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412|回复: 0

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3月汉语讲座:汉语词典万花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汉语词典万花筒
——从三部汉语词典看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汉语学习与中西交流

讲座语言:汉语
讲座时间:2009年3月26日17时
地点: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Graf-Adolf-Str.63, 40210 Duesseldorf)

讲座内容简介:
    大航海后,欧洲人最早学习汉语的地方在菲律宾,一部汉语-西班牙语词典,反映了天主教传教士在菲律宾地区的汉语学习情况,而对这部词典编纂时间和背景的深入调查,揭示了16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与菲律宾华人的交往。
    最早在中国立足并有很高造诣的欧洲人是两名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 1543-1607)和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对当代人仍然很有启发,他们编写的汉语词典揭开了中国近代汉外词典史的新篇章。
    1807年进入中国的英国人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是世界上第一部出版的《汉英英汉词典》的作者。在马礼逊的时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使得当时的中西关系极度紧张,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汉语是违犯法律、被处以死刑的重罪。马礼逊如何学习汉语,他所处时代的中英关系和随后爆发的鸦片战争,见证了19世纪中西交流史的重要转折。
一部小小的词典,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折射出16-19世纪初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史。历史为镜,历史为鉴,21世纪研习汉语的欧洲人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杨慧玲,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自2002年,在近代汉语词典学史、中国基督教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等地短期研修,现在德国Wolfenbüttel Herzog-August-Bibliothek 访学。

杨慧玲的学术兴趣广阔,早期关注过明清耶稣会在华传教史与著名的“礼仪之争”;曾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的世界上第一部汉英英汉词典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在中国基督教史和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研究中国汉语词典编纂史。近年来已出版的学术成果有:《马礼逊文集》(2008)副主编,《马礼逊回忆录》(2008)主译,中国清史译丛项目《中国丛报》(2008)的副主编之一,在中国核心学术刊物《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辞书研究》发表文章数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2, 2024-5-5 15:15 , Processed in 0.055123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