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7|回复: 0

AI 不会让公司变聪明,它只会让聪明的公司更强大 | 甲骨文创始人谈AI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导语:在 Oracle AI World 2025 上,拉里·埃里森将 AI 定义为“颠覆性技术”,不仅因为它能训练大型模型、生成文本、图像或代码,更因为 AI 能真正介入组织最核心的数据资产、业务流程与策略执行层面。当企业真正引入 AI,必须重新回答:我们如何运作、如何决策、如何创造价值。AI 的到来,让所有旧的边界——云、数据库、应用、人——都变得模糊,而重新设计组织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文共计 3760 字,阅读时间约 8 分钟。

w2.jpg

埃里森的核心观点:

从“模型”到“推理”、

从“算力”到“价值”。

w3.jpg

(1)模型训练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推理能力 + 私有数据”整合

埃里森强调,目前很多AI 模型都是基于公开数据训练的(ChatGPT、Grok、等等)。但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仅使用公共数据,而是在“私有数据上进行推理”(即将已有、受控、高价值的数据接入 AI 模型进行决策与行动支持)。

甲骨文提出其AI 数据库/AI 数据平台(AI Database / AI Data Platform),支持将私有数据以安全、可控的方式与多模态模型结合,依靠 RAG(检索增强生成 —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机制,将企业已有数据 “向量化”(vectorizing)并供模型查用与推理。

也就是说,AI 不是只靠“通用模型 + 开放互联网数据”,而是“通用模型 + 企业私有数据 + 业务代理(agent)”。组织必须围绕这个能力设计数据治理、平台、与应用流程。

这意味着:组织管理必须将数据平台、AI 接入、业务规则与安全隐私治理纳入战略高度,而不是让 AI 团队孤立运作。
(2)基础设施与算力规模是前提,但后端应用生态构建才是真正价值落地

埃里森提到,Oracle 在德州建造了大规模 AI 集群(Abilene, Texas;超过 45-50 万块 NVIDIA GPU 的 AI 数据中心)。

因为算力规模、冷却效率、电力传输、低延迟网络等基础设施工程,是 AI 训练与推理平台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他也指出: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不仅是“算力有多强”,而是如何把 AI 推理 / 代理(agent)嵌入到业务流程当中,做到“自动化生态系统”(automation of the ecosystem),例如在医疗、银行、监管、供应链之间协同运作。

也就是说:组织在引入 AI 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新技术项目”,而是要把 AI 视为支撑未来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的底层平台。
(3)AI 是增强能力,而非替代人 — 角色与治理必须重构

埃里森反复强调:AI 不会完全替代人类工作者,而是作为增强(augmentation)能力的工具,帮助我们做以前难以做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更精准的诊断、自动推理、流程自动化等。

这意味着组织不能简单地把 AI 归为“IT 效率工具”,也不能忽略人的角色与责任转型。应当重新审视以下几个维度:

岗位角色:传统流程负责人/ 审批者 /规则制定者的职责如何与 AI 代理(agent)协作?

决策权限:哪些决策依赖AI 输出?哪些仍须专家人工把关?如何建立“人类-AI 协同工作流”?

风险治理:AI 推理/建议产生的误差、偏差、法律 / 伦理 /合规问题如何纳入治理框架?

技能转型:组织需要培养哪些能力?例如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设计)、AI-agent orchestration(代理编排)、AI-安全 & 隐私审查、模型监控与反馈机制。
(4)“代理 + 自动化生态系统”:组织如何重构业务流程

埃里森举了若干典型场景,如医疗保健中的AI 代理连接提供者 (provider)、付款人 (payer)、监管机构 (regulator);再如银行为医院基于应收账款提供贷款。


这些场景说明,真正有价值的AI 不只是“一个系统内部自动化”,而是“组织之间 /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流程联动自动化”(跨机构代理、AI Agent orchestration)。

这些应用通常涉及多个角色、法规、支付机制、保险政策等复杂规则,AI 代理要嵌入规则知识库(如保险/报销政策)、实时临床数据、法律或合规政策,并做推理及执行。这类场景需要组织从“事务型流程导向”转向“流程-规则-智能代理联合设计导向”。
(5)平台化 + 可选性策略 — 组织要提供“选择权 & 控制权”

在他的演讲中,Oracle AI 数据平台并非强制你只能用某个模型,而是“你选择的多模态模型”(Grok、ChatGPT、LLama、Gemini 等)可接入其平台,并与私有数据结合。

这体现一种架构思路:组织应构建“AI 平台层”(AI-as-Platform),为不同团队或业务单位提供灵活可选的模型 + 安全控制 +数据访问控制 + agent 编排能力。

也就是说,AI 治理不是“封闭”的黑箱模型,而是平台型治理 + 多模型兼容 +角色权限管理 +业务单位自治 +中央监管结合。

w4.jpg

对组织的启发与落地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从组织管理(战略、结构、流程、能力)角度,我建议如下几个落地方向供参考:

维度

启发

建议

战略定位

AI 纳入组织战略核心,而不仅仅作为“IT 项目 /研发工具”

制定 AI-平台战略,将数据平台/AI 推理接入纳入 CIO /CTO /业务负责人议程;明确 AI 对业务价值的关键指标(如生产力提升、客户推荐率、流程自动化率、合规风险降低等)

数据 & 平台治理

AI 推理必须依赖私有数据(而不仅是公共 /训练时数据)

构建组织级 AI-数据平台(如内部数据库向量化、访问权限控制、审计日志、RAG 索引管理、agent 监控)

组织结构

AI 能生成代码,提供 agent 驱动流程编排,可能打破传统开发 /业务 /运维分层边界

考虑成立“AI 平台 /Agent 工程团队”(与业务单元密切协作),而非仅设立 AI 实验室;该团队负责 agent 模块化、流程集成与治理支持

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需由人主导→ AI-Agent 协助 → 部分自动化执行

分析关键业务流程(如客户推荐、审批、医疗方案决策、合规校验、贷款审批等),识别适合 agent 化的流程,设计 AI-agent 驱动的微流程 (micro-agent workflow),并从小规模 piloto 启动

技能与文化

AI 增强能力不等于“AI 全权控制”

加强组织内部 AI literacy(提示设计 / 结果评估 /风险识别培训);同时塑造“人-AI 协作心态”,鼓励业务负责人参与 AI-agent 调优、反馈机制与持续改进

安全、隐私与合规

私有数据参与推理 + agent 执行流程 → 必然引入风险(数据泄露、错误建议、黑箱责任等)

建立 AI 治理委员会 / 审查机制 (模型 output 审查、人类 override 路径、事故响应流程、审计日志与可追踪性);明确法规 /合规条款 (例如医疗/金融/数据保护法规) 与 AI-agent 的接口规范

评估与度量

AI 平台与 agent 驱动流程,需明确如何量化价值

制定关键指标 (KPI),如 agent 触发率、自动化率、错误纠正次数、人工节省工时/成本、客户满意度提升 / 风险事件减少率等;并持续监控、反馈与优化




w6.jpg

AI时代的组织增效密码



拉里·埃里森的演讲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AI 已不再是“可选项目”,而是组织重塑的核心杠杆。

AI时代,组织必须重新定义自己。

它让企业第一次有机会,把管理从“经验驱动”变为“智能驱动”,让决策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演化。

从模型训练、算力规模到 agent 驱动的流程自动化;从公共数据到私有数据的融合;从技术部门到业务流程的协同治理——这一切,意味着组织必须以平台思维重构其管理体系、运营流程与角色架构。

AI 驱动下,组织的终极发展形态会是什么?

我认为,在这场重构中,最具启发性的案例之一,来自腾讯。

腾讯的管理不事张扬,却力求在每个细节上做到极致;它不凭感觉拍板,而是依靠研究和数据做出科学决策。

在中国企业普遍推行“自上而下强推式”管理的大背景下,腾讯选择了一条更难、也更聪明的路——鼓励“自下而上”的助推机制,顺着人性去设计制度。任何管理举措出台前,必须经过充分的员工调研与严谨论证。这种理念,与谷歌倡导的管理哲学不谋而合,也正是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助推”理论的最佳实践。

我在《腾讯增效密码》中,系统梳理了腾讯的“氧气项目”,揭示了高绩效管理者普遍具备的四个核心行为【市值一路狂飙至5万亿,腾讯背后鲜为人知的组织逻辑是什么?】;

同时,我也深入探讨了 AI 时代下,当远程办公、小团队作战成为常态,组织应如何保持高效协作员工都不在一起了,携程、腾讯、字节靠什么确保他们不摸鱼?。

书中提出的“五力模型”,为分散式团队提供了系统的增效框架——让管理回到人的本质,也让智能真正成为组织能力的延伸。


团队越分散,越要讲方法。如果你对AI时代的组织形态感兴趣,不妨从这本书开始一探究竟⬇️:



欢迎留言/ 讨论:

你所在企业或团队,AI 平台落地中最核心的挑战是什么?

是组织结构?流程整合?治理合规?还是人才/文化?



况阳,盖亚组织创始人,资深组织发展专家。先后在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工作超过17年,致力于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组织痛点,在组织发展、组织变革、OKR、绩效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度洞察。

国内OKR深度实践专家,长期在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内部从事OKR的全流程落地推进,著有《腾讯增效密码》、《盖亚组织》、《真OKR》、《绩效使能:超越OKR》,译有《OKR:源于英特尔与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打造内驱组织》。

欢迎添加企业微信进一步联络: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29 18:28 , Processed in 0.12038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