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26

读经妈妈的反思

本帖最后由 晨晨妈妈 于 2016-6-27 15:10 编辑

一场轰轰烈烈的儿童读经教育竟然缘起于德国热线。这个不是楼主吹牛。且待我细细讲来。

cxclm 发表于 2016-6-21 08:47

这标题 文化邪教竟然缘起于德国热线 就和假货竟然缘起于阿里巴巴 异曲同工,倒果为因。这些只是网络平台识别好坏真假,消费者自身就没有责任和能力吗?

XML 发表于 2016-6-22 12:59

什么样的家长才会相信这种东西?

himmelme 发表于 2016-6-20 21:55

你自己都读不懂的东西让你一个话都说不清的孩子去读,是你脑子进水吧。你真得好好反省。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要随随便便就被外界的东西给蛊惑。如果家长自己有些眼界和辨别能力,犯不着拉着孩子这么受罪。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7 14:18

Lieblos 发表于 2016-6-27 12:56
同感。可以想象楼主以前对读经多执着的,以前有多爱, 现在就有多恨。
我认为读经不适合我家孩子, 也没 ...

我的孩子老大现在不读经也不学中文了,现在他补体制的课和补玩,和同学约会。女儿当时是打酱油的,压的少,所以现在用传统识字法认字。到暑假了,我可能会给孩子都学点中文。

应该说我站出来是一个偶然,但是既然出来了,就做下去。我在国内发帖的时间更长,也帮助了很多家长清醒认识了纯读经,这边德国应该也有些影响吧。

很多人这种事,都不愿做,所以国内虐童事件屡犯,不能禁止。 我做人比较随性,心告诉我做下去,我就做下去,也不去考虑后果,能走到哪就走到哪吧。

cosimo 发表于 2016-6-22 13:22

marklin 发表于 2016-6-21 10:58
坐听!

讲讲您的孩子,隔壁老王家的也行,读经成才的故事!

读经就能成才是多么懒的人才会相信的事啊!

test007 发表于 2016-6-22 04:29

学毛选比那些乱七八糟的经好多了。

yxcv 发表于 2016-6-28 08:13

楼主你真的清醒了吗,看你神神叨叨的怕是出了这个坑又会上别的贼船。读经也好,学习什么别的也罢,本身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偏执走火入魔,轻松一点就行了,你太容易被人洗脑了,就算这件事你醒了,你不认清自己,以后还会上当受骗的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1 22:44

本帖最后由 晨晨妈妈 于 2016-7-23 21:56 编辑

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厉害?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孩子3岁开始就要背《圣经》!“不理解背了有什么用”这是个问了近一百年的假问题,以后不要再问下去了,否则会祸害子孙的。该背的年龄不背,错过永不再来.

哈哈,拷贝文件的时候刚看到犹太孩子三岁就要背圣经了。看到这些文章,大家可能会觉得太疯狂了吧,不可思议吧?但是对陷在里面的人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对此表示怀疑,而是努力地去做。

龙树 发表于 2016-6-24 12:50

古秘书 发表于 2016-6-22 15:49

XML 发表于 2016-6-22 13:59
什么样的家长才会相信这种东西?

我们小区就有这样的读经班,很多家长加入呢。


我觉得 读读也无妨,就是别走极端就好了。

我尊重 别人 的选择,
但也希望 别人尊重我的想法。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30

一家位于浙江泰顺竹里乡的文礼书院,在当地教育局以培训机构备案,却被吹嘘为东方的哈佛。 旗下的泰顺县文礼书院教育基金能在几天之内向公众募捐达700多万,虽然该基金组织根本没有公募资格,属于违法行为。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39

该基金计划一期今年募集1个亿建造千年书院,全部靠捐赠,书院全部建成将耗资10个亿。
万万没想到 万万有可能 | 为文礼书院捐款倒计时百日助力

2016-06-20 读经杂志
●距“9.28”孔子诞辰还有100天,
●目前已接受捐款757.4万,
●距1亿元还差9242.6万.

从6月13日书院正式接受捐款开始到6月16日24时止,根据书院的财务公示,目前已经收到各界超过七百万的捐款。虽然距一个亿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聚沙成塔,涓滴成河”的力量和希望。

9月28日是孔诞日,我们希望在那一天之前,帮助书院达成一个亿的目标,从而顺利启动书院一期的建设工程。接着就如同季谦先生在发布会的致辞上所说:“只要让我们起步了,我们就可以撬动十个亿,百个亿。”最终完成这份千年的志业。

所以,“千年之约 万人携手”的活动在书院里还有另一个名字“万万没想到”——“一万个家庭,每个家庭捐赠一万元,没想到书院就这样建成了!”但若说书院建成,其实也还差得远,因为毕竟这只是项目工期的启动资金一亿元,按照书院目前有规划的体量,建设资金至少需要十个亿。对普通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或许说建成也不为过,正如书院的推广总监董可贤老师所言:当季谦先生二十年前开始推广读经,这个书院就已经建成了!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40

附1:季谦先生在《千年之约》发布会上的致辞(未经先生最终审定)

提起书院,确实令人千回百转。

首先第一点,为什么要办书院?有道就有场,无道就无场。我们说要继承道统,而这个道统,并不只是一个民族的道统。如果这样的话,在当今这个大时代,所谓的道统,一切道之统绪,都是我们所要继承的道统。所以我们不只要继承中华民族的道统,我们还要继承世界上有文化的民族,比如印度民族的道统,我们还要继承西方民族的道统。这一切都是道,都是道的统,都是我们所要继承的。所以有道才有场,有道就有场。只要我们立志要继承道统,随处都是道场!(掌声)

而且随处都是大道场,即便它只是遮风避雨的茅草屋,甚至连一间屋子都没有。在大树下,孔子就可以传道,这就是道场,何必要书院的建设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刚才强调了,每一种学术、每一个宗教,都有他的道场,或许道场也需要。尤其我发起文礼书院,我在想,我先发起,先要有一个主持人。我希望天下有人可以来主持;如果还没有,我暂时代理来主持。而要发起一个书院,有这么样的一个理想,是很不容易的。我希望以后的组织者,不需要再为学生住的地方、读书的地方而烦恼,就由我来烦恼,我就要把书院建设好!(掌声)

第三点,我自己非常惭愧,我无能,我没有能力,所以才要劳烦天下的朋友,跟我一起来建这个书院。我们把书院建成了,就把她放在这个地方,让她流传千古!(掌声)

书院可以有两种建设法,一种是搭几个茅棚,这也可以传道。还有一种建设法,就是好好地精工细琢地建一个可以代表时代的,真的可以流传下去的,在世界上可以做标杆的建筑,来配合我们这个可以做时代标杆,可以做世界标杆的教育的场所。像这样子,就必须要用许多的钱。但是,我是两袖清风。有一句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现在呢,只有东风,万事都还没有。(掌声)

我们只是一个理想,一份诚心。还有,我们有一种眼光,我们明明看着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全世界需要为世界命运担当的人才,不能等到三五十年后再培养,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掌声)

这是我们不能推卸的责任!我们这一代推卸了,下一代就有麻烦,乃至于不只是整个民族的麻烦,是整个世界的麻烦。将来需要人才,我们需要培养。所以我们能不能建设一个非常安定的地方,可以来培养人才?而且这人才的培养,不只是为三五十年之后,乃至于三五百年之后,三五千年之后,都需要培养。所以,我们建这个书院,而要花那么多钱。

我在想,如果得到这些钱,或许我们可以找到,就有这么一个人,就有十个亿,拿出来,就可以与书院流传千古,永垂不朽!(掌声)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或者是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来负责,他说:“十个亿,我就负责”?那就交给他,我就可以安心教书了。

那么,如果没有呢?那就放开了。或是一万个人,每个人捐个十万;要么就是人更多,每个人捐少一点。最不济的就是,对着学堂堂主、学堂老师、各个读经的家庭说:你们多少捐一点吧。(掌声)这是我最不忍心的下策。不过,如果有人,有一个人愿意捐,或有几个人合力起来说,我们包了。每个支持读经、支持书院的任何一个家庭,也都还可以再捐。为什么?因为不只是书院建设,我们读经推广,不只要推广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们需要推广到全民族,乃至推广到全世界。有那么多人都还需要读经,需要我们的推广,我们需要很多经济的支援,我们要做大事!(掌声)

那么,需要那么多钱吗?或许不需要。我们开始的第一笔钱,一个亿就够了,乃至于只要整一个亿,最多只要两个亿,三个亿。只要一启动,我也在想,所谓儒家,内圣外王,不只是要有理想,要能够修德,还要开创事业。所以,文礼书院也可以开创附带的事业,自己养自己。乃至这个事业,还可以回头过来,能够滋润社会,能够惠及大众,能够让全球都受益。所以我们需要的不多,一个亿,够了,就这一个亿!(掌声)只要让我们起步了,我们就可以撬动十个亿,百个亿。

我非常感谢今天这个发布会,那么多人,尽心尽力。所有的这些节目,都不是我安排的,大家默默地这样做。我自己在下面只有感动,我无数次地流泪。(掌声)本来只有两三个人,跟我过了十一条隧道,来到竹里,住在这里。我带着学生过来。我有一个自己的戒条,我不让学生参加任何一个小小的有关于书院建设的事情,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读书,我不许打扰他们。所以书院的所有工作,我们书院学生都是不知道的,这是我自己定下的戒律。虽然我带着书院学生,但是我还另外带着一批工作的同仁。但是这个工作的同仁,也都知道我的工作在哪里,尽量不打扰我。我非常感谢文礼书院的工作团队。(掌声)

文礼书院的工作团队,从两三个过来,越聚越多。凡是来文礼书院工作的人,老早就知道这个理想之所在。所以,他们来到这里,真的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我们请文礼书院现有工作人员上台与大家见面!(掌声)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42

本帖最后由 晨晨妈妈 于 2018-8-31 12:52 编辑

为了这个募捐还大手笔制作了宣传片,我太笨,不会发,先留空地,有朋友会发video的可微信联系我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46

儒学届对这场读经运动有专文批判,现摘录如下。当我在儒学教育第一线接触到越来越多读经老师、读经家长和学生,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之后,发现问题不少。主要问题有如下七点:

一、全日制读经,彻底脱离现有基础教育体制,只读经和其他传统文化,不学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好不好?(有些学堂有英文经典背诵,但是在字母都不教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对所背英文经典一句都不懂。还有梵文经典背诵也是这样。)

二、如何读经?只背诵经典白文,不读传、注、疏,好不好?

三、背诵是好方法,古代有效,今天仍然有效。不过,是否需要背那么多(四书、诗经、尚书、三礼、春秋三传、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莎士比亚英文全集等等)?有否必要“包本”(从头到尾一口气背完一本书)?有否必要为了突出背诵的重要性而片面排斥理解?

四、究竟什么是“背诵”?在完全不予讲解的情况下“包本背完一本书”是不是真正的“背诵”?甚至在不认识一个英文字母、不懂一句英文的情况下“背诵莎士比亚剧本的原文”是不是真正的“背诵”?记住毫无意义的音节顺序是不是“背诵”?

五、背诵和理解能否截然划分?经典白文和注疏能否分离?单纯背诵十年(大概5-15岁),不许讲解,15岁之后才开始“解经”,如此机械地划分读经阶段是否合理?如果十年没有启发式教学、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只是机械背诵,即使到十五岁的时候能倒背如流,学生是否还有理解经典、思考经典、发挥经义的能力?尤其是,如果这些孩子十年之中都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重复背诵那些毫无意义的音节,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当他有机会开始理解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时候,即使他尚有理解和解释能力,他能在他的经典解释中融入时代问题的思考,做“活的经学”吗?至于那些无意做学问的读经毕业生,问题更麻烦:他能有效地融入当代社会吗?儒家经典本来是生命的学问,是从先王历史和圣贤生命中生长出来的活泼泼的生命学问。儒家经典的学习是不是应该采用《论语》中比比皆是的对话式、启发式、情境化的教学?也就是前面谈到的“发蒙”的教学?“读经规划”的“背诵十年、解经十年”貌似是对现代体制教育的抵抗,实则是比现代教育体制更加僵硬、更加机械化的极端现代化和粗暴体制化。

六、读经运动的理论基础“教育简单论”是否可信?“做读经老师不需要有文化,不用讲解,也不许讲解,只要会按复读机按钮、督促小朋友背诵,就是最好的读经老师”,“小朋友读经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不需要讲解,不需要读注疏,只需熟读经典白文一百遍,一千遍,直到能背诵即可。先只管背,背十年,十年后全部会背了再讲解”……这些在“读经圈”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否可信?

七、读经运动圈中广泛流行的“读经万能论”是否可信?“数学不用学,只要背熟经典,半年就能学会全部中小学数学”,“英语不用学,字母、发音、语法都不用教,只需背熟莎士比亚,将来到国外就会说英语,而且是高级英语”,“不用学那么多课程,背熟经典就能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什么都不用学,从小只需要背熟经典,不用讲解,长大后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会突然想起经典的句子,自然会养成君子人格,乃至成为圣贤”……这些在“读经圈”耳熟能详的基本教义是否可信?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47

背诵、简单可复制与反现代性的吊诡

提出上述七点问题不是拆台、找茬,更不是“判教”,搞“大批判”。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提或者不提,它们都在那里。提出来可以改进,不提出来只会更糟。提出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在问难谁,还不如说是儒学教育界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儒家向来勇于自我检省,三省吾身,日新其德,还没有弱到讳疾忌医的地步。这些问题也不只是我个人提出的问题,而是很多儒学界朋友共同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只是为了引起讨论,促进发展。当然,我既然提出来,如有错误,责任都在我个人。我在这里的发言也只代表我自己,与儒学研究会的立场无关。我与任何人素无私怨,只是事关经典教育大事,不敢不尽言。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48

我听过一些读经学生“背诵经典”。我发现这些孩子不但不懂所背的文句是什么意思,而且甚至不能清晰地读出他们自己所“背诵”的句子。他们只会用一种非常快速而模糊的发音去重复那些似是而非的音节。你甚至很难区分他们“背诵”的是中文经典还是英文莎士比亚或梵文佛经(后者也是被要求背诵的,而且竟然是在不认识字母的情况下要孩子“背诵”)。你如果要求他们缓慢而清晰地背诵,他们就一句也背不出来了。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提第一句,他可以快速而模糊地“顺到”到最后一句,但如果你从他“会背”的经典中任意抽取一句,问他下半句是什么,他就答不上来了。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背诵,而是一种类似于摇头丸效果的摇滚rap。我从小就背课文、背英语,大学以来也背诵过儒道经典。背诵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那些孩子用一种极为快速而模糊的发音“嘟嘟嘟嘟”地摇滚出来的东西,不过是一些被迫记住的毫无意义的音节组合。这种所谓的“经典背诵”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十年之中不允许读任何其他书籍,不学其他课程,直到这个孩子可以在摄像机前连续“嘟嘟嘟嘟”地“背诵几十万字的经典”(拍摄背书视频是他们的考试方法),实际上是要他重复几十万个毫无意义的音节组合。他因为不懂这些音节组合是什么意思,自然无法清晰地说出其中的任何一句话,更不可能在将来需要的时候引用经典文句。

我见过一些曾经在读经学堂“背过几十万字经典”的孩子。一个月不复习那些音节组合,他们就忘记了。当然,我接触到的读经学生有限,可能会有更优秀的学生,真正能清晰明白地背诵经典的学生。不过,可想而知,太过功利性的、强度极高的“背诵目标管理”会把一个孩子弄成什么样子。一月背多少万字,一年背多少万字,三年背多少万字……每背下来一本就及时录像保存,作为“包本背诵”的证明,然后冲刺下一本,等到下一本背完,前一本早就忘得精光。

而且,在这些年中,一本一本的包本背诵录像成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如今,遍布城乡的数千家读经学堂都在夜以继日地倒计时,驱使学生狂热背诵,明确的目标是录制包本背诵视频,以便有资格升入一个书院听“解经”。这些学生被要求每天诵经八小时以上(我见过因此落下哮喘病的学生),普遍处在一种非常癫狂的状态。我去过这样的读经班现场,其紧张程度和无意义指数远超高考题海战术。高考复习做题虽然紧张,还略有智性愉悦,毕竟做题是要思考和理解的,而不许理解的机械音节背诵则是彻底无意义的事情。

对于这些读经学生来说,经典的丰富意蕴都是锁闭的。别说十年,恐怕三五年下来,多么聪明的学生也会变傻,多么热爱经典的学生都会心生厌恶。到那时,恐怕你给他讲解经典,他也没有能力听懂,或者没有兴趣听了。当然,天性好学的学生会因此激发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想一探究竟,那些背了几年的经典文句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经过多年的智力发育停滞和与世隔绝的封闭读经,他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第一批经过多年背诵的孩子已经在接受解经教育,他们几年后即将毕业。按照读经运动的宣传,他们中将诞生一批圣贤君子和经学大师。读经教育的结果即将揭晓,成千上万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都在等待最后的惊喜。我自然也希望从中诞生大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我更担心的是,如果结果令人失望,那些曾经的狂热支持者有可能会被激怒,转而过度批评读经运动,甚至否认读经的意义,加上蓄意攻击传统文化的大众媒体推波助澜,有可能出现崩盘效应,给整个传统文化复兴事业带来负面影响。我已经见到一些读经家长开始对读经运动的结果表示焦虑。宗教化的发展模式总是难免信徒信心的变化问题。儒学教育下学而上达,发蒙而疏通知远,本来就不应该建立在这种宗教化的宣传和“启蒙-启示”之上。这种宗教化形式的蓬勃发展必然只是传统文化复兴初期的现象,未来一定会复归平正,气象正大。

这种貌似背诵而实非背诵的经典教学方法无疑是荒谬的,并不是儒家传统的读经方法。我见过一本经典背诵教材的序言中,编者明言:最好的读经老师不是人,而是复读机,或者会按下复读机power on/power off的人。如此明显荒谬的“读经方法”为什么风行全国(保守估计有几千家读经学堂,遍布城乡)?只能归咎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贫瘠、教育生态的畸形。读经运动的产生,诚然是出于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思,尤其是对现代体制教育的反动,但吊诡的是,读经运动本身很可能是一种现代性病症的体现。

读经运动的推动者反复宣传读经是简单的,无需理解,只需背诵,起初很可能是出于师资缺乏的无奈之举。但当他们发展简单可复制的连锁模式的时候,简单化、数量化、标准化就成为一种现代快餐企业的必备商业技术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是多么困难的一个话题。所有现代性的批判都有可能走向其初衷的反面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48

全文链接如下。http://rufodao.qq.com/a/20160508/030997.htm

晨晨妈妈 发表于 2016-6-20 20:54

我本来是一位普通的读经家长,五六年前在德国热线子女教育版,看到了杨嵋,又名怀仁,在宣传读经理论,出于对国学经典的亲近,出于孩子学习中文的想法,我开始追踪她的理论,最后亲自带当时4岁的儿子和三个月的女儿到她汉堡的学堂参加读经集中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读经妈妈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