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35|回复: 15

大豆酱与东北人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汗$ 我就是去东北菜馆吃过酱茄子$送花$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的现实里,在东北人的生活方式中,大豆酱都始终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文化角色;酱香已经渗入了东北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东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了一个关于东北的说不完的话题

  当谈论起东北人生活特点的时候,人们多会注意到与东北人冬季生活有关的一些事情。比如东北的“三大怪”中的“窗户纸糊在外”,比如“关东山三件宝”中的“人参、貂皮、靰鞡草”。但是几乎没有人注意:我们日常所吃的大豆酱,其实与东北人生活有着深刻的文化关系。不过分地说,大豆酱就是东北人生活的一个结点,是东北生活方式的一个“组织者”和“实践者”,所以,大豆酱也是东北的一个“宝”。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的现实里,在东北人的生活方式中,大豆酱都始终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文化角色。除此,大豆酱也是东北这块土地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重要贡献。

  先说关内的酱

  如果追溯历史,酱在中国的出现应早于周代。据《周礼·天官·膳夫》说:“凡王之馈,食用六谷(徐、黍、稷、粱、麦、菰),膳用六牲(牛、羊、豕、犬、雁、鱼),饮用六清(水、浆、醴、医、酏),馐用品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论语·乡党》中也说,“不得其酱,不食。”对于《乡党》中的“酱”,杨伯峻解释成“调味的酱醋”。从大意上讲,杨伯峻的译解说得通。但是今天的读者则容易误会,会以为他所说的就是我们今天的酱醋。其实,杨伯峻只是说出了其中的大致意思。那个时候的“酱”虽然也是酱,但却是主要由肉一类的食物剁成肉馅后,再加入盐和各种香料发酵而成的。当时的这类肉酱是非常多的,像什么各种肉类、各种鱼类、各种禽类,均可以做成酱。而像动物的内脏、舌头等部位,也均可以为酱。曹操《四时食制》里曾记载有“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唐代诗人韩愈的诗中,也有“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的说法(见《岳阳楼别窦司直》)。除了肉酱以外,周代时还有一些植物(蔬菜一类)也可以做酱。但总体来说,似乎以肉类为酱是比较多见的。明人张岱在《夜航船》中说“成汤作醢。”,一方面是把做酱的始祖认作是周武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最早的酱应当是肉酱。古人所以在较早的时期用肉来做酱,这既与当时人们的饮食需要有关,也与社会的生产技术发展有关。这种酱的制作,今天保留下来的却很少。各地普遍都有的虾酱,也许是此类酱保留下来的仅有一种。

  另据《齐民要术》记载,在汉代时就已经有人开始以豆为原料做酱了。不过与关东地区普遍食用大豆酱的情况不同,这种酱是黑豆酱。而且,其制作过程也与关东大豆酱的做法有所不同。在工艺上,这种酱的制作还需要增加一道去掉黑豆皮的工作。另外,也许与黑豆的过低产量和黑豆酱的制酱成本有关,更多的恐怕还是与关内历史以来就是小麦粮食的主产区有关,关内北方地区民间百姓在历史上所食用的酱更多的是属于面酱。这是一种由小麦面粉蒸制发酵而做成的酱。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北京甜面酱,就属于此类。

  为什么在关东每家的生活都离不开酱?

  关于大豆酱的真实起源,已经很难考究。但是用大豆做酱食用,在历史上的关东地区却是极为普遍和盛行的饮食习惯。1926年的《双城县志》称:“又有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宝清县志》也说,“豆酱为家家常需之物。”从东北各地的旧县志中,几乎没有关于东北人吃酱佐菜的记载。但是从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的说法来看,东北人与酱的联系,显然要比像酒一类的东西更为紧密。

  问起上了岁数的老一辈东北人,人们对家里酱和酱缸的记忆可谓深刻之极。在关东地区,特别是在辽东和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的东蒙地区,凡从事农耕的定居百姓,每户人家的当院中都会有一个酱缸。这种家家做酱的习惯,在解放后的城市生活里,也曾普遍延续到了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甚至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给自己下点酱”。

  关东人喜食豆酱的原因之一是,与东北的大豆生产有关。从《齐民要术》的记载看,我国古代各地均有豆类生产。但由于大豆是油料作物,产量又低,而且它对土地的肥力通常要求又很高。东北的长白山区、黑龙江的“北大荒”地区,历史上多用新垦殖的“生荒地“来种植黄豆(或用轮耕的休耕地来种黄豆)。当时这样的生产条件,关内各地均是不具备的。河北1934年的《望都县志》,曾有“豆酱一种,家家不备”的记述。1933年的《邯郸县志》也称“绿豆、豇豆、黄豆、荞麦、大麦,间或用之。”所称即此情况。从今天的食用油料生产来看,关内北方地区多用棉籽油(黑油)、花生油(白油)。再向南方,则普遍用菜籽油。而惟独东北是吃豆油的。所以,大豆一直是东北的重要物产。可能是由于大豆在东北是一种大宗生产的农作物,所以在东北人看来,大豆也就成为了一种有东北特点的寻常的制酱原料。所以当关内的人们还只能制作面酱的时候(由于生产和生活条件所限),生活在关东的东北人就已经在普遍制作豆酱了。

  关东人喜食豆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与东北漫长的冬季和春季生活有关。在历史上,老关东地区的气候可谓是相当特殊的。这一方面表现为四季分明,同时也表现为冬季的漫长和春季的春荒。东北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办法种植高产作物?主要是由于东北的无霜期往往只有100~120天左右。寒冷的冬季,则往往要长达6个月以上(在文革以前,吉林、黑龙江两地的居民通常会在4月底5月初才脱去棉衣)。由于冬季严寒百物无生,人们在冬天里就只能靠入冬前准备的食物过冬。所以东北人除了要在秋天准备好各类冬贮的蔬菜,还要腌制各种咸菜、晾晒各种干菜。而春季的万物虽已复苏,但关东地区依旧是食物上的春荒期,所以宜于大量制作和贮放的酱,就成了普通百姓大半年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调味品和一道“家常菜“。

  关东人喜食豆酱的第三个原因是,在关东地区一直有吃蘸酱菜的饮食习惯。若说偶尔生吃一次蔬菜,这在谁的身上都可能会发生。但是把蔬菜当成正餐中的一个或几个菜来吃,而且能够顿顿吃,隔些日子不吃就难受,在中国就只有东北人了。大家看东北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乡村爱情》,那里面的“炕头上的饭菜”是很有关东味道的。而这种味道不是来自“猪肉炖粉条”和“小鸡炖蘑菇”,而是来自那种“大葱蘸大酱”。据《三朝北盟会编·女真传》说,历史上的女真人“其饭食则以糜酿酒,以豆为酱……渍以生狗及葱韭之属和而食之……”显然,我们今天把祖先们吃蘸酱菜的习俗保留了下来。东北人从开春吃野菜开始,整个一年中的各种菜(主要是青菜)均可以“入酱”。无论是茄子豆角,还是黄瓜倭瓜;无论是菠菜芹菜,还是白菜土豆;无论是水萝卜大萝卜,还是胡萝卜青萝卜;无论是猫爪子苣荬菜,还是蕨菜猴腿婆婆丁;也包括像大豆腐干豆腐……差不多在关内能够被炒制的热菜,在东北均可以蘸着酱吃。

  大豆酱在关东的历史上,曾经意义非凡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过一个小故事。说齐恒公率领军队讨伐楚国,楚成王派使者去问为什么,管仲回答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管仲的意思是说,你楚国出产过滤酒的包茅,但你不进贡,周王祭祀没有过滤酒的东西,所以要出兵征伐。与此类似的豆酱故事,在关东地区也发生过。据《金史·石盏女鲁欢传》讲,当时的女真人对酱也是相当看重的。天兴二年,金元帅蒲察官奴杀掉知府石盏女鲁欢的理由就是:“上贡不给,好酱亦不与”。然后“令军士拥至其家,检其家杂酱凡二十瓮……”

  在关东的历史里,不仅酱曾经是贡品,而且在许多时候它还是一种“社会等价物”。就是说,酱在许多场合下可以当货币来用。根据《满族说部·尼山萨满传》的记述,在旧关东的历史里,酱在相当多的时候就是民间的“货币”。《尼山萨满传》的《尼桑萨满》故事里讲到,当尼桑萨满要渡河去阴间为死去的飞扬古讨魂时,就用“三把大酱、三把纸钱”当做了渡河费。尼桑萨满过阴间的每一关时,都是用“三把大酱,三把纸钱”作的买中钱。在故事《尼桑女》里,“三把大酱”变成了“三勺大酱”。在《尼桑萨满传》里,尼桑萨满闯阴城的每一关,用的买路钱则是“三块大酱、三把纸钱“。到了《尼山萨满传》故事中,尼山萨满在一般的地方用的也是”三块酱、三把纸钱“。但到了重要的关口,她用的是“一百束纸和一百块酱”。由于“说部”是东北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讲古”习俗的一种文学延续,因此其中的民间生活色彩应当是有根据的。而且从“说部”的萨满故事中普遍存在用酱做交换的情况判断,在历史上关东生活里,肯定普遍有过用酱去做交易的情况。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满族说部》是东北民间的口头文学,是对满族传统的讲古、说史的记录,所以记录者对原“说部”故事的某些词语的理解也许有所不同。因此在关东历史上的人们,究竟是用“把”、用“勺”、用“块”、用“瓮”来进行酱的交易,现在显然是不可考了。但是酱在关东的历史里曾经很重要,曾经是民间的重要“货币”,曾经被作为“等价物”被人们所使用,却是可以肯定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大豆酱的贡品作用和民间交易作用当然已经消失了。但是对于关东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来说,酱的意义依旧让人着迷。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酱在关东已经形成了盘酱、大酱两个系列的产品(历史上还曾有过“清酱”)。至于说对于豆酱的炒制,则是多种多样。肉酱、鸡蛋酱……等等,反正你想往酱里加入什么,你就会吃到什么酱。在吃法上,这就是一个智慧问题了。对于外地人来说,在今天的东北地方菜中,蘸酱菜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讲,生活中是不能没有大豆酱的。酱不仅能蘸,酱也能焖,酱也能炒……总之,酱香已经渗入了东北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东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了一个关于东北的说不完的话题。



                                                  $送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2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ish 于 2008-7-22 14:08 发表
我小时候还打过酱缸呢,:cool:


我也玩过~:P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ish 于 2008-7-22 14:08 发表
我小时候还打过酱缸呢,:cool:

$高$ $高$   我还做过酱块子呢 $m2$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最后一滴泪 于 2008-7-23 16:52 发表

$高$ $高$   我还做过酱块子呢 $m2$

那你比我牛 :o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ish 于 2008-7-23 20:56 发表

那你比我牛 :o

$m22$ $m22$ $m22$   俺农村长大的可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tian666 于 2008-7-23 21:31 发表
嫩们说什么,听不懂~~~$m7$

回去问问你家那口子 $m15$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5 05:57 , Processed in 0.071006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