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09|回复: 0

[关税] 一周概况:关税再翻倍!电信巨头:一周五天!BC断层“复活”!停止难民酒店资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8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概况速览:

1. 又一个行业遭殃!特朗普出手打击加拿大这类商品: 关税翻倍!

2. 加拿大电信巨头官宣: 所有员工必须回办公室, 一周5天!

3. BC附近这条800km断层突然"复活"!沉睡1.2万年 7.5级强震随时爆发!

4. 加拿大停止难民酒店资助! 近500难民要流落街头! 狂烧纳税人$11亿! 网友齐声叫好: 早该别当冤大头了!

w2.jpg

1.又一个行业遭殃!特朗普出手打击加拿大这类商品: 关税翻倍!

美国商务部决定将针对加拿大软木材的反倾销关税提高至20.56%,导致综合关税直接翻倍,卑诗省木材相关组织对此表示强烈抗议,称这项措施毫无根据、惩罚性十足、具有保护主义色彩。

这项关税上调正值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日益升级之际,对本已困境重重的卑诗省林业构成又一次打击。

卑诗省林业厅长拉维·帕尔玛(Ravi Parmar)形容这一长期预期中的关税上调是对该省林业行业的一记“重击”,该行业近几年已导致数千名工人失业。

他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心想摧毁加拿大经济,而没有哪个行业比林业受打击更严重。”

“这对我们的工人来说是件大事,将带来重大影响。这将导致减产停工。”

卑诗省政府一直呼吁联邦政府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将软木材行业列为优先事项。帕尔玛还指出,这项关税上调也会波及到美国中产阶级消费者,他们需要木材来建房或装修。

“这意味着美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将为买房或建房多支付1.5万到2万美元。”

w3.jpg

加拿大软木材总税率或超过30%

卑诗省软木材贸易委员会(B.C. Lumber Trade Counci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美国商务部即将完成的反补贴税复审维持初步结果,加拿大软木材出口至美国的总税率将超过30%。

今年4月,加拿大软木材的初步综合关税为34.45%,远高于此前的14.54%。而本周五的决定已是最终裁定,帕尔玛表示,该政策将很快在《联邦公报》上生效。

美国木材生产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加拿大收取的伐木地(Crown Land)租金构成了不公平的政府补贴。

卑诗省独立木材加工商协会指出,美国商务部本周做出的决定不仅提高了关税,还要求加拿大公司追溯支付自2023年1月1日起出口至美国的木材产品的关税。

该协会主席安迪·赖利(Andy Rielly)表示,这项追溯关税政策可能迫使小型卑诗木材生产商关闭工厂,甚至可能危及业者的个人资产,因为他们可能不得不拿房产作抵押来担保支付所需款项。

w4.jpg

卡尼:未来贸易协议或包括木材配额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加拿大与美国的未来贸易协议中可能会加入软木材配额制度。该问题已在两国之间引发多年摩擦,如今在新一轮贸易战背景下更加紧张。

呼吁省政府改善林业生产环境

美国一直是卑诗省软木材的最大出口市场,占据该省年产值约100亿加元产业的一半以上。

但近年来,卑诗林业面临重重挑战,包括松毛虫灾害杀死大量林木,导致多个木材厂关闭,大型林业公司也开始转向在美国设厂。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自1990年代初以来,卑诗省已流失超过4万个林业岗位。

卑诗省林业产业协会(Council of Forest Industries)首席执行官金·哈克斯塔德(Kim Haakstad)呼吁省政府改善本地的生产环境,以避免未来更多工厂关闭。

协会在声明中表示,通过启动木材拍卖、加快审批流程、削减繁琐监管,省政府可以释放出“重建可持续林业的坚定信号”。

哈克斯塔德指出,如果产业能恢复到历史产能,不仅有助于维持林业社区的活力,也将为省政府带来超过3亿加元税收收入,缓解财政赤字。

特朗普发起国家安全调查

卑诗软木材贸易委员会主席科特·尼奎代特(Kurt Niquidet)强调,特朗普政府还发起了一项针对进口木材的国家安全调查,这可能与当前关税政策叠加,对卑诗林业造成更大打击。

他说:“软木材对美国非常重要。美国只能满足自身大约70%的软木材需求,其余30%依赖进口。”

“而这30%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加拿大,而卑诗省又是加拿大最大的软木材生产省份。”

w5.jpg

w6.jpg

2. 加拿大电信巨头官宣: 所有员工必须回办公室, 一周5天!

罗杰斯通讯公司(Rogers Communications Inc.)是最新一家要求员工全职返回办公室的公司。

周四(7月24日),位于多伦多的电信和媒体公司Rogers告知公司办公室员工,他们将被要求在秋季期间每周返回办公室四天,并在新年后每周工作五天。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支持团队的发展和员工的职业成长。

Rogers发言人Zac Carreiro说:“我们正在采取分阶段的方法,以帮助我们的员工及其家人适应这一变化。”

在周四发给公司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首席人力资源官Marisa Fabiano表示,每周四天的工作安排将从10月份开始,而每周五天的安排将从明年2月份开始。

她说,这一变化旨在帮助改善跨职能协作,并且公司将在员工的个人事务如预约和照顾家庭成员方面保持灵活性。

她表示,公司的一线和生产员工的工作安排将没有变化。

根据其最新的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底,Rogers公司约有24,000名员工。然而,这也包括了非公司办公室的员工。

此前,已有多间在银行收紧了在疫情期间的在家工作政策。多伦多道明银行(Toronto-Dominion Bank)本周表示,将要求员工从11月起,在大多数办公地点每周工作四天。该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亲自办公能带来更有效的协作和决策。

近几个月,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和丰业银行(Bank of Nova Scotia)也已设定了要求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四天的规定。

对此,网友们立即开启了冷嘲热讽的吐槽模式:

“是的,我喜欢坐在多伦多市中心的一个小房间里,与印度、密西沙加和蒙特利尔的所有人进行团队通话。”

w7.jpg

“我不知道。有时候看到这样的事情,我为我们被迫生活的世界感到无比绝望。就好像普通人为了生活更轻松而拥有的任何微小事物都被侵蚀和剥夺了。然后政客们等等,开始琢磨为什么人们不生孩子,或者为什么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飙升。

在当今世界,混合/远程工作对于许多能够切实改善人们生活的工作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它正受到威胁,因为在最好的情况下,雇主根本不尊重你;在最坏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主动希望你受苦,被非人性化对待,以便剥削你。”

w8.jpg

“我确信这将有助于留住最优秀、最聪明的员工。”——“他们想要便宜的员工。”——“他们想要破烂货。便宜对他们来说仍然太贵了。”

w9.jpg

“为这种做法辩护的人多得可笑。人们在家办公的时候,世界并没有毁灭。工作照样能完成。公司照样赚钱,员工也开心。技术是存在的,但无论如何,让我们让每个人都花几个小时通勤,增加交通拥堵,增加排放,而唯一的目的就是填满办公楼。”

w10.jpg

“我们应该对那些可以远程办公,但选择不远程办公的公司,征收每位员工的碳税。”

w11.jpg

“(一周5天)有道理。你能想象在家工作时依靠Rogers的网络吗?”(吐槽Rogers网络太烂了...)

w12.jpg

“请记住!你仍然可以周六周日远程在家工作。”

w13.jpg

w14.jpg

w15.jpg

3. BC附近这条800km断层突然"复活"!沉睡1.2万年 7.5级强震随时爆发!

最近太平洋可真不太平,岛国萨摩亚海域刚发生6.6级地震,搞得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猜,是不是要来个超级大地震了?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科学家突然发现北美有条"睡美人"断层正在悄悄"伸懒腰",随时可能给加拿大和美国来个"大地震套餐"!

w16.jpg

叫Tintina的断层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它从加拿大育空地区一路延伸到美国阿拉斯加内陆,全长超过800公里,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还要远!

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它距离育空地区的道森市只有19公里,这距离近得就像在你家小区门口埋了个定时炸弹,而且还是个沉睡了一万多年的"老古董"。

说到这个"老古董",它的历史可就有意思了。这条断层最早是在1912年由加拿大地质学家J.B. Tyrrell发现的,但一百多年来大家都把它当成"乖宝宝",觉得它人畜无害。

w17.jpg

美国地质调查局去年更新的地震风险图里,甚至都没把它单独列出来。阿拉斯加地震中心的首席地震学家Michael West博士急得直跳脚:"最危险的就是这种被所有人忽视的断层!你们想想,大家都盯着加州那个爱搞事情的圣安德烈斯断层,谁会在意这个'宅'了一万多年的老家伙?"

但就是这个"老家伙",现在正在偷偷搞事情。最新的卫星图像和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显示,这条断层已经悄悄积累了超过50厘米的错动能量。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整个冰川地貌都扯歪了300多米!维多利亚大学的Theron Finley博士团队在研究时发现,有些地方的冰川痕迹甚至偏移了将近1000米,这明摆着是在告诉我们:这个"睡美人"要醒了!

更可怕的是,这条断层中有一段约130公里的段落已经"吃饱喝足",随时可能单飞。一旦它决定活动活动筋骨,那就是7.5级以上的大地震,威力比2008年汶川地震还要猛。

w18.jpg

到时候加拿大育空地区、BC省、阿尔伯塔省,美国阿拉斯加、甚至蒙大拿州都得跟着遭殃。

说到受灾情况,那才叫一个触目惊心。这条断层简直就是专挑要害下手。

首先遭殃的肯定是阿拉斯加输油管道,这条管道每天输送的石油占美国总产量的20%。要是它被震断了,别说油价要暴涨,光是清理漏油就够喝一壶的。

然后是那些建在断层带上的公路,想象一下,你正开车去上班,突然发现前面的路不见了——不是堵车,是整段路都被地震"吃掉"了!

w19.jpg

住在费尔班克斯的12万居民也得提心吊胆,说不定哪天早上一睁眼,发现自己家变成了"开放式户型"。至于育空那些偏远小镇就更惨了,本来救援就不方便,要是再遇上道路中断,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么危险的断层,怎么现在才发现?"

其实科学家们也很无奈。这条断层上次活动还是12000年前的事,那时候人类还在石器时代玩泥巴呢。这么长的"休眠期",任谁都会觉得它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再加上它位置偏远,监测设备又少,可不就被忽略了吗?

现在科学家们急得直跳脚,强烈建议把Tintina断层加进重点监测名单。但问题是,就算现在开始24小时盯着它,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脾气"。这就好比你楼上住着个脾气古怪的邻居,你知道他迟早会发火,但不知道是明天还是十年后。

w20.jpg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首先,住在这些地区的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家里常备应急包,里面放上手电筒、饮用水、干粮、急救药品这些必需品。

其次,要熟悉周边的避难场所,最好和家人约定好地震时的集合地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地震来临时,慌慌张张地往外跑反而更危险。

可能有人会觉得小编在危言耸听。但说真的,大自然从来不开玩笑。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前,谁又能想到会有那么大的海啸?所以啊,对待Tintina这样的"睡美人",我们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掉以轻心。

w21.jpg

最后给大家吃颗定心丸:虽然这个断层很危险,但它具体什么时候会活动,科学家也说不好。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下个世纪。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就算"睡美人"真的醒了,我们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记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都是小学生。与其担心害怕,不如行动起来,做好防范措施。毕竟,生活还要继续,总不能因为担心地震就不过日子了对吧?

w22.jpg

4. 加拿大停止难民酒店资助! 近500难民要流落街头! 狂烧纳税人$11亿! 网友齐声叫好: 早该别当冤大头了!

联邦政府将停止为寻求庇护者支付酒店费用,近500人恐面临流落街头风险。

从今年9月30日起,联邦政府将正式停止为寻求庇护者提供酒店住宿资金支持。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IRCC)发给 CBC 的邮件,目前全国仍有 485 名寻求庇护者居住在政府资助的酒店中,主要集中在安省和魁省。自 2020 年以来,联邦政府在这一临时住房项目上已花费约 11 亿加元!

IRCC 表示:“这一措施从未打算长期执行,目前的资金仅足以维持至 2025 年 9 月底。”

“临时方案”面临终点,改革却中途搁浅

其实,早在 2018 年,联邦政府就已启动为寻求庇护者提供酒店住宿的临时措施,目的是缓解突发的大量难民申请潮。然而眼下情况不同,不仅资金即将断供,加拿大原本计划改革过时庇护系统的项目也被取消,加之即将出台的新边境法案或将收紧难民申请条件,未来形势更显复杂。

w23.jpg

IRCC 目前承诺,将协助尚住在酒店中的寻求庇护者寻找长期住房。但专家和基层组织担忧,在本就紧张的城市住房市场中,这一承诺难以落实。

避难人潮缓解了吗?专家存疑

IRCC 表示,目前已有超过 1.5 万名曾入住酒店的庇护者成功过渡到独立生活,并称当前难民申请量虽仍处于高位,但比去年下降了近 40%。不过,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Christopher Worswick 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可能只是联邦政府“试图把责任转嫁给省政府”。

w24.jpg

“安置庇护者是我们的国际义务,这本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他说,如果联邦政府为节约开支选择退出,反而可能加剧地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既没有资金,又没有征税能力,那请问这笔钱该从哪来?”

城市收容系统压力山大,民间组织快扛不住了

联合之路多伦多社区投资部主管 Adaoma Patterson 表示,大多地区的庇护所几乎长期满员。尽管皮尔区已经新增一间专门收容寻求庇护者的庇护所,但远远不够。她指出:“搭建新的庇护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加上房价高企、租赁市场紧张,有些庇护者甚至很难找到愿意租房给他们的房东,可能因此沦落街头,或住进过度拥挤、条件恶劣的住所。

w25.jpg

“一旦缺乏安全稳定的住房,就存在健康风险,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她补充说。

回到2023?街头露宿的担忧重现

在 2023 年,由于联邦与市政府间的资金僵局,数百名庇护者在多伦多市中心街头露宿。当时,旺市的“万民奇迹教会”(Miracle Arena For All Nations)等社区组织自发出手救援。教会牧师 Isaac Oppong 表示,自 2023 年 6 月以来,教会已在自家地盘上接待超过 500 名庇护者,提供食宿。

如今,他再次感到担忧——“如果没有其他替代方案,政府突然停掉酒店项目,大家又要回到2023年那种局面。”

w26.jpg

Oppong 强调,教会完全是义务救助,没有任何政府资金支持。他直言,这种模式无法长期持续:“你看到有人在水中挣扎,就像把人拉上你的救生艇,但你总不能一直让他们留在救生艇上,总要带他们找到真正的岸边。”

未来走向未知,社会责任谁来接棒?

IRCC 表示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继续协助这批仍住在酒店的庇护者过渡到其他住所,同时也会“支持各省和市政府发展自己的长期住房战略”。

然而,面对日渐削减的预算、紧绷的城市资源和尚未落地的替代方案,加拿大的庇护安置制度正站在一个关键十字路口——而在这场制度博弈中,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最脆弱、最无助的人。

加拿大网友们对于这一决定纷纷拍手称快:

w27.jpg

“政府当初为什么要启动这个愚蠢的制度?现在是时候停止接收任何新移民了,直到我们的可用住房资源能够跟上。”

w28.jpg

“好吧,但我们为什么要花钱把寻求庇护者安置在我们最昂贵的城市里?就像所有加拿大人一样,寻求庇护者当然可以选择在加拿大的任何地方生活,但前提是他们自己承担费用。我理解很多人可能更想住在大城市,但既然他们声称是为了逃离海外的暴力和迫害来到这里,那么他们理应对任何安全的落脚点心怀感激,而不是滥用加拿大人的善意。”

w29.jpg

“好,原本就不该把他们安排住进酒店。如果没有能力安置,就不该让他们进来。尤其是在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本国公民无家可归的情况下。”

w30.jpg

“是的,这两者本就不该混为一谈。一方面是真正的加拿大人,理应获得支持;另一方面,在加拿大人自身面临的各种挑战尚未解决之前,另一群人就不应该得到任何资助。政府应该明确拒绝,并停止接收新的寻求庇护者。”

w31.jpg

即刻关注,E站温哥华

分享温哥华当地生活资讯

专注房产投资及相关业务

w32.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2 13:55 , Processed in 0.22798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