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
|
启发
|
建议
|
战略定位
|
将 AI 纳入组织战略核心,而不仅仅作为“IT 项目 /研发工具”
|
制定 AI-平台战略,将数据平台/AI 推理接入纳入 CIO /CTO /业务负责人议程;明确 AI 对业务价值的关键指标(如生产力提升、客户推荐率、流程自动化率、合规风险降低等)
|
数据 & 平台治理
|
AI 推理必须依赖私有数据(而不仅是公共 /训练时数据)
|
构建组织级 AI-数据平台(如内部数据库向量化、访问权限控制、审计日志、RAG 索引管理、agent 监控)
|
组织结构
|
AI 能生成代码,提供 agent 驱动流程编排,可能打破传统开发 /业务 /运维分层边界
|
考虑成立“AI 平台 /Agent 工程团队”(与业务单元密切协作),而非仅设立 AI 实验室;该团队负责 agent 模块化、流程集成与治理支持
|
流程再造
|
业务流程需由人主导→ AI-Agent 协助 → 部分自动化执行
|
分析关键业务流程(如客户推荐、审批、医疗方案决策、合规校验、贷款审批等),识别适合 agent 化的流程,设计 AI-agent 驱动的微流程 (micro-agent workflow),并从小规模 piloto 启动
|
技能与文化
|
AI 增强能力不等于“AI 全权控制”
|
加强组织内部 AI literacy(提示设计 / 结果评估 /风险识别培训);同时塑造“人-AI 协作心态”,鼓励业务负责人参与 AI-agent 调优、反馈机制与持续改进
|
安全、隐私与合规
|
私有数据参与推理 + agent 执行流程 → 必然引入风险(数据泄露、错误建议、黑箱责任等)
|
建立 AI 治理委员会 / 审查机制 (模型 output 审查、人类 override 路径、事故响应流程、审计日志与可追踪性);明确法规 /合规条款 (例如医疗/金融/数据保护法规) 与 AI-agent 的接口规范
|
评估与度量
|
AI 平台与 agent 驱动流程,需明确如何量化价值
|
制定关键指标 (KPI),如 agent 触发率、自动化率、错误纠正次数、人工节省工时/成本、客户满意度提升 / 风险事件减少率等;并持续监控、反馈与优化
|