:吃人虎,十分之九是因为受伤,仅十分之一是因为年老。受伤和年老的后果(例如跛足、断齿、瞎一只眼、动作迟缓、机能衰退等等)都使虎不能再正常猎食野牲,最后迫于饥饿,只得铤而走险,竟然攻击一向畏惧的大敌――人。攻击结果,往往使虎发现,猎人比猎食其它野牲更容易!这样才导致它很快失去怕人的天性,终于变成一只专门吃人的吃人兽。
问题是由吃人母虎养大的小虎,成年后是否也会成为吃人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派人的不同看法。一派认为,小虎虽然协同母虎攻击过人,长大后,身强力壮,尽可以猎食野牲,不需要,也不见得仍吃人。另一派认为,小虎既失去怕人的天性,并尝过人味,很可能成为吃人兽。
马来西亚狩猎处处长奥里纳德更进一步把吃人虎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永久性或经常性的吃人虎。它们由于年老体衰或受伤,只能靠猎食人类为生,不能再猎食任何野牲。这种虎易于发现,也易于对付。
第二类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的吃人虎。他举例说:有一只健壮的雄虎,一年内先后咬死八个人,最后被他开枪射死,解剖后,发现其头部和肩部肌肉里有大型霰弹的裂痕。这说明虎受伤后,饥饿迫使它冒险吃人。虎康复后,体力复原,又可从事正常猎食。可是,它已失掉怕人的天性,每当野性不足时,或饥饿难忍而又遇有机会时,就要间或猎食人。这种虎最难对付。
洛克也举例说:马来西亚丁加奴州有一只吃人虎,一年光景咬杀五个人。第一个人于1947年12月13日被咬死。隔了半年,1948年6月15日这只虎才咬杀第二个人。隔五天后,6月20日它又咬死第三个人。再过两个多月,9月8日该虎又吃第四个人,12月17日又吃掉第五个人。按推断,其中间断两、三个月,这只虎必然以猎食野牲度日,只是间或遇到机会时才袭人。这只虎于1948年12月31日被击毙。
当虎因受伤或年老而失去犬齿二枚以上时,它就难以再猎食强壮而皮厚的野牲(如野猪、黑鹿),因而有可能转变其攻击目标,包括人在内。如前述“查姆巴瓦吃人兽”,死后解剖,发现其右颚人下两犬齿均已失去。
虎受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同类斗殴,或被异类(如雄象、野牛、野猪或鳄鱼)所伤害。据柯尔贝特的意见,特别是受豪猪的损害。豪猪的刺,坚硬且难脱落。虎中刺后,一方面疼痛难忍,怒不可遏,另一方面因无法正常猎食,饥火中烧,因此最易铤而走险。柯尔贝特举“穆克特萨尔吃人兽”为例。这只年轻的雌虎由于企图扑食一只豪猪,结果被刺瞎一只眼,且患严重口疮,前掌和前肢共钉入50枚刺,一时几乎寸步难移,只得躺在深草里养伤。一妇人不幸从近旁走过,那狂怒的雌虎跃身猛的一掌将好击死,它自己也吓得跑出一英里以外躲起来。两日后,有一樵夫走过近旁,也被它咬死。饥饿难忍的虎受到人血气味的引诱,克服疑惧,终于尝试了人肉。又过一天,它遂主动攻击第三个人。这只母虎先后害掉24条人命,最后才被射杀。
印度的情况是如此,在马来亚却不然。洛克检查过30具虎尸,从未发现有受过豪猪伤害的痕迹。华南有无此种情况,沿缺乏研究,估计恐怕很少,北方自更不在话下。
其它伤害人的理由还有:(1)被猎人所伤,与人拚命,或当时逃脱,以后蓄意报复;(2)被人逼迫过紧,自觉没有生路,横下一条心,坚决反扑;(3)在进食时或休息时,突然被人闯见,因惊慌失措而扑人;(4)在逐偶时和抚育幼仔时,脾气不正常。
性别对吃人的影响
吃人虎中,雌雄的比例如何?是雌多还是雄多?这也有不同说法。马来亚可能是雄多。洛克说,1949至1951两年中丁奴州所发现的四只吃人虎,全是雄性。科马曼地区三年中射杀的虎,百分之六十是雄虎,百分之四十是雌虎。他的看法是:雄虎胆大,敢于接近居民点和人,因此盗食家畜乃至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也较大。至于雌虎,他举例说:1949年霹雳州有一只雌虎,随带两只虎仔,先后共吃七人,都是华侨。这只虎于1950年失踪,估计是陷落在为捕野猪而掘的陷井里了。
印度的吃人虎中,雌虎却占相当大的比重,如前述“查姆巴瓦吃人兽”,“朝戈尔吃人兽”,“穆克特萨尔吃人兽”,都是雌性。
哺乳幼仔的雌虎,以及找不到配偶的雌虎,危险性都比较大,都可能攻击人,但这与吃人兽的性质不同。它们也很可能伤人致死,但人死后,它们不但不食,反倒由于害怕而尽速逃往远处。被这种虎害死的人,常常不是被咬死的,而是被乱抓(头部、肩部、颈部)而丧生。
攻击和吃人的方式
虎怎样袭人?怎样吃人?洛克根据多次实例调查,作出较详尽可靠的分析,其要点如下。
第一, 吃人虎袭人,绝大多数发生在白昼。由于虎已失去对人的恐惧心理,即使听见近处有人声,也不立即遁去,更不远遁,而是巧妙地隐蔽起来,等待时机。它的隐蔽能力比普通虎要强得多。
第二, 袭人方式主要有三种:
1、偷袭法,潜行至目标身边,乘人不防,猛年过去。
2、如果不易潜近(例如人的近旁是空地,无法隐蔽),就在相当距离外突然现身,大吼一声,急驰而至。
3、埋伏在道旁灌木丛或石堆后面,等人汲水或干活回家,走过近旁,猛冲出来。无论用哪一个方式接近人,下一步手段几乎都相同:用前爪将人抓牢,然后咬颈。据洛克说,只消被它猛咬一口,几乎十之八、九立即丧生。
第三, 虎咬死人后,决不在现场吃人(据说从未发现过一次),而是将尸体转移到比较安全、比较隐蔽的地方,慢慢地吃。转移方法,马来亚虎是衔颈拖着走,而印度虎则是整个叼起来走。这恐怕与虎的体形和力气大小有关。
第四, 吃人先从下部吃起,即先吃下肢,逐渐上移,但很少吃头。
至于虎袭人的情景,布兰德尔有过不少调查,补述如下。
1、虎确实不爱吃人头,也不爱吃手掌和脚踵,也不吸人血。
2、虎吃人一般都是一次尽量吃饱,即使还剩下一部分,也不再返回吃二次。这就给狩猎者增加了很大困难。
3、虎袭人时,如果是潜行逼进,就保持完全缄默,尽量不出声,如果窜扑上来,则将发出几声短促而洪亮的吼声,用意在于吓人。
4、一只受伤的虎向人反年时,如果那人因害怕而返身逃跑,虎很容易追上他,并把他扑倒。如果那人坚持对抗,寸步不让,虎在追到眼前时,必定突然止步,踌躇一下,然后再决定是否扑人。布兰德尔说,恰恰是由于虎的这个习性,挽救了不少狩猎者(包括他自己)的生命,如果不是有那两、三秒钟的踌躇,就无法打出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枪。
这些才是对于老虎吃人行为,相对客观的描述.
老虎能区分拿着猎枪的人和赤手空拳的人.而尽量不去袭击前者.
试问,老虎怎么会去狩猎骑着大象的人呢?当然,老虎如果被人逼急了,确实会反扑.但,那个可不是主动攻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