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地震局和地震预测的误解
首先明确一点, 所谓预测, 是在对历史数据样本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模型或模式,然后根据目前的状况或数据,来预计将要发生的事件。 简而言之,预测三要素:历史数据样本, 预测模型,带入参数(当前状况)。 而对于地震来说, 这三要素目前来说全世界的科学界几乎都极其匮乏。 历史数据是所有预测的基础,只有对大量完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建立起比较可靠的预测模型。 现代化的数据采集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期间发生的大地震并不多,能够比较完整的收集到相关数据的屈指可数, 完全不足以建立可靠模型。 而且即便是现有的技术手段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 首先地层深处的探测非常困难, 了解几乎为零。 其次,地震的成因非常复杂,可以从大陆板块移动直到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变化, 都可能引发地震。 相比天气预报, 产生影响的是大气活动, 相对来说数据容易
收集得多。 通过气象卫星可以非常直观的反应整个天气系统的状况,而地壳运动的探测就远没有这样的便利。
没有历史数据,预测模型就无从谈起。 更何况,由于同样的原因当前的参数也难以收集, 短期的实时数据更无从谈起。
其实就目前对于地震的研究阶段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阶段:收集数据。 这也是目前全世界的地震研究预报机构的最主要的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 其他的才有可能。 而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只有尽量多尽量全面的收集数据,才有可能在将来建立起比较可靠的预测模型。 这也是为什么地震局现阶段即使不能预测地震仍要加大投入,加大研究力度的原因。 没有现阶段的数据累计, 我们将永远不能真正的预测地震
最后提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张衡地动仪。 即使这个传说中的神器真有那么灵敏,它也只是一个地震监测仪器,而不是预测仪器。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它只能感受到远方已经发生的地震, 而不是预测地震。 而且也只能大致了解地震发生的方向, 而不能确定具体地点。现代科技早已经远远超越了‘地动仪’的水平了。
我自己注的:其实张衡的地动仪早已失传,甚至没有文献记载地动仪到底是个啥样的,现在的地动仪,不过是根据非常有限的资料加推测做的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复制品,张衡地动仪的复制在科学界争论很多,现在很多人认为张衡地动仪根本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样。真正的复制地动仪现在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