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64|回复: 1

李多钰:和你侃侃“北京范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一、嘉宾简介:

李多钰,常用笔名子非鱼。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1993年入职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之一——南方报业集团,从事传媒各项核心业务工作。历任南方都市报新闻部副主任,文体部主任,南方周末文化部主任等职。2003年 秋,因南方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在北京共同创办新型时政类日报《新京报》,调任新京报社副总编辑,现任北京时尚文化杂志《TIME OUT》主编。

二、精彩语录:

1、这种“范儿”不是说你去装什么东西,而是说你在一个城市居住,你对这个城市有了感情以后,你会自然而然地带有这个城市特性的一种东西,一种风格。

2、我是认同北京的,我对北京感觉很好,很自在。

3、北京人,他非常认同自己的北京身份,他走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觉得这就是我家,他不会说,我是北京人,我到了四川我是一个客居的人,就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北京“范儿”应该是没有,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没有异乡感的人。

4、就是北京人的气质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就是他在,因为在皇城根,它有很多见识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他对自己这个城市的自豪感是,它的这种自豪感恩引导了,即使他坐在了那个天井了,就是看一只鸟,他也觉得自己比别的地方看鸟的那个气度要高。

5、对于外界事物的接纳来说,北京是不如上海的。

6、北京人接纳新事物,永远都会慢半拍,会因为这个政策的制定会永远滞后一点。

三、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收看凤凰博报的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time out》杂志的总编辑李多钰老师作客凤凰网。李老师,您好。

    李多钰:你们好。
   
    主持人:李老师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她的笔名是子非鱼,是网络上的先锋人物,也是非常知名的文化人,先前在《新京报》做文化的副总编辑。今天我们想请李老师来跟我们大家聊一聊关于北京的文化现象,我们的话题就是侃一侃“北京范儿”。

    现在“范儿”这个词比较流行,也比较通俗,大家都喜欢说什么什么是比较有“范儿”。那么您觉得“北京范儿”这个词是如何理解的?

    李多钰:“北京范儿”其实是我杂志近期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词。我们在北京提出来的是“北京范儿”,这个是跟我们的一系列活动有关系,同时也跟我们杂志的内文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内文有一个栏目就叫FUNER。FUNER是我们自己生造的一个词,就是说北京人喜欢说“范儿”,跟这个“范儿”有关的我们又给它造了一个词叫“范儿局”。

    主持人:那么什么是“范儿局”?
   
    李多钰:不是“饭局”,是“范儿局”,这个“范儿局”又有FUNER这个英文单词。我们提出的“北京范儿”,它其实是我们做的一个文字游戏,但是我们确实也觉得,到现在所倡导的这种,叫京城的城市文化以及整个中国的城市文化里面,我觉得其实每个城市都需要他们的“范儿”,就不单说是北京需要“范儿”,我们可能在上海也需要倡导一种上海的风范。
   
    上海人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样的,依据这个城市特色,这个城市的居民,又会有一些什么样特有的特点,所以我们平常应该,大家在聊天的时候都会说,上海人会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北京人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其实我个人特别欣赏有“范儿”的这种感觉。
   
    这种“范儿”不是说你去装什么东西,而是说你在一个城市居住,你对这个城市有了感情以后,你会自然而然地带有这个城市特性的一种东西,一种风格。
   
    而这种风格,他的来源其实是说,因为你在这个城市生活很复杂,你才个有这种“范儿”,如果说你在一个城市里生活的很紧张,就是你每天都处在一种特别严酷的压力当中,你很难说,我在这个城市过得不愉快,然后这种状况下是不可能说“范儿”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北京“范儿”,它有一个基础,就是说它必须说我是认同北京的,我对北京感觉很好,很自在。
   
   然后或者说我认同上海,我在上海过得很好,我自己认为,我是上海的一分子,是吧?就是才会有这样的“范儿”,就是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不是说我们提倡这个东西,就是不可能说你连这个基础都没有,然后再有一个,如果单纯从北京“范儿”来说,这个他还有一个什么感觉呢?就是我打一个比方,就是如果你是一个纽约人,你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觉得你不会有异乡感,比如说你不是纽约人,你是一个什么阿拉伯的一个什么偏僻角落里的人,你要走到纽约的大街上,你会有特别强烈的陌生感和异乡感,所以这个来源就是:因为纽约或者说华盛顿就是美国,或者说我们再扩大一点,就是在美国,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秩序的缔造者,就是你的纽约“范儿”,就是说其实你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你都会有这种陌生感,其实北京“范儿”是有类似的感觉。

    李多钰:这个是我总结出来的,如果我们要说北京“范儿”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它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说北京人,他非常认同自己的北京身份,他走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觉得这就是我家,他不会说,我是北京人,我到了四川我是一个客居的人,就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北京“范儿”应该是没有,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没有异乡感的人。

    主持人:就是比较开阔,比较达观的那种感受。
   
    李多钰:对,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个北京“范儿”相对于比如说上海“范儿”、广州“范儿”,它有什么自己的独特之处?
   
    李多钰:这个就是,刚才说到这个,就是没有异乡感,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重要是吧?或者说现在甚至是经济中心,因为北京今年我看还提出也要建设一个金融中心,是吧?就是金融中心本来说是上海人独有的,那现在因为它在金融监管这方面,它有自己独特的之处吗?它好象也在提经济中心,就是北京成为中国,应该说什么都具备的一个大中心。
   
    那北京人在这方面,他的这种,就是说对国内整个追求的这种自豪感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然后当然就是说从北京人的这个特有的地域文化来说,它有两个,一个就是说他有一种,就是比较悠久的一个,就是官府文化。
   
    李多钰:就是一种依附于一个政权,然后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这种,在朝在野,就是这种非常明晰的这种身份的对自己的身份的这种东西,所以你看到北京的这个文化人,其实他也是有非常强烈的在朝和在野的这种身份的。
   
    就是有一些文化人,他就是为政府说话的,他在这个身份上,他就完全他不会,他绝对不会说离开他身份的那种话。
   
    然后,但是另外也有一部分人是这个,他有非常强烈的在野意识,就是他是强调自己是独立知识分子,然后强调自己的政治观点,就是这种跟其他的城市也不一样的,其实你在广州,或者说你在上海,就是每个人都会觉得我就是一个地域的一个某一个代表,绝对不会说,我是中国政治的一部分或者是怎么样,这个也会有。
   
    实际上我觉得,也很难评价说,这个好或者是坏。
   
    主持人:对,像北京的连出租车司机他都会比较喜欢谈政治。
   
    李多钰:对,我觉得这个应该说,北京地域文化里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那您是比较赞同这个“北京范儿”还是不赞同,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李多钰:其实这种,就是它地域文化,比如说说到这个他在这种政治选择上的这种,而且目前其实是越来越,应该说是越来越多这种的,就是实际上持各种各样的政治见解的人,他在首都聚集,其实我觉得是这个国家活力的一个象征,但是如果你是在10年前生的,20年前,那你是根本不可能这样的。
   
    就是大家都是统一,就是叫什么,在一种政治化以下面来说,那现在就是我不是说你是持意见的就怎么样怎么样不好。实际上,他会给这种一统的政治文化,另外一种响度的一种引导,它会让整个的城市的活力显得特别特别的,就是我觉得是好事。
   
    主持人:那么您是比较赞同的?
   
    李多钰:对,我比较赞同。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就是在您看来最有“北京范儿”的事。
   
    李多钰:最有“北京范儿”的事?
   
    主持人:对。
   
    李多钰:我个人的经历,就是对北京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就是因为现在其实文化事件各种各样的这种,在网络上,或者说看起来特别热闹的事情也很多,但是我个人对这个在北京我经历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说我经历的,我觉得特别受感动的一件事,就是我们2007年我当时还在新京报社嘛,我们当时做了一个“中国话剧百年”的那个。
   
    然后当时我觉得,我非常感动,就是感动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活动吸引了所有的话剧界的人来参加,然后他们就把这个事情当做是像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来做。因为后来我就了解,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其实国家似乎对这种,这些人也有一些肯定,有时候也会颁奖啊什么的,但是我就发现他们在面临的,就是“北京范儿”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他们会觉得话剧是一个在当下并不是特别主流的一门艺术。
   
    主持人:有一点趋于小众的。
   
    李多钰:趋于小众,因为现在的娱乐方式不一样嘛,就是话剧毕竟它不是当下的一个非常主流的一个文化。但是他们在面临这个就是很多知识分子文化人,他在面临到这个的时候,他会有一种特别就是希望为这个事情出力的这样一种东西,我觉得这种“范儿”特别好,这是我认为特别好的“范儿”。尤其是比如说是像濮存昕,就是一些老的一些话剧人,新的话剧人,他们就是话剧界的这种“范儿”,让我非常感动,就是他们对整个话剧的兴旺都特别在意。
   
    主持人:对,这就是那种为事业去尽力的感受。
   
    李多钰:是。
   
    主持人:那您看北京这个文化的一个聚集地,那每年也会发生很多的文化现象,那比如说近期,那么或者说一段时间以来,你觉得比较经典的,或者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文化现象是什么呀?
   
    李多钰:近期的文化现象里,我个人特别关注的,其实那种,就是其实是个人博客的发展。
   
    主持人:个人博客?
   
    李多钰:对。
   
    主持人:这个和我们的关联度是比较大,因为我凤凰也是有博客,子非鱼的博客也是点击量非常高的。那您作为一个名博来讲,然后您对于博客有什么理解?
   
    李多钰:我说的这个博客,可能跟大家说到的这些,比如说新浪提出来的名人博客,后来大部分门户网站都在做的这种博客,就是我关注到,更多的其实是一些个人的,个人发展起来的博客。
   
    比如说像牛博网,或者类似的一些就是依附于牛博网发展起来的一些个人的这种媒体,所以我是把它,我去年其实在那个,给《财经》写了一个年刊的文章里面,就提到了这个现象,就是因为我觉得,就是其实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就是我们其实并不缺乏炒作,就是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泛滥,然后每个人都希望把一件,比如说它只有10个影响力的东西变成100个影响力的,对吧?
   
    主持人:对。
   
    李多钰:就是它实质上可能只有10分的价值,但是一定要把它弄到100分,甚至200分这样子的。我觉得在这种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些人去做一些,就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就是非常认真的,非常踏实的做这个东西。
   
    那我觉得牛博网就是一个,然后还有一件事,就是有一个叫张立宪(谐音)的人,就是他自己出了一本叫《读库》。
   
    主持人:《读库》。
   
    李多钰:就是这个事也让我特别感动,我就觉得一个人,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想我们在一个团队里面,然后去张扬某一种,其实你文化要是归根到底的话,还是要靠个人,就是你用自己的心去做一件事情,也可以把它做得很好,它可能不是说我出版的频率特别高,但是它非常精,非常,就是让人看它的东西,你会形成一阅读习惯,知道从它这里面能得到什么东西,反正我觉得我特别敬佩这样的人。
   
    主持人:我也看到我们很多的名博,他们对《读库》这套书非常推崇,而且对张立宪本人也是非常的推崇。
   
    李多钰:他非常厉害,他们的那个整个的,有一次我跟他聊,他现在全国的读者,他有一本这样的定期出版的这个,其实相当于也是杂志了,这样的,每个月出一本,他有非常固定的读者,所以这个他根本不需要再去做广告什么的。
   
    主持人:对。
   
    李多钰:就是几万个人,然后定期都会跟他订阅这本杂志,有的读者都是在,好象就是通过他自己的博客,然后就去把钱寄给他,然后他一个人就处理很多事情,他现在可能,我不知道有没有助手,反正我上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还在寻找一个助手,就是这个东西都是他一个人弄起来的。
   
    而实际上他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很多什么从黑龙江各地地方给他写信,就是谈读这本杂志的感想,非常非常好。我们time out还跟他做过一次合作。
   
    主持人:是吗?
   
    李多钰:就是把time out的杂志随他的书做一个物流,然后赠送给大家,效果也特别好,他就是一个人就成了一个自己媒体。
   
    主持人:是,我们这里做广告,如果有哪位凤凰的博友,对这个工作感兴趣,可以直接跟我们的李老师联系,或者是张立宪老师联系。
   
    那您看,我注意到您近期做了一系列的这种文化方面的内容题材,就是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北京归来”。那么这个“北京归来”能不能给大家来阐述一下,它的具体含义呢?
   
    李多钰:“北京归来”就是现在是,我们今年做了一个,相当于是一个年度,今年一个主题的报道,然后它这个最初的来源是说在5月份的时候,感觉前门地区突然有了一个特别大的一个改造的计划,其实都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然后当时大家对这个前门,就是不管他争议怎么样,其实整个北京都关注率非常高。

    有一些人在5月份,以为5月份一开街了,然后甚至有些人就连夜从通州赶过来这边要看一下新开张的这个前门是怎么样的,然后我们觉得其实北京人对这种老北京的这种,就是希望恢复到以前的那种闲适的生活的欲望非常强烈。因为你知道就是北京人在,就像老舍写的那个叫什么,就是郁达夫还是老舍写的,就是那个《孤独的秋》,一场秋雨,一场凉那个,那篇文章,就是那个北平给人的一直的感觉,它是一种非常悠闲的,会有过多的这种感觉,然后是一种平稳的,是让人感觉到非常舒适的一种生活,然后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有很多这种,大家很难以割舍的一些东西,就是胡同呀,老宅呀,然后大宅门。
   
    李多钰:什么一些名人的故居,就是北京应该是,我觉得可能是全世界名人最多的,名人故居最多的这个地方。就是有很多东西,大家实际上在这种极具变化的这种过程当中,新的北京在不断的在随着奥运,然后北京跟国际接轨的这种速度越来越,实际上大家在这种变化的当中,对老北京有一种想法。

    李多钰:而且现在还有就是我觉得还不单是,就像是“北京归来”,它也不单说是要归来这种老建筑,它有种对北京人的这种文化自豪感的一种回归。你比如说,就是北京人会认为,我以前我们有什么荷花市场,有一些这种什么琉璃厂,有一些文化人聚集的一些场所,而现在就是,可能新的这种商场层出不穷,而让北京人产生了这种认同感的地方,实际上不多。

   
    李多钰:所以现在北京就有一些这种文化人聚集的地方,比如说宋庄,草场地,798。所以我觉得这种都是一种北京精神的归来,就是我们提出这个“北京归来”其实是最早是从一个地域的这个来的,然后后来就是越来越想,就觉得其实“北京归来”就是北京人在这样一种,随着他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越来越高,同时他也更希望文化上有一种回归。
   
    主持人:就是提升到一个精神的层面?
   
    李多钰:对。实际上就是一种北京精神的这种回归。
   
    主持人:对老北京的那种感觉,和新北京的感觉,您个人来讲,更喜欢哪一种?
   
    李多钰:其实我觉得老北京,北京人的气质一直都没有,没有说太大的变化,因为它从,就是它的作为这个首都的这种时间也挺长的,从明朝以来一直这样子的,那北京人其实,又像我们说到的“北京范儿”这个东西了,就是北京人的气质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就是他在,因为在皇城根,它有很多见识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他对自己这个城市的自豪感是,它的这种自豪感恩引导了,即使他坐在了那个天井了,就是看一只鸟,他也觉得自己比别的地方看鸟的那个气度要高。
   
    主持人:我不知道这是对北京人的夸奖还是贬损了。
   
    李多钰:我觉得还是夸奖,就是北京人的那种,北京人有一种,特有的这种,就是这种“范儿”。
   
    主持人:那种自豪感?
   
    李多钰:对,那种自豪感。他们的优越感非常强,这种优越感真的会形成一种风度,形成种风度,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主持人:您看,马上越来越接近奥运会了,这个奥运会也给北京这座城市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那您觉得北京因为奥运会有哪些改变?就是从文化上,精神方面有哪些跟现在不一样的地方?

    李多钰:奥运对北京人的影响太大了。
   
    主持人:我个人的感觉特别具体的是几条新地铁通车了,这个当然是比较具体化的,但是精神方面的,您的见解呢?
   
    李多钰:奥运,其实奥运,如果从好的方向来讲,就是奥运肯定对北京人是特别好的影响,因为北京人也有一种,有时候会带有一种固步自封的一种气质,这个其实也是带他们的“范儿”里面的,因为他觉得他在中国他是,就是他最核心的一个城市的居民,大家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但是其实对于外界事物的接纳来说,北京是不如上海的。
   
    就是北京人会,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北京人英语好的就没有上海人这么多,就是对语言的这种把握。

    李多钰:另外,北京人接纳新事物,永远都会慢半拍,会因为这个政策的制定会永远滞后一点,他不会说这么跟这个商业潮流赶的这么快,就是经济发展会非常快,就是这个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政治这方面就是他永远都会慢半拍,那我觉得奥运会让北京站到全世界的前面,你会去作为一个这种,真的是中国的窗口的这种感觉,就是你的风貌其实就代表了整个中国人的风貌嘛。
   
    但是呢,我觉得其实也不需要特别过分的去强调这个东西,就是说,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什么,其实今年初写的那个元旦贺词的时候,我在,就是我当时就提到过这个东西,就是我觉得在,可能在前期,我们讨论这个同一个梦想,会对这个国家的精神,或者说对整个北京的这种精神会有一个特别大一个帮助,但是归根到底你还是每一个人需要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说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是要只有一个梦想的话,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恶梦。
   
    主持人:您的这种说法很新颖,很有“范儿”。
   
    李多钰:然后其实我是觉得,肯定我们过了,尤其是现在,马上奥运就要来了,那现在就是其实所有的北京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奥运这个梦完了之后,你每个人你该怎么生活?然后我们前期曾经做过一个,就是跟一些人做过一些访谈,然后也聊过这方面的事情,那很多人,其实在这么多年来,他会围绕着奥运在做一些事情,奥运结束了,他的工作就完了,他就得寻找新的这个东西。
   
    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李多钰:因为奥运牵动了太多的资源,牵动了太多的人来去做这个事情,完了之后,北京会怎么样?北京的这个是一个起点还是一个终点,就是很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这些对北京来说,我觉得它是一个特别实际的一个问题,然后对每一个人也是很实际的。
   
    所以这个时候,这个奥运即将要做完了,然后接下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什么样的梦想,我觉得这个就会摆在面前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主持人:是,今天我们听李多钰老师跟我们聊了这么多北京文化相关内容,我个人感觉受益匪浅。
   
    主持人:相信每一位网友都会有对北京这座城市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果哪位网友有兴趣参与我们这个话题里,希望给我们来信,谢谢大家,也非常感谢李多钰老师。
   
    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了。
   
    李多钰:谢谢大家。

欢迎您访问李多钰的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98089.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7-29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6-19 13:05 , Processed in 0.057184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