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看看这个八卦文,……。
“甘朱事件”的中人物背景与表现分析
老翔
今年4月,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了北大朱苏力教授的博士,在初试第一
名,复试被淘汰的情况下,愤而写下《我的北大考博经历》的置疑,在新语丝网
站登出。朱苏力教授“觉得这涉及到北大,北大法学院和我本人以及其他老师的
声誉,有必要将一些主要情况作出说明”,于是连夜写出《关于甘怀德同学面试
情况的说明》。此事吸引了众多高校才子和曾经的高校才子的目光,其影响已经
远远超过了甘讲师是否能读朱教授博士事件的本身。
我这人比较俗,大道理看得多了,反而不想看了。加上近几天我们的一个国
嘴与一女子的绯闻不断升级,网上的录音都出来了,更激发了我的窥私欲望,于
是,上网找了“甘朱事件”几个当事人的背景分析一下,不想还真有一点发现,
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事情中,能摆到台面上的与真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任何人
话在进行背景分析后发现,都是有倾向性的!
一、主演:甘德怀
甘德怀,男,1974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名为南京
工业大学),199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法理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9年6月至2001年6月,任江苏省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2001年6月从该
法院调入河海大学。目前是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
在网上能找到甘讲师的资料不多,其一是他在江苏省淮阴市中级法院工作时
在河海大学学报上发表过论文——《自由心证及证据规则的建构--以民事诉讼为
中心》;其二是他曾经在河海大学图书馆借书但逾期不还,于是图书馆的“超期
催还列表”有如此显示——证件号:910700039536,姓名:甘德怀,单位:人文
学院
(http://lib.hhu.edu.cn:8080/opac/ ... _bulletin.php)。
点评:
甘讲师是个有勇气的人,能对考博士——这种人人知道是“博导说了算”的
制度提出置疑,并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可能成为引爆博士考试改革的人物。对于
甘讲师个人来说也是一举成名,很多妙龄女郎宁可多脱几件也难成名的今天,甘
讲师却迅速窜红,目前中国学界几乎无人不识甘讲师,可惜的是甘讲师成为博士
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就是西政、吉大、中政的博导也不会再要他了,而在
河海大学内也应当是受人瞩目的“刺头”了。
目前,最痛恨甘讲师的可能就是艾佳慧和何远琼两位小姐了,对她们来说可
能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而为了煮熟这只鸭子要花费多少能源啊!
二、主演:朱苏力
朱苏力(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4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70年12
月入伍搞炮兵测绘,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
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进入广东海关分署工作。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张国华教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研究生。
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
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 1992年归国,任
教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聘讲师(1992)、副教授(1994)、教授(1996)和博
士生导师(1997)。目前著作等身,门生遍海内外。可以说是中国法学界的天王
级人物。
点评:
1、朱教授对甘讲师的确是不了解,以致于把甘讲师与“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相同名字的“甘德怀”误作与法学界同是天王级人物的马怀德教授同名的“甘怀
德”。朱教授郑重其事的“声明”中也如此不拘,招博士这样决定人命运的大事
不拘也不足为怪。
2、朱教授在《关于甘怀德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一文中的解释有一点问题:
“2004年报考我的博士的考生有30多人,其中也有我指导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
后确定参加面试的三人中,一人为在校应届毕业的北大法律硕士(本科非北大),
其他两人(包括甘怀德同学)均为已参加工作的外校毕业生,前者仅仅认识,但
不熟悉,后两人我则是在面试时才见面。”
上网查了一下,朱教授所说的“前者”即艾佳慧女士,而在网上的显示表明,
朱教授应当非常熟悉艾佳慧女士。第一,据北大法学院网站上介绍,艾佳慧正是
朱教授指导的硕士生,今年硕士毕业就又报考了法理学的博士,试想一个负责的
硕士生导师怎么可能不熟悉自己的弟子?
见www.law.pku.edu.cn/filedb/20031024332078/200310243382684.htm
第二,艾佳慧女士的论文《司法判决书中“双高”现象并存的另一种解释进
路——对辽宁省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经济纠纷判决书的经验研究兼与张维迎、
柯荣住两位先生商榷》受到了朱苏力教授的高度评价:“此文展现了法学理论研
究的一个新视角,是一篇出色的交叉学科研究论文。”可见,就算是日理万机的
朱苏力教授不熟悉自己指导的硕士生,但面对如此优秀的学生,又是自己的弟子
怎么能不熟悉。
三、女配角:艾佳慧
艾佳慧,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法学院2001级法律硕士,师从朱苏力教授。
曾在西南交通大学峨嵋分校从事九年的教学工作,1996年取得律师资格证书,
2001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并于当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艾佳慧女士进入北大后的表现相当不俗,在2003年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帮助北大以总分280的成绩荣膺“优胜
杯”。其论文《司法判决书中“双高”现象并存的另一种解释进路——对辽宁省
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经济纠纷判决书的经验研究兼与张维迎、柯荣住两位先
生商榷》获得一等奖。另外,艾佳慧女士也是北大的三好学生。2004年艾佳慧女
士硕士毕业,不愿舍北大、恩师而去,于是,毅然决然地报考恩师的博士生,但
成绩不甚理想,英语46,法理学83,法社会学 60。
另外,有一个卖论文的网站有这样的表述“从规制与竞争理论看中国电信业
的改革 研究生姓名:艾佳慧 论文级别:硕士 所属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答辩时
间:2002 页数:65论文摘要或目录: 本篇论文资料费:70元.”,我不太明白,艾
佳慧女士也许是双硕士吧?
点评:艾佳慧是在甘朱事件中只是一个配角,被动介入。但可以肯定地说,
艾佳慧是北大法学院的一个好学生,同时,又是一个很妩媚的女生(网上有其玉
照),这样的学生考谁的博士都是受欢迎的,这样一想,朱教授让没有达到研究
生院划定的复试资格线的艾佳慧来复试就正常,因为只有让她来复试,才有可能
为北大招到一个更合适的博士。这也印证了艾佳慧女士在网上流传很能广的文章
的题目——“‘不正常’的谱系”,呵呵。
四、男配角:强世功
强世功副教授,男,汉族,1967年11月11日出生,陕西榆林人。
1986.9-199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攻读学士学位;1993.9-1996.7 北京大学
法律系,攻读硕士学位(导师 刘升平);1996.9-1999.7 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
博士学位(导师 沈宗灵),毕业后留校任教,学术成果比较多。其博士学位论
文是《惩罚与治理:中国刑事实践的法律社会学分析(1976-1982)》;硕士学
位论文是《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国家转型中的法律(1840- 1949)》;
学士学位论文是《比较法、文化与文明:比较法学的理论基础》。
点评:强世功副教授的姓氏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容易让人记住,他还是人大、
北大培养出来的,年纪又小,假以时日必定是法学界风云人物!
在甘朱事件中强世功副教授因为“临时有事,迟来了约20分钟(整个面试持
续了约1小时40分)”,这也受到甘德怀的异议,并为朱教授“诚恳接受”。从
这一小事可以看出,法学界的人有多忙,大事有多么多,招博士也成了小事!
五、男配角: 周旺生
周旺生,男,1952年 9 月 9 日生,安徽省人,汉族。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
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1989-1990年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作访问研究;1994、1995、1996、1999年分别在香港作短
期讲学;1996-1997年在美国伊利诺依斯大学作访问研究。国内法学界称周旺生
为“中国立法学之父”。他蝉联2届学生民主评选的北京大学“十佳教授”,为
北大一级教授,其讲解深受北大学生欢迎。
周旺生的主要著作有:
(1)《立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规范性文件起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4)《立法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
再版
(5)《立法学教程》(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
(6)《立法:原则、制度、技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当代中国立法》(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第四卷主编),民主法制出版
社1998
(8)《西方法学名著评介》(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9)《西方法律思想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法理学》(全国律师专业统编教材),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1)《法理学研究》( 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12)《中国法制四十年》(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3)《中国法律制度》(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0
(14)《法理学》(全国高校核心课程教材),副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15)《法理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
(16)《立法研究》(第1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
(17)《立法研究》(第2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
(18)《中关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
点评:周教授是大学问家,没有人统计周教授一生写出来多少字,据说山东
省一学者一年写出了1300万字的“优秀成果”,周教授就是没有这样多,但可以
说他的著作和论文一般的人一生也很难读完。
甘朱事件中因为周教授提了一个“法院判决援引法律、法规有多少?为什
么?”问题受到了非议,本人太懂法律(注:我也是南方某校法学博士落榜生,
原来学经济,心血来潮考法律,2003年成绩:外语,57;专业课,70和52,于是
决定不考了。)这个问题有没有水平不好多说,但感觉周教授几次打断甘讲师的
回答有点不妥当,有“学阀”的味道,一般来说,要给人一点时间阐述,除非是
讲了10分钟还不着边际的考生才打断。从这一小事中可以发现,在考博士过程中,
揣摩导师的思路、想法有多重要,否则,你都没有机会表述你的观点。同时也明
白,博导身边的人为什么都是博士了!
六、女配角:何远琼
何远琼,199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律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据甘讲师说,“何远琼小姐2003年考过
周旺生的博士,在中国网通工作,由于她的学号我不能确定,只知道她的法理学
成绩没有达到60”
点评:在甘朱事件中,何远琼名字是出现最少的。如果甘讲师说得正确,可
以想见何小姐与朱、周等教授也应当是认识的,毕竟是北大毕业,同学、老师之
中一定有人可以为其向几位教授引见,何况她与前文中所说的强世功副教授是同
门师兄弟(同是93到96年在北大法律系读硕士)。所以,破格让何小姐复试是应
当的,一句话,教授也是人!也要讲人情。
对何小姐的经历,在网上有两种,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如下:
1、仲蓓,兼职律师,执业5年,传真: 63272870电话:63272937地址:北
京市菜户营桥鹏润家园豪苑A座607室 邮编 100054
199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律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法律系,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95年取行律师执业资格证书; 1997年初,仲
蓓律师开始从事涉外经济法律方面的律师实务。具备了一定的诉讼和非诉讼业务
的素质和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工作经验。
2、 律师类型
何远琼,性别,女,实习律师;传真:63272870 电话:63272937,地址 :
北京市菜户营桥鹏润家园豪苑A座607室 邮编 100054
1998年至2000年8月在北京市衡平律师事务所从业;2000年8月至今,于北京
市瑞成律师事务所从业。在民正律师所实习和北京市衡平律师事务所作实习律师
期间,参与过多种民事案件,有一定的从事法律诉讼业务的经验。并且,熟练掌
握了接洽、谈判、签订合同、合同管理、纠纷调解等非诉讼业务。
据以上情况分析,何远琼与仲蓓是同一人,而且在几家律师事务所挂名,也
可以同时在网通工作,律师是兼职。但从上述两个事务所公开的照片来看何远琼
小姐非常漂亮(对艾佳慧小姐本人只用了“妩媚”一词),加之她去年已经报考
过北大的博士,又是北大的熟人,又是老硕士,又漂亮,所以比甘讲师有竞争力。
说明:本人曾经梦想上北大,未遂。也无机会在北京读书,工作。以上内容
均是在网上查找出来后,稍加分析,不一定正确,姑且说之,姑且看之。指的就
是让大家研究此事件时了解一点幕后的东西,添点乱,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