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61|回复: 0

积福的美德: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积福的美德: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1.天下第一的美德,当是好生之德,她是上天都推崇的。《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世界上没有比好生更大的德了。天地创造万物,生生不息。积福的美德就是好生之德,也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在西方称为“live and let live”。世上万物,互依而生。因此要和平共处,自己活也让他人活。可是这个美德常为我们凡人置之脑后,说什么人与人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2.一个历史的原因。自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中国出版之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或者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了很长时间里成了仁人志士们救亡图存的呼声的理论根据。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华大地灾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真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言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民报》第2号《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天演论》是翻译的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其实,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误解了该书的主旨。在序言中,赫氏说,当初的讲演实际上只是该书的第二部分,但没有达到他要表达的目的,于是增加了第一部分,即导论。在第一部分中,认为人的本性是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生物都是如此,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第二部分是讲伦理的,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克服他们弱肉强食的本性。赫胥黎的主旨是阐述人类对本性的克服,伦理之不可少。所以,伦理上我们说,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伦理法则才是人类应有的美德。我们的先辈们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的情况下把“物竞天择”作为主旨进行宣传可以理解。而今天的条件下,世风急需好转,我们则不能一再地误读下去,否则,将不利于我们的民族发展和文明的繁荣。
3.体现在生活中的共生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没有完全丢弃这个宝贵的美德的。记得小时候,家里教育我们小孩子,要“不吃独食”,有什么东西都要和兄弟姊妹,和父母分享。那时候家里很穷,如果得到了甚至一块糖果,也要拿家里让父母咬一点,姐弟咬一点。如果他们不肯吃,舍不得吃,尤其是父母会说自己是大人了借口不吃了,让我们小孩子吃,我们是说什么也不答应的。这就是美德。如果社会上人们能不那么贪得无厌,人们遵循共生原则,该是多么好的社会和人间天堂。我们事实上也有着这样的俗语,比如“光棍不断财路”,“有饭大家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能饶人处且饶人”,“做事不要太绝,给人留条生路”等等,告诉我们要“自己活人让别人活”。
4.共生原则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聪明而损人利己,而要厚实利他。记得一位佛学大师在《夏雨清凉》中说,“一切事业成功,成功在忠厚,不成功在聪明。”因为忠厚的人卖力苦干,不是想方设法的偷懒而占别人的便宜,也就是损人利己。聪明的人自以为聪明,多是不重道德,因而前途多乖。似乎这是布道说教。那么不妨让我们看看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计算机模拟专家和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对此做出了科学的研究。顺便提两句,此公在科学界是个奇才,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曾获得其中四大领域的最高奖:比如经济学的诺贝尔奖,计算机的图灵奖。西蒙在一篇题为《利他主义和经济学》的论文中就论证了小聪明人最终吃大亏,利他的人是有好报的。西蒙是从适应度的角度,也就是繁衍后裔的角度来考察的。他把人分成三类:自私的聪明人,也就是小聪明的人,利他的聪明人也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人,和只一味利他的人(按理想状态的道理,这种人是不会存在的)。假定他们开始三类人各占三分之一,在三十代之后,他们的子孙后裔比例大大的不一样了:聪明的利他主义者的后裔占53%,一味利他者的后裔占29%,而小聪明者的后裔只占18%,所占比例剧烈下降。所以,为子孙积福记,也不要耍小聪明,要忠厚。佛教的世间法也说过,“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我的家乡有句土话,“精三分,憨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增广贤文》里也说,“积德与儿孙,要广行方便”, 也都是这个道理。
5.整个自然界有个生态平衡问题,要求做到“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我们人类认为,其他生物都是人的财富,可以任人使用和宰割。于是为了私利而贪得无厌的捕食野生动物,过度放牧,和滥砍森林,污染江河,造成不断发生生物灭绝,土地沙漠化,河道干涸,带来了生态平衡的极大破坏。我们知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关系。如果没了虾米,还会有小鱼吗?没有小鱼何来大鱼?其实,食物链更合适的名字应该是钱冠连先生说的“互依链”,因为生物之间不是完全的你吃我,我吃他,他吃你的关系,还有互相依赖保持生态平衡的关系。森林植被被破坏了,动物就无法生存,动植物都没有了,何谈人类的福祉?这里的道理压根就不许多说,就此打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5 13:25 , Processed in 0.057345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