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功成,名遂,身退5 X% b5 ^: B, s+ f0 _' s
" R( O& C0 F3 `! g+ l7 d1 k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_ f% v7 c. \ S
我们看老子的话“物壮必老,老者必倒”。我们看孔、孟、老、庄思想可知都是从《易经》里来的,这是自然的法则。天地间的万物,壮大,茂盛了,定衰老,一衰老了就变化,历史的阶段就过去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历史的哲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适。”这个物当然不是单指物质,而是包括人、物、事。就是一个东西不能永恒存在,所以就慢慢退化,故其下为遁卦。再看老子的思想,“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来的。从这个序卦的道理看,人到老了,就应该退,交给下一代去。总之,《序卦传》中,《周易》每一个卦的排列程序,都包含了许多道理,中间有很多学问,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研究。如医学上的研究,最近外国最流行的,男女更年期是最可怕的,所谓家长本身这时要再教育,夫妇之间的问题,也多半发生在这一时期。外国人研究夫妇感情最好是三年到五年,有的时间更短;以后几十年,维持家庭夫妇关系的,那是道德在维持,法律在维持,并不像在恋爱期间那种昏天黑地的感情了。而我们《易经》上就讲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必定退,必定是这样。
% }, l0 b ]1 j" N “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 A, o1 u+ m! R; X 但话又说回来了,老年人退了,交给年轻的一代,就大壮了。2 O) a" p9 F( Z: i" z' w' w" _" @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C; G% {% x3 n, p5 a
大壮过了为什么是晋卦?晋卦孔子解释就是进步的现象,一个东西壮大了,自然会求进步,新的一代起来。
( e/ E% R* |& ?- F0 _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1 i9 Y3 L0 ^6 t T
这里又是社会哲学,历史哲学来了,进步的阶段,一定有伤害。社会的发展,一个求进步、求改革的法令,固然有远大的理想,可是对于旧有的具破坏性,这也是革命的哲学,革命就必有所伤。* X# x2 |1 p6 z& ^; E/ B1 c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t8 k c" K# B. b9 K5 f
明夷卦的下面接家人卦,孔子解释在外面受了伤的一定跑口家,不只是人如此,即使家畜也是如此。又如我们的文化,一百多年来,受西洋文化的刺激,变成现代这样,可是现在慢慢地连外国人也开始学我们中国文化了,这就是“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所以是家人之卦。
4 J0 N8 v# X/ ^5 f3 B+ g7 j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U+ W9 W2 F. b5 H
古代“睽”的意思就是夫妻反目,意见不合,所以是处家庭的哲学,家道穷的时候,这并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穷”,而是到了“极点”的意思,“穷尽”的意思。如一个家庭有钱,慢慢奢侈,奢侈到极点,就出毛病,夫妇的感情,国家的政治,都是这样,一定要乖张。
5 y/ y5 |) H( {4 ]% x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2 _7 X, @3 w% f. r
乖就是乖张,个性的偏激,家庭、社会、政治的问题,都是这样,过分的乖张,就有困难来了,所以是蹇卦。“蹇”字的意义,就是跛脚,受了伤走不动,寸步难行。/ P: F, A* d( D- V+ F3 `, l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 [! i+ R, h4 X6 D 自然的法则,一个东西没有永远困得住的,不会永远困难,困久了总要想办法找出路,所以赛卦下面是解卦,要解除,要缓和困难。9 S7 e, W' ~0 E" N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 U+ _, f, y9 x8 c0 o 有些性情急躁的人容易出事,而性情缓慢的,则容易把困难拖下来,慢慢用变化来解决,但是太缓了也不行,一定会有损失,急躁的人容易愤事,把事情搞砸了,缓慢的人则容易误事,等于医生处方下药,虽没有吃坏,可也没有治好,这就犯了医学上的过错,延误了治疗时间,所以解卦下面是损卦。( p! L8 T% W7 s- g( C+ y4 P
《易经》告诉我们,万事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是绝对的,没有哪样是对,也没有哪样是不对的,有时要偏一点才对,有时偏一点又是错了。; h. }* n8 v! K% [( d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9 ?! I" m) T& Z1 C: \% N: X; _ 损的反面是益,损了这一边,就益了那一边,祸福是相倚的。8 B) g' @5 f% b6 ?' P8 |9 g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央,央者决也。”3 k. q, R: {- `# b& h' m
在受益时不要以为得志有福气,得志就是益,《易经》告诉我们要晓得进退存亡之道,益了以后不晓得退,到极点就崩溃,就断了,所以益下面是失卦。
2 V) A4 h+ h. i( D' [ “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
! H+ H: T4 Q: ^ 由《易经》来观察宇宙事物,来讲历史文化,人生不会有绝路,要用智慧处理这个人事,处理这个宇宙,就是中间断了,必然会另外有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于是遭遇就来了,所以(决右)以后就是女后,女后卦为阴阳相交之卦。8 }$ ~ |+ w+ ` p2 q1 F3 l: e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5 C6 p+ n9 L, l5 x. I# D z
一个东西只要有新的来相遇,就会有新的结合,这个“萃”,现代的观念就是结合,萃字本身就是很多茂盛的草聚在一堆,是一种青春可爱的现象。
" [) S+ O0 \/ C, ~1 G7 \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e; Q4 a% z2 `3 d1 {6 `8 T% T& e
一有所聚,慢慢挪移向上升发,社会历史的发展,亦是一样。比如十几年来,许多人本来没有钱,慢慢合力经营,都变成了大老板,就是革然后升发。, G2 k7 L8 \, @+ j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 n% ]( ~0 P% O& v, u2 P. G 升卦的反面就是困卦,上升不已就必然遭遇新的困难。; v' ]0 W+ T9 d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0 H6 B4 U, i) u* p4 O$ z- B
困在上面,到了最高处,自然要下来,就掉到井里去了。个人也好,家庭也好,所处时代环境也好,如同掉下井里,上面空空爬不上去,下面入不了地,四面又围住了,这多可怜,于是革卦这个时候就来了。9 B' P$ K0 V/ I( p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 h6 F$ x$ o h7 ]
想办法打破时代环境的樊笼,这就是革命。
! S# w3 q6 _ [' H$ K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e. r; M7 b% N6 Q1 p
谈革命,常说“鼎革”,那么鼎革两卦就值得研究了。上面讲到一个东西欲进步,一方面一定要受到损失。所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很可怜,他的思想现在却被推崇,如邻里保甲制度,都是他当时创制的,可是他当时受那么大的损失,历史上也给他这么大的罪名。到现代我们才号称他是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就因为他在变革的时候一定伤害到别人,他忘记了社会的旧习惯这个力量,很不容易铲除的。《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而王安石当时只想自己亲眼看到成功,可是历史上一个好的东西,假使他能够忘我,并不希望自己看到成功,用渐变的方法就好了。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想自己看见成功,便一定会失败。这里就说,假如要突变的改,除非全面推翻,改革的最好工具莫如鼎,鼎就是锅,无论什么东西放进去,都会被化掉,重新熔化一番,再建立起来,所以鼎革两卦,连在一起。2 F* C7 _! P, K/ Q+ B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B' a5 k* x* |$ R. _ W
古代中国家族制度,大儿子当家,弟妹视长兄如父,所以当家的莫若长子,所以受之以震。在《易经》的象数中,震卦是长男,代表大儿子,同时震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动,也就是革命会有一个时期的动乱。, ^, S" N: U5 g( C* u- F B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
( s: K1 N; I" s9 R7 V 也。”% n4 D5 M, n9 Z3 l& A
这里说明一个处事哲学,政治哲学。领导一个动乱的时候,要晓得时机,把动乱停止下来,所以是艮卦,艮也代表山,好像山一样静止下来。6 O, i, m9 t: ?& J/ C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8 u" K- B- M4 Q/ }0 t" [ H
但是天下事不能永久停止下来不进步,《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就是要不断进步,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所以接下来的是渐卦。( O ~1 j. t& R/ P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F0 v3 ]) j# t5 s' X
《易经》归妹卦,是结婚卦,这里是说,有进步一定有收获,因此下面是归妹卦。
# m# U7 C/ z0 j, y$ D) d, I8 n1 i. U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 x; t9 K! _: `2 M2 k# u0 v 有了收获,家庭兴旺起来,扩大了,就是丰卦。
% M+ G- H ]; j# L) K! I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q6 a& Z! v# j5 X+ t
家庭扩大了,人口多了,房子也不够住了,只好出国去,像我们民族庞大了,所以世界上到处都有华侨。讲人生的哲学,过分扩大了就会忘记了本位。5 E; p9 @$ k- K( l: j3 l2 ~- T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g4 q* G1 y1 h
外面跑跑,失败了,也吃不开,只好买张飞机票回来,这是巽卦。4 S# T0 z4 ]7 ^/ T
“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 s+ G5 n- n' P! l% T, J4 r 这里“说”音悦,就是《论语》上“不亦说乎”的“说”,回来就高兴了。9 F; h! r, {0 Z) ]/ K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澳,涣者离也。”* {4 x2 z& s9 ^" `" r
高兴过度了,又散掉了,得意不能忘形,所以兑卦之后是涣卦,涣是水一样散开。$ `2 m. Q" y- p$ L# _- z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6 z0 [( J8 l! t S7 [ 涣散之后,不能一直涣散下去,而终归要节制。 Y5 H5 m# a6 f# I# w& B% D$ a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5 {/ _/ m# {7 n1 b# |; P
有了节制就有中和的作用。
8 i5 |2 C4 s6 w* j% P4 e; q' i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3 r4 h, ?( |% I, ^, v! B D8 Q 中孚也是有信,有信往往矫枉过正,故受之以小过卦。
! i' ?8 E9 ^" Q+ e8 T; @) v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6 Z# q( H9 ]$ m
既然过头了,有正有反,有另外一个新的接触,所以小过卦下面是既济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