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863|回复: 0

羊拐:童年游戏的绝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现在已经很少孩子玩儿羊拐了吧。

我小时候是玩羊拐的。羊拐其实就是倮骨,也就是羊的膝盖骨,是指连接羊后蹄和
小腿之间那一块游离的骨头。羊拐只是俗称。想一想也很有意思,一块羊骨头怎么
就成了童年的玩具,还那样得让人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玩羊拐的传统据说起源于清朝末年,北京的女孩子们被关在院子里,创造了玩羊拐。
还有人考证说,玩羊拐的起源时间比清朝更早,一九八三年内蒙古巴林右旗清理一
座辽代古墓时,曾发现九玫拐骨。牛拐骨一枚,山、绵羊拐骨七枚,还有一枚铜铸
的仿绵羊拐骨。由此看来,北方游牧部落接触羊拐的时间,是在远远早于清朝的辽
代或更早。

羊拐好象是北方的孩子玩得多一点,北方羊多吗。所有羊多的地方,那里的孩子都
玩羊拐吧。

处於西南一隅的西藏,孩子们也玩羊拐。羊拐在西藏叫做"阿久",藏区到处可以看
到男孩子们迷醉于玩羊拐的情形。据说牧民们还把羊拐串成长长的一串----羊拐项
链啊,当做吉祥物挂在帐篷中,祈盼带来福运。

羊拐还曾经拿来卜卦,不知你听说过没有?书上记载,哈萨克族的萨满法师就“用
羊拐骨占卜,用四十一粒羊粪算命”。

地处非洲撒哈拉沙漠的阿尔及利亚,那里的孩子们,课外活动也常常是男孩生龙活
虎地踢足球,女孩则安安静静地抓羊拐。

在我小时候,拥有一副羊拐是每个女孩的梦想。我们那里是只有女孩子才玩羊拐的。
如果谁在啃羊骨头的时候,有幸啃出一块羊拐,那真叫一个狂喜。一般来说,四个
羊拐可以凑成一副。收集齐羊拐后,晾干,染成粉红色,就可以玩了。粉红色是很
女性化的颜色,粉红的羊拐在我童年的性别启蒙中,是否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我无
从考证。

大家知道,麻将是六面体。羊拐则有两个面儿不平,不能平稳地呆著。所以,一个
羊拐只有四种不同的放置方式。羊拐的四个可以放置的面也有四个不同的名字。各
地的叫法并不一样,有些地方是以家畜的名字命名的,而在我的家乡,我们叫做
“坑”、“肚”、“耳”、“眼”。正面凹下去的一面叫“坑”----的确是一个小
坑,反面凸起来的一面叫“肚”----鼓鼓地象一个刚吃饱饭的小肚子,侧面凹下去
的一面叫“耳”----流线型的确有耳朵之美,侧面凸起来的一面叫“眼”----有一
点点金鱼眼的意思。

玩羊拐,要投掷、要抓翻,先要把羊拐撒在桌子上,不过,我们小时候经常是在水
泥地上玩,大家在水泥地上翻着玩,天长日久,小指甲都会磨掉一部分,皮也会蹭
掉一些,因为坐的姿势,衣服和鞋的侧面也会磨出洞来,绝对算是“职业伤害”了。
就象现在的孩子玩电脑游戏,玩出了腰酸背疼,眼睛发直一样。

只有下列三种情况,才算是掷羊拐成功。(一)四个拐都一样,40分。(二)有三个拐
一样,20分。(三)只有两种不同拐,每种各两个,10分。出现其他情况,掷羊拐的
孩子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其他孩子会高兴地喊:“坏啦,换人!”

抓翻需要手里抓一个球或者沙袋,在抛起球或者沙袋的刹那,要对羊拐翻面什么的,
同时还要准确无误地把得分的羊拐抓在手中,然后接住落下的球或者沙袋。对羊拐
翻面的顺序是“坑”、“肚”、“耳”、“眼”,由易而难。孩子们要想一想迂回
包抄的战术和战略,怎样才能在翻面时不要碰到其它的羊拐?怎样才能迅速地把羊
拐抓在手中,然后把落下的球或者沙袋接住?手要快,还需巧,也得稳;眼睛不仅
要犀利,还得和手配合好;心里还要算计得分。真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该
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干脆利落地做完该做的动作,念出自己的得分。
成功!

当然不仅仅是羊腿上才有拐呀,猪啊、牛啊,腿上都长着膝盖骨呢,也就是猪拐和
牛拐。不过,把猪拐、牛拐拿来和羊拐想比,一比就比下去了。说“拐比拐,气死
人”也不为过。不论从大小、形状,还是颜色,羊拐都可以称得上是上品,玩猪拐
和牛拐,那真是退而求其次了。猪拐、牛拐都有点大,和小孩子的手不成比例,小
孩子的手抓起猪拐和牛拐来,还是有点吃力的;此外,猪拐和牛拐的颜色也有点发
油发黄,羊拐则色泽洁白,一如羊的纯良;猪拐和牛拐的形状,有一点点斜,有一
点点长,不是象羊拐那样方方正正的,羊拐看着,怎么就那么端正挺直,一如羊的
驯良。

我很幸运,我是不太需要退而求其次的。我的家乡在那敕勒川上,阴山脚下,那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羊对於我们并不缺乏,
小时候,光我家里就养了十七只羊。现在的人们把父母不怎么管,可着小孩子疯玩
儿的情形叫“放羊”,我小时候是真的放过羊的,有空的时候,我经常帮家里把我
家的羊一路赶着,送到大部队的羊群里,让牧羊人去牧放一天,晚上就不用接了,
羊会自动循原路回到家里来,仿佛羊去上了一天的幼儿园一样,或者应该叫做“幼
羊园”。后来我到外地读高中,又到更远的外地读大学,假期回家,也是放下书本,
转眼就是一牧羊女,好象还不能完全带上牧羊女的桂冠,因为只是把羊送到“幼羊
园”那一段短短的路程而已。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去“幼羊园”的时候,羊需要
送,好象不认路似的,而从“幼羊园”回来,就不需要接,看来是倦羊也知道归途
啊。

童年的点点滴滴都是甜美的果子,岁月把它们酿成了醇香的美酒。端起我的这杯闻
闻,酒香里依稀还有几丝羊的淡淡膻香,啊,那是我的羊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2 09:04 , Processed in 0.0879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