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行业权威数据统计,我国污水处理厂总耗电量占全国总电耗的 1%-2%,这一数字背后,曝气系统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其能耗占比更是高达 50%-70%。长期以来,高能耗、高运营成本成为制约污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而 AI 算法的突破性应用,正以精准化、智能化的调控方式,让这一高能耗现状持续改善,为行业节能降耗开辟新路径。
中铁城际则创新性地提出了 **“四层联动” 架构 **,将机理模型与 AI 算法深度融合,构建覆盖曝气全流程的智能调控体系。该架构包括 “数据采集层”(传感器、在线监测仪)、“边缘计算层”(部署于曝气池附近的 AI 芯片,实现实时数据解析与快速决策)、“模型分析层”(融合活性污泥机理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提升预测准确性)、“执行控制层”(联动鼓风机、曝气阀、加药泵等设备)。通过四层协同,系统可实现从数据采集到调控执行的 “毫秒级响应”,大幅降低通信延迟,同时依托机理模型提升对复杂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 AI 模型因数据异常导致的调控偏差。
03 典型案例透视:AI 技术落地成效与多元价值体现
从工业企业到市政水务,不同场景下的 AI 曝气调控案例均展现出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同时还带来了安全提升、人力优化、管理升级等多元价值,为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南化公司:工业污水处理的 “石化标杆”
作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个 AI 曝气调控案例,南化公司的项目不仅聚焦 “节能降耗”,更兼顾了工业污水处理的 “安全环保” 需求。在安全层面,系统实现了曝气阀门的远程自动化操作,操作人员无需再到污水池边的高处作业平台手动调节阀门,彻底消除了高空坠落、有毒气体接触等安全风险,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在环保层面,通过 AI 算法精准控制溶解氧浓度,避免了因 DO 过高导致的污泥老化或 DO 过低导致的处理不彻底问题,出水 COD、氨氮等指标持续稳定达标,环保合规性得到保障。
边缘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与可靠性。传统 AI 调控系统多依赖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与模型计算,存在数据传输延迟、云端故障影响整体运行的风险。中铁城际在曝气池边缘端部署了专用 AI 芯片,可实时解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自主完成曝气量计算与阀门开度调整,无需依赖云端指令。这种 “边缘计算 + 云端备份” 的架构,使调控响应时间从传统的分钟级缩短至秒级,同时在网络中断或云端故障时,边缘设备可独立运行,确保污水处理过程不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